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評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交流評鑑(Transaction Evaluation):指教育評鑑人員將課程方案或實驗試用過程當中的資料,提供課程設計人員,做為回饋的改進依據之一種評鑑途徑。強調教育評鑑人員與課程設計人員之間不斷交互作用與回饋互補的歷程,有教室觀察、個案研究、訪談。                     真實評鑑(Authentic Evaluation):著重實務生活世界的真實任務工作等學習目標與任務,引導教師協助學生思考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並在生活統整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建立在比較非學術化科目的學習成就標準的基礎之上,如演奏會、體育競賽等。                     泰勒評鑑模式(Tyler's Evaluation Model):是一種目標本位的評鑑(Goal-based Evaluation)、目標導向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的典型代表,係由1942年泰勒在美國對中等教育所作的「八年研究計劃」的評鑑方案中,所設計發展出來第一套的課程評鑑方法。其精神在預定目標並檢視目標是否達成。                     外貌模式(Countenance Model):課程評鑑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並蒐集先在因素、過程因素或交流因素、以及結果因素的資料。                     取自網路資料:http://edu-exam-note.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6319.html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交流評鑑外貌模式泰勒評鑑模式真實評鑑泰勒目標本位的評鑑課程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