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犧牲享受,才能享受一生。
24
(54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錄事:法學大意#9813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1 關於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成文法較具體明確
(B)不成文法之習慣法較符合社會實情
(C)不成文法體系較為完整周密,不易掛一漏萬
(D)成文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又稱制定法


2(A).
X


2 甲死亡時,有配偶乙,及婚生子女丙,母丁,弟戊尚在世。就甲之遺產新臺幣(下同)2000萬元應如何分配?
(A)丁得1500萬元,戊得500萬元
(B)乙得500萬元,丁得1500萬元
(C)丙得1000萬元,丁得1000萬元
(D)乙得1000萬元,丙得1000萬元


3(A).
X


3 有關行政機關適用法律之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行政機關本於依法行政原則,無待人民請求,均應主動適用法律
(B)行政機關因諸事龐雜,為提升行政效率,應依不告不理原則適用法律
(C)行政機關應受上級機關之指揮監督
(D)行政機關於適用法律時,通常較司法機關享有更大之裁量權


4(A).
X


4 違反民法第983條規定而與直系或三親等内旁系血親結婚者,其法律效果為何?
(A)結婚有效,但應予以罰鍰
(B)結婚無效,但無刑事責任
(C)結婚無效,並應予以罰鍰
(D)結婚有效,且不受任何處罰


5(A).
X


5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法規內容繁複或條文較多者,得劃分之方式,不包括下列何者?
(A)第某編
(B)第某條
(C)第某款
(D)第某目


6(A).

6 依地方制度法規定,有關委辦規則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縣(市)政府為辦理上級機關委辦事項,得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中央法規之授權,訂定委辦規則
(B)委辦規則應函報委辦機關核定後發布之;其名稱準用自治條例之規定
(C)委辦規則依規定應經其他機關核定者,應於核定文送達各該地方行政機關10日內發布
(D)委辦規則自發布之日起發生效力


7(A).
X


7 關於法治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依法律保留原則,行政機關之所有行為,必須有法律明白授權,方得為之
(B)依法律明確性原則,法律原則上禁止溯及既往,以保障人民信賴利益
(C)依授權明確性原則,法律授權行政機關訂定命令時,授權之目的、內容、範圍應具體明確
(D)憲法所規定之國家賠償責任義務,得由行政機關以命令定之


8(A).

8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有關憲法第 7 條之平等保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拘束行政與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上的平等,但不拘束立法者之立法平等
(B)明文列出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為禁止歧視之事由
(C)非第 7 條明文列出之其他分類事由,亦受平等之拘束
(D)保障人民法律上地位之實質平等


9(A).
X


9 依憲法增修條文,關於總統之彈劾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由立法院提出並議決
(B)經立法院決議通過後提出彈劾案,再由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
(C)由監察院提出彈劾案,經立法院決議通過
(D)由人民聲請,再由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


10(A).
X


10 依行政罰法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推定過失為原則
(B)以故意或過失為要件
(C)構成要件該當即應處罰
(D)以處罰故意為原則,過失為例外


11(A).

11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下列何者非以憲法第 22 條為依據?
(A)新聞自由
(B)資訊隱私權
(C)一般行為自由
(D)名譽權


12(A).
X


12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國家以法律限制人民人身自由時,所應符合之法治原則要求,不包括下列何者?
(A)法律保留原則
(B)法律明確性原則
(C)正當法律程序
(D)信賴保護原則


13(A).
X


13 依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及現行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之規定,關於司法院大法官之職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有受理立法院提出之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之權
(B)有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C)有受理人民提出之政黨違憲解散聲請,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之權
(D)有解釋憲法之權


14(A).
X


14 原土地所有權人就未依法發放補償費之徵收案件,任令其原有土地被開闢為學校用地長達50年後,再爭執系爭土地徵收法律關係不存在,行政法院如認其權利失效,係基於下列何種原則?
(A)平等原則
(B)比例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15(A).
X


15 依行政程序法規定,下列何者非屬比例原則之內涵?
(A)方法是否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B)方法是否同樣能達成目的,且對人民損害最小
(C)行政成本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是否顯失均衡
(D)方法所生之損害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是否顯失均衡


16(A).
X


16 授益行政處分撤銷時,關於相對人之信賴保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相對人須對行政處分有信賴表現
(B)相對人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致使行政機關依該資料作成行政處分者,信賴不值得保護
(C)相對人因信賴行政處分而受有損失,行政機關應給予合理補償
(D)相對人之信賴利益顯然大於撤銷所欲維護之公益時,行政機關仍得撤銷該行政處分


17(A).

