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犧牲享受,才能享受一生。
100
(1 分50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30 題。 
        爸爸帶全家去吃「滬尾宴」。「滬尾宴」是以滬尾之役為主軸的創意餐飲,每一道菜 蘊藏一個戰場上的故事。爸爸說滬尾之役是清法戰爭中,清廷在臺灣唯一一場勝仗。 透過吃飯,他要帶大家重回戰場。 
 「1884 年 10 月 8 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進入高峰。上午 9 時,敵艦砲轟沙崙, 準備登陸,福建提督孫開華將軍全力應戰。」 
      「滬尾宴」共有 11 道菜,爸爸點了 4 道,第一道是開胃菜「法軍來襲番茄塔」, 法式麵包上插著火腿肉裝飾成的風帆,並塗滿法國起司和番茄丁。
「上午 10 時,法軍搶灘成功,分五個連隊登陸滬尾。」
       第二道是「西仔陸戰隊」,香烤豬肋排被分成五列擺放在盤子上。弟弟大口咬豬排, 開心的說:「我打敗陸戰隊啦!」
「10 時 30 分,法軍遭清兵伏擊。11 時,法軍被誘入林中,民軍代表阿火旦聯合 軍隊圍攻夾擊法軍。」
      第三道菜「阿火旦口袋肉」 ,把刈包折成口袋形狀,美味的東坡肉包夾在其中。爸爸 說阿火是戲班溫柔美麗的旦角,戰場上殺敵卻不手軟。
「11 時 45 分,法軍發出請求撤退信號,倉皇爬上接應小艇。下午 1 時,小艇撤退 回艦,清軍成功守住滬尾,結束 4 小時的奮戰。」 
      最後一道是甜點「九大人脆酥芋」,來自湖南的孫將軍俗稱九大人,熱愛滬尾土產 芋頭。我品嚐著濃濃的芋香,想像孫將軍戰勝的喜悅。
      弟弟說,以前只知道「吃飯皇帝大」,現在才知道替菜命名真的很有趣。 
      我望著看過無數次的淡水河夕陽,第一次,覺得河口的夕照不一樣了,彷彿聽見 阿火旦握著九大人的手高興的喊著:「贏了!贏了!我們打贏了……」

【題組】27. 第二道菜「西仔陸戰隊」中的「西仔」所指為何?
(A)法蘭西
(B)西班牙
(C)墨西哥
(D)模里西斯


2(C).

【題組】28.作者將「滬尾之役」和「滬尾宴」兩者結合,主要用意為何?
(A)腦筋急轉彎,可以跟家人猜謎
(B)提高點菜率,增加餐廳的營收
(C)創意加美食,結合歷史與文化
(D)聽起來順耳,客人會感到開心


3(D).

【題組】29.自「最後一道甜點」至文末,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心感受?
(A)藉由淡水河口夕照光影,領略歷史風雲變幻
(B)藉由美食感受地區文化,體會強烈風土人情
(C)藉由阿火旦的表達方式,沉浸其情感的變化
(D)藉由飲食連結歷史事件,對戰爭更感同身受


4(B).

【題組】30.作者用「 」中的斜體字 ,呈現戰爭當時的狀況,這種寫作形式可以達到什麼樣的 閱讀效果?
(A)補充前面提到的人事,使事情明朗
(B)插入相關回憶或故事,來開展情節
(C)提前說出故事的結局,增加重要性
(D)倒敘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增加食趣


5(C).

