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100
(1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3 年 - 103 司法、調查、移民行政特種考試_四等_各類科組: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7392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下列題辭,用法不正確的是:
(A)術著岐黃-贈診所
(B)樹人樹木-贈學校
(C)名山事業-贈旅行社
(D)造福桑梓-贈民意代表


2(B).

2. 〈毛詩序〉:「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 民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音樂可以表現情感
(B)音樂可以改變社會
(C)音樂可以反映時代
(D)音樂可以觀察政治


3(A).

3. 唐人雍陶有詩云:「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卻知夜夜愁相似,爾正啼時我正吟。」 此詩歌詠的主題與下列選項何者相同?
(A)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鵑開。腸斷聲聲血,郎行何日回
(B)夏膚粗已皴,秋蒂熟將脫。不辭抱蔓歸,聊慰相如渴
(C)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D)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C).

4.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 五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 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袁枚〈黃生借書說〉)下列敘述何者最切近本文意旨?
(A)借書不如藏書
(B)借書不如買書
(C)藏書不如讀書
(D)藏書不如買書


5(D).

5.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 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 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 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本文 主旨是:
(A)刑賞時應優待君子長者
(B)刑賞的用意在於賞善罰惡
(C)刑賞應公平公正,不宜濫用刑罰
(D)刑賞的意義在於使天下人歸於忠厚


6(B).

6. 人生中,即使是最得意的人們,有過英雄的叱咤,有過成功的殊榮,有過酒的醇香,有過色 的甘美,而全像瞬時的燭光,搖曳在子夜的西風中,最終埋沒在無垠的黑暗裏。(陳之藩 〈寂寞的畫廊〉)上文意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
(A)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B)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D)厭行李程途,虛花世態,潦草生涯


7(C).

7. 「造出『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 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其實幹一行應該愛一行才對。因為沒有一行沒有樂趣,至少一件 工作之完滿的完成便是無上樂趣。很多知道敬業的人不但自己滿足於他的行當,而且教導他 的子弟步武他的蹤跡,被人稱為『□□□□』,其間沒有絲毫恨意。」(梁實秋〈流行的謬 論〉)引文空缺處,依據文意判斷,宜填入的成語為:
(A)述而不作
(B)幼秉庭訓
(C)克紹箕裘
(D)創業垂統


8(D).

8. 「孩子們想讓我們搬家,住到他們附近去。……我始終抗拒著。……醫生那裏,有差不多三 十年的完整紀錄;方圓幾十里範圍內,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停車不必花錢,腦子裡都有一本地 圖……。不要說搬家了,每次算這本帳,便像徹底攪翻一池清水,多少日子都無法恢復。然 而,再固執也不可能不明白,這本帳裡面,又有什麼,禁得住考驗、洗刷與淘汰?一切原就 跳脫不了空無虛幻。搬與不搬沒分別。那麼,歸根究柢,我如此堅決抗拒著的,也許並不是 這種種牽腸掛肚的人、事與物。持槍往前衝去,當面攔住去路,一架巨大的風車,上面隱約 兩個字 時間」(節選自劉大任〈捨不得 放不下〉)依據文意,本文作者不願搬家是因為:
(A)決定搬家的時間過於匆促
(B)老家積累半生的種種回憶
(C)老家種種牽腸掛肚的人事物
(D)對老來時間終究有盡的抗拒


9(A).

閱讀下文,回答第 9.題至第 10.題: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 嘗異味。」 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 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 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 弒靈公。(《左傳‧宣公四年》)
【題組】9. 文中公子宋與子家「相視而笑」的原因是什麼?
(A)私下對言,事後應驗
(B)食指大動,必嘗異味
(C)宰夫解黿,難得一見
(D)靈公邀見,將有賞賜


10(C).

【題組】10. 文中子公「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其所呈現的心態為何?
(A)矢志報仇
(B)自知理虧
(C)刻意挑釁
(D)委屈受辱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試卷測驗 - 103 年 - 103 司法、調查、移民行政特種考試_四等_各類科組: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7392-阿摩線上測驗

李宗益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