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28
(59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全類科:國語文能力測驗#114991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遨遊新世界,就像讀新書,總是充滿意外驚喜。如同現代人喜歡做行前功課,清代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的旅行計畫,其中《乾隆南巡紀程圖》就極具代表性。
       現代戲劇中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但在史實中南巡卻是大張旗鼓,凡御道經臨之處,地方大臣須與嚮導處官員擬好路程並繪圖呈覽。《乾隆南巡紀程圖》中即介紹衙署城池、山川名勝、水利設施及駐蹕位置,圖後文字則記載各站距離、地方沿革等。其上雖未載年款,但與記錄皇帝日常的《起居注》相比對後,可得知約完成於乾隆十六年(1751),第一次南巡前。此外,圖冊記載自直隸、山東起,之後一路大多由運河經徐州、揚州、鎮江、常州與蘇州貫穿到浙江錢塘,歷時二十三天,共十八站,一站一圖,構圖樸素,設色淡雅,共分為十八冊,可惜部分已失傳。從《起居注》還可發現實際路線與《乾隆南巡紀程圖》的計畫不同,學者推測御駕可能多次臨時修改。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圖被製成易於攜帶的袖珍本,此類小尺寸的書籍,常被文人置於專門收納頭巾的箱篋中,故南朝齊至南宋一直以巾箱本稱之,至明清之際才漸為袖珍本一詞取代,外型細緻迷你,行旅坐臥,任其展卷玩賞。

【題組】1.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為《乾隆南巡紀程圖》所收錄的資料?
(A)乾隆出巡過程的各種故事
(B)乾隆沿途撰寫的個人詩作
(C)各地都城的洪汛防災設施
(D)各地官員上貢的禮品項目


2(A).
X


【題組】2.根據本文,下列對乾隆第一次南巡的描述何者正確?
(A)由乾隆皇欽定,嚮導官員無法預知
(B)體察風土民情,同時具備政治意義
(C)長途陸路為主,沿途巡查各地軍防
(D)主要由西向東,最後抵達浙江錢塘


3(C).
X


【題組】3.關於《乾隆南巡紀程圖》的版式說明何者正確?
(A)為了方便攜帶,將十八冊合訂為一本
(B)為了方便查考,製成圖文對照的形式
(C)除了平裝正本,也有巾箱版的複刻本
(D)為了閱讀方便,內容大多以文字為主


4(B).
X


【題組】4.關於文中第二段,駐「蹕」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古代帝王出行時止宿的地方
(B)指當日最後一位駐守的衛士
(C)指官員晉見時所站立的位置
(D)古代五家為一組的地方組織


5(D).
X


【題組】

5.根據本文對《乾隆南巡紀程圖》特色的描述,請判斷下列何者為套圖的內容?
(A)
(B)
(C)
(D)



6(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阿公過世了,我主動要求寫祭文,交給了禮儀公司。告別式當天,嘈雜的樂音中,禮儀師透過擴音器喊著:
大孫查某孫等六位向前!
雙手合掌!
拜!
跪!
念祭文--
祖父大人,生於歲次己卯年七月一日吉時。祖父自幼,事親至孝,兄友弟恭,為生活家計,未及弱冠,離鄉背井,翻山越嶺,篳路藍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於山林間,種植果樹,一生勤勉,建立家業。
(親愛的阿公,我是阿源,你的大孫。大家都知道從小您最疼我。所以,今天我代表您的兒孫輩,念出這篇對您的懷念。)
(阿公,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到七股海邊,您都很高興,會親自下魚塭撈螃蟹和草蝦,煮給我吃。大家都知道您最疼孫子,每次我要回去臺中,都會攬著我送到門口,我知道您很捨不得我離開,其實我也是。)
鳴呼,祖父大人,您為我們,一生勞碌,未享清福,無怨無悔。您養育之恩,如江河大洋,永難報答。您的一生,造橋鋪路,熱心鄉里,躬先表率,為我子孫,立下典範。
(您最愛大家一起熱鬧,每一年過生日,切完蛋糕,總是仔細詢問誰還沒有吃到,記性特別好。但是阿公,您只是笑呵呵地看我們吃蛋糕,忘了自己都還沒吃。)
鳴呼,祖父大人,您是明燈,指引方向,諄諄教誨,言猶在耳。您的辭世,如晴天霹靂,讓我們頓失所靠,如江船失舵,讓我們椎心泣血。鳴呼,眾家月圓,唯獨吾家月缺。您壯志未酬,我們將履行遺願。您雖安詳離開,我們心中,仍有萬分不捨。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您出門,您常說您不識字,不認識路,所以叫我要好好讀書。阿公,我知道您不是不識字,讀的是日本書。如今我和弟弟妹妹都畢業出社會,都有好好聽話,腳踏實地在打拚。阿公,看您的孫,現在開枝散葉,有的在臺北臺中,有留在臺南高雄,都發展得很好,我向您保證,不管住哪,我們一定會互相扶持照顧,請您一定要放心。)
鳴呼,祖父大人,您毋須牽掛,您已解脫,世俗繁事,不再羈絆。您功德圓滿,羽化登仙,請安心跟隨祖師,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會好好孝順祖母。願您在天之靈,保佑後代子孫。陽世子孫,在此拜別。
(阿公,現在的您已經無病無痛,希望您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歡喜作仙,跟著佛祖的腳步 去西方極樂世界找阿嬤。我們會永遠想念您。)
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擴音器傳來哭腔誦唸,很多人在擦眼淚,但我卻越聽越尷尬,幾乎要笑出來,那是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寫著阿公的祭文,充滿我對阿公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想不到禮儀師念出來的,讓我都搞不清楚那是誰的阿公了!近距離看著阿公的照片,我好想哭啊。
儀式結束後,我的情緒還是過不去,詢問了禮儀公司。
「我們有我們的 SOP,你又沒填祭文確認表,而且禮儀師說你那篇樣子都不對、不像祭文,那篇是家書,所以老師就很辛苦……自己念了……」
(改寫自騷夏〈祭文確認表〉)

