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阿摩:得意不忘形,失意不變形。
100
(4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9 年 - 109 警察特考種考試_三等_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8705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在政策工具中,政府為了處理失靈問題,直接提供刑事司法及警政治安的產品,此策略是屬於公 共政策中的那一種策略?
(A)回歸市場精神
(B)改變誘因稅制
(C)運用非市場機制提供產品
(D)社會保險與救助


2(A).

2 Stone(1997)將政策分析架構分為目標(goal)、問題(problem)與解決(solution)等三部分, 目標是政策追求的價值,他進一步地標示出大部分公共政策所欲追求的價值面向,包括:公平、效率、安全及下列那一項?
(A)自由(liberty)
(B)合作(cooperation)
(C)忠誠(loyalty)
(D)正義(justice)


3(A).

3 依 Bardach(1977)的見解,下列那一情形並非產生政策執行的反效果因素?
(A)政策資源的集中
(B)政策目標的偏離
(C)政策機關的窘境
(D)政策資源的浪費


4(A).

4 Sabatier 和 Mazmanian(1983)認為政策執行過程受到問題的可處理性、影響執行的非法定變項, 以及下列那一變項之影響?
(A)法令所規範的執行能力
(B)社會大眾的支持
(C)高層的支持
(D)執行人員的態度


5(A).

5 有關 Wilson(1968)從組織的觀點討論警察行為之敘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看守人風格的警察擁有一套執勤標準,認為法律重於秩序,因此傾向於以正式方式處理問題
(B)執法者風格的警察面對社區內各種不同民眾時都只有一套正式的標準,即依法行政
(C)社區社經程度愈高、政治發展愈民主、警察領導人愈有改革信念,則警察組織愈會進入服務者的風格
(D)警察執法品質不僅視個別警察的臨場判斷,更取決於社區的社經狀況、政治的發展程度及警察組織領導人的價值


6(D).

6 Bayley(1985)對警察結構與警察業務研究的發現結果,下列何者錯誤?
(A)警察結構一旦形成,其屬性不易改變
(B)除非集體暴力程度增加,警察工作不會變得更專門化
(C)警察工作的主要項目不會有太大變動
(D)隨著警民互動的增加,警察工作範圍明顯增多


7(C).

7 White 和 Perrone(1997)歸結出影響社區犯罪預防方案產生的三大因素為那三項?
(A)民眾犯罪恐懼感的增加、警察需民眾協助才能有效抗制犯罪、社區民眾的參與動力
(B)犯罪被害案件日益增加、警察需民眾協助才能有效抗制犯罪、社區民眾的參與動力
(C)國家財政危機、警察需民眾協助才能有效抗制犯罪、社區民眾的參與動力
(D)犯罪矯治功能的被質疑、警察需民眾協助才能有效抗制犯罪、社區民眾的參與動力


8(C).

8 警察在兒少保護事件中的職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主要職責在獲取客觀事實而非主觀經驗
(B)警察的角色是作為一個中立的犯罪事件調查者
(C)偵查客觀犯罪事件,不需依賴其他領域者的協助,以確保專業客觀
(D)具有逮捕權,並有權將被害人帶至安全處所


9(C).

9 Wolfgang(1972)及其他犯罪學者對慢性犯罪者之研究影響刑事政策的措施甚巨,但下列那一項 並非直接受此影響的結果?
(A)強化對累再犯的監控
(B)長期隔離
(C)情境犯罪預防
(D)進行預防性拘禁


10(C).

10 各國修復式正義的運作模式主要以那兩種型態為主?
(A)非正式調解與傳統村莊大會
(B)賠償協商方案與社區陪審團
(C)被害人加害人的協商與社區團體會議
(D)非正式調解與賠償協商方案


11(D).

11 預防策略採取了解犯罪原因、進行地點分析,並與社區成員及其他部門合作的警政策略,此種策 略是指下列何種警政?
(A)案件導向警政
(B)實驗式導向警政
(C)執行式的問題導向警政
(D)情境式的問題導向警政


12(A).

12 民國 108 年 6 月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將少年虞犯從 7 種縮減為 3 種,下列那一項並非虞犯之項目?
(A)經常與素行不良者交往
(B)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
(C)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
(D)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


13(A).

13 Bayley 提出社區警政犯罪預防策略中的「調適」是指下列何項?
(A)決策權下放以使基層管理者能決定滿足社區需求的因應作為
(B)決策者本身能調整執法或服務作為以因應社區的需要
(C)能擴大社區居民的參與以因應社區的需求
(D)決策者能在執法與服務兩種作為之間取得平衡


14(C).

14 政策規劃的核心概念是「理性」,警察人員在遇到問題,可用理性決策的思維流程加以解決,關 於 Fay 決策與解決問題之四個步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步驟一:建構問題意識
(B)步驟二:蒐集資訊
(C)步驟三:擬定方案
(D)步驟四:檢查與回饋


15(D).

15 EdwardsIII(1980)具體指出,政策的有效執行需要以下四個組織條件的配合,下列有關四個組 織條件,何者錯誤?
(A)良好的溝通
(B)充分的資源
(C)積極配合的態度
(D)健全的升遷管道


16(A).

