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阿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
(54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17 有關澳洲學者 John Braithwaite 提出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係侵害他人或社區的實質行為
(B)犯罪人被界定為恢復正義的重要角色
(C)社區扮演修復過程的催化角色
(D)犯罪人的罪責全由刑罰決定


2( ).
X


3 葛魯克夫婦(The Gluecks)對美國麻州感化院500名少年犯及1,000名正常少年的研究,係採取下 列何種研究方法?
(A)橫斷型研究法
(B)實驗研究法
(C)觀察研究法
(D)縱貫型研究法


3(D).

14 犯 罪 被 害 理 論 中 , 有 關 生 活 方 式 暴 露 理 論 模 式 ( 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該理論係由辛德廉(M. J. Hindelang)等人於1978年所創
(B)個體被害可能性與其暴露在公共場所時間成正比
(C)被害事件常發生於生活方式相同之群體中
(D)與家人相處時間越長,個體的被害機會也越多


4( ).有疑問
X


1 沃夫幹(M. Wolfgang)研究發現「6%的犯罪人觸犯 51.9%的犯罪」,係採用下列何種研究方法?
(A)縱貫型研究法
(B)觀察研究法
(C)質化個案研究法
(D)評估研究法


5( ).
X


7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渥夫幹(Wolfgang)研究發現,6%的慢性(常習)犯罪者,犯下多少比例的犯 罪行為?
(A)21.9%
(B)31.9%
(C)41.9%
(D)51.9%


6( ).
X


7 下列有關心理分析理論(psychoanalytic theory)的敘述,何者有誤?
(A)它是起源於查爾斯高林(Charles Goring)
(B)其認為幼兒早期生活經驗可能會影響人格及犯罪行為
(C)本我(Id)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為人類原始的衝動,追逐立即的滿足
(D)自我(Ego)受到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指引,根據社會規範,考慮何種行為可行,何種 行為不可行


7( ).
X


7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波格斯(Ernest Burgess)創立犯罪學芝加哥學派(The Chicago School),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以生物學觀點來分析犯罪
(B)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分析區位環境
(C)強調人與社區環境之相關性
(D)著重觀察人們對於社區環境的反應


8( ).
X


3 下列何種型態的研究係針對同一樣本族群進行長期追蹤,並針對其行為或態度之變化進行研究?
(A)橫斷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B)縱貫性研究 longitudinal research
(C)訪談研究 interview research
(D)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9( ).
X


16 為發揮刑罰的預防功能,必須建立在三個基本前提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對於人類未來的犯罪行為是可以估算、預測
(B)「以殺止殺」、「以命償命」最能發揮預防的效果
(C)刑罰應依據犯罪危險性而定,才有可能發生預防的效果
(D)犯罪傾向可經由刑罰威嚇、教育及保安等功能加以控制


10( ).
X


13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下列何者不是毒品分級的判斷基準?
(A)成癮性
(B)社會危害性
(C)抗藥性
(D)濫用性


11( ).
X


22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係起源於犯罪學的那一個學派?
(A)馬克斯學派(Marxist school)
(B)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
(C)互動學派(Interactionist school)
(D)結構功能學派(Structural-functional school)


12( ).
X


9 近年來臺灣地區各縣市競相裝設錄影監視器(CCTV)以強化犯罪預防與提升犯罪偵查效能。請 問,裝設錄影監視系統是屬於《情境犯罪預防技術》(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Techniques) 中,五大策略的那一項策略技術?
(A)增加犯罪功夫(Increase the Effort)
(B)提升犯罪風險(Increase the Risks)
(C)減少犯罪酬償(Reduce the Rewards)
(D)移除犯罪藉口(Remove the Excuses)


13( ).
X


19 有關被害者學研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被害者學研究可以闡明加害者與被害者在犯罪事件中的互動關係及責任歸屬
(B)被害者學研究全然著重在歸咎被害者的責任
(C)被害者學擴展犯罪問題的研究領域
(D)犯罪被害調查研究有助於釐清犯罪黑數


14( ).
X


8 根據雷蒙特(Lemert)的說法,下列何者指偏差或違法行為尚未被貼標籤,對行為人影響小,很 快就會被遺忘?
(A)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
(B)次級偏差行為(secondary deviance)
(C)犯罪行為(criminal behavior)
(D)類標籤行為(label alike behavior)


15( ).
X


4 有關犯罪實證學派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人的行為是受到本身生理結構或外在環境所決定
(B)對犯罪行為過去所造成的損害,強調懲罰
(C)引發犯罪學家對犯罪人及犯罪原因之科學研究
(D)刑期應以預防再犯罪為目的,主張採不定期刑制


