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精緻教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壹、前言 精緻的概念係源自於1980年代美國的追求卓越運動,而同時期英、法、德、日等主要教育先進國家,亦展開一連串的教育改革運動,致力於教育品質的提升。時至今日,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品質,仍然是主要教育先進國家持續努力的目標。英國《教育白皮書》及美國《不要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其主要訴求仍然是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追求卓越的教育績效。 台灣推展精緻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的概念,係1987年由伍振鷟教授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首先提出的。1990年,吳清基教授出版《精緻教育的理念》一書,深入地詮釋了精緻教育的意涵、理論基礎及方法,成為各界推動精緻教育的重要依據。 貳、精緻教育的意涵 關於精緻教育的字義,黃炳煌教授認為是Quality Education(品質教育),伍振鷟教授則主張Betterness Education。然就精緻教育的取向而言,是在追求一種更為美好的教育發展結果,與西方文獻中Goodness Education(美好教育)的原意相通:不只重視學校文化的運作,更重視學生學業的成就、技藝養成教育和道德情意的陶冶,是重視人性化潛能更大發展的完美教育。 精緻教育事實上並不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類型,而是展現較高精緻性的教育。凡是用心構思與安排所成就的事物或活動,即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緻性。所以,推動精緻教育並不一定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與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創造精緻的校園環境,才能涵養學生幽雅的氣質;提供精緻的課程與教學,才能厚實學生豐沛的知能;規劃精緻的校園活動,才能深植學生人文的情懷。在當前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下,我們需要更盡心去構思和設計學校教育的每個環節。 參、精緻教育的特徵 有關精緻教育的特徵,主要為卓越性、績效性、科技性和創造性,其要義茲分述如下: 一、卓越性:精緻教育一向強調的活動發展目標為:追求卓越、提升品質,教育目標是以有教無類為基準,採行因材施教的策略,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最大機會的自我實現。其次,精緻教育的卓越性是質量並重的原則,一方面強調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另一方面則重視課程內涵的適切、教師士氣的提振及學生素質的提高等質的提昇。 二、績效性:精緻教育強調高品質的教育產出,重視教育內容的附加價值,以及教學活動的過程績效。而過程績效則是強調教育工作者在推動教育活動時,要能講求過程、方法或教學技巧,並能感動對方進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技性:為達到提昇高品質的教育產出,結合尖端科技,採用電腦輔助教學及運用視聽媒體等,已然為不可或缺的利器。 四、創新性:知識與資訊是創意的工具與素材,而創新則是創意的產品。創新也是一種組織化、系統化和理想化的工作,必須靠嚴謹的分析與持續不斷的鑽研與改善,才能使教育內涵及方式推陳出新、突破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果。 肆、結語 精緻教育重視未來導向的教育觀,除了教導學生瞭解過去、實踐現在,更應該進一步預備未來。因此,全人教育、生命教育及終生教育的理念,亦可為導引精緻教育發展的依據。 我們應以卓越、績效、科技和創新四大特質為期許,具體實現在學校的環境與設施、課程與教學,以及校園的各項教育活動上,並且能結合全人教育、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的理念,使學校教育的成果更為美好,實現精緻教育的理想。 ●本文摘錄自:以精緻教育為理念、型塑優質校園文化─經營精緻學校的理念、策略與具體措施校長/林堯文   參考網址: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3853474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精緻教育不要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創造性卓越性品質教育教育改革教育白皮書教育績效績效性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