【題組】6.關於作者祖父(阿公)的真實生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祖父中年轉行,先務農之後養魚
(B)祖父不識中文,故重視子孫教育
(C)祖父造福桑梓,優先於照顧家庭
(D)祖父過於操勞,故比祖母早離世


7(D).

【題組】7.作者在現場感到尷尬的原因為何?
(A)假哭腔令人發噱
(B)禮儀師弄錯場子
(C)樂音嘈雜像鬧市
(D)聽到突兀的祭文


8(C).
X


【題組】8.禮儀師不採用作者所寫的祭文,下列何者是最不可能的原因?
(A)用字遣詞太口語化
(B)文字缺乏細節與情感
(C)未使用莊重的四言句式
(D)看不到傳統祭文專用詞彙


9(C).
X


【題組】9.作者將兩則祭文交錯呈現,產生什麼閱讀效果?
(A)增添誦讀祭文時的哀戚感
(B)作為閱讀祭文的訊息補充
(C)提供文言與白話的翻譯解釋
(D)利用內容對照引發讀者思考


10(C).
X


【題組】10.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本文主要的寫作意圖?
(A)傳達對制式應用文書的諷刺
(B)使讀者辨別古今祭文的差異
(C)讓親友明白作者的思念之情
(D)稱頌禮儀師隨機應變的做法


11(B).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許多知名食譜常出自古時文人之手,像是南宋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中國文人食譜的代表之作。該書描述大多為樸素清淡的菜餚,每一道菜餚皆被冠以雅稱,並引詩詞歌賦來評析飲食之味。如當中一道〈梅花湯餅〉寫道:「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林洪於後引南宋詞人留元剛所寫「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將食物與詩詞相結合,深化了人們飲食的感受。
       除以花入菜外,可隨手取得的食材且平易的烹調方式,亦是此食譜一大特色,像〈撥霞供〉一則提及其來由及作法,文中記載:「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製。師云:『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煖之樂。」以筷子夾著薄兔肉在鍋中反覆撥動的樣貌,猶如火紅色的晚霞映照在雲浪中翻湧不止,後詩人作「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一句以相應於此景。
       林洪對於飲食雅趣的追求,緣於高潔雅致品格的嚮往,文中記錄了不少則在尋訪名士的過程中,偶遇隱世之人或是文士的日常飲食,正如《山家清供》題名中之清字;「清」帶有清新脫俗之意,老子道出「五味令人口爽」的擔憂,認為口腹之欲應導向「味無味」,這無味之味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避免過度的調味,以此尋求本味。故而從內容上說,《山家清供》不詳細記錄烹調手法,整體倒像是人生瑣事的紀錄,通過日常飲食之味,傳達出了文人所重視的意境之美,亦勾勒出宋代閒適生活的理想樣貌。

【題組】11.對於〈梅花湯餅〉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以花命名的料理
(B)當中沒有包餡料
(C)食材以梅花為主
(D)梅花狀的餛飩皮


12(C).
X


【題組】12.文中「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一句是如何深化人們的飲食感受?
(A)因菜餚樣貌引發景物的聯想
(B)將食物口感轉化為具體景色
(C)就眼前景色引起味覺的審美
(D)描繪景物以達到情感的昇華


