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全世界都相信你會成功,你自己不相信,那你就不會成功
93
(3 分23 秒)
1(A).

1 涂爾幹(Durkheim)對於犯罪的概念影響了現代犯罪學的發展,以下有關涂爾幹對犯罪的概念描 述,何者錯誤?
(A)亂迷(anomie)係指個人手段亂迷的結果
(B)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也會混淆個人對規範、道德和行為的概念,因而產生「繁榮的亂迷」
(C)在「有機性結合」(organic solidarity)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追求集體利益來滿足私人利益,一 方面相互依賴,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中卻產生亂迷狀態
(D)犯罪對於社會具有四項功能:決定並劃分道德的界線、強化團體的凝聚力、提供社會改革的原 動力及降低社會內部的緊張


2(A).

16 古典犯罪理論與實證學派的理論取向不同,有關這兩項理論的差異描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建築在犯罪行為人之上;實證學派的理論則建築在犯罪行為之上
(B)古典學派主張採定期刑制度;實證學派則主張採不定期刑制度
(C)古典學派主張刑罰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實證學派則主張矯治犯罪人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
(D)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以犯罪所造成的客觀損害為考慮的重心;實證學派認為懲罰的考慮,客觀 的損害並非重心


3(D).

18 美國於 1970 至 1990 年代,犯罪學者利用官方和自陳報告資料研究發現,一小撮人卻犯了相當大 比例的犯罪行為,稱之「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下列對於慢性犯罪者在犯罪學研究 發展中的描述,何者錯誤?
(A)慢性犯罪者的概念是犯罪學縱貫研究法的產物
(B)由於慢性犯罪者的發現,犯罪學者開始研究生涯犯罪者的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探討犯 罪的開始、形成過程、嚴重化、輕徵化、專業化及終止等現象,因而統稱之為「發展犯罪學」
(C)渥夫岡等學者(Wolfgang et al., 1972)研究世代(cohort)青少年偏差行為發現,6%的慢性犯 罪者犯罪行為,占了全部樣本犯罪行為的 51.9%
(D)對於慢性犯罪者的研究發現,導致美國採取「矯治醫療」的刑事政策


4(A).

19 傑佛利(Jeffery)提倡「社會疏離理論」,藉以說明犯罪的原因,有關這個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企圖整合犯罪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用以說明犯罪發生的原因
(B)社會中的社會互動,如果遇缺乏人際關係、愈隔閡疏離、愈沒有守望相助、愈沒有社會規範, 則犯罪發生率愈高
(C)都市貧民區的青少年犯罪率較高,乃因他們來自較下階層的社會經濟團體,且屬少數民族,有 嚴重的社會疏離感
(D)社會疏離分成三種型態:個人疏離、團體疏離以及法律疏離


5(C).

25 安格紐(Agnew)提倡「一般化緊張理論」指出,負面情緒狀態會影響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而 負面情緒狀態的來源有四種,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的來源?
(A)個人負面刺激的出現
(B)個人期待與成就之間的差異
(C)個人否定社會期望的目標
(D)個人正向刺激的移除


6(A).

19 下列何者符合犯罪學研究倫理?
(A)研究應揭露所有補助經費來源
(B)研究結論應依照補助機關指示刪除機關不願意發表內容
(C)研究應依照補助機關喜好撰寫研究結論
(D)為了獲取真實資料,可先不告知受訪者研究目的


7(B).

3 源自形象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而衍生發展出的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 與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最相近的論點為何?
(A)著重在解釋「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之產生原因
(B)根本上否定有所謂「本質上為犯罪」之行為的存在,犯罪是一種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的結果
(C)認為一個人受到法律追訴與制裁的可能性,與其種族、性別及社經地位無關
(D)認為犯罪之所以為犯罪行為,主要與行為的道德內涵有關


8(A).

20 犯罪不需要解釋,反而不犯罪才需要解釋。這個人為何不犯罪的提問命題,比較可能出自於那一 個犯罪學理論觀點?
(A)赫胥(Hirschi)的控制理論
(B)康尼斯與克拉克(Cornish & Clarke)的理性選擇理論
(C)衝突激進理論(Radical Conflict Theory)
(D)米勒(Miller)的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Theory of Lower Class Culture Conflict)


9(D).

24 出生於 18 世紀的古典犯罪學派的重要影響人物邊沁(Bentham, Jeremy),他的哲學理念、政策 及社會現象觀察以及提出的改革,對後世刑事司法領域的影響很大,但下列何者非其主張?
(A)行為的基本目的,是產生利益、快樂和幸福
(B)提出圓形監獄(Panopticon)設計藍圖
(C)認為刑法立法的原則應該是都要以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目的
(D)提倡死刑,因為最符合其所謂的功利主義


10(C).

11 根據犯罪學者貝道(Hugo Adam Bedau)對無被害者犯罪的定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具有合意參與的特徴
(B)缺乏控訴的參與者
(C)不具有交易的本質
(D)無被害的自我判斷


11(C).

16 根據紐曼(Newman)防衛空間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特定要素才能有效抑制犯罪,下列何者 不是其主張的特定要素?
(A)自然監控( Natural Surveillance)
(B)建築物四週環境(Milieu)
(C)建築物的隱密性(Privacy)
(D)領域感(Territoriality)


12(B).

8 有關不同犯罪測量方法與各人口變項間關聯性之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官方統計的角度觀之,女性犯罪的數量高於男性,且犯罪數量愈嚴重,差異性愈大
(B)從自陳犯罪統計的角度觀之,犯罪人與社經地位的高低,呈現出不相關或弱負相關的現象
(C)從被害調查統計的角度觀之,被害年齡以成年中期最高,年齡愈大被害機會愈低
(D)從三種犯罪測量方法觀之,鄉村的犯罪數量遠遠高於都市的犯罪數量


13(A).

5 社會學家安格紐(Robert Agnew)於 1992 年提出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其嘗試解釋遭遇到緊張及壓力的個人容易觸犯犯罪行為,而安格紐認為壓力有四種來源,下列何者錯誤?
(A)負面刺激之移除
(B)期望與成就之差距
(C)正向價值刺激之移除
(D)未達正向價值之目標


14(A).

6 西元 1764 年出版之《犯罪與刑罰》(Crime and Punishments),成為當時刑法之基本理論,對日後 刑法改革與犯罪學發展有很大影響,其作者為:
(A)貝加利亞(Beccaria)
(B)龍布羅梭(Lombroso)
(C)加洛法洛(Garofalo)
(D)費利(Ferri)


15(D).
X


14 克拉克(Ronald Clarke)及埃克(John Eck)於 2003 年根據五項主要原則歸納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下列那一項非屬之: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風險
(C)增加犯罪阻力
(D)減少犯罪誘因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霈霈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