17 甲申請社會救助,遭乙行政機關否准後,發現乙機關違反其一貫遵循之自訂「發放原則」。甲得主張乙違反下列何種法律原則?
(A)平等原則
(B)比例原則
(C)社會國原則
(D)有利不利應一體注意原則


18(A).
X


18 集會遊行法第25條第1項規定,主管機關對於違法之集會遊行,得予警告、制止或命令解散。關於本條之適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主管機關享有裁量權
(B)主管機關採取相關措施時,應注意維護人民之集會遊行自由
(C)主管機關適用本條時,仍應遵守行政程序法有關行政處分之規定
(D)集會遊行一有違法之情事,主管機關為維護公權力權威,得逕命解散


19(A).
X


19 關於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行政機關僅得於授權範圍內補充法律未規定之事項
(B)法規命令之內容得規範人民之權利與義務
(C)法規命令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法律與法規命令衝突時,應適用後法優先於前法之規則
(D)行政機關擬訂法規命令時,原則上應於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公告,並載明草案全文或其主要內容


20(A).
X


20 關於公務員執行職務所負國家賠償責任之成立要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須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
(B)須造成人民自由或權利受損害
(C)公權力行為與人民損害間須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D)無須有故意或過失


21(A).

21 對於離職人員任職期間之違法或失職行為,得為下列何種處置?
(A)懲戒
(B)懲處
(C)執行罰
(D)刑事補償


22(A).
X


22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係下列何種處罰?
(A)刑事罰
(B)行政罰
(C)執行罰
(D)紀律罰


23(A).
X


23 有關行政處分之停止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僅得於行政訴訟中提出聲請
(B)僅得向行政法院聲請之
(C)提起行政訴訟前亦得聲請之
(D)不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停止執行


24(A).

24 下列何者為刑法所稱直接故意?
(A)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
(B)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
(C)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
(D)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


25(A).
X


25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訴訟之基本原則?
(A)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事實
(B)行政法院原則上應直接審理
(C)行政法院應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
(D)行政法院原則上應行言詞審理


26(A).
X


26 下列關於民事訴訟第二審上訴之敘述,何者正確?
(A)上訴人應以上訴理由狀,向原審法院之書記官,表明應如何廢棄或變更原判決之聲明
(B)對於簡易事件之第一審法院終局裁定,應於該裁定送達後十日不變期間內,上訴於第二審管轄法院
(C)提起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D)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程度之聲明,以傳真或網際網路設備傳送於第二審法院收狀處


27(A).
X


27 民事訴訟程序中,如被告甲無訴訟能力時,原告乙得向下列何者為訴訟行為?
(A)對甲之利害關係人為之
(B)甲無法定代理人時,對法院所選任之特別代理人為之
(C)對甲本人為之
(D)對甲之親屬為之


28(A).
X


28 下列何種情形並未違反處分權原則之要求?
(A)原告於第一審法院判決前合法撤回訴訟,其後第一審法院仍為本案判決
(B)原告與被告於第一審法院為本案判決前成立訴訟上和解,第一審法院就該訴訟不再作成本案判決
(C)第三審法院得於上訴聲明範圍外為判決
(D)被告已於第一審為訴訟標的之認諾者,第一審法院仍為被告勝訴之本案判決


29(A).
X


29 甲向A地方法院起訴乙,請求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一個月後,就同一事件再向B地方法院起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B法院應將甲之起訴裁定移送A法院
(B)B法院應裁定停止其訴訟程序
(C)A法院應將甲之起訴裁定移送B法院
(D)B法院應裁定駁回甲之起訴


30(A).

30 下列關於分別共有之敘述,何者正確?
(A)分別共有人得自由處分其應有部分
(B)分別共有人於共有關係消滅前,不得請求分割共有物
(C)分別共有人得自由處分共有物
(D)分別共有人經全體同意,始得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共有物


31(A).

31 下列關於無行為能力人與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敘述,何者正確?
(A)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
(B)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精神錯亂中所為者,需經兩位以上精神醫學專家出具鑑定證明後,並經其二親等內之直系血親,向社會福利機關以書面陳明其意思表示為無效
(C)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經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尊親屬之允許
(D)限制行為能力人就日常生活所必需所為之行為,應由其監護人出具書面之保證書,並向兒童少年福利機構陳明之,並保證負可能發生之損害賠償責任


32(A).
X


32 下列何者為不動產?
(A)活動屋
(B)沙雕屋
(C)違章建築物
(D)露天樹屋


33(A).
X


33 甲購買乙所有的A屋,交屋後沒多久,剛好下大雨,甲發現浴室的窗戶有滲水現象,立刻通知乙,要求乙負責。依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無論乙對於浴室窗戶的滲水現象有無可歸責之事由,乙都必須負瑕疵擔保責任
(B)甲必須先定期催告乙修繕,乙拒絕修繕或逾期不為修繕時,甲始得主張減少價金
(C)甲得主張減少價金,但不得請求乙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
(D)解除契約顯失公平時,甲不得依民法第359條規定解除契約


34(A).
X


34 下列關於民法上不當得利之敘述,何者錯誤?
(A)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者,並應返還
(B)不當得利所受領之利益,如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即免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任
(C)不當得利之受領人於受領時,不知無法律上之原因,且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任
(D)不當得利之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應將受領所得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


35(A).
X


35 下列何者非屬抵押權效力所及之標的物範圍?
(A)抵押物之從物及從權利
(B)抵押物滅失後之殘餘物
(C)抵押物之成分非依物之通常用法而分離成為獨立之動產者
(D)抵押物扣押前自抵押物分離,而得由抵押人收取之天然孳息


36(A).

