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歸因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疑義內容: 在本題答案原為(B)將成功歸因於努力,將失敗歸因為能力不夠。 習得無助感學生將失敗歸因於能力(內在、穩定、不可控制)為成立,但對於成功之歸因如是努力,則個體會因為成功經驗而更佳努力(可控制)。 在教育心理學(張春興,2003,p.316)曾提及冠於逃避失敗學生慣於將失敗歸因於能力,而成功歸因於運氣和工作容易,附上p.316敬請查核 說明: 1.B. Weiner(1974)之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認為人對行為結果有尋找原因的傾向,而原因可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歸因認為此行為是由行為者個人因素所引發的,而外部歸因認為此行為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的,與行為者本身無關。歸因的三個向度是:(一)控制點:內部、外部 ;(二)穩定性:穩定、不穩定 ;(三)可控性:可控、不可控。如將失敗歸因於內部、穩定、不可控時,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2.依據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創始人M. E. P. Seligman (1991)的論點,習得無助感係指經過學習而得來的無助感,意謂著一種被動的消極行為,當人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也就是:(一)個人(Personal):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二) 普及(Pervasive):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三)永恆(Permanent):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當個體完全沒有了學習動機,乃是因為他覺得以他自己的能力,無論再如何努力,都是枉然,都無法為減輕痛苦。從學習中得來的無助感,就叫「習得的無助」,會讓學習者對任何學習都喪失了學習的勇氣和信心。是個體對挑戰情境時的一種絕望心態;縱使輕易成功的機會擺在面前,他也鼓不起嘗試的勇氣。逃避失敗的習慣演變到此一地步,勢將對他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個人面對不同負向事件的時候,若習慣性地以內在性、穩定性、普遍性的原因來解釋事件的發生,即被稱為悲觀或負向解釋風格者。負向解釋風格者在面對這些負向事件時將處在憂鬱的危險中。 3.申訴之考生引述張春興教授所稱:「失敗學生貫於將失敗歸因於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歸因論習得無助感B. WeineM. E. P. SeligmanSeligman個人可控性控制點普及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