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預算制度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下列有關績效預算特性的描述,何者為非? (A) 強調資源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 ~正確。 (B) 重視預算與計畫的結合 ~正確。 (C) 重視立法部門對行政部門的監督,以落實民主政治的功能 ~錯誤。 (D) 強調成本效益分析的運用 ~正確。   ANS : (C)   ~解析 :   「績效」預算制度 =「計劃」預算制度 ( Performance Budget System , 簡稱PBS ) :   一、「績效預算」的「特點 ( 特性 )」:   (一)「績效預算」就是指 : 1.「按照計劃」來「決定預算」( 意即 :「績效預算」→ 「重視」其「預算」與「計畫」的「結合」);→ (B) 2. 再來「按照預算」來「計算成本」; 3. 而後「按照成本」來「分析效益」; 4. 接著「根據效益」來「衡量」其「業績」。   (二) 可見,「績效預算」是一種是以「成本 - 效益分析」為「基礎」來「確定」其「支出標準」的「預算組織形式」。 ※ 簡言之,「績效預算」→ 「強調」其「成本效益分析」的「運用」。→ (D)   (三)「績效預算」對於下述幾點有「積極作用」: 1.「監督預算支出」; 2.「控制預算支出」; 3.「提高支出效益」; 4.「防止浪費」。   二、張潤書老師認為「績效預算」的「優點」及「缺點」如下 :   (一)「績效預算」的「優點」: 1.「事前」能「明瞭」某一「工作計劃」及其「進度」所「需」之「成本」,對「該計劃」應否「舉辦」→「易於明瞭」。 2. 注重「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 意即 : 強調「資源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 ,因此可作為「有效」的「管理工具」: → (A) (1) 可「提高人員」的「成本警覺性」→「避免無謂」的「浪費」; (2) 並可以之「評估」其「工作績效」→「追究」其「行政責任」的「歸屬」。 3. 便利 : (1)「立法機關」→「審議預算」。→ (C) (2)「審計機關」→「審核經費」。   (二)「績效預算」的「缺點」: 1.「績效預算」的「計劃」常「流於形式」,因為「實施」此制須「其它條件配合」方易「奏效」。 2.「政府行政機關」的「工作」常是「抽象無形」的,「難以量化」,因此「績效」的「衡量」就「遭到困難」。 3. 各機關「過分重視績效」,或將「儘量策訂易顯成果」的「工作計劃」,對於「極具價值」的「深遠計劃」,反多「不願辦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