13(B).
X


【題組】13.依據〈撥霞供〉一則的描述,下列何者較不可能為文中人物採取此種烹飪方式之理由?
(A)因地制宜的作法
(B)有爐火可供取暖
(C)為吃到食物本味
(D)因當時沒有廚師


14(C).
X


【題組】14.下列何者較符合本文描述《山家清供》的特色?
(A)食譜說明了食材比例與烹調方式
(B)傳達作者對飲食文化的精緻追求
(C)指出大眾飲食習慣受到朝堂士人影響
(D)反映出宋代文人意境及其生活的趣味


15(A).
X


【題組】15.下列何者最符合本文對於「味無味」概念的說明?
(A)香客在寺廟中吃到的齋食
(B)田園現摘簡易烹調的蔬食
(C)餐廳標榜健康無麩質料理
(D)遊子在他鄉吃到熟悉菜餚


16(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6.下列選項的描述,何者較為接近作者對於「通假字」的概念說明?
(A)帶有革命性與價值性的文字演進
(B)具有規律的演進與合理化的用字
(C)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字演化結果
(D)具有獨特性但普遍被大眾所接受


17(B).

【題組】17.根據本文所述現今通假字的現象,請問下列哪一組詞語已被官方認定為可通用?
(A)平添/憑添
(B)徹底/澈底
(C)湊和/湊合
(D)弦律/旋律


18(A).
X


【題組】18.「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此句當中扞格替換成下列哪個選項後文意依然不變?
(A)歧異
(B)隔閡
(C)嫌隙
(D)牴觸


19(B).
X


【題組】19.文中提到「十里不同音」,主要是在說明是什麼因素造成文字的「通假」?
(A)刻字過程造成文字記錄的訛誤
(B)書寫簡化影響內容引發的結果
(C)讀音會造成文字書寫上的差異
(D)文字隨著翻譯習慣而產生變化


20(A).

【題組】20.下列說法,何者較為接近作者對於現代通假字現象的看法?
(A)文字書寫將錯就錯而不以為然
(B)容易積非成是造成溝通的困難
(C)能辨別通假字便可準確的溝通
(D)為求語言統一應規範標準用字


21(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你曾聽過海昏侯墓嗎?史書記載,墓主人劉賀原是西漢昌邑王,曾登帝位 27 天,因穢亂朝堂而被大將軍霍光廢貶為庶人,史稱為漢廢帝。待霍光去世,霍家遭新皇帝滿門抄斬後,劉賀再受封為海昏侯。海昏二字雖為縣名,但有人認為多少讓人感受到新皇帝對於劉賀的惡意。
       這位皇帝何以被罷廢?史書透露出一點線索。《漢書》中講述,某次劉賀忽然見到身旁出現穿著衣服的妖怪,驚愕下急忙尋求協助,他的臣子郎中令龔遂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主因在於劉賀無法遠離小人,而對他諫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但可惜的是,劉賀卻依然故我。儘管不是最佳人選,但霍光卻依然支持他繼位,只是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霍光卻因劉賀性格問題,而罷廢這位親手扶植的皇帝,同時將他兩百位從臣問斬。
       但也有學者試圖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為劉賀平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屏繪有孔聖像的鏡匣,上頭有漆文二十行字,被稱為〈衣鏡賦〉,首兩句寫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專家認為,從賦中可以得知這屏衣鏡也有「照心」的用途。這是由於古時之銅鏡皆稱「鑑」,學者指出:「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容,這種水盆即為監,以銅為之則為鑑。」這表示銅鏡除了用來正衣冠,還可砥礪自身德行。除此,宋代蘇軾也曾為劉賀下過評斷,他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如此描述:「以吾觀之,其中從官,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立、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由此可知,蘇軾認為劉賀遭貶或許無關乎其性格問題。
       儘管史書中談及劉賀生平時,多指謫其言行,但撥開歷史的迷霧後,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盡如史書所載。同樣的,當我們想要去評斷他人時,是否僅能依靠旁人的隻字片語就下定論呢?今猶如此,更何況是一位被史書形塑後的失位皇帝。

【題組】21.作者是如何判斷新皇帝對劉賀帶有惡意?
(A)霍光的汙衊
(B)劉賀的品性
(C)受封的地名
(D)墓葬的物品


22(A).

【題組】22.龔遂所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所指為何事?
(A)規勸劉賀應當遠離佞臣
(B)諷諫劉賀性格應當收斂
(C)建議劉賀嘗試驅逐妖怪
(D)勸導劉賀接受上天旨意


23(D).