閱讀下文後,回答 31-35 題。 
       有人主張文字的演進,是由圖畫演進為表意,再演進為表音。這是「起於圖畫、 終於音聲」的一種見解,這解釋了某些拼音文字的演進歷程。不過,這樣的文字就只 剩下「音」 ,以及因「音」而偶發的一些聯想了。如此的發展到了極致,變成了純粹理性 的編碼系統,文化積澱的痕跡便消失了,也就喪失了文明創造中最可貴的精華── 人文性。中國文字不一樣,數千年來還在不斷的增長、生發。這種「增長的人文性」, 源於中國文字的最大特點,那就是「方塊化」。
      中國文字是方塊文字,與其他圖畫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從一開始就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 古埃及文字是「成幅」表現的(如圖一),共組成一圖的各個部件,沒有明確的獨立地位,只是零件。 這些零件 ,最終成為「 詞 」的 很少,多半成了無意義的音符。而中國文字的「方塊」則是將原始圖畫中的部件抽象化並獨立出來,一個方塊字就是 一個表述的基本單位,成了一個個獨立自主的「詞」。 將「圖畫」從「具象」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到「概念思維」,這是一種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文性的展現。
     所以,有多少中國字,就有多少最基本的概念。中國字的傳承,經過幾千年的孳乳 派生,產生了概念和語義、語用上的種種變化。一個字,就有著一部自己的演變史。 (改寫自許進雄《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人生歷程與信仰篇》,中央 研究院院士何大安推薦序)60f4dc8cef91c.jpg

【題組】

31.根據本文,相較於表音文字,中國方塊文字優點為何?
(A)是相對理性的編碼系統
(B)歷經千年字形始終如一
(C) 展現文明程度與人文性
(D)字形演變由概念而形象



6(D).

【題組】

32.根據本文,下列哪組字的演變符合第二段中國文字的演變方式?
(A) 60f4dced7a369.jpg
(B) 60f4dd16d8352.jpg
(C) 60f4dd32a906a.jpg
(D) 60f4dd517b8fd.jpg



7(A).

【題組】33. 本文的主旨為何?
(A)介紹中國文字,凸顯其文化價值
(B) 剖析文字構造,解說文字演變史
(C) 比較兩種文字,凸顯古文明重要性
(D)分析文字特色,推論文字演化原因


8(D).

【題組】34.文章中引用古埃及文字的說明,目的為何?
(A)增加論據的可信度
(B)凸顯實例的重要性
(C) 提供不同觀點的佐證
(D)作為映襯主題的例證


9(B).

【題組】35.圖一在全文中具有什麼功能?
(A)引起閱讀動機
(B)解釋主要概念
(C) 比較古今異同
(D)呈現不同觀點


10(B).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現今社會人們重視科學實證精神,無法驗證的鬼怪常被認為是虛構的存在。然而 抱著這種認知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鬼怪其實是維持社會文化運作的重要部分。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早夭的嬰幼童有時會被認為是被鬼怪帶走。所以人們會用 牲畜替孩子取乳名,如「狗子」、「小羊」,以貶低孩子在鬼怪眼中的價值;還有些習俗 會在嬰兒出生後,先送至親友家,等滿月再接回,以躲過厄運。因為民間傳說當家中 有人生產,為產婦煮麻油雞補身時,麻油雞香氣會引來貓鬼,貓鬼會用兩隻前爪扣住 嬰兒咽喉,導致嬰兒斷氣。 
     而為了與鬼怪溝通,人們有了各種儀式,也將鬼怪納入我們的禁忌與節日中,許多 祭典都是為了因應鬼怪作祟而來。「祟」字上半部是「出」、下半部是「示」,就是指 鬼神妖物出現、為害作怪的意思。
      人們固然畏懼鬼怪作祟,但仔細想想,鬼怪的存在也相當程度的提供了人們面對 嬰兒早夭的一種解套方式,抑或也安撫了人心。鬼怪是真實或虛構,雖然尚可論說,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鬼怪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題組】8.下列何者是文章中所述鬼怪傳說產生的原因?
(A)歷史的紀錄
(B)人類的需求
(C)神蹟的顯現
(D)夢境的轉譯


