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100
(2 分40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A).

8 依據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條例所稱毒品,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 與其製品
(B)該條例將毒品分為三級
(C)愷(K)他命屬於第二級毒品
(D)安非他命屬於第三級毒品


2(C).

5 有關犯罪古典學派的論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主張從法律的觀點探討犯罪之定義
(B)古典學派認為人能自由選擇守法或違法行為
(C)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考量行為人的個別差異
(D)古典學派認為,刑期應與所犯之罪成比例,主張採定期刑制度


3(A).

15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運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其在運作過程中,不會產生「犯罪漏斗效應」
(B)其執法人員均具有高度之「自由裁量權」
(C)其在運作過程中,呈現「結婚蛋糕」模式
(D)其在運作過程中,常產生有權勢與弱勢的兩條不同「傳送帶」


4(D).

1 針對個體實施早期之犯罪預測,以期及早鑑定出潛在犯罪少年犯的作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執行預測迅速且符合經濟
(B) 可能會產生自我實現預言的負面標籤效應
(C) 可具體獲知其犯罪危險性之程度
(D) 預測結果不會有偏誤情況發生


5(D).

6 有關班都拉(Bandura)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家庭成員所提供的行為模式是最重要的學習來源
(B)居住生活環境會影響個人犯罪行為的發生
(C)大眾傳播媒體是犯罪行為學習來源之一
(D)犯罪行為的學習一定要有直接的接觸和刺激


6(D).

17 有關澳洲學者 John Braithwaite 提出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係侵害他人或社區的實質行為
(B)犯罪人被界定為恢復正義的重要角色
(C)社區扮演修復過程的催化角色
(D)犯罪人的罪責全由刑罰決定


7(C).

5 犯罪被害學者 E. Fattah(1991)依照被害的來源,區分不同種類的被害。以下那一種不屬於「自 然被害」的範疇?
(A)自然災害
(B)瘟疫造成的被害
(C)科技和工業造成的被害
(D)有毒動植物造成的被害


8(C).

9 下列學者中何者被尊稱為犯罪學之父?
(A)蓋洛法羅(Garofalo)
(B)奎特略(Quetelet)
(C)龍布羅梭(Lombroso)
(D)達爾文(Darwin)


9(A).

18 有關犯罪被害調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犯罪被害調查主要資料來源依賴刑事司法機構所提供的犯罪資料為主
(B)犯罪被害調查目的,主要在解被害的特性及導致被害的各種因素
(C)被害調查無法包括樂物濫用、賭博等犯罪
(D)被害調查無法包括貪污或漏稅等犯罪


10(D).

18 美國於 1970 至 1990 年代,犯罪學者利用官方和自陳報告資料研究發現,一小撮人卻犯了相當大 比例的犯罪行為,稱之「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下列對於慢性犯罪者在犯罪學研究 發展中的描述,何者錯誤?
(A)慢性犯罪者的概念是犯罪學縱貫研究法的產物
(B)由於慢性犯罪者的發現,犯罪學者開始研究生涯犯罪者的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探討犯 罪的開始、形成過程、嚴重化、輕徵化、專業化及終止等現象,因而統稱之為「發展犯罪學」
(C)渥夫岡等學者(Wolfgang et al., 1972)研究世代(cohort)青少年偏差行為發現,6%的慢性犯 罪者犯罪行為,占了全部樣本犯罪行為的 51.9%
(D)對於慢性犯罪者的研究發現,導致美國採取「矯治醫療」的刑事政策


11(B).

17 新古典犯罪學派是針對古典犯罪學派的一種修正,用來排除執行法律的障礙。下列何者是新古典 犯罪學派的主要概念?
(A)犯罪是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法律根據犯罪的嚴重性來加以判決
(B)接受環境可以影響個人意志的說法,對於部分責任能力者,懲罰應予以減輕
(C)個體是理性的,是追求快樂與自我利益的動物,因此初犯和累犯應接受相同的懲罰
(D)最有效的犯罪預防是足夠確定而迅速的懲戒,如此可以控制犯罪行為


12(A).

19 傑佛利(Jeffery)提倡「社會疏離理論」,藉以說明犯罪的原因,有關這個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企圖整合犯罪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用以說明犯罪發生的原因
(B)社會中的社會互動,如果遇缺乏人際關係、愈隔閡疏離、愈沒有守望相助、愈沒有社會規範, 則犯罪發生率愈高
(C)都市貧民區的青少年犯罪率較高,乃因他們來自較下階層的社會經濟團體,且屬少數民族,有 嚴重的社會疏離感
(D)社會疏離分成三種型態:個人疏離、團體疏離以及法律疏離


13(D).

23 渥夫岡(Wolfgang)在研究 1958 年美國賓州費城的殺人犯罪類型後,認為殺人犯罪主要是因為 那種原因所造成?
(A)家庭暴力引起的犯罪
(B)槍械武器引起的犯罪
(C)加害人主動攻擊引起的犯罪
(D)被害者所發動引起的犯罪


14(C).

21 2017 年我國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並配合修法,下列何者非為修法方向?
(A)提高製造、運輸、販賣毒品之刑度及罰金刑
(B)販賣毒品予未成年人及懷胎婦女與製造、運輸、販賣混合型毒品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C)調升持有第三、四級毒品入刑標準,由「純質淨重」20 公克升為 25 公克
(D)引進擴大沒收制度,斬斷毒販金流


15(D).

