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只有測驗,才能知道自己讀書的盲點
60
(2 分10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 教甄◆國文綜合題目 - 高中(學測,指考)◆國文2024~2020難度:4,5,6,7(1136~114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29-30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29-30題 。 
        中 國 古 代 對 於 一 日 時 間 的 分 段 , 只 能 從 有 最 早 文 字 記 載 的 商 代 談 起 。 從 卜 辭 知 分 段 的 名 稱 雖 早 晚 稍 有 改 變,其 日 間 的 主 要 段 落 為:旦、大 采、大 食、日 中、 昃、小 食、小 采 或 暮 或 昏。重 要 的 定 點 都 是 以 太 陽 在 天 空 變 動 的 位 置 取 名 的。其 習 慣 一 直 保 持 到 漢 代 或 更 晚。太 陽 剛 從 地 平 線 升 起 來 的 時 候 為「 旦 」。甲 骨 文「 旦 」 字 作 太 陽 升 到 某 種 東 西 之 上 的 樣 子。與 金 文 字 形 相 比 較,它 或 許 表 示 剛 升 自 海 上 之 景,與 海 面 還 未 完 全 脫 離;或 象 太 陽 映 照 於 海 面 之 景。商 朝 人 發 源 於 東 方,對 於 海 上 早 晨 的 景 色 還 不 致 陌 生。次 一 階 段 是「 大 采 」。甲 骨 文 的 采 字 作 以 手 摘 取 樹 上 的 果 葉 之 狀。采 假 借 為 光 彩,大 采 就 是 太 陽 大 放 光 彩 的 時 候,是 太 陽 已 升 到 高 空,視 線 清 楚 的 時 候 了。不 久 就 要 吃 一 頓 豐 盛 的 早 飯,以 補 充 一 清 早 在 田 地 勞 動 所 消 耗 的 體 力 的 時 候,故 叫 做「 大 食 」。接 著 不 久 就 是「 日 中 」或「 中 日 」, 是 太 陽 高 懸 天 頂 的 中 午 時 段。這 個 時 間 過 了 便 是「 昃 」。甲 骨 文 的 昃 字,作 太 陽 把 人 照 得 有 斜 長 陰 影 之 狀。它 是 太 陽 開 始 西 下 的 時 候。過 後 是「 小 食 」, 這 時 會 吃 較 簡 單 的 下 午 飯。吃 完 飯,整 理 一 些 用 具,太 陽 也 已 西 下,光 彩 大 減,只 剩 微 光 浮 於 天 際,故 叫「 小 采 」,這 時 或 稱「 莫 」。甲 骨 文 莫 字 作 日 已 沒 入 林 中 之 意, 光 線 透 出 林 隙 已 甚 微 弱,「 莫 」後 來 被 借 用 為 否 定 詞,故 又 加 日 而 成「 暮 」字。 這 段 時 間 也 叫 作「 昏 」,甲 骨 文 的 昏 字 大 概 表 示 太 陽 已 降 到 人 身 高 以 下 的 高 度 之 狀 。 ( 改 寫 自 許 進 雄 《 中 國 古 代 社 會 ─文 字 與 人 類 學 的 透 視 》 )
5e27afe550fd4.jpg

【題組】30. 下 列 「 」 中 的 字 , 與 該 字 的 甲 骨 文 字 形 本 義 最 接 近 的 是 :
(A)( 項 脊 軒 ) 又 北 向 , 不 能 得 日 , 日 過 午 已 「 昏 」
(B)天 下 有 公 利 而 「 莫 」 或 興 之 , 有 公 害 而 莫 或 除 之
(C)俄 而 文 皇 來 , 精 「 采 」 驚 人 , 長 揖 就 坐 , 神 清 氣 朗
(D)臣 歷 觀 前 王 嗣 位 之 初 , 莫 不 躬 勤 庶 政 , 坐 以 待 「 旦 」


2(B).
X


6. 下列關於漢字演變的資料,何者敘述無誤?
(A)甲骨文是商朝人占卜時刻在獸骨、龜甲上的文字,所以稱為卜辭, 又因為用契刀所刻,亦稱契文。筆畫纖細且多圓轉,類似圖畫, 構已具六書原則。透過甲骨文可以修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根據小篆推斷字構的錯誤。
(B)金文又稱鐘鼎文、銘文,是鐫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多記載賞賜、 功勛、戰爭、契約、贈送等事。西周的金文字體方折整齊, 目前 「所見文字記載最長的是西周末的散氏盤。
(C)相傳西周宣王太史籀作《史籀篇》,據研究,籀文應是中原諸國通用的文字,屬於東土文字。寫在鼓形石頭上的「石鼓文」、秦國詛咒楚君的「詛楚文」是著名的文物資料。
(D)秦朝時小篆是正式書體,民間則因求簡便而出現篆書的簡化體一 「隸書」,早期隸書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稱為漢隸、八分書。


3(D).

題組四:請閱讀下文,再依據內容回答問題。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 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 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 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 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 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 窮。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 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 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題組】39. 依據上述內容看來,本文的觀點,下列何者較不妥當?
(A)人貴有自知之明
(B)滿招損,謙受益
(C)自大源於無知
(D)人應該克服片面性,防止主觀性


4(D).
X


20. 關於辭賦的流變及其特色,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辭賦」是源於詩經,興於楚辭,盛於兩漢的一種文辭,又簡稱為「賦」,由於屈原首創 的楚辭篇章開啟了賦體的先河,因而後世常將「辭」、「賦」並稱,並且名之為「辭賦類」。
(B)最早以「賦」為篇名的,是荀子簡潔有韻的賦篇,描述「禮」、「知」、「雲」、「蠶」、 「箴」等,採用問答方式,韻散相間。
(C)其特色為半詩半文的韻文體裁,可誦亦可歌,內容多為假設虛構之詞,重在託物以諷諭, 其形式上常常呈現主客問答的情境,鋪陳排比的結構。
(D)辭賦是漢代的主流文學,又稱「大賦」或「古賦」。其特點為詞藻華麗,筆勢誇張,好 堆砌冷僻生字,艱澀難解。而六朝賦為「駢賦」,又稱「俳賦」,其特色和駢文重駢偶、 用典、藻飾相同。


5(A).

12.「東、西、南、北」是方位詞,下列與之相關的用法,何者正確?
(A) 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故稱主人為「東人」
(B) 古代君主之位坐南朝北,故以「南陎」為君主的代稱
(C) 古代軍帳內的席次以坐東向西為最尊,坐西向東為最末,故鴻門宴中「項羽東嚮坐」
(D) 「北」指方位,所以「追亡逐北」是指追逐北方敗逃的敵軍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 教甄◆國文綜合題目 - 高中(學測,指考)◆國文2024~2020難度:4,5,6,7(1136~1140)-阿摩線上測驗

MI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