【題組】23.〈衣鏡賦〉首兩句所寫:「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請問這是在描述 衣鏡的何種特質?
(A)暗喻反映現實
(B)強調鏡面明淨
(C)敘述鏡匣直方
(D)存有警醒之意


24(C).
X


【題組】24.學者如何從出土文物中,為劉賀提出平反?
(A)以孔子像彰顯好學之意
(B)衣鏡帶有約束行為之意
(C)鏡匣暗示了墓主的懊悔
(D)漆文述說了墓主的遺憾


25(C).

【題組】25.作者以海昏侯事件為論說主軸,主要是想要表達什麼想法?
(A)解釋海昏侯墓由來
(B)說明臣子相處之道
(C)人物評判不應片面
(D)介紹出土文物意涵


【非選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1-2 題。
       望著潮水從遠處湧來,我們都以為能夠置身事外,待浪潮近到眼前時,已被猛然捲入其中。
       遭逢大疫之年,人們才驚覺自己過去仰賴的安全感,不過是長久虛構的假象,以為只要保存自身便可安穩於世。然而一場瘟疫襲來,慣性生活被擊碎後,才切身感受到人類始終是群居動物,當人際恐慌蔓延開來,自我也會變得脆弱不堪。
       法國文學家卡繆在 1947 年寫了《鼠疫》一書,就彷彿預言了這場大疫。如書中情節重演,疫情擴散與封城,恐懼與隔離的孤獨感,加深人心中的怨懟。他說:「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場瘟疫。」當一切常態失序後,染疫的人懼怕遭受獵巫,苟以保全自身的人們則蜷縮自我、陷入心靈之中的孤島。
       雖然書中描寫疫病的蔓延,不斷使人際愈加疏離與冷漠,但卡繆並未放棄希望。他透過書中主角傳達了一種信念,望人們能夠盡其所能,回應社會。同樣的,現在的我們只要維持這信念,終究會迎來黎明前的破曉時刻。

【題組】1.依據本文,「大疫之年」會對人們心理造成哪些影響?列舉 2 項並加以說明。(以 100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4 分)


【非選題】
【題組】2.卡繆說:「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場瘟疫。」此句所指「心中的瘟疫」可能為何?文本提及的「信念」可能為何?試分別說明。(以 150 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6 分)

【非選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3-4 題。
       在十九世紀末攝影技術興起時,德國哲學家班雅明認為,藝術作品應擁有「靈光」,就如拂曉晨光從遠方山峰透出所形成的光暈,炫目且令人嚮往。他之所以在當時提出這樣的觀點,是由於攝影雖然具有傳播的便利性,但它容易複製的特性卻也不符合藝術靈光的本質。
       近年「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出現似乎回應了這問題。何謂「NFT」?我們可以說它是「獨一無二的數位憑證,用以記錄藝術品或收藏品之類資產的所有權。」更簡單的解釋,它可以是一首樂曲、一張圖片或是一段影片,而擁有者可以使用數位憑證來證明他的所有權。有人認為,這方法得以使數位畫作產生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曾有位藝術家直接買下畢卡索的手稿 ,將其燒毀一半後,以數位化的方式製成了「NFT」,重新命名為《被燒毀的畢卡索》並投入拍賣會中,聲稱得標者除了會獲得「NFT」外,也可獲得燒毀過的手稿,從此這幅作品獲得專屬的數位「靈光」。
       但科技的發展已經完全脫離了哲學家的想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繪圖的橫空出世,再次打破了人們對於藝術的傳統概念,因為這不僅僅是複製的問題,而是創作本身受到了挑戰。2022 年 8 月底,一幅由 AI 生成的繪畫作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奪得首獎。得獎人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他以輸入關鍵詞的方式,設定了幾組人、事、時、地、物以及繪畫風格的詞彙,在 AI 圖像生成工具上完成了上百張圖像的繪製,接著選出其中最好的三張,花費數週時間進行微調,完成後印在畫布交給主辦方。最終,他憑藉著這樣的創作方式得到首獎。
       有人認為這屬於自動化的抄襲,是 AI 繪畫對於歷史上無數畫作的模仿與拼湊,應該不算藝術。但得獎人認為,關鍵詞的設定亦是有意識的創作過程,AI 生成就如繪畫工具一般,他仍然屬於一位藝術創作者。目前為止,我們尚無法預知這項技術後續可能的發展,只是,如今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攝影這項創作方式呢?

【題組】3.在第二段中,作者描述了一個關於 NFT 與畢卡索手稿的事件。請問作者是以什麼作為判斷,認定它就是藝術品?(以 150 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5 分)


【非選題】
【題組】4.根據本文,作者對於 AI 繪圖未來藝術發展的觀點為何?你是否贊同?並提出 2 點理由說明。(以 150 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5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全類科:國語文能力測驗#114991-阿摩線上測驗

Debbi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