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實體觀 與 累進觀 & 心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孩子出生時所擁有的智力會跟隨他們一生,一個人雖然能夠透過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及自身的努力,來獲取更大的學業成就,不過還是很難改變他天賦的智力條件,這個想法教育心理學家稱之為「實體觀(entity view)」的智力信念(Sternberg  & Williams, 2002: 24)。   「腦的功能」的確可以被提升,不論是透過增加心智活動、充足的運用、規律的睡眠及飲食,還是將來可能出現的藥物或基因療法(黃榮棋(譯),2003),這種認為智力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而增加的想法,教育領域為稱「累進觀(incremental view)」的智力信念(Sternberg  & Williams, 2002: 24)。   若是一個教師的抱持著「實體觀」的智力信念,認為「天性重於教養」,那麼他就會較傾向於將學生在學上的失敗歸因於「基因的不良」;   相反的,若是一位抱持著「累進觀」的智力信念、認為「教養重於天性」的教師,則較傾向於將學生在學業上的失敗歸因於學生的努力不夠、甚至是社會結構性的不平等,而非天資上的愚笨。           心流(flow)~~國外著名心理學家契氏(M. Csikszentmihalyi)發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沈迷」。 當人們自己投入在有興趣的事情裡,便會有快樂、幸福和滿足感,使得人們為了自己愉悅的目標而重複那些經驗,這就是內在酬賞的本質。 「心流」歸納為六大特徵:   一、高度專注   二、行動和意識合一   三、自我意識消失   四、不會憂慮失敗   五、時間感扭曲   六、經驗本身自我酬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實體觀累進觀天性重於教養失敗歸因於學生的努力不夠後天的學習教養重於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