11(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於中丞成龍,按部至高郵(註一)。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奩甚富,夜被穿窬(註二) 席卷而去。刺史無術。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嚴搜裝載。又 出示諭闔城戶口,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囑吏目:「設有城門 中出入至再者,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此真盜也。」二人 詭辯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著女衣二襲,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 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著而屢出之也。(節錄自《聊齋誌異•於中丞》)
 【註一】按部:謂巡視屬下州縣。高郵:明清時州名,屬揚州府,州治即今江蘇省 高郵縣。 
【註二】穿窬(ㄩˊ):穿壁逾牆,指偷竊行為。

【題組】13.破案的關鍵是官吏於何處找到遺失的物品?
(A)嫌犯的身上
(B)嫌犯的行囊
(C)刺史的家中
(D)城外的房舍


12(D).

【題組】15.於中丞為什麼要命令民眾「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
(A)爭取時間以逐戶清查嫌犯
(B)期待強盜會主動歸還贓物
(C)製造自己勤政愛民的形象
(D)作為後續緝拿行動的伏筆


13(B).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題組】18.作者將語言比喻成「兩面刃」的原因為何?
(A)能夠讚美自己,也會傷害他人
(B)能夠與人溝通,也會區隔彼此
(C)能夠促進思考,也會陷入盲點
(D)能夠簡潔達意,也會過度冗長


14(A).

【題組】19.作者在第一段提問讀者是否能理解「永豆」,用意為何?
(A)引領讀者思考
(B)協助宣傳推廣
(C)提升說服效果
(D)強化文章論點


15(B).

【題組】20.作者在文章中舉「穩交」、「美沙」為例子的用意為何?
(A)展現語言詮釋多樣性的面貌
(B)舉出能強化文章論述的證據
(C)推崇現代人語言使用的習慣
(D)說明傳統語詞不精準的現象


16(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組】21.下列哪一個語詞與「魏闕」所代稱的詞義相同?
(A)祠堂
(B)宗廟
(C)廟堂
(D)寺院


17(B).

【題組】22.下列哪個選項的描述,符合文中引述秦觀〈千秋歲〉:「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的 意涵?
(A)緬懷過往的榮景
(B)感傷青春的逝去
(C)對夢境感到恐懼
(D)對前途有所期待


18(A).

【題組】23.下列哪個詩句與「飛紅萬點愁如海」使用相同的寫作手法?
(A)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B)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C)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D)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19(D).

【題組】25.下列何者為蘇軾所說:「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含義?
(A)惘然若失
(B)近鄉情怯
(C)歸心如箭
(D)境隨心轉


20(D).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老師,您真的把我罵醒了。 
      當您問我:「為什麼要作弊?」東窗事發的窘迫,讓我瞬間開啟防衛機制, 直言抗辯,拒不承認。您輕柔告誡:「誠信是做人處事的根基,或許你認為 偷瞄一下答案應該不會被發現,然而,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 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我,依舊矢口否認。然後, 您舉證歷歷,嚴厲質問:「到底有沒有作弊?」 
     我再也找不到藉口蒙蔽自己,欺瞞您,我承認在考試時,頭腦裡就像被 打了馬賽克一樣,我的理智線斷裂,偷瞄了同學的考卷,修改了答案。 我問您:「還能補救嗎?」您說:「作弊就是零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其實,我當時想的不是分數,只是想做點什麼彌補我的過錯。您說:「好好 檢討自己的內心,看你反省的態度,再決定是否要依校規懲處。」 
      我明白這是改過自新的開始,我會牢記您的教誨。不奢求原諒,只想 以此書為證,重新開始,踏實學習,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生小新敬上
                                                                                2022.06.04

【題組】4.本文屬於下列哪一種應用文書?(2 分)
(A)便簽
(B)日記
(C)致謝函
(D)悔過書


21(C).