2 桑普森(Sampson)及勞勃(Laub)將葛魯克夫婦(Gluecks)的研究資料進行重新分析,得出的 研究結果進而發展出「逐級年齡理論」 (Age-Graded Theory)。有關此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認為犯罪的多寡與生命歷程中的社會鍵(social bonding)是無關的
(B)認為人類完全是被動的命運接受者,犯罪的持續與中止是受外在環境所決定
(C)認為犯罪行為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生命早期的經驗所影響
(D)同意蓋佛森(Gottfredson)及赫胥(Hirschi)的觀點,認為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會影響個人犯罪 的可能性,但也認為有些生命事件會改變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16(C).

1 依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的論述,下列何者並非屬於犯罪的功能?
(A)澄清社會規範的界限
(B)強化團體的凝聚力
(C)維持社會現狀的原動力
(D)降低社會內部緊張 .


17(C).

7 有些學者以心理分析觀點來探討犯罪行為的發生。下列有關心理分析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我(id)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依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而運作
(B)佛洛伊德(Freud)主要以「前意識」(preconscious)來解釋犯罪
(C)心理分析理論認為具攻擊性、受到挫折的犯罪人,是早期不愉快生活經驗的一種結果
(D)佛洛伊德認為潛伏期(Latency Stage)及兩性期(Genital Stage)是影響人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


18(C).

18 有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中的五大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增加犯罪阻力
(B)減少犯罪酬賞
(C)降低犯罪風險
(D)移除犯罪藉口


19(C).

1 靜態因素及動態因素是再犯預測重要評估因子。下列何者屬於犯罪行為再犯之「動態因素」?
(A)犯罪前科
(B)本次犯案過程中使用暴力
(C)社會支持的崩解
(D)初次犯罪的年齡


20(A).

20 犯罪被害現象中,有關「被害者促發」(Victim Precipitat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最早來自美國學者辛德廉(Michael Hindelang)對殺人犯罪型態之研究
(B)被害犯罪係由被害者引發之事件
(C)被害者可以「積極的」(active)或「消極的」(passive)的方式促發
(D)犯罪事件中,被害者係率先使用暴力的人


21(A).

21 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問題在社會上各有其擁護的學派,基於刑法謙抑或法益保護思想,某一犯 罪行為並未造成任何法益侵害或危險時,無明顯的法益保護存在,宜將其除罪化,下列何者較符 合除罪化的理由?
(A)基於自由主義觀點,個人對其身體意志思考有完全的自主權,法律無權干涉
(B)無被害者犯罪是被害者不願意報案而產生黑數,除罪化可降低犯罪黑數
(C)該犯罪行為造成刑事司法系統的負擔,除罪化後可提高其效率
(D)無被害者犯罪偵查較簡單,除罪化後不影響警方執法效能


22(B).

11 犯罪學研究犯罪測量,何者是其主要目的?
(A)能測到犯罪的技巧與刑事政策方向
(B)能測到具信度與效度的犯罪現象
(C)能測到犯罪的法律要件
(D)能測到警察的績效分數落點


23(A).

10 柯恩(Cohen)提出的「犯罪次級文化理論」(delinquent subcultural theory),主要用來說明少年犯罪之 成因。下列有關此理論之敘述,何者錯誤?
(A)邪惡性、即時享樂性、非功利性、負面性、專業性及團體自主性等,是少年犯罪次級文化的特徵
(B)下階層的孩子難以合法的手段達到成功的目標,因此經常感到「身分挫折」(status frustration)
(C)受到拒絕的孩子內心會產生衝突與挫折,他們會以三種不同的方式來解決:街角小孩的角色(the corner boy role)、偏差小孩的角色(the delinquent boy role)、進取小孩的角色(the college boy role)
(D)此理論最主要的貢獻在於說明犯罪次級文化產生的形成因素及得以維繫的主要原因


24(C,D).

10 有關「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係由 E. Sutherland 首度使用「白領犯罪」一詞
(B)相較於街頭犯罪,白領犯罪者大多具有穩定職業
(C)白領犯罪類型以公司法人犯罪為代表
(D)白領犯罪屬於文靜型犯罪,不會使用暴力手段 .


25(C).

12 有關雷格利與海威特(Regoli and Hewitt)所提出「差別壓迫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成年人對子女壓迫使其變成次級角色的力量,造成子女產生不適應與有問題的行為
(B)孩童被視為對現有秩序具有威脅,因此他們需要被控制,壞小孩則表現叛逆
(C)成年人為維持「社會道德觀」而加諸孩童的懲罰,可能會造成最大的壓迫力量
(D)成年人的壓迫導致孩童產生調適狀態,包括消極接受、不法強制力量的運用、同儕的操縱以及 報復


【非選題】
四、美國著名的犯罪學家 Wolfgang 與其同僚於 1972 年針對「同生群偏差行為青少年」之追蹤研究,提出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s)一詞,影 響美國上世紀 80 年代以降之刑事政策甚深。

【題組】(2)何謂慢性犯罪者?該研究結果影響美國那些重要刑事政策?並請說明我國是否有類似之刑事政策以對。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7777777777777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