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阿摩:檢討自己是成功的開始,檢討別人是失敗的開始
40
(2 分16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犯罪學與犯罪預防難度:(231~23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X


9 有關法官對少年裁定諭知的四種保護處分,下列何者錯誤?
(A)訓誡,並得予以假日生活輔導
(B)交付保護管束,並得命為勞動服務
(C)交付兒童或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現在保護少年之人嚴加管教
(D)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2(B).

1、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之制定,源起因
(A)鄧如雯殺夫案
(B)彭婉如命案
(C)竹竿女童性侵案
(D)邱小妹妹事件。


3(D).
X


24 美國學者 Clarke 提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的犯罪預防模式,其具體的 25 項策略涵蓋了 5 大原則, 下列何者不是提升犯罪阻力的具體作為?
(A)強化標的物的安全及堅固,增加犯罪困難度使得標的物不易得手
(B)增加警察巡邏與保全,讓犯罪者認為阻力增加而不敢犯罪
(C)管制通道作為,增加身分辨識與障礙物的架設,都能夠減少犯罪人的侵害
(D)管控危險物品的購置管道,對於犯罪促進物進行控制,防止成為犯罪工具


4(C).
X


3 R. Sampson and J. Laub(1993)提出的「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 of Criminal Behavior)中,有關生涯「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概念,在犯罪學領域產生很大迴響。下列何者不屬於他們所提出生涯轉捩點之因素?
(A)婚姻
(B)工作
(C)個人意志
(D)軍隊服役


5(A).

20 犯罪被害現象中,有關「被害者促發」(Victim Precipitat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最早來自美國學者辛德廉(Michael Hindelang)對殺人犯罪型態之研究
(B)被害犯罪係由被害者引發之事件
(C)被害者可以「積極的」(active)或「消極的」(passive)的方式促發
(D)犯罪事件中,被害者係率先使用暴力的人


快捷工具

【精選】 - 犯罪學與犯罪預防難度:(231~235)-阿摩線上測驗

賴郁函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