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阿摩:沒有危機意識,就是世界最大的危機。
100
(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閱讀下文,回答 29~30 題
       作為樂器和文物,琴歷來受文人雅士偏愛,「蓄琴」也是一種自古便有的舊好。魏晉名 士嵇康鬻房得琴,明末音樂家徐上瀛為求一具名琴不惜敗家,都是美談。至於現在的標準, 古琴收藏的斷代下限設在清代,之後的就算今琴了。
       以目前公共收藏的記錄而言,中國各大博物館的古琴收藏總量不過百餘,其中唐宋名琴 僅二十幾具。唐琴至今已經罕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名器「九霄環佩」和「大聖遺音」。 鑑賞家王世襄也曾提到「枯木龍吟」琴,本是古琴家汪孟舒舊藏,文革時他怕紅衛兵來家中 打砸,便將琴送給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藏,目前為該校最珍貴的唐琴之一。

【題組】30. 下列詩句,何者描寫琴音?
(A)孤桐祕虛鳴,樸素傳幽真。髣彿絃指外,遂見初古人
(B)行雲遞崇高,飛雨靄而至。潺潺石間溜,汩汩松上駛
(C)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D)山驛蕭條酒倦傾,嘉陵相背去無情。臨流不忍輕相別,吟聽潺湲坐到明


2(D).

閱讀下文,回答 43~46 題 
       大清入主中原後,朝鮮使者眼前的中國呈現不一樣的風景。儘管絕大部分的朝鮮知識人 不諳漢語會話,但皆能書寫漢字,且歌且賦。不倚仗朝鮮翻譯官,朝鮮使者亦能透過筆談的 方式,與中國官員交流。更遑論本就以漢字撰寫的官方文書,對朝鮮燕行使完全不是問題。 然而這種模式不適用與旗人的交往,對朝鮮方面而言,清書、清語尚是陌生的存在。 
       「滿洲氣息」之濃厚,不僅見諸燕行沿路的碑刻、匾額,以及朝貢程序的官方文書,朝鮮使者寓居北京後、在紫禁城進謁期間,更是處處皆然。朝鮮使臣對於此類「滿洲元素」自有見解,尤其滿洲人以異族入中國,卻仍保持舊有習俗,維持滿洲之道,有違「入中國則中國之」 的變通處置。朝鮮使臣意識到,清書、清語也是提防不解滿洲語文者的利器。在 1778 年,朝鮮最高行政首長領議政金尚喆曾與朝鮮正祖有過一次談話,當時對話全圍繞著使行事務。朝鮮正祖問道:「清學緊於漢學耶?」儘管金尚喆表示:「通語之際,漢學為主。彼人酬酢,皆用漢語矣」,但是在旁的徐命善提醒道:「聞彼人於酬酢要緊處,皆用清語云」。 
        徐命善的發言引領吾人從另一個面向審視「滿洲語文」對朝鮮的意義。1783 年奉使瀋陽 的李田秀就曾表示:「清人生長中國者,自兒時皆以漢語成習,而國法為其不忘本俗,故自皇 帝以下,無不學清語。至於奏御之文,接翻清而進之。宣表之類,亦翻清而讀之。我人在側之 時,如有機密不欲泄者,則又皆以清語相話。」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軍事機密方面。乾隆皇帝曾幾次提醒滿洲將領,應以滿文撰寫奏摺。 顯然不論是朝堂上的討論,或事涉軍機的情報,清朝官方有意識地利用滿洲語文,一定程度 起到保密防諜的效果。(改寫自吳政緯〈論燕行文獻的特性與價值──以清書、清語與滿漢關 係為中心〉)

【題組】44. 若依上文提出下列推論,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清朝外交場合概用滿文,極不利朝鮮使臣溝通。 ②通滿語、熟諳滿文的朝鮮使臣,深受清朝禮遇。
(A)①、②皆正確
(B)①正確、②錯誤
(C)①無線索判斷,②正確
(D)①錯誤,②無線索判斷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程◆國文(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Cindy Shen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