16( ).
X


2 下列那一個名詞是用來描述「已經發生,但不在各種犯罪統計上出現的犯罪數」?
(A)犯罪赤字(deficit of crime)
(B)犯罪黑數(dark figure of crime)
(C)犯罪損失(loss of crime)
(D)犯罪短缺(shortage of crime)


17( ).
X


15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運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其在運作過程中,不會產生「犯罪漏斗效應」
(B)其執法人員均具有高度之「自由裁量權」
(C)其在運作過程中,呈現「結婚蛋糕」模式
(D)其在運作過程中,常產生有權勢與弱勢的兩條不同「傳送帶」


18( ).
X


4 下列有關殺人犯罪之敘述何者有誤?
(A)殺人案件夜間出現頻率較高
(B)殺人案件中熟識者占有相當比例
(C)殺人案件中之嫌犯以年輕男性居多
(D)系列殺人(serial murder)係指在同一地點或一個短暫時間殺死許多人


19( ).
X


14 在美國曾經有過一群城市裡的犯罪學家,針對社區居民社經地位、流動率、異質性等研究其與犯 罪的關係,這一學派通稱為何?
(A)費城學派
(B)西雅圖學派
(C)芝加哥學派
(D)紐約學派


20( ).
X


13 根據日常活動理論,配戴昂貴的黃金首飾可能成為促使犯罪發生三個要件中的那一項?
(A)仇恨犯罪
(B)有動機的犯罪者
(C)適合的標的
(D)缺乏有能力的監控者


21( ).
X


20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秩序控制機構?
(A)監所
(B)法院
(C)警察
(D)社工


22( ).
X


3 下列何者提出個體人格結構是由本我(Id)、超我(Superego)與自我(Ego)所組成;並認為 當自我過度追求本我慾望,而不受超我所支配時,則容易產生偏差行為?
(A)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B)寇伯爾(Lawrence Kohlberg)
(C)皮亞傑(Jean Piaget)
(D)巴卜洛夫(Ivan Pavlov)


23( ).
X


19 傑佛利(Jeffery)提倡「社會疏離理論」,藉以說明犯罪的原因,有關這個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企圖整合犯罪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用以說明犯罪發生的原因
(B)社會中的社會互動,如果遇缺乏人際關係、愈隔閡疏離、愈沒有守望相助、愈沒有社會規範, 則犯罪發生率愈高
(C)都市貧民區的青少年犯罪率較高,乃因他們來自較下階層的社會經濟團體,且屬少數民族,有 嚴重的社會疏離感
(D)社會疏離分成三種型態:個人疏離、團體疏離以及法律疏離


24( ).
X


13 「罪刑相當」這個概念與犯罪學那一個學派的主張相似?
(A)實證學派犯罪學
(B)發展犯罪學
(C)古典學派犯罪學
(D)社會犯罪學


25( ).
X


20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 條規定,毒品依其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分為四級,下列何 者屬該條例所規定之第二級毒品?
(A)大麻
(B) K 他命
(C)海洛因
(D)嗎啡


26( ).
X


5 有關犯罪學者傑佛利(Clarence Ray Jeffery)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中之 型態,下列何者錯誤?
(A)團體疏離(Group Alienation)
(B)法律疏離(Legal Alienation)
(C)區位疏離(Location Alienation)
(D)個人疏離(Individual Alienation)


27( ).
X


2 下列何者非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的主要原則?
(A)犯罪行為係由學習而來
(B)犯罪行為的學習包括犯罪的技巧、犯罪的動機以及合理化態度
(C)差別接觸會因制約、喜好以及智力而有不同
(D)犯罪行為的學習主要是發生於與個人較為親近的團體中


28( ).
X


23 晚近,政府為有效打擊新興組織犯罪以因應組織犯罪結構型態之轉變,以及打擊日益猖獗的跨國 組織犯罪,遂於民國 107 年 1 月修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部分條文。下列有關該條例之修正重點的 敘述,何者錯誤?
(A)修正犯罪組織之定義,將原條文第 2 條有關犯罪組織定義修正為「3 人以上,以實施強暴、脅 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 5 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 結構性組織」
(B)有關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名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 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必要」。換言之,已將晚近新型態之跨境組織犯罪或跨境電信詐欺 犯罪之型態納入新法定義中
(C)為防止組織犯罪因招募成員坐大,增列對於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行為之處罰
(D)對於組織犯罪成員之刑前強制工作,恐有不利其習得一技之長、順利復歸社會,遂修法改為刑 後強制工作