【題組】5.「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 這句話的含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2 分)
(A)行事不義,天知你知我也知
(B)光明磊落,為人灑脫無所畏
(C)投機心態,會使人無法自拔
(D)誠信無價,猶如黑洞不可測


22(A).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阿公過世了,我主動要求寫祭文,交給了禮儀公司。告別式當天,嘈雜的樂音中,禮儀師透過擴音器喊著:
大孫查某孫等六位向前!
雙手合掌!
拜!
跪!
念祭文--
祖父大人,生於歲次己卯年七月一日吉時。祖父自幼,事親至孝,兄友弟恭,為生活家計,未及弱冠,離鄉背井,翻山越嶺,篳路藍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於山林間,種植果樹,一生勤勉,建立家業。
(親愛的阿公,我是阿源,你的大孫。大家都知道從小您最疼我。所以,今天我代表您的兒孫輩,念出這篇對您的懷念。)
(阿公,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到七股海邊,您都很高興,會親自下魚塭撈螃蟹和草蝦,煮給我吃。大家都知道您最疼孫子,每次我要回去臺中,都會攬著我送到門口,我知道您很捨不得我離開,其實我也是。)
鳴呼,祖父大人,您為我們,一生勞碌,未享清福,無怨無悔。您養育之恩,如江河大洋,永難報答。您的一生,造橋鋪路,熱心鄉里,躬先表率,為我子孫,立下典範。
(您最愛大家一起熱鬧,每一年過生日,切完蛋糕,總是仔細詢問誰還沒有吃到,記性特別好。但是阿公,您只是笑呵呵地看我們吃蛋糕,忘了自己都還沒吃。)
鳴呼,祖父大人,您是明燈,指引方向,諄諄教誨,言猶在耳。您的辭世,如晴天霹靂,讓我們頓失所靠,如江船失舵,讓我們椎心泣血。鳴呼,眾家月圓,唯獨吾家月缺。您壯志未酬,我們將履行遺願。您雖安詳離開,我們心中,仍有萬分不捨。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您出門,您常說您不識字,不認識路,所以叫我要好好讀書。阿公,我知道您不是不識字,讀的是日本書。如今我和弟弟妹妹都畢業出社會,都有好好聽話,腳踏實地在打拚。阿公,看您的孫,現在開枝散葉,有的在臺北臺中,有留在臺南高雄,都發展得很好,我向您保證,不管住哪,我們一定會互相扶持照顧,請您一定要放心。)
鳴呼,祖父大人,您毋須牽掛,您已解脫,世俗繁事,不再羈絆。您功德圓滿,羽化登仙,請安心跟隨祖師,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會好好孝順祖母。願您在天之靈,保佑後代子孫。陽世子孫,在此拜別。
(阿公,現在的您已經無病無痛,希望您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歡喜作仙,跟著佛祖的腳步 去西方極樂世界找阿嬤。我們會永遠想念您。)
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擴音器傳來哭腔誦唸,很多人在擦眼淚,但我卻越聽越尷尬,幾乎要笑出來,那是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寫著阿公的祭文,充滿我對阿公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想不到禮儀師念出來的,讓我都搞不清楚那是誰的阿公了!近距離看著阿公的照片,我好想哭啊。
儀式結束後,我的情緒還是過不去,詢問了禮儀公司。
「我們有我們的 SOP,你又沒填祭文確認表,而且禮儀師說你那篇樣子都不對、不像祭文,那篇是家書,所以老師就很辛苦……自己念了……」
(改寫自騷夏〈祭文確認表〉)

【題組】10.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本文主要的寫作意圖?
(A)傳達對制式應用文書的諷刺
(B)使讀者辨別古今祭文的差異
(C)讓親友明白作者的思念之情
(D)稱頌禮儀師隨機應變的做法


