【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文章翻譯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譯文: 孔孟所處的時代,離西周初年已經幾百年,文王武王用過的法令制度已經散失,原先傳承的風俗薪火已經熄滅很久了;這二人竟特別闡發先王的治國體系,告訴我們(仁義)是不可變更的,哪裡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後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過是要根據他們遇到的時代特點以及與以前不同的情形,來制定當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違背先王的旨意罷了。炎黃二帝、堯舜禹三王治理天下,他們遭遇的情形、法令制度本不相同,但是他們治理國家天下的心願,處理事物的主次、始終、先後關係的方法,不曾有什麼不同啊。孔孟的學術門徑就是這樣。法令,是用來適應變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來建立國家根本的,不能保持一致;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理。所以孔孟捍衛這種道理,哪是喜歡發表不同見解呢?只是不肯無原則地附和、取悅世人的好感罷了。(他們)可以說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並且確實相信自己判斷的人。   戰國時期那些四處宣揚自己主張的遊士就非如此。(他們)不明白王道可以崇奉,而甘願接受輕易勸服他人的遊說之術。他們籌畫的辦法、集中的精神,把投機取巧當作一切謀略的核心罷了。所以他們論述詐謀的便利卻避而不談不成功的方面,大談交戰的好處卻隱瞞它的禍端。那些一個跟著一個施行的,沒有不是在詐謀中獲利又難於承受它的禍害,在交戰中得勝,又難於承受它的損失的人。最後到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這些人,依靠詐謀而喪失性命;而任用他們的諸侯以及秦國,也是國家敗亡。這種人就是當世的大禍害是非常明顯的,但一般人還有明白這一點。   只有先王的治國體系,能夠順應時代變化,(雖然根據它)制定的法令制度不同,可是驗證起來沒有瑕疵,使用起來也不用擔心滋生流弊,所以古代的聖賢沒有拿“王道”來換取“詐謀”。   有人說:“如此不正當的學說,會危害光明正道,應該把它拋棄得遠遠的來斬斷禍根。這樣書的不消滅,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