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遊戲治療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治療條件: 1.治療者對兒童有興趣,並發展出一種溫暖、關懷的關係。對兒童,由衷的感到興趣與喜歡是治療前的必備條件,透過這種由內在所發展出來的治療關係,才會讓兒童感覺到溫暖、安全,治療師對兒童的態度是關係建立重要基石。 2.治療者無條件的接納兒童,如其所是。不盼望兒童在某方面有所不同。對於兒童在遊戲過程中所做的一切,都能真誠的表示有興趣,這樣才能傳達對兒童的世界的接納。並且以兒童的觀點去了解他/她的內在世界,讓自我真實呈現,不需要以成人的標準來評斷,表現出完全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 3.治療者在關係中創造安全感及許可性,讓兒童自由去探索及完全表達自己。 4. 治療者主動營造遊戲室的氣氛,讓兒童知道這裡是夠安全、夠自由的,可以充分自我探索、自我覺察、自我表達,接著重新發展出真正的自我。治療者對兒童的感受很敏感,並將把這份個敏感性表達出來讓兒童感受到。治療過程中以語言不斷反映,讓他(她)在自我了解的情況下,更覺察出自己的敏感度。 5.治療者深深相信兒童有能力表現負責的行為,不變地尊重兒童解決個人問題的能力,並讓其發揮這個能力。當兒童選擇開始遊戲時,則是能力展現的起點。治療者所應秉持的信念是兒童是有能力負責任的,而且採用一致性的態度,透過尊重、接納的態度促成讓兒童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 6.治療者深深相信兒童決定的方向,並讓兒童引導;且避免任何要指導兒童遊戲或談話的衝動。治療師完全的相信,一切要由兒童來主導,遊戲發展方向的決定權也在兒童手上,只要讓他在安全、溫暖的環境,讓他享受當主人的樂趣。 7.治療者欣賞治療過程的漸進性,而不嘗試去加速這個過程。對於治療過程的每個階段工作,治療者很清楚兒童所需要的速度,不會為了自己的規劃而加速治療的階段性,否則就無法真正落實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 8.治療者只有在能幫助兒童接納個人及關係中責任的情況下才設定限制。當遊戲治療過程中有必要設限時,治療者先考慮以兒童最大福祉為考量,並對於責任感的建立要有實質的幫助;其實設限也是一種治療的開始,只是設限的時機及技巧,需要審慎評估。 遊戲治療主要是建基於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發展而成,指出兒童主要是透過遊戲來將內在的焦慮外顯化,並透過與遊戲治療師的互動,從而增加對自我行為和情緒的認識,並促進個人發展,加強自我面對困難時的信心和能力。  愛思蓮主張把人本主義的理論融入成為遊戲治療的基礎,並提出非導性遊戲治療 (non-directive play therapy) 或稱兒童中心遊戲治療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遊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