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四一〇大遊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 四一〇大遊行   台灣數個民間團體於1994年4月10日發起大遊行活動,並成立「四一O教改聯盟」持續推動,引起社會各界廣大迴響。其提出的四項訴求分別為   ·             落實小班小校。   ·             廣設高中大學。   ·             推動教育現代化。   ·             制定教育基本法。   此次大遊行後來被視為台灣教改的起點,而四項訴求也成為後來教育改革的主軸。   “廣設高中大學”83學年度(1994 年),高中總共有177 所,大學院校有50 所,大學生人數有25 萬多人;在教改團體「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教育部開始廣設公立高中與國立大學,並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限制,在短期間內台灣的大學院校數量以倍數增加,至95學年度(2006 年)台灣的高中已有318 所,大學院校有147 所,大學生人數則為116萬多人,而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更超過九成,也創下歷史新高,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       * 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之政策,經提報行政院本(八十七)年四月四日教改推動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決議修正為:「至九十六學年度止,國中小一律三十五人編班」。為達成上述目標,本部自八十七會計年度起,即逐年大幅提昇補助各縣市政府降低班級人數所需之軟、硬體經費。然而就教育實務觀點而言,降低班級人數僅係一種「策略、過程與手段」,並非教育目的,確實發揮小班教學精神及功能,才是符應教育改革之完旨o     依據本部八十七年三月編印之「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班級學生數達到三十五人以下之國中小有2055校,28683班;班級學生數超過三十五人之國中小有1204四校,53322班,如需俟全國每校每班學生人數均降至三十五人以內,才開始推動各項教學改進措施時,不僅緩不濟急,更會使我國教育問題益形沈痾,故如何在降低班級人數之同時,提升小班教育品質,實為本部當前最重要、急待解決的課題。     環顧當前教育改革重點,並衡量各縣市政府及中小學所面臨的課程教材、教學與評量、師資專業水準等改革問題,本部乃積極研擬「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計畫」,以帶動各國民中小學進行各項改革。所謂「小班教學精神」,其意旨在於在於發揮「多元化、個別化及適性化」的教學精神,以滿足學生個別學習需求,在此目的與理念下,無論班級規模大小,小班教學精神均存在及適用之。唯有教師記取「教學之妙,存乎一心」之理念,教學品質始能改善,而學生亦會將學習視為樂趣及主動探索的歷程       * 87年政府開始推動 教訓輔三合一: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教學人員(教師)、訓導人員以及輔導人員之力量,加強各級人員之互動與合作,同時更必須結合整體社區輔導資源共同投入,一起來從事輔導工作。       * 友善校園之倡導,源自於校園中老師體罰學生的情形仍然存在,學生無法免除對於肉體與精神懲罰的恐懼。因此,在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中學生權利促進會、後四一○教改論壇、永和社區大學、台少盟、台灣女性學學會、澄社、勵馨基金會等,共同發動「友善校園聯盟──終結體罰運動」,第一步希望先讓台灣學生免於體罰的恐懼。     九十三年四月六日,「友善校園聯盟」發表宣言,其訴求為:1.每年四月十日訂為「學生日」;2.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改名為「學生輔導委員會」;3.教育部及各縣巿政府教育局應規劃友善校園的政策與具體執行方案; 4.教育部應訂定「學生權利保障法」,並特定「校園體罰防治」專章,一方面協助教師使用非體罰的方法教育、輔導學生,另一方面對於校園體罰事件訂定處理流程,並協助教師與學生面對體罰困境。       教育部為了回應友善校園聯盟訴求,乃積極研訂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整個計畫包括五大目標:   1.      建構和諧關懷的溫馨校園   2.      建立多元開放的平等校園   3.      營造尊重人權的法治校園   4.      體現生命價值的安全校園   5.      創造普世價值的學習環境   因此,友善校園的內涵不只民間訴求的學校零體罰,更擴大到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品德教育、人權法治教育、關懷弱勢、輔導偏差行為學生等方面(吳清山、林天祐,2005)。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