29( ).
X


20 有關我國犯罪被害補償金之種類,下列何者錯誤?
(A)遺屬補償金
(B)重傷補償金
(C)性侵害補償金
(D)詐欺補償金


30( ).
X


23 渥夫岡(Wolfgang)在研究 1958 年美國賓州費城的殺人犯罪類型後,認為殺人犯罪主要是因為 那種原因所造成?
(A)家庭暴力引起的犯罪
(B)槍械武器引起的犯罪
(C)加害人主動攻擊引起的犯罪
(D)被害者所發動引起的犯罪


31( ).
X


1 涂爾幹(Durkheim)對於犯罪的概念影響了現代犯罪學的發展,以下有關涂爾幹對犯罪的概念描 述,何者錯誤?
(A)亂迷(anomie)係指個人手段亂迷的結果
(B)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也會混淆個人對規範、道德和行為的概念,因而產生「繁榮的亂迷」
(C)在「有機性結合」(organic solidarity)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追求集體利益來滿足私人利益,一 方面相互依賴,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中卻產生亂迷狀態
(D)犯罪對於社會具有四項功能:決定並劃分道德的界線、強化團體的凝聚力、提供社會改革的原 動力及降低社會內部的緊張


32( ).
X


25 安格紐(Agnew)提倡「一般化緊張理論」指出,負面情緒狀態會影響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而 負面情緒狀態的來源有四種,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的來源?
(A)個人負面刺激的出現
(B)個人期待與成就之間的差異
(C)個人否定社會期望的目標
(D)個人正向刺激的移除


33( ).
X


17 下列何者非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所聚焦的內容?
(A)社會財富與權利分配不公
(B)與家人的依附關係
(C)挫折
(D)以不同方式(alternative means)達成目標


34( ).
X


1 依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的論述,下列何者並非屬於犯罪的功能?
(A)澄清社會規範的界限
(B)強化團體的凝聚力
(C)維持社會現狀的原動力
(D)降低社會內部緊張 .


35( ).
X


8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中,對於「合適的標的物」(Suitable Target),費爾遜 (Felson)有提出 VIVA 來解釋為何標的物容易成為潛在性犯罪人鎖定之對象。有關 VIVA 的解 釋,何者正確?
(A) V 是指物的價值性(value),I 是指物的形象(image),V 是指物的可見性(visibility),A 是指物的可接近性(access)
(B) V 是指物的價值性(value),I 是指物的慣性(inertia),V 是指物的可見性(visibility),A 是指物的可接近性(access)
(C) V 是指物的價值性(value),I 是指物的慣性(inertia),V 是指物的可見性(visibility),A 是指物的可獲性(availability)
(D) V 是指物的獲勝性(victory),I 是指物的形象(image),V 是指物的可見性(visibility),A 是指物的可接近性(access)


36( ).
X


22 犯罪學家傑佛利(Jeffery)對於犯罪學理論之建構,貢獻卓著。有關傑佛利所提出的犯罪學理論, 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 1960 年代,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在該理論中提出三種疏離型態, 導致青少年朋友容易陷於犯罪:個人疏離、團體疏離與法律疏離
(B) 1970 年代,提出生物社會學習理論(Bio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一個大型之整合型理論, 認為犯罪是多元觀念,強調人類行為包含犯罪行為,都是大腦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研究犯罪問題,生物與遺傳因素不能偏廢
(C) 1930 年代,提出文化衝突理論(Cultural Conflict Theory),認為犯罪的產生,都是衝突的結 果,特別是對於少數族裔和低下階層少年而言,他們的行為準則與規範會和主流文化衝突,以 犯罪來調適自己。因此,社會上並沒有犯罪問題,只是有一群人遵守與主流社會不同的準則或 規範而已
(D) 1970 年代,提出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主張立即的環境對於犯罪行為的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犯罪預防工作,必 須從立即的周遭環境著手


37( ).
X


18 有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中的五大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增加犯罪阻力
(B)減少犯罪酬賞
(C)降低犯罪風險
(D)移除犯罪藉口


38( ).
X


15 有關我國刑事司法系統運作之次序,下列何者正確?
(A)偵查、審判、起訴、執行
(B)偵查、起訴、審判、執行
(C)起訴、偵查、審判、執行
(D)起訴、偵查、執行、審判


39( ).
X


17 有關社區處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社區處遇亦稱社區犯罪矯正
(B)主要基礎理論為社會衝突理論和一般化緊張理論
(C)中途之家或社區矯治中心之設置,係屬於釋放方案之社區處遇型態
(D)在家監禁與電子監控措施,係屬於社區監督與社區控制方案之處遇型態


