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多寫考古題,才能知道出題方向
3
(1 分38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2.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實施要點,有關學校課程評鑑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較適切?
(A)目的在改善教學
(B)用以考核教師的績效
(C)應由中央主管機關負責
(D)為某一單元結束後的學習評量


2(A).

9.小千老師會在學生上課表現良好時,給予學生讚美及小禮物,而學生也 因此有更良好的上課表現。請問就心理學行為主義之主張,讚美及小禮 物是屬於?
(A)增強物
(B)處罰
(C)效果
(D)動機


3(D).

5.有關教師的處置方式,下列何者較屬於負增強?
(A)學生在上課玩橡皮筋,老師將他的橡皮筋沒收
(B)兩位學生在課堂上相互推擠,老師把兩位學生的座位分開
(C)學生未完成老師交代的回家作業,老師要求學生利用下課時間完成
(D)老師讓生字作業寫漂亮且正確的同學,下次生字從一行減少為半行


4(B).
X


9. 吳老師在教授「將進酒」這一首詩時,下列哪一個教學目標屬於布魯姆(B.Bloom)認知目標中的「分析」層次
(A)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首詩的意義
(B) 能欣賞這首詩,說出自己的感受
(C) 能指出這首詩的組織結構及修辭技巧
(D) 能運用這首詩的平仄和對仗自行創作 .


5(B).
X


5. 教師為顧及考試內容須具有教材代表性,在出題前會採用以下何者?
(A)作業分析
(B)內容效度
(C)雙向細目表
(D)課程綱要


6( ).
X


27.趙老師在體育課中指導學生進行跳繩之「一跳二迴旋」技巧。他根據技能領域目標 擬定下列各項目標: 甲、學生能在 30 秒內做 10 次「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乙、學生能依照教師指示,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丙、學生聽到音樂後,能夠自然、完美地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丁、老師先示範「一跳二迴旋」的動作,學生再加以模仿 戊、學生能正確、獨立地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如將上述技能目標從最簡單的「最低層次」排序到最複雜的「最高層次」,應為下列 何者?
(A)甲丙丁乙戊
(B)乙戊甲丙丁
(C)丁甲丙乙戊
(D)丁乙戊甲丙


7( ).
X


20.王老師認為上課不一定要依循教科書內容,可視學生情形與社區屬性,修 改教學內容與方法,只要能達到預定目標即可。王老師的做法偏向何種 課程實施觀?
(A)忠實觀
(B)締造觀
(C)調適觀
(D)固定觀


8( ).
X


15.彌豆子在班上的不適當行為越來越明顯,特別是講話不禮貌的行為,如:頂嘴、說髒話 等, 已經造成教師教學的困擾,也影響彌豆子的人際關係。馮老師欲以行為塑造法來輔導,其行 為塑造法的實施步驟依序為何? 甲、安排後果,乙、測定基線,丙、評估效果,丁、選擇增 強物,戊、確定目標行為
(A)乙→丁→丙→戊→甲
(B)乙→丙→戊→甲→丁
(C)戊→乙→丁→甲→丙
(D)戊→甲→乙→丁→丙


9( ).
X


9.何老師講述、解釋與圖示日蝕現象時,同學們似懂非懂。於是老師利用虛擬實境, 讓同學觀察日蝕的變化過程並加以解釋。此種方式較屬於哪一種學習理論的應用?
(A)頓悟學習理論
(B)同步學習理論
(C)情境學習理論
(D)意義學習理論


10( ).
X


6.在教導師資生唱完李叔同的《送別》後,李老師要他們為該首曲子填上新 詞,歌詞除要淺顯易懂,亦要能配合國小中、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生 活經驗。該活動最高能達到認知領域評量的哪一層次?
(A)理解層次
(B)評鑑層次
(C)分析層次
(D)創造層次


11( ).
X


12.針對媒體報導「911 恐怖攻擊事件 20 周年」,周老師透過提問帶領學生進行探討, 關心國際議題。以下哪一個提問的認知層次最低?
(A)恐怖主義產生背景與脈絡為何?
(B)臺灣人民反恐意識要如何提升?
(C)恐怖主義如何對世界帶來衝擊?
(D)目前國際恐怖主義有哪些定義?


