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92
(1 分1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下列何組讀音不同?
(A)烘「焙」/「倍」數
(B)牌「坊」/「彷」彿
(C)賄「賂」/賽「璐璐」
(D)「莘莘」學子/庭院「深深」。


2(B).
X


2.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 學。」句中前後兩個嚴字,分別作何解釋?
(A)嚴格/嚴格
(B)請益/請益
(C) 尊敬/尊敬
(D) 親近/親近。


3(C).

3. 小盧讀到一首古典詩:「心中不能言,腹作車輪旋。與郎相知時,但恐傍 人聞。」若依「腹作車輪旋」此句的創作手法判斷,此詩最有可能是哪一 類的詩歌?
(A)詩經‧大雅
(B)楚辭‧神女賦
(C)漢樂府北朝民歌
(D)唐詩五言絕句。


4(D).

5. 依照「生女/畢業/新婚/哀輓」順序的題辭組是下列哪一選項?
(A)花燦金萱/壯志凌雲/鳳棲高梧/南極騰輝
(B)弄瓦誌喜/義方垂範/琴瑟友之/洙泗高風
(C)春滿北堂/麟趾呈祥/百年好合/行誼可師
(D)彩鳳新雛/青雲直上/宜室宜家/萱蔭長留


5(A).

6. 下列「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字形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茲「ㄕˋ」體大/「ㄕˋ」親至孝
(B)「ㄕˋ」均力敵/信「ㄕˋ」旦旦
(C)文過「ㄕˋ」非/玩「ㄕˋ」不恭
(D)不甘「ㄕˋ」弱/老馬「ㄕˋ」途


6(D).

9. 「學不得法,猶願魚而無網,心雖勤而無獲;若得其要,猶順流馭舟, _______。」根據文意,畫線處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心不知其所往
(B)氣不礙其暢達
(C)意不盡而有餘
(D)體不勞而致遠


7(B).

11. 辛棄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夫詞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閒管興亡則甚。 關於這闋詞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題目為〈西江月〉,後附小序
(B)上、下片的首二句皆為對仗句
(C)上片先情後景,下片先景後情
(D)結尾寫出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 2


8(C).

13. 「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盡忠勸善。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飢里則食之,稱人之美則①爵之。」
①爵:予以官位
由這段話可知,為政者對待人民的原則應是下列何者?

(A)循循善誘的教化美

(B)公平公正的賞罰

(C)具體實惠的行動

(D)無微不至的關懷


9(B).

18. 108年施行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較之以往的九年一貫課程有一些新的特色與 主張。下列何者不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的特 色或調整?
(A)語文知識能力轉化為語文素養
(B)國小每週國語教學時數為六節
(C)能力指標調整修正為學習表現
(D)注音符號改為標音符號與運用


10(A).

題組:閱讀下文,回答第 19-20 題: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 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 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 獻詩, 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 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 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 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 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弗聽,於是國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國語‧周語上》)

【題組】19. 上文,厲王弭謗的方式為下列何者?
(A)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
(B)使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
(C)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D)得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


11(D).

【題組】20. 上文,「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因為害怕謀反的秘密走漏,所以國人都不敢講話,而僅在走路時以目 光示意
(B)因為鼓勵人民舉發毀謗者,所以國人在路上都以目光示意,沒有不敢 講話的
(C)因為喜歡議論國家的施政,所以國人在路上除了勇敢發言,還加上目 光示意
(D)因為害怕衛巫舉發而被殺,所以國人走在路上都不敢講話,而僅以目 光示意


12(D).

題組:閱讀下文,回答第 21-22 題: 
     陸羽《茶經》論水云:「山水上,石泉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又「江 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其說止於此,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張又新 《煎茶水記》云劉伯芻謂水有七等,以揚子江為第一,惠山石泉為第二,虎丘 井第三,淮水居末。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江水居山水上,井水 居江水上。二說皆與《茶經》不合。 
     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謬說也。羽之論水,惡 ① 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然眾水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說近 物理云。 ──改寫自歐陽脩〈大明水記〉 ① 渟浸:水停止不動。

【題組】21.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張又新將天下的水按水質分成二十種
(B)歐陽脩按水源的遠近和高低評定水質
(C)在《煎茶水記》中,張又新反駁劉伯芻看法
(D)依《茶經》論水的標準,揚子江優於虎丘井


13(A).

【題組】22.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首段提出各家之說,末段表明作者的觀點
(B)首段評比水質高下,末段以各家之說佐證
(C)首段引述《茶經》的說法,末段舉各家之說駁斥
(D)首段分論不同水源的特性,末段以取水標準總結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Aurora Pa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