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成功不僅要親眼目睹,還要有備而來
96
(2 分50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9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案件進入司法系統的開端呈現數量多的現象,但由於政策或人為處理的 影響,導致數量愈到司法系統的後端,呈現逐漸減少的現象,稱為:
(A)配裝線模式(assembly line model)
(B)結婚蛋糕模式(wedding cake model)
(C)輸送帶模式(transmission belt model)
(D)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


2(B).

1 真實發生之犯罪但未記錄至官方統計中,其通稱為何?
(A)未破獲案件
(B)犯罪黑數
(C)重矚犯罪
(D)偏差行為


3(D).

19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緣起於社會心理學之人際交流互動,也可稱之為互動理論,下列何者 對於標籤理論的敘述正確?
(A)強調犯罪是社會群體之間因為摩擦衝突而起,沒有利益衝突
(B)標籤理論強調初次犯罪的個體是因為標籤而產生
(C)標籤理論是建立在個體對於自己的感受與看法,與他人無關
(D)強調第一階段偏差行為的壞標籤,導致第二階段更嚴重的偏差行為,套上前科的烙印而陷入自 我認同犯罪人的角色


4(A).

16 幫派屬於組織犯罪的一種,其滲入的方式可分為兩方面,一個為迎合社會大眾的非法需求,第二 則是針對合法行業的滲透與把持,下列何者不是我國不良幫派的組織型態?
(A)吆喝群聚而成的散沙型
(B)根據共同利益而組成的聚合型
(C)以某一特定地區為地盤的角頭型
(D)有固定入幫儀式、幫規、堂口結構的組織型


5(D).

3 有關犯罪被害調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犯罪被害調查能彌補官方統計中有關犯罪黑數的問題
(B)犯罪被害調查只能被解釋為一種對可能已發生犯罪的估計量
(C)犯罪被害者記憶上的不正確係被害調查的重大缺陷之一
(D)犯罪被害調查能針對所有犯罪類型進行調查


6(A).

1 沃夫幹(M. Wolfgang)研究發現「6%的犯罪人觸犯 51.9%的犯罪」,係採用下列何種研究方法?
(A)縱貫型研究法
(B)觀察研究法
(C)質化個案研究法
(D)評估研究法


7(B).

17 有關社區處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社區處遇亦稱社區犯罪矯正
(B)主要基礎理論為社會衝突理論和一般化緊張理論
(C)中途之家或社區矯治中心之設置,係屬於釋放方案之社區處遇型態
(D)在家監禁與電子監控措施,係屬於社區監督與社區控制方案之處遇型態


8(A).

4 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在犯罪學的發展歷史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屬於犯罪學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和費利(Enrico Ferri)及加洛法洛(Roffaella Garofalo),被稱為義大利學派
(C)提出「生來犯罪人」的觀點,認為個體因為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理因素,導致他們從事犯罪行為
(D)龍布羅梭在晚期的著作中,認為有些人犯罪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9(C).

14 犯罪學雖然是近代的新興領域,而學者針對犯罪的社會現象與事實加以研究後成立的一門新學 問,從 18 世紀開始犯罪學領域的萌芽,經過 19、20 世紀的洗禮,一直到現今發展出各種不同的 犯罪學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18 世紀開始進入實證研究學派的領域,強調事實證據,反對以哲學的方式來推論
(B)古典犯罪學派從 19 世紀的 Beccaria 與 Bentham 開始,以人道主義出發,主張罪刑法定原則
(C) 20 世紀開始進入犯罪學蓬勃發展的年代,除了古典與實證學派外,包括心理、社會以及科際整 合的學派雨後春筍般出現
(D)科際整合觀念的出現,是將過往的犯罪學理論拼湊而成的學派


10(A).

4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ology)主張的論點,下列何者錯誤?
(A)主張採用不定期刑制度
(B)主張從法律的觀點探討犯罪的定義
(C)主張罪刑均衡原則
(D)若為追求自我滿足而犯罪,則犯罪人應對其行為負道義上的責任


11(B).

12 1700 年代貝卡利亞(C. Beccaria)是最早有系統的分析犯罪原因者,他的主張被稱為何種學派?
(A)生物決定論犯罪學
(B)古典學派犯罪學
(C)實證學派犯罪學
(D)馬克斯主義犯罪學


12(D).

23 晚近,政府為有效打擊新興組織犯罪以因應組織犯罪結構型態之轉變,以及打擊日益猖獗的跨國 組織犯罪,遂於民國 107 年 1 月修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部分條文。下列有關該條例之修正重點的 敘述,何者錯誤?
(A)修正犯罪組織之定義,將原條文第 2 條有關犯罪組織定義修正為「3 人以上,以實施強暴、脅 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 5 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 結構性組織」
(B)有關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名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 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必要」。換言之,已將晚近新型態之跨境組織犯罪或跨境電信詐欺 犯罪之型態納入新法定義中
(C)為防止組織犯罪因招募成員坐大,增列對於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行為之處罰
(D)對於組織犯罪成員之刑前強制工作,恐有不利其習得一技之長、順利復歸社會,遂修法改為刑 後強制工作


13(B).

12 有關少年犯罪相關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瑪札(Matza)和西克斯(Sykes)的中立化理論主要在解釋年輕人如何學習到合理化犯罪的技術
(B)雪林(Sellin)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低階層青少年不能藉著合法的手段,而達到中產階級的價值水平, 對其挫折反應的一種結果
(C)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and Ohlin)主張不同機會結構接觸因素造成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
(D)蕭氏和馬凱(Shaw and McKay)運用柏格斯(Burgess)的都市成長同心圓理論解釋芝加哥市的青 少年犯罪現象 


14(A).

