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人本主義心理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羅特(Rotter) 按照社會學習理論的定義,控制源是對個人性格特點和行為與其所經歷的後果之間的關係所形成的一種概括化了的期望。具體來說,在某些人看來,他們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很多成果都取決於他們自己在追求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成功是靠運氣或他人的力量得來的,並不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Rotter認為第一種人具有內在控制源(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可以把他們稱為內控者,而第二種人則具有外在控制源(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他們被稱為外控者。Rotter認為控制源是個體個性特徵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會穩定的對個體在各種情境下的行為起到影響作用,內控者和外控者也會在各種情況下表現出穩定的差異。 海德(Heider) 海德 F. Heider 歸因論 (1958) 歸因:社會心理學研究人知覺時,解釋行為(包括別人與自己的行為)發生原因的一種理論 歸因分成下列兩種: 1.情境歸因/外向歸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解釋人的行為原因 2.性格歸因/內向歸因 (disppositional attribution):解釋當事人性格(心理) 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採性格歸因,而對自己行為做解釋時,則傾向採情境歸因. 在歸因取向上,大致不出兩大原則: 其一就是歸因共變原則 對行為的原因與結果,看成是彼此的共變關係,而非單純是一因一果的關係. 其二是歸因折扣原則 對行為的解釋不歸之於肯定的唯一原因;對行為原因打折扣,認為除了某原因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存在. 歸因理論的功用,除解釋行為 外,也用以預測行為; 歸因的理念,應用最多的是拿來解釋自己或別人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張春興,1989)   馬斯洛(Maslow)     係由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他主張人類需求可分為五個需求層次,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 (社會) 需求、尊重 (自尊) 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等,有如金字塔般由下往上滿足,以下簡單說明: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係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 安全需求(security needs):係在生理需求滿足之後,另外一項人身安全需求。 歸屬 (社會) 需求(social needs):係追求被他人接受和歸屬感。 尊重 (自尊) 需求(self-esteem needs):係獨立、達成目標、專業能力、肯定、地位以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係當其他層次需求都滿足之後,就會追求自我實現,針對自己認定之理想或目標來努力。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本主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