12( ).
X


6.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優先學習重要的內容。根據這項原則,教師在選擇 學習內容時,下列何者不應列為優先選項?
(A)學科領域中的艱深內容
(B)知識和文化中的基本內容
(C)具有應用性和遷移性的內容
(D)富含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內容


13( ).
X


9. 依據美國課程學者古德拉(John I. Goodlad)的「經驗課程」概念,下列的 課程設計和活動安排,何者不適切?
(A)重視學生親身耕種與收割稻子的體驗
(B)運用植物學概念來探討稻子的成長歷程
(C)依據學生飼養雞隻的興趣來安排教學活動
(D)引導學生探究實際養雞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


14( ).
X


8.黃老師上課時常引用歷史人物的小故事,讓學生能了解偉人的人格特質與成長 歷程。他提到的幾乎都是偉大男性歷史偉人的故事,有可能間接造成學生對 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學生因教學而產生的性別看法,屬於哪一課程的作用?
(A)潛在課程
(B)空白課程
(C)理念課程
(D)懸缺課程


15( ).
X


12.陽明國小是一所偏鄉小校,為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校內教師透過學校課程發展 委員會討論可行作法。有關跨領域課程作法的主張,下列何者較適切? 甲、跨領域課程設計可安排在校訂課程中實施 乙、「社團活動」不宜開設跨領域相關學習活動 丙、可尋求與鄰近學校合作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 丁、不同學科教師共同授課,才是跨領域課程設計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6( ).
X


1.學校進行課程評鑑時,應該多方蒐集與課程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例如:家長、 學生、社區人士等。這一種課程評鑑取向屬於下列何者?
(A)目標取向
(B)專家取向
(C)抗詰取向
(D)參與者取向


17( ).
X


21.有關評量之運用與詮釋,下列何者較屬於「常模參照」取向?
(A)青山國小篩選出五年級需要接受數學科學習扶助的學生
(B)綠水國小針對閱讀書籍量破百的學生頒發閱讀小博士證書
(C)藍天國小選出校內學習檔案比賽前三名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比賽
(D)白雲國小根據評分規準將學生的閱讀檔案區分為 ABCDE 五個等級


18( ).
X


9.歡樂國小大力推動六年級學生背誦唐詩的活動,六年級學生人手一本內含 40 首唐詩 的韻文本。此現象反映下列何種課程理念?
(A)實用主義
(B)進步主義
(C)重建主義
(D)精粹主義


19( ).
X


14.教師向學生提問:「作者在本課中的哪些句子運用了譬喻法?」學生如果 不會,教師繼續說:「譬喻法通常會在句子裡使用『像』、『好像』、『如』、『似』、『彷彿』 等字。」此種方式屬於下列何種技巧的運用?
(A)轉引
(B)轉問
(C)迅速提示
(D)深入探究


20( ).
X


21. 張老師進行班級經營時,對於學生行為的管理,重視建立行為與結果間的因 果關係。針對學生不當行為,張老師採取下列哪些說法比較適當? 甲、「你閱讀課在圖書館活動時,弄亂書架上的書,在下課時間要留下來負 責將書排整齊。」 乙、「你今天在教室中亂丟垃圾製造髒亂,負責班上提水工作一週。」 丙、「你上體育課總是嬉戲不認真,回家抄寫國文第一課到第三課課文一遍。」 丁、「如果你再持續干擾旁邊的同學上課,那就要換座位,坐到最靠近老師 的位子。」
(A)甲乙丙
(B)甲丁
(C)甲丙丁
(D)乙丁


21( ).
X


20.有關直接教學法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104 教檢)
(A)提問時要給學生候答時間
(B)隨時檢核學生的了解程度
(C)提供給學生示範和練習的經驗
(D)在課程結束時才說明學習目標或結果


