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填寫-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千點萬點,不如名師指點
100
(5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下列何者引號內單字的讀音完全相同?
(A)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
(B)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傳言黃帝「妊」二十月而生
(C) 「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
(D)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2(C).

2. 甲、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乙、遂營目前之務, 而「遺」千載之功(《典論•論文》);丙、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出 師表〉);丁、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以上文句,「遺」之解釋相同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丁


3(D).

3. 下列文句何者運用成語最適當?
(A) 李小姐當選好人好事代表,可謂實至名歸。她行善之事,簡直罄竹難書
(B) 范仲淹應該是以工代賑的始作俑者,成為後世紛紛起而效尤的賑災楷模
(C) 張先生遇事總是首鼠兩端,態度果決,終於左右逢源,獲得升遷的機會
(D) 戴資穎蟬聯世界球后多年,卻在東京奧運飲恨西北,僅奪羽球女單銀牌


4(D).

4. 沈光文〈贈友人歸武林〉:「卻有機緣在,相逢意氣同。來看雲起處,共話月明中。 去去程何遠,悠悠思不窮。錢塘江上水,直與海潮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此詩為五言古詩
(B) 此詩仄起首句用韻
(C) 沈光文的友人是俠客
(D) 沈光文和友人都是性情中人


5(C).

5. 閱讀下文。對於本文字詞、文句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新城王欽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初入勞山學道,久之不火食,惟啖松子及白石。遍體生毛。既數年,念母老歸里,漸復火食,猶啖石如故。向日視之,即知石之甘苦酸鹹,如 啖芋然。母死,復入山,今又十七八年矣。
(A) 「圉人王姓」:姓王的遠房表親
(B) 「向日視之」:平常看待這些石頭
(C) 「如啖芋然」:好像是吃芋頭的樣子
(D) 「今又十七八年」:現在還如十七八歲


6(B).

請閱讀以下甲、乙兩段文字,並回答 7~8 題:
【甲】
       我們到底為什麼會被這些歌曲「洗腦」呢?到底有多少人被這些旋律影響?這些旋律又為什麼會在腦中唱個不停?
       首先,這些歌曲是由一連串鮮明的旋律所組成。旋律鮮明、琅琅上口是它們讓人忘不了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重複播放」。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近期之內不斷重複聽到一首歌,那首歌可能就會深植人心了。
       然而,由於現代科技有太多工具可以讓歌曲「重複播放」,因此,雖然「餘音繞樑」 的現象以前就有了,它卻在現代社會中加劇。我們可以發現「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的現象,其實是影響廣泛的「侵擾式假想」案例。在侵擾理論(elaborated-intrusion theory) 中,科學家認為渴癮(craving)的發生可分為兩階段,一開始為渴望目標的侵擾,接著為 內心成像(mental imagery)的鋪敘。
       雖然科學界還沒有找出確切的原因,但至少我們可以推測怎樣別讓那些旋律唱個不 停:先別按下 replay 了!

【乙】
       英文學習者閱讀很多單字書、文法書後,實際使用時仍無法靈活運用,這是因為學習語言過程中缺乏稱為「語感」的經驗,影響語言表達的適宜度。
       語感無法經由考試具體測量,是一種長時間大量使用語言所累積的經驗,是對語言的習慣與直覺。因此在聽說讀寫時,可以快速自然表達和運用,不會停頓思考單字意思、文法邏輯或在腦中翻譯,如同母語人士使用流暢。
       以上,我們瞭解語感可以增進自然、準確和快速表達。每種語言有各自的邏輯規則系統,比如主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位置順序或陳述方式等等。若受到母語中文的思維習慣,表達英文時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以下說明兩者的差異與影響。
       陳述方式:語言的表述方式與民族文化性有關,比如使用中文時,常常先鋪陳敘述甚至迂迴,最後才說出內容的重點;但以英文表達時,則是開門見山,直說重點。
       語法邏輯:中文語法邏輯和英文不同,若用中文思考表達英文容易出現「中式英 文」,也就是能大致理解涵義,但語句不通順或遣詞用字和母語人士的慣用說法不同。

【題組】8. 若從乙文的說明來探究甲文所謂「重複播放」的意義,下列何者的理解最適當?
(A) 會使人自然忘記母語,是學習英文的不二法門
(B) 可以形成語感經驗,達到「侵擾式假想」的效果
(C) 能深植人心,逐漸統合不同語言的邏輯規則系統
(D) 讓中英文能夠對應轉譯,可以避免受到母語習慣的影響


7(C).

9. 母親是半開放的女性。她的腳也是半放的,穿著青緞繡花鞋,玲瓏輕巧。母親談笑潑剌,豪爽不羈,戴著玳瑁眼鏡,很文明的樣子,好像五四女性,喜歡新鮮事物, 也喜歡讀《增廣賢文》,聽她唸著:女慕貞潔,男效良才。她把《三字經》背得滾瓜爛熟。床邊小几上永遠擺著一疊線裝《紅樓夢》和《西廂記》。我要看的只是書裡畫的古美人。(聶華苓《三輩子》)下列與上文有關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作者母親有很文明的樣子,是因她談笑潑剌、豪爽不羈
(B) 作者說他的母親是半開放的女性,主因是她的腳是半放的
(C) 作者母親喜讀《增廣賢文》、熟背《三字經》,表達她傳統的一面
(D) 作者母親只看《紅樓夢》、《西廂記》裡畫的古美人,表達她開放的一面


8(C).

10.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純樸的農民工人、深沉的知識份子、自信的政治領袖、替天行道的王師,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蠻,而且野蠻和文明之間,竟然只有極其細微、隨時可以被抹掉的一線之隔。(龍應台〈(不)相信〉) 下列與上文有關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作者曾相信文明和愚昧、野蠻不會同時出現
(B) 作者以為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能有愚昧、野蠻的行為
(C) 作者提醒我們野蠻仍無處不在,須時常惕勵、覺察
(D) 既然野蠻和文明的一線之隔隨時可抹掉,就不應再相信文明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程◆國文(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阿虢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