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92
(1 分25 秒)
1(C,D).

3 R. Sampson and J. Laub(1993)提出的「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 of Criminal Behavior)中,有關生涯「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概念,在犯罪學領域產生很大迴響。下列何者不屬於他們所提出生涯轉捩點之因素?
(A)婚姻
(B)工作
(C)個人意志
(D)軍隊服役


2(C).

5 犯罪被害學者 E. Fattah(1991)依照被害的來源,區分不同種類的被害。以下那一種不屬於「自 然被害」的範疇?
(A)自然災害
(B)瘟疫造成的被害
(C)科技和工業造成的被害
(D)有毒動植物造成的被害


3(A).

7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中,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根據時間的切入點進行觀察犯罪人犯罪行為 之研究,可以區分為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與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對於縱 貫研究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最早採行縱貫研究者,首推哈佛大學 E. Glueck and S. Glueck(1937)在紐約州少年輔育院針對 1,000 名少年犯所進行長達 10 至 18 年之久的追蹤調查
(B)最負盛名的縱貫研究,當屬 M. Wolfgang 與其同僚(1972)針對 1945 年賓州費城出生的小孩, 進行 18 年之追蹤至 1963 年為止,並運用此一追蹤調查資料,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一詞
(C)縱貫研究可以區分為世代(cohort)、定群(panel)與趨勢(trend)三種,其中 M. Wolfgang 等 人的「同生群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即屬於世代研究
(D)全美所實施的「全國犯罪被害調查研究」(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可以 說是一種定群研究的代表


4(B).

8 有關不同犯罪測量方法與各人口變項間關聯性之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官方統計的角度觀之,女性犯罪的數量高於男性,且犯罪數量愈嚴重,差異性愈大
(B)從自陳犯罪統計的角度觀之,犯罪人與社經地位的高低,呈現出不相關或弱負相關的現象
(C)從被害調查統計的角度觀之,被害年齡以成年中期最高,年齡愈大被害機會愈低
(D)從三種犯罪測量方法觀之,鄉村的犯罪數量遠遠高於都市的犯罪數量


5(B,D).
X


11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代表人物 C. Beccaria(1764)對於刑罰之主張,下列何者有誤?
(A)人是自由意志的主體,凡達一定年齡者,除精神疾患之外,皆有從理性而行動的自由意志,對 於人世間的是非善惡知之甚詳,並有充分自由,藉以從善去惡,遵守道義而行
(B)假如有人捨刑罰不顧,作奸犯科,即屬違背理性、反乎道義,具有可責性
(C)國家置有刑罰,對於悖理亂常之罪行,應該明確條列並予以制裁,落實「刑罰法定化」的主張
(D)刑罰的執行場所在監獄,監獄應該設計為圓形監獄(Panopticon),期以最少人力發揮最大的 戒護力


6(D).

13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是犯罪學理論最大的學派之一,有關緊張理論及其支派理論的描 述,下列何者正確:
(A)緊張理論始創於美國學者 R. Merton(1938),而該理論可以追溯到法國學者 E. Durkheim(1893, 1897)所提出的「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目標亂迷, 後者強調手段亂迷
(B) R. Merton(1938)的緊張理論,認為 1930 年代美國的犯罪急速增加,是因為舊社會秩序的崩 潰,但新社會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人類慾望與需求沒有得到妥適的規範,因而導致犯罪數 量的增加
(C) R. Agnew(1992)提出的「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也是信奉 R.Merton 的緊張理論。他堅持以巨觀的角度(macro perspective)探究促使一個人產生焦慮緊張的「負面 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並提出三種緊張型態,最後導致犯罪
(D) S. Messner & R. Rosenfeld(1994)提出「機構性亂迷理論」(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企圖延伸 R. Merton 的緊張理論,認為今日美國犯罪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社會過於 強調物質主義(materialism)與經濟成功(economic success)的結果


7(A).

