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結構中的知識觀VS.權力中的知識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赫思特知識:結構中的知識觀   1.赫思特認為知識是內在天生理性的展現:   赫思特依循希臘哲學的腳步,他認為教育的基礎應該回到心靈與知識間的關係。他屬於理性主義者,認為心靈的認知乃是人類原本就具有的理性能力,而其目標是要追求「善」。   2.赫思特認為心靈由知識的形式所建構:   基於其理性主義的假設,赫思特認為:心靈的本質在追求知識,這是心靈才具有的獨特活動。也就是說,知識獲得的過程,是透過理性的作用,為的是了解那永恆不變的實在界,並達到最高的人生理念「善」。而在理解的過程中,心靈就這樣被知識的形式給建構出來了,而這些知識雖然包含著不同的知識形式,但它們最後會形成一種更綜合與和諧的整體。   (二)傅科知識:權力中的知識觀   傅科的知識觀不同於西方傳統啟蒙運動的知識論,反而是對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主義提出深刻的批判。其重點如下:   1.關心的是知識、權力與道德如何形構主體:   傅科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西方社會對主體影響的三大軸心:知識、權力與道德,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是如何在社會的過程中,成為知識的主體、權力的主體、和道德的主體。   2.對權力與知識關係的特別著力   傅科的思想其實集中在「權力」上。從最早期他致力於知識與權力的分析、逐漸形成權力的理論,最後則是提出可能對抗權力的策略。   3.知識與權力永遠是危險的   對傅科來說,他雖不完全認為權力是負面,但他自始至終提醒我們,權力是危險的,因為權力會阻礙個人主體的開展與啟蒙。雖然傅科也從未明確告訴人們,應該如何避開危險的權力問題,他的目的只在揭露,而讓人們自行去決定如何對抗與建構。尤其是那些人文科學或準科學,也就是那些打著科學名號,但卻與權力密切掛勾的知識。   4.從真理轉向權力:真理政權(regime of truth)   過去西方的知識論都是企圖發現真理,認為真理和權力無關,它可以讓我們免除愚昧的狀態,進而獲得自由。但傅科卻不認為知識是獲得真理的方式,相反的,知識總是與權力共生,產生更多對主體的限制。他說:「真理應被理解為一套有關論述的生產、規範、分配、流通及運作之程序的體系」。所以,他把論述視為是權力網路和知識的結合,也可以用「真理政權」來形容:「『真理』與製造及維繫它的權力體系,以一種循環的關係聯繫著,形成一個真理政權」。   5視知識為論述(discours)   由於傅科對知識的觀點從傳統的真理轉向社會權力網絡的運作,因此他用「論述」來表示過去的真理。而「論述」就是:「某人、在某一情境下、就某事、向某人、為某事而說或寫出的『話』。」所以論述不是真理的知識,而是各種不同人、時、空條件下所產生的話語。傅科也曾用「事件」來形容它:「我們必須將論述看作是一系列的政治,透過這些政治事件,論述承載著政權,而政權又會反過來控制著論述。」簡言之,做為各種社會科學知識的語言論述並不代表真理,而是在特定社會歷史的條件下,透過社會權力網絡的散播而建構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知識論述與權力是共生的:「權力與知識直接包含彼此,沒有一種權力關係不關聯到知識領域的構造,也沒有任何一種知識不在同時預設了權力關係」。   ◎就傅科的知識觀來看   (1)教育決策是在社會關係中運作的   教育決策是由複雜的利害相關成員所決定,且由於這些成員的社會關係,其間就會有不同的權力關係產生,亦會產生因權力差異造成的不同運作影響力。   (2)教育決策也是權力鬥爭過程   由此看來,教育決策的過程是權力鬥爭的過程,就如傅科所謂的真理政權,「『真理』與製造及維繫它的權力體系,以一種循環的關係聯繫著,形成一個真理政權」。教育決策涉及了整個權力過程的生產與分配,更是突顯了這種真理政權的特徵。   (3)教育決策不能決定何謂真理知識   就傅科的角度來看,真理總是與權力共生。所以,即使人們想要透過好的教育決策過程,傳遞好的知識、真理的知識給學生,但其中還是會有權力伴生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決策的結果還是不能決定何謂真理知識,它只是一種論述的過程。   資料來源 :http://dl.ibrain.com.tw/Paper/KP/459.pdf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