16 警察受周遭環境誘惑機會極高,伴隨著警察威權本質,如一時把持不住,很容易由執法者轉變為 違法濫權者,因此建立倫理標準避免濫權是如此的重要,下列有關警察倫理的敘述,何者錯誤?
(A) Bailey 認為公職人員應具備「樂觀」、「堅守道德」、「無私的公正」的特質
(B) Frederckson 和 Hart 強調公職人員最根本的道德責任是對於組織目標的追尋
(C)警察執法裁量很大程度取決於執勤警察的情境定義和巡邏警察所做出的決定
(D) Souryal 提出員警裁量的準則公式 E=PJ2,其中 P 代表道德原則、J 代表情境正當性


17(D).

17 有關學者 Miethe 和 Meier 於 1990 年提出的結構選擇理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此理論結合「生活方式暴露理論」與「日常活動理論」而提出
(B)此理論可用於解釋個體是否陷於被害情境,且具實證研究支持
(C)鄰近性與暴露為結構特徵,是個體社交互動的本質,使其陷於被害風險
(D)吸引與犯罪者是選擇特徵,扮演犯罪者是否選擇標的物的決定因素代號:50170頁次:3-3


18(B).

18 Mandelbaum 提出「警察抗制犯罪反應時間」之 TAP 理論指出犯罪嚇阻力量與警察趕赴現場、歹 徒作案後逃離現場所需時間有關,下列有關此理論之敘述何者錯誤?
(A) TAP 的函數關係 Cd = f ( TAP , Ti )
(B)歹徒滯留在犯罪現場的時間愈短,對犯罪嚇阻力愈大
(C) TAP 分為三個時程:獲知時間、報案時間、警察反應時間
(D)警察抵達犯罪現場所需時間愈短,對犯罪嚇阻力愈大


19(D).

19 私人保護理論指出保護組織的出現,是為那些在不穩定交易市場中謀生的人提供保護,使其交易 過程得以順利進行,請問這是那位學者於 1993 年所提出的理論?
(A) Lupsha
(B) Ianni
(C) Sutherland
(D) Gambetta


20(A).

20 目前對於性侵害犯罪者之治療,主要策略並不完全強調治療成功率,而是如何維持療效之問題, 因此美國 Vermont 州提出性罪犯之社區監督鑽石圖(Supervision diamond)該模式認為性罪犯之社區處遇之生活監督,應該有如稜形鑽石之四個元素缺一不可,下列何者不是該模式主張的四元素之一?
(A)警政之社區監督
(B)警察定期之測謊
(C)案主之支持網路
(D)社區之輔導治療師


21(C).

21 運用犯罪分析的結果可以強化犯罪偵防的工作,有關犯罪分析中地緣剖繪相關研究議題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距離遞增:犯罪分布隨著遠離犯罪者居住地而遞增,避免於居住地犯罪被察覺
(B)圓圈假設:通勤型(Commuter)的連續性侵害犯,居住區域和作案區域重疊
(C)犯行偏角:通勤型的連續住宅竊盜犯的最大犯行偏角明顯小於劫掠型
(D)作案路程:是監控者、被害標的、犯罪本身三者之間的複雜呈現


22(B).

22 David Garland 回顧過去 30 年英美犯罪控制與刑事司法的文獻,在 2001 年出版的《控制的文化 —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中提出許多重要的變遷潮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思想的轉變:1970 年代起,將犯罪之認定從社會剝奪問題轉為控制不足
(B)公民社會與犯罪控制的標準化:公民社會共同決定將犯罪者交由國家統一控制
(C)政治化與民粹主義:犯罪政策的強勢聲音從專家學者轉為被害者與焦慮的大眾
(D)新的管理型態與工作實務:警察考量社區居民感受,監獄確保人犯在監,以保護大眾


23(A).

23 近年來,民眾面對風險社會下的高犯罪率,漸漸發展出全套的私人安全措施以抗制犯罪,下列有 關私人保全的敘述何者錯誤?
(A)專職化角色、顧客導向以及經濟導向是私人保全的特性,是非制度化的管道
(B)對警察信心愈高,愈肯定法院嚇阻功能時,人們愈傾向以制度化管道保護自己
(C)大眾化私有財產理論認為私有財產與財產支配權是私人保全興起的最大力量
(D)私人保全強調預防損失而非報復,但仍得提起訴訟或要求警方協助進行制裁


24(D).

24 Wolfgang 利用七個定理來說明青少年犯罪重要因素,下列關於「暴力副文化理論」之敘述,何者 錯誤?
(A)沒有一個副文化和主文化完全不同或衝突
(B)並非所有情況均以暴力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C)暴力副文化之反文化為非暴力副文化
(D)暴力使用者會有一定程度的罪惡感


25(B).

25 依據 1999 年國際警察首長協會(IACP)所撰寫的「加強執法回應被害人」即可歸納出犯罪被害 人對警察有四項需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安全維護:避免再次傷害,需提供必要之保護及協助措施
(B)持續學習:持續性提供被害人諮商與研習等相關保護課程
(C)支援參與:有通路可參與司法程序,協助參與訴訟,表達意見
(D)回復正義:犯罪被害人報案希冀警察伸張正義、回復真相


【非選題】
一、試說明學者 Cornish & Clarke(2003)所提五項情境犯罪預防策略的內 容。某警察分局轄內經常發生酒駕事件,請依上揭五項情境預防策略研 擬具體作法。(25 分)

【非選題】
二、試說明學者 Brantingham 及 Faust 所提出的三個層次公共衛生犯罪預防 模式(three levels of crime prevention)的內容。請依上述三個層次犯罪 預防模式研擬防範青少年從事詐騙車手的具體作法。(25 分)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試卷測驗 - 109 年 - 109 警察特考種考試_三等_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87059-阿摩線上測驗

張嘉元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