40( ).
X


11 有關女性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根據我國刑案統計,近年來女性整體犯罪者的比例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B)警察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比監禁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要來得高
(C)犯罪生物學派認為犯罪的女性有較類似於男性的外表和氣概
(D)艾得勒及西蒙(Adler & Simon)主張近代因社經地位提升、社會角色改變,使得女性犯罪者大 幅減少


41( ).
X


24 內政部自民國 92 年起於每年暑假結合地方與民間力量,舉辦下列何種暑期保護青少年的「專案」, 以確保青少年從事各項活動的安全,促其身心健全發展,減少各種犯罪或被害,順利成長為國家 未來人才?
(A)春輝專案
(B)春風專案
(C)青青專案
(D)青春專案


42( ).
X


10 「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是當代對於警務工作影響甚鉅的犯罪學理論。有關 「環境犯罪學」所衍生的副作用,下列何者錯誤?
(A)犯罪轉移(Crime Displacement)
(B)犯罪不滅(Crime Non-Extinction)
(C)效應滅失(Effect Extinction)
(D)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43( ).
X


16 有關緊張理論(Strain Theories)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柯恩(Cohen)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解釋少年犯罪,可分成六種主要關懷
(B)緊張理論的論點著重於行為人自身能力不足,內心產生挫折與憤怒之緊張動機和壓力,而導致 犯罪行為的發生
(C)梅爾頓(Merton)提出的精通儀式者(Ritualism),是指其文化目標為社會所允許,但卻不能以 正常的手段達到目標的人
(D)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主張,當個人面對負面的人際關係時,即易產生憤怒 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44( ).
X


10 有關犯罪(偏差行為)與社經地位之描述,何者錯誤?
(A)國內官方犯罪統計顯示,犯罪嫌疑人的教育與職業以國高中、無職、非技術工所占比例最高
(B)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與社經地位之間呈現不相關或弱相關
(C)官方犯罪統計與社經地位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
(D)社經地位與官方犯罪統計及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之間差異,是因為官方犯罪統計衡量較嚴重 之犯罪行為,而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衡量的則是較輕微之偏差行為


45( ).
X


15 有關桑普森與勞伯(Sampson and Laub)所提倡的「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之敘述,何 者錯誤?
(A)結構變項(性別、年齡、種族等)透過家庭控制和學校控制的中介作用,解釋兒童和青少年時 期的偏差行為
(B)兒童時期至成年期的犯罪行為具有延續性
(C)「社會資本」係指個人的財富與學經歷,對個人是否會從事犯罪行為具有影響
(D)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犯罪行為,但在生命歷程中,自我控制不是影響犯罪的 唯一因素


46( ).
X


5 高佛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認為,低自我控制最根本的原因為:
(A)缺乏社會資源(lack social resources)
(B)不健全的育兒技術(inadequate parenting skills)
(C)社會鍵薄弱(weak social bond)
(D)偏差同儕影響(influence of delinquent peers)


47( ).
X


3 1885 年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犯罪學」名詞的人是誰?
(A) C. Lombroso
(B) R. Garofalo
(C) E. Ferri
(D) P. Topinard .


48( ).
X


12 有關雷格利與海威特(Regoli and Hewitt)所提出「差別壓迫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成年人對子女壓迫使其變成次級角色的力量,造成子女產生不適應與有問題的行為
(B)孩童被視為對現有秩序具有威脅,因此他們需要被控制,壞小孩則表現叛逆
(C)成年人為維持「社會道德觀」而加諸孩童的懲罰,可能會造成最大的壓迫力量
(D)成年人的壓迫導致孩童產生調適狀態,包括消極接受、不法強制力量的運用、同儕的操縱以及 報復


49( ).
X


14 美國犯罪學家康克林(John Conklin)根據他對麻州監獄 67 名強盜、搶奪犯罪人及 90 名被害者 訪問調查的結果,認為強盜、搶奪犯罪者可分成四大類型,下列何者不屬於其分類?
(A)衝動犯(Impulsive Robbers)
(B)專業犯(Professional Robbers)
(C)毒品犯(Addict Robbers)
(D)酗酒犯(Alcoholic Robbers)


50( ).
X


10 有關「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係由 E. Sutherland 首度使用「白領犯罪」一詞
(B)相較於街頭犯罪,白領犯罪者大多具有穩定職業
(C)白領犯罪類型以公司法人犯罪為代表
(D)白領犯罪屬於文靜型犯罪,不會使用暴力手段 .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藍家瑋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