23(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許多知名食譜常出自古時文人之手,像是南宋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中國文人食譜的代表之作。該書描述大多為樸素清淡的菜餚,每一道菜餚皆被冠以雅稱,並引詩詞歌賦來評析飲食之味。如當中一道〈梅花湯餅〉寫道:「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林洪於後引南宋詞人留元剛所寫「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將食物與詩詞相結合,深化了人們飲食的感受。
       除以花入菜外,可隨手取得的食材且平易的烹調方式,亦是此食譜一大特色,像〈撥霞供〉一則提及其來由及作法,文中記載:「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製。師云:『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煖之樂。」以筷子夾著薄兔肉在鍋中反覆撥動的樣貌,猶如火紅色的晚霞映照在雲浪中翻湧不止,後詩人作「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一句以相應於此景。
       林洪對於飲食雅趣的追求,緣於高潔雅致品格的嚮往,文中記錄了不少則在尋訪名士的過程中,偶遇隱世之人或是文士的日常飲食,正如《山家清供》題名中之清字;「清」帶有清新脫俗之意,老子道出「五味令人口爽」的擔憂,認為口腹之欲應導向「味無味」,這無味之味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避免過度的調味,以此尋求本味。故而從內容上說,《山家清供》不詳細記錄烹調手法,整體倒像是人生瑣事的紀錄,通過日常飲食之味,傳達出了文人所重視的意境之美,亦勾勒出宋代閒適生活的理想樣貌。

【題組】13.依據〈撥霞供〉一則的描述,下列何者較不可能為文中人物採取此種烹飪方式之理由?
(A)因地制宜的作法
(B)有爐火可供取暖
(C)為吃到食物本味
(D)因當時沒有廚師


24(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9.文中提到「十里不同音」,主要是在說明是什麼因素造成文字的「通假」?
(A)刻字過程造成文字記錄的訛誤
(B)書寫簡化影響內容引發的結果
(C)讀音會造成文字書寫上的差異
(D)文字隨著翻譯習慣而產生變化


25(D).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你曾聽過海昏侯墓嗎?史書記載,墓主人劉賀原是西漢昌邑王,曾登帝位 27 天,因穢亂朝堂而被大將軍霍光廢貶為庶人,史稱為漢廢帝。待霍光去世,霍家遭新皇帝滿門抄斬後,劉賀再受封為海昏侯。海昏二字雖為縣名,但有人認為多少讓人感受到新皇帝對於劉賀的惡意。
       這位皇帝何以被罷廢?史書透露出一點線索。《漢書》中講述,某次劉賀忽然見到身旁出現穿著衣服的妖怪,驚愕下急忙尋求協助,他的臣子郎中令龔遂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主因在於劉賀無法遠離小人,而對他諫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但可惜的是,劉賀卻依然故我。儘管不是最佳人選,但霍光卻依然支持他繼位,只是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霍光卻因劉賀性格問題,而罷廢這位親手扶植的皇帝,同時將他兩百位從臣問斬。
       但也有學者試圖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為劉賀平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屏繪有孔聖像的鏡匣,上頭有漆文二十行字,被稱為〈衣鏡賦〉,首兩句寫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專家認為,從賦中可以得知這屏衣鏡也有「照心」的用途。這是由於古時之銅鏡皆稱「鑑」,學者指出:「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容,這種水盆即為監,以銅為之則為鑑。」這表示銅鏡除了用來正衣冠,還可砥礪自身德行。除此,宋代蘇軾也曾為劉賀下過評斷,他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如此描述:「以吾觀之,其中從官,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立、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由此可知,蘇軾認為劉賀遭貶或許無關乎其性格問題。
       儘管史書中談及劉賀生平時,多指謫其言行,但撥開歷史的迷霧後,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盡如史書所載。同樣的,當我們想要去評斷他人時,是否僅能依靠旁人的隻字片語就下定論呢?今猶如此,更何況是一位被史書形塑後的失位皇帝。

【題組】23.〈衣鏡賦〉首兩句所寫:「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請問這是在描述 衣鏡的何種特質?
(A)暗喻反映現實
(B)強調鏡面明淨
(C)敘述鏡匣直方
(D)存有警醒之意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qwe09170803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