36 甲男、乙女結婚後未約定夫妻財產制。甲、乙離婚時,均無婚前財產。甲之婚後財產,包括存款30萬元,負債40萬元。乙之婚後財產,包括存款10萬元,負債2萬元。甲得向乙請求多少剩餘財產差額分配?
(A)4萬元
(B)8萬元
(C)9萬元
(D)甲不得向乙請求


37(A).
X


37 非婚生子女,其生父與生母結婚者,視為婚生子女。其法律上性質為何?
(A)承認
(B)同意
(C)準正
(D)認領


38(A).
X


38 下列關於繼承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A)繼承開始時,係指繼承回復請求權罹於時效時
(B)繼承人有 2 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對於遺產分別各有二分之一之權利
(C)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
(D)持續扶養被繼承人者,於繼承開始後,得請求親屬會議酌給遺產


39(A).
X


39 關於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之證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律不能作為證據
(B)視案情輕重決定可否作為證據
(C)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其有無證據能力之認定,應由法院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以決定之
(D)一律可以作為證據


40(A).
X


40 下列何者不是法院考量是否羈押被告的要件之一?
(A)被告有逃亡的高度可能性
(B)被告有湮滅證據的高度可能性
(C)被告有無前科紀錄
(D)被告犯罪嫌疑重大


41(A).
X


41 下列對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詢問程序之敘述,何者錯誤?
(A)司法警察經受詢問人之明示同意,得於夜間詢問
(B)夜間經逮捕到場,得為了查驗人別是否正確而詢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C)被告保持沈默就是默認犯罪,得以之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D)被告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認定的唯一依據


42(A).
X


42 為了保障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權,刑事訴訟法規定一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最多可以選任幾位辯護人為其辯護?
(A)1位
(B)2位
(C)3位
(D)4位


43(A).
X


43 關於刑法處罰行為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只處罰故意行為
(B)不處罰過失行為
(C)不論故意或過失行為,一律加以處罰
(D)原則上處罰故意行為,過失行為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44(A).
X


44 關於行政罰與刑事罰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罰鍰,為行政罰;罰金,為刑事罰
(B)行政罰通常由行政機關裁處;刑事罰,由法院以判決為之
(C)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是否受行政罰或刑事罰,視法律之規定
(D)行政罰與刑事罰得合併為之,不適用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45(A).

45 下列何者,為刑法總則規定之減輕刑事責任年齡?
(A) 14 歲以上未滿 18 歲,及滿 80 歲以上之人
(B)未滿 14 歲之人
(C) 70 歲以上未滿 80 歲之人
(D) 18 歲以上未滿 20 歲之人


46(A).
X


46 甲駕駛車輛因過失撞傷行人乙,於有偵查犯罪權限之機關,尚不知肇事者為何人之前,甲向到場處理事故之警員坦承其為肇事人,甲所犯之過失傷害罪,適用刑法減輕其刑之依據為何?
(A)依法令之行為
(B)自首
(C)自白
(D)緊急避難


47(A).
X


47 下列何者,非屬刑法規定之減輕刑事責任事由?
(A)瘖啞人之行為
(B)14歲以上未滿18歲人之行為
(C)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
(D)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


48(A).

48 甲為建設局之公務員,負責審核建築物使用執照核發職務。甲明知乙聲請核發其所有建築物之使用執照,與相關建築法令規定不符,依法不得核發,竟因收下乙之新臺幣30萬元,而違法核發建築物許可使用執照,甲所為係犯下列何罪?
(A)違背職務之收受賄賂罪
(B)違背職務之要求賄賂罪
(C)不違背職務之收受賄賂罪
(D)不違背職務之要求賄賂罪


49(A).

49 甲犯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後,於有偵查犯罪權限之機關尚未發覺犯罪前,主動向司法警察機關坦承犯罪自首,並繳交犯罪所得新臺幣30萬元,法院於審理時應如何裁判?
(A)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B)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C)應減輕其刑
(D)得減輕其刑


50(A).
X


50 依民法規定:「稱婚生子女者,謂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而非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被解釋為非婚生子女,稱為:
(A)類推解釋
(B)反面解釋
(C)歷史解釋
(D)體系解釋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錄事:法學大意#98139-阿摩線上測驗

傅鑫雯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