22( ).
X


7.下列哪一項評量結果屬於標準參照的概念?
(A)期末考全班第三名
(B)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測驗
(C)學校模擬考成績 PR 值 90
(D)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社會科四級分


23( ).
X


10.教師自編教材時,有關難易度的考量,下列何者有誤?
(A)教材文本應該減少圖表或例子,以降低閱讀量
(B)國小學生多處於具體運思期,教材編寫應與實際生活關聯
(C)教學目標或主題數量應加以控制,避免超過學生的認知負荷
(D)教材內容不能一味追求簡化,仍然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挑戰性


24( ).
X


29. 下列哪一不當的行為最適合採用「有系統的忽略」策略,以改進之
(A) 學生上課常偷打手機
(B) 學生經常舉手搶發言
(C) 學生常常上課不專心
(D) 學生經常上學遲到 .


25( ).
X


14. 有關考題類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非題比選擇題更能降低猜測的干擾
(B)申論題比選擇題內容取樣更具代表性
(C)選擇題相對於申論題,較不易評量高層次的能力
(D)簡答題比選擇題更能激發學生評估方案的能力


26( ).
X


16.韓老師在課堂與學生討論時,為釐清小麗所講的內容,下列老師的提問,何者較為適切?
(A)你的答案很好,再想想有沒有別的可能答案?
(B)你可以試著舉一個例子,來補充你的答案嗎?
(C)你答非所問,請再仔細思考題目並重新回答。
(D)你的答案和我不一樣,猜猜我的答案是什麼?


27( ).
X


20.王老師先向學生說明:「2016 年美國總統選舉採用選舉人票的計算方式,川普獲得 較多的選舉人票;如果採用普選票的計算方式,則希拉蕊獲得較多普選票,但是川普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下是勝出的」,接著請學生分組討論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優缺點, 並舉辦一場辯論比賽。此屬於下列何種教學方法?
(A)問題解決教學
(B)社會行動教學
(C)批判思考教學
(D)概念本位教學


28( ).
X


2.下列何者在認知領域目標中的層次最高?
(A)表達對垃圾危害海洋環境的感受
(B)提出一個海洋垃圾減量的解決方案
(C)說明海洋廢棄垃圾的來源與所造成的後果
(D)用電腦軟體比較不同種類的海洋垃圾數量


29( ).
X


2.張老師透過一篇〈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的文章,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語 文教學,並依據國語文領域綱要核心素養「國-E-A2 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 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解決問題策略、初探邏輯思維,並透過體驗與實踐, 處理日常生活問題」,設計教學活動。下列何者最能夠呼應此核心素養內涵? (108 教檢)
(A)各組學生摹寫報導文章並增加插圖
(B)學生分組將文章內容製作成簡報並上臺報告
(C)設計學習單,幫助學生熟悉與使用文章中的語詞和句型
(D)分組討論文章的重點,並嘗試提出改善海洋汙染的方法


30( ).
X


2.劉老師想使用 Tyler 的目標模式進行課程的設計,請問下列何者為 Tyler 目標模式的正確順序?
(甲)確立教育目標 (乙)學習經驗的統整
(丙)學習經驗的評鑑 (丁)學習經驗的選擇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31( ).
X


17.長青國中的社會領域評量,方老師對五年忠班採用選擇題的紙筆測驗,唐老 師則對五年愛班採用專題報告評量。下列對於兩位老師評量方式的描述,何 者較為適切?
(A)方老師的評量方式較適合學習程度高的同學
(B)唐老師的評量方式較容易出現評分的不一致
(C)唐老師的評量方式較適合學習程度低的同學
(D)方老師的評量方式較能評估學生批判思考力


32( ).
X


25.有關學習評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適性評量就是真實評量,強調評量情境的擬真
(B)師資生在半年教育實習中進行教學演示,屬於實作評量
(C)動態評量是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作為基礎,重視實際操作
(D)教師資格考試力求公正減少誤差,以測得真實能力,屬於真實評量


