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團體動力型與眼觀四面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第一章:團體動力型 1.雷德與華頓柏二人是最早提出教師可以運用團體動力的察覺來加強班級管理。他們一致認為「動機」是行為與衝突背後的基本原因,了解學生的動機,教室的控制就成功了一半了。   2.雷德和華頓柏是最早將「維持教室秩序」及「強學生情緒發展」加的技提供給老師的學者。   3.雷華二氏的主要理念: a.團體的期待會影響個人,同時個人也會影響到團體。教師必須察覺到團體行為的特徵。 b.團體會創造出自己的心理動力而影響個人的行為。 c.學生對老師的知覺會影響教室內的團體行為。 d.處理教室裡的衝突行為,教師可以運用診斷性的思考,思考之步驟:(1)有預感。(2)收集事實。(3)運用隱藏因素。(4)採取行動。(5)保持彈性。 e.運用「影響技術」維持團體控制。這些技術包括:(1)支持自我控制。(2)提供情境協助。(3)現實評估。(4)引發愉快與痛苦。 f.「支持自我控制」。此法強調對問題防範於未然,包括眼神接觸、身體靠近、鼓勵、幽默以及忽視等。 g.「情境協助」的技術是當學生無自我控制必須由老師出面協助時,所用的技術。(1)幫助學生克服難關。(2)重新安排時間表。(3)建立習慣。(4)離開情境。(5)遠離誘惑。(6)禁足。 h.「評估現狀」。技術包犞幫助學生了解不良行為的潛在原因及預見可能的結果。 i.「快樂-痛苦」。技術是獎勵好的行為與處罰不良行為。處罰必須萬不得已才為之。   4.團體中個人的角色會影響到團體,這些角色為(1)領袖。(2)小丑。(3)烈士。(4)教唆者。班級團體中的個人角色都在宣告一些重的訊乏,有可能表露出角色中個人強烈的需求,也可能是團體投射出共同的需求或期待。   5.團體動力會在班級中製造困擾,這些團體動力有:(1)蔓延作用:班級裡的不良行為,會在教室裡擴散傳染。同樣的,好的行為也會擴散。(2)諉過於人。(3)老師的小乖乖:學生們相信老師對某些人偏心。嫉妒與憤懣之情會轉換成敵意行為。(4)對陌生人的反應。   6.教師具有多重角色與多重形象:(1)社會表徵(2)裁判(3)知識的來源(4)學習的助手(5)調解者(6)偵探(7)示範者(8)保姆(9)自我支持者(10)團體領袖(11)代理家長(12)敵意的目標(13)亦師亦友(14)偶象。   7.雷華二氏提供了五個支持我我控制的小方法:(1)傳達訊息:如使用眼神接觸、蹙額皺眉、搖頭。(2)趨近控制。(3)表示興趣。(4)幽默。(5)視而不見。 P44 8.懲罰的後遺症:(1)懲罰會被視為報復或紓解緊張的手段。(2)對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師生關係有不利的影響。(3)一次又一次的使用,會降低學生維持自制的能力。(4)學生會利用懲罰在同儕間建立維持自制的能力。(5)罰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不良示範。 P49 第二章:眼觀四面型 1.康寧提出團體中普遍存有一種「漣漪效應」。並致力於常規及團體管理技術的研究。「漣漪效應」及「掌握全局」為其主要理念。   2.漣漪效應:教師糽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 掌握全局:教師應知道教室裡任何時刻、每一角落所發生的每一件事。   3.掌握全局的有效性包括兩個因素:(1)選擇正確處罰對象的能力。(2)判斷事件的輕重。   4.康寧發現課程轉換中常犯的兩個錯誤為「急動」、「滯留」,二者容易導至學生的不良行為。   5.轉換太快的四個原因:(1)插入(2)晃盪(3)截斷(4)搖擺不定。   6.滯留主要有二種現象:(1)過度滯留(2)支離破碎。 P67-68 7.康寧發現想要達到有效率的教室管理最基本的是要有能力集中且維持一個團體的注意力。   8.有能力維持團體注意力的教師會注意以下三項:(1)團體形態:主要在說明團體的組成最重要的原則是鼓勵每個學生在團體中能對活動達到最大的差異。(2)讓每個生生在課程中皆負有責任。(3)有效地集中團體的注意力。   9.想要有管理團體能力的教師必須:(1)瞭解教室每個角落中,任何時間發生的事情,且能把這些訊乏傳達給學生。(2)能同時處理多項問題的能力。(3)在偏差行為變得更嚴重前就給予矯正。(4)能夠引發及維持流暢而一致的課程進度。(5)使學生時時警惕及提高其責任感,以維持團體的注意力。(6)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進步,使課程富挑戰性多樣性。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個人的角色動機團體動力團體動力型掌握全局漣漪效應眼觀四面型雷德與華頓柏雷華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