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collins社會階層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Collins延續社會學研究階層化的傳統,但卻不落傳統的窠臼,從美國教育制度形成歷史探討中論述「教育」對階層化的影響絕對是超越「經濟」或其他因素所能解釋的,他論述教育對階層化的影響反倒是比較類似Weber由「地位」觀點來論述階層化,在這裡並非要強調其師承何處,因為Collins的說法反而是可視為Weber的補充或延續。 Collins並非純然的新馬克思主義者,不過站在反對技術功能主義說帖的立場上,其帶有衝突精神的色彩確昭然若揭。在他的著作「文憑社會」(TheCredential Society)(1979)裡頭,他重新詮釋了過去社會學對美國社會階層化的解釋,也將當今的學校制度類比中世紀的教會的腐敗來扭轉過去人們對學校教育的不當認知。他一方面直指了教育與社會問題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也提醒了眾人應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到啟示。 從Collins的論述當中可以了解到,一部美國教育制度的形成史,就是一部美國當今社會階層化的演化史,當今的美國社會在Collins看來就是一個「文憑社會」,文憑社會是教育藉由文化市場與社會階層產生共謀關係的產物,文憑社會的最大問題就是「能決定人們就業卻不是社會必須的文憑」(薛承泰);這可以有兩方面的解釋,第一「文憑含涉的與職業所應具的能力兩者無關」,教育正在取代歷史上所有影響階層化的因素,成為階層化過程的重要機制,階層化正在教育這個黑箱中默默進行,同時還塑造了一個教育的神話--由技術功能主義的「科技神話」(myth of technocracy)主導(在這個專業分工的社會,能者多薪是合理且正當的)。第二,社會中的人們不僅承認神話的合理性且趨之若鶩的爭相信仰之。是故,這種結構性的非理性再加上主體性的非理性,形成了文憑社會中的流動的魔障。 Collins 指出科技神話的謬誤:1)過度教育(over education)的實證研究打破了「在工業社會中,由於技術的變化,工作對於教育的要求是持續增加」的神話。2)國民生產總值研究、教育水準與經濟發展程度之間的國際相互關聯研究、教育對個人生產力貢獻的研究等也攻陷了「正規教育為更高技術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訓,包括特技能和一般能力」的命題。3) 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曾接受較高教育、取得高文憑者,其生產力會比那些只具有基本訓練而有在職經驗的工作者高。最後,4) 他更明白的指出,從傳授認知技能的觀點來看,學校在作為培訓工作技能的一種手段方面是無效的;因為學校所教的東西對就業市場而言,既無信度也無效度。相對的,學校傳遞中產階級文化(middle-class culture),反而比較符合文憑世界的職業需求。 Collins也從文化的角度探究組織生涯和政治經濟學,他分別提出文化會員模式(cultural membership model)與文化通貨(cultural currency)概念來說明文憑在組織與文化市場中所造成的決定性影響。在組織中,升遷不在績效的高低,而是文憑的種類與有無;文憑猶如貨幣,可用來交換工作與地位,當然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問題也會發生在文化市場之中。接續的,他引介美國教育制度的形成歷史,分別討論了政治制度、種族衝突與教育制度形成的關聯,以及這種教育制度所形成的文憑社會下的學校實際狀況描述,來說明教育與階層化的歷史觀點。分權的政治制度有利於各個教育次系統的發展,而民族多元的效果,則展現於「學校型態的創立-競爭是流動的學歷制度」,此一制度把美國文化多樣性的特點匯集成為一個非人格化的,具有自己抽象通貨的文化市場。 總之,Collins認為學校不是在傳授有用的知識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而是在模塑中產階級文化。Collins主張「文憑廢除主義」---文憑制度在美國社會已經造成許多的影響,在R.Collins看來負面的影響大於正面。個人從學校學到與職業無關的知識,學習結果則化約為每學期的成績單與畢業證書,並用以作為進階高一等教育的證明或奪取社會地位的工具;學校淪為以利用學位的流通價值而賴以存續因而失去了利用自身內在成果的教育本質;而社會在文憑制下的圖像猶如一個部落社會,進入學校受教如同一種原始部落的入會儀式。R.Collins更預言文憑制若不廢除,中世紀的宗教改革歷史勢必重演,學校的壟斷統治將如同教會一樣遭受到摧毀的命運。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7期,2004年03月15日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collins社會階層化Weber國民生產總值研究學校型態的創立-競爭是流動的學歷制度文化會員模式文化通貨文憑廢除主義美國教育制度過度教育(ove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