33( ).
X


14.有關學習評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適性評量就是真實評量,強調評量情境的擬真
(B)師資生在半年教育實習中進行教學演示,屬於實作評量
(C)動態評量是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作為基礎,重視實際操作
(D)教師資格考試力求公正減少誤差,以測得真實能力,屬於真實評量


34( ).
X


22.許老師對其自編的數學成就測驗進行試題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的試題難度 P 值 落在.70 左右,鑑別度 D 值多數約為.23。下列對此成就測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難度偏難,鑑別度高
(B)難度偏易,鑑別度低
(C)難度偏難,鑑別度低
(D)難度偏易,鑑別度高


35( ).
X


19.某測驗有 A、B 兩種題型,A 題型 20 題,每題給予題幹及數個選項,受試者 勾選正確選項則得分;B 題型 3 題,每題以一段敘述提出問題,由受試者書寫 發揮後,評予單一總分。相較於 A 題型,下列有關 B 題型的敘述,何者較為 正確?
(A)檢測的認知層次較低
(B)比較難準備優良試題
(C) B 題型信度通常較低
(D)內容取樣較具代表性


36( ).
X


18.昭如在做數學題時,將文字敘述「種花土地面積是整塊土地的五分之二」轉換為圖示 表徵,以幫助自己解題。此「轉換表徵」的過程屬於哪一種認知層次?
(A)記憶
(B)理解
(C)應用
(D)分析


37( ).
X


18.張老師對於課堂中不專心上課的同學頗感困擾,屢勸不聽,怎麼責罵都無效。隔壁班的黃老師建議他使用預防性策略,以維持班級授課的流暢。下 列何者屬於此種策略的應用?
(A)走到不專心的同學身邊,小聲提醒他上課要專心
(B)將不專心上課的同學座位,調整到離老師較近的地方
(C)在下課時,將不專心的同學留下,私下提醒該生行為
(D)利用聯絡簿,與家長溝通同學上課不專心,希望親師合作


38( ).
X


9.李老師任教於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她發現藝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因而解構原有的課程,從不同族群的觀點來探討音樂、美術工藝、表演藝術的內涵與問題。此屬於下列何種多元文化課程取向?
(A)附加取向
(B)貢獻取向
(C)轉化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39( ).
X


19. 老師聽完小莉英語朗讀後,對他說:「你進步不少,如發音再正確一些,表現會更好。」此較屬於哪一種稱讚的方式?
(A) 鑑賞式稱讚
(B) 評價式稱讚
(C) 三明治效應稱讚
(D) 迂迴溝通術稱讚 .


40( ).
X


1. 課程設計的「情境模式」會比較認同下列哪一下論述?
(A) 課程規劃應依事先確立的目標來安排歷程
(B) 課程設計的歷程應合乎科學精神,注重精確與效率
(C) 課程提供學生了解社會文化價值
(D) 學習結果具有不確定性,課程應教導爭論而不是真理 .


41( ).
X


14.王老師自編一份測驗,以了解學生在人際溝通與參與公眾活動的情況,但施測後,她發現此 測驗的效標關聯效度不佳。下列何者最可能造成此測驗的效度係數不佳?
(A)這個測驗的受試者母群體和外在效標相同
(B)所採用的外在效標有效又可靠
(C)施測時 COVID-19 盛行,情境與平常不同
(D)此測驗所編製的試題難度適中


42( ).
X


3.蓋聶(R. Gagné)學習階層的後四個階層: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則學 習及問題解決,符合下列哪一理論?
(A)人本心理學
(B)發展心理學
(C)認 知心理學
(D)行為主義心理學


43( ).
X


2.下列哪一種觀念屬於認知學習論的主張?
(A)採用連續漸進法可以塑造個體的行為
(B)透過獎懲可以改變行為 促進學習
(C)個體的自發反應可因強化而保留
(D)學習是個體內 在知識狀態的改變


44( ).
X


10.上數學課時,教師通常先對全班說明例題的解題步驟,再要求同學針對類題進行相同 解法的練習。長久下來,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順從與適應的習性,此現象屬於下列 哪一種課程?
(A)潛在課程
(B)懸缺課程
(C)理想課程
(D)知覺課程


