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設計統整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A) J. Beane貝納:課程設計統整包含四個層面:  (1)經驗的統整   (2)社會的統整   (3)知識的統整   (4)課程的統整  (B) S. Drake雷克:故事模式:是超學科模式的一種,假定人透過說故事的過程了解自己生活的意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正是我們重要的認知方式。  (C) H. Jacobs提出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ping)的概念,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發展課程的動態機制。 具體的課程地圖發展可以分為七個步驟: 一、蒐集資料(Collecting the data) 教師將教室當中發生的事件,利用日曆式的格式記錄課程的三個要素:包括課程的內容、主題、概念或核心問題、技術和學習的成效評量等等教學的檔案資料。然後每位教師發展他個人的課程地圖,並將其建置在電腦網路當中(Jacobs,1999a)。 二、第一層閱讀(The first read-through) 老師上網閱讀其他老師的課程地圖,從中獲得與課程相關的資訊,也瞭解全校課程的流程,瞭解自己在整體課程當中的角色。 三、混合小組評核(Mixed-group review) 最適合的分組是六到八個人一組,採異質分組,老師除了報告自己的課程地圖之外,還可以討論哪些課程之間的銜接落差過大?哪些教材重複了?哪些教材有統整的潛在空間(potential areas for integration)? 四、大團體評核(Large group review) 大團體討論可以由校長或教師的領袖主持,開會之前各小組的意見已經彙整在一起,可以將一般問題和個別問題題分開討論,討論之後提供教師作為編輯、修正和發展課程地圖模式時參考。 五、決定哪些問題可以立即改變 (Determine points that can be revised immediately ) 如果課程地圖當中有發現明顯的重複或者錯誤,就可以立即提出修正。 六、決定哪些問題需要長期研究 (Determine points that require long-term research ) 有些問題牽涉到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部門,或是整個課程架構,不能立即決定改進意見,則需成立研究小組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七、循環評核(Review cycle continues) 課程的評核(review)應該主動且不斷進行,利用上述的方法,改進教師的課程地圖。 (D) R. FogratyR. Fograty以單一學科、跨學科、科際整合及學習者本身或學習者之間的統整為指標,提出十種課程統整方式:1.分立式(Fragmented):如同潛望鏡,只有一個方向、單一觀點,專注於一學科。 2.窠巢式(Nested):如同3D立體眼鏡,將單一現象、主題或單元多面化。 3.聯立式(Connected):小型雙眼望遠鏡,關注精細的內部連慣性,同學科主題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