14 美國學者 M. Wolfgang 是上世紀中葉著名的犯罪學家,其所從事的實證研究與提出的理論,影響 當時刑事政策的走向甚鉅。有關其實證研究與理論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 1958 年,其針對費城謀殺案進行研究發現,下階層的謀殺案頗多起因於微不足道的事件,他 深信這種現象與下階層的次級文化有關,進而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 (Subculture Conflict Theory)
(B) 1958 年,他也根據費城謀殺案件進行的研究,提出被害者促發理論(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因為在一些犯罪案件中,有些人是整個犯罪事件的肇始者並進一步導致他們的受傷 或死亡
(C) 1964 年,M. Wolfgang 發表「犯罪的衡量」(The Measurement of Crime),這是犯罪學界首次 對於犯罪行為之測量進行研究
(D) 1972 年,M. Wolfgang 與 R. Figlio 和 T. Sellin 等人針對 1945 年代在費城的偏差少年進行世代 的追蹤研究後發現,有 6%的少年犯下整個世代過去 18 年全部所犯的 52%刑案和 70%的重罪 行為,進而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的概念


8(C).

17 米勒(W. Miller)認為下階層文化社會之少年,接受六種主要關注的價值觀念(focal concerns)影 響其行為,而被中上階層認為是偏差與犯罪行為。請問:以下何者不是米勒所提的六種主要關懷?
(A)惹是生非(trouble)
(B)詭詐(smartness)
(C)高度效忠其團體(the appeal of higher loyalties)
(D)命運/宿命論(fate)


9(A).

18 晚近幫派介入毒品與人口販運等之犯罪案件,受到政府與警政部門之關注。根據美國學者 P. Lupsha(1987)認為幫派的成長會經過三個階段,下列那一個順序正確?
(A)暴力階段 → 寄生階段 → 共生階段
(B)寄生階段 → 暴力階段 → 共生階段
(C)暴力階段 → 共生階段 → 寄生階段
(D)共生階段 → 寄生階段 → 暴力階段


10(C).

20 晚近法務部矯正署推動受刑人自主監外作業,讓即將出獄的受刑人在合作廠商的支持下,提供就 業機會讓符合資格的受刑人以自我戒護的方式日間外出工作,期能擁有穩定的工作以順利復歸社 會。此一制度饒富犯罪學相關理論之支持,但下列那一個理論不適合支持此一制度?
(A) J. Laub 和 R. Sampson(2003)的生命史理論(Life Course Theory)
(B) J. Braithwaite(1989)的明恥整合理論(Theory of Shaming and Re-integration)
(C) E. Sutherland(1934)的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D) T. Hirschi(1969)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11(B).

21 有關犯罪學實證學派代表人物 C. Lombroso 提出其天生犯罪人之主張的時代背景,下列何者錯誤?
(A)當時在德國已有醫生 F. Gall 首創「骨相學」(Phrenologie),指出頭蓋骨的構造與犯罪行為具 有相當程度之關係
(B)當時在法國已有 E. Durkheim 提出「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指出犯罪是社會的正常現象
(C)當時英國社會極為推崇 C. Darwin 所提出的「進化論」(Evolution Theory),認為人類是從猿 猴演化而來
(D)法國社會學之父 A. Comte 曾謂:「沒有實證研究方法,即沒有社會現象的真實知識」(There could be no real knowledge of social phenomena unless it was based on a positive approach)之論 述,影響 C. Lombroso 的學說甚鉅


12(B).

22 立法院於 2023 年將「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並三讀通過修正全 文,有關新修正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之特色,下列描述何者錯誤?
(A)將犯罪被害人的保護層級提升至以行政院核定之「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為基礎
(B)新法採納歐盟「犯罪與權力濫用被害人之司法基本原則宣言」 (Declaration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Justice for Victims of Crime and Abuse of Power)
(C)司法人員於偵查或審判時,應依相關法令規定,就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的需求,提供必要協助 或採取適當保護措施
(D)調整犯罪被害補償金的整體制度,從代位求償改為社會補助,提高遺屬補償金為新臺幣 180 萬元


13(B).

24 美國犯罪學家 O. Newman 於 1972 提出防衛空間理論(Defensible Space Theory),提出防衛空間 四個原則及其內涵,下列描述何者有誤?
(A)領域感(territoriality)係指居民擁有一個地區的感受程度,在此領域中,居民發現任何異樣現 象時,會願意立即採取行動干預
(B)正式監控(formal surveillance)係指居民需要運用外力(例如警察)或科技協助(例如裝設 CCTV) 下,擁有觀察監控居住環境的活動能力
(C)形象(image)係指一個居住環境/鄰里,居民間具有不孤立、會相互關心且相互幫忙之特質形象
(D)周遭環境(milieu)係指房屋、建物大樓與社區大廈的座落地點,具有低犯罪的特徵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Jun-Yuan Wan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