19 下列何者符合犯罪學研究倫理?
(A)研究應揭露所有補助經費來源
(B)研究結論應依照補助機關指示刪除機關不願意發表內容
(C)研究應依照補助機關喜好撰寫研究結論
(D)為了獲取真實資料,可先不告知受訪者研究目的


15(D).

23 渥夫岡(Wolfgang)在研究 1958 年美國賓州費城的殺人犯罪類型後,認為殺人犯罪主要是因為 那種原因所造成?
(A)家庭暴力引起的犯罪
(B)槍械武器引起的犯罪
(C)加害人主動攻擊引起的犯罪
(D)被害者所發動引起的犯罪


16(D).

11 理性主義觀點的犯罪嚇阻(Crime Deterrence)主義,要遏止犯罪的發生,在刑罰上須具備三個要 素,下列何者非屬之?
(A)縮短犯罪與刑罰反應之時間,使犯罪人犯罪後迅速、立即的接受刑罰制裁
(B)觸法犯罪者遭逮捕與懲罰之確定機率,亦即確信自己違反犯罪後,被追緝到案的可能性
(C)須讓犯罪者感受到刑罰之嚴厲性,其犯罪行為的刑罰後果可能划不來
(D)多公告周知犯罪與刑罰的規定


17(D).

8 赫胥(Hirschi)在 1969 年提出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亦稱「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 theory),是犯罪學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下列有關此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理論的重心在於探討人為何犯罪的原因
(B)赫胥認為人是道德的或是會捨己為人的動物
(C)社會鍵的要素有四:依附(attachment)、奉獻(commitment)、參與(involvement)及命運(fate)
(D)赫胥認為人類要是不受外在法律的控制、環境的陶冶教養,便會自然傾向犯罪


18(B).

14 克拉克(Ronald Clarke)及埃克(John Eck)於 2003 年根據五項主要原則歸納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下列那一項非屬之: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風險
(C)增加犯罪阻力
(D)減少犯罪誘因


19(B).

4 下列何者提出「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A)龍布羅梭 (Cesare Lombroso)
(B)費利( Enrico Ferri)
(C)加洛法洛( Roffaella Garofalo)
(D)史密斯( Edward Smith)


20(C,D).

3 R. Sampson and J. Laub(1993)提出的「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 of Criminal Behavior)中,有關生涯「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概念,在犯罪學領域產生很大迴響。下列何者不屬於他們所提出生涯轉捩點之因素?
(A)婚姻
(B)工作
(C)個人意志
(D)軍隊服役


21(A).

21 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問題在社會上各有其擁護的學派,基於刑法謙抑或法益保護思想,某一犯 罪行為並未造成任何法益侵害或危險時,無明顯的法益保護存在,宜將其除罪化,下列何者較符 合除罪化的理由?
(A)基於自由主義觀點,個人對其身體意志思考有完全的自主權,法律無權干涉
(B)無被害者犯罪是被害者不願意報案而產生黑數,除罪化可降低犯罪黑數
(C)該犯罪行為造成刑事司法系統的負擔,除罪化後可提高其效率
(D)無被害者犯罪偵查較簡單,除罪化後不影響警方執法效能


22(B).

17 下列何者不屬於整合型之犯罪學理論?
(A)布列斯懷特(Braithwaite)之明恥整合理論
(B)雪林(Sellin)之文化衝突理論
(C)蓋佛森(Gottfredson)與赫西(Hirschi)之自我控制理論
(D)傑佛利(Jeffery)之生物社會學習理論


23(B).

10 「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是當代對於警務工作影響甚鉅的犯罪學理論。有關 「環境犯罪學」所衍生的副作用,下列何者錯誤?
(A)犯罪轉移(Crime Displacement)
(B)犯罪不滅(Crime Non-Extinction)
(C)效應滅失(Effect Extinction)
(D)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24(C).
X


15 達倫道夫(Dahrendolf)的理論,在當代衝突理論中甚具代表性。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合說明其論點?
(A)達倫道夫將其對權力、社會及犯罪的概念彙整,提出六個原理來說明犯罪的社會事實(the social reality of crime)
(B)強調團體間權力的衝突是犯罪問題的核心,沒有一個人在本質上是犯罪的,犯罪的定義是由權勢階級 加以界定
(C)主張以「正常的對立」(normal antagonisms)及社會內團體的衝突來解釋犯罪發生的成因,較優勢的 團體會影響立法而保護其既得利益
(D)認為社會是一種「強迫性之協調結合」(imperatively coordinated association);亦即,社會是由各種利 益相衝突的團體所構成,彼此間被強迫地集合在一起


25(B).

6 犯罪學在 1970 年代以前尚未建立其獨立的學術體系,但自 1970 年代以後,犯罪學不僅走向獨立 化、專業化並蓬勃發展迄今,主要與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發生於美國的重要社會現象有關,下 列何者為非?
(A)犯罪與監禁人數的逐年攀升
(B)社會上充斥著經濟大蕭條、失業率節節攀升的現象
(C)政府一系列抗制犯罪的對策入法
(D)犯罪學界保守派與自由派對矯治效能之爭辯


【非選題】
四、請說明下列三項技術取向之犯罪預防模式:

【題組】3.機械(Mechanic)預防模式(9 分)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7777777777777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