45( ).
X


3. 王老師在命題時,考題能涵蓋原定的課程範圍,則這份測驗最可能具有 何種效度?
(A)效標關聯效度
(B)同時效度
(C)內容效度
(D)聚斂效度


46( ).
X


3.下列哪一個課程目標,著重發展學生的評鑑能力?
(A)認識各個傳統節慶的應景食物
(B)說出不同族群傳統節慶的差異
(C)規劃一個不同於傳統儀式的慶祝活動
(D)判斷在現代生活中保留傳統節慶的必要性


47( ).
X


7.關於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敘述,下列何者最適切?
(A)學習者必須負起學習的責任
(B)教師是領導者的角色
(C)重視原理講述與動作技能熟練
(D)教學過程強調目標的訂定


48( ).
X


9.下列哪一項學習目標的敘寫方式,最符合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 導向的觀點?
(A)學生練習電腦軟體的操作步驟
(B)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
(C)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並討論結果
(D)學生能解釋文章中的因果關係


49( ).
X


4.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教學理念?
(A)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B)教師用生活情境布題
(C)知識本身具有不確定性
(D)教師鼓勵學生重複練習


50( ).
X


19.有關建構主義教學觀點的敘述,何者正確?(102 教檢)
(A)學生的社會互動可增進學習
(B)教師不必有教學計畫和準備
(C)教師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
(D)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


51( ).
X


10.下列有關奧蘇貝爾(Ausubel)的教學原理與設計之敘述,何者為非?
(A)認為所學的事物有意義才能稱之為學習
(B)主張教師應提供前導組織以協助學生學習
(C)學生被動性的接受教師所提供的教材內容
(D)前導組織在課程上的應用有漸進分化和統整協調


52( ).
X


7. 下列是希望國小課程發展委員會四位委員對於課程評鑑的看法,何者最適切?
(A) 課程評鑑是在改善學生學習成效
(B) 課程評鑑是學期教學結束後的評量
(C) 現在的課程都是教育部規定,都由教育處來主導評鑑才對
(D) 課程評鑑結果為改進課程


53( ).
X


21.關於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適切?
(A)能力較佳者可先進行校正活動
(B)教師不需為學生設立達成目標
(C)教師給予每位學生相同的時間學習
(D)精熟學習的測驗通常採用標準參照


54( ).
X


18.六年級的亞萱先學習圓周長的算法,之後學習圓面積時,便常常用直徑乘 以圓周率來計算圓面積。此現象屬於下列何者?(108 教檢)
(A)順攝抑制
(B)逆攝抑制
(C)學習遷移
(D)檢索困難


55( ).
X


12.依據布魯姆(B. Bloom)認知目標層次分類,以下四個學習目標由高至低排序應為下列何者?
甲、能解釋不同情緒的特徵與表現方式
乙、能說出情緒的定義與內涵
丙、能判斷他人的情緒,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丁、能舉例說明情緒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A)丁甲乙丙
(B)丁丙甲乙
(C)丙甲丁乙
(D)丙丁甲乙


56( ).
X


2.依照泰勒(R. Tyler)針對課程發展所提出的目標模式,課程發展過程的首 要步驟為何?
(A)分析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B)訂定課程預計達成的學習結果
(C)選擇課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
(D)組織學生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


57( ).
X


28. 「高原式策略」是一種發問技巧,下列敘述何者是對的?
(A) 同一問題多位學生
(B) 同一問題只問一位學生
(C) 同一學生提問多個問題
(D) 多個問題一併發問


58( ).
X


25.郭老師以探討網路不實訊息的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師生共同決定拍攝短片教導民眾分辨不實訊息,並整理不實訊息的資料製作專刊,最後以展演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此種做法屬於下列何種評量方式?
(A)實作評量
(B)動態評量
(C)適性評量
(D)紙筆測驗


59( ).
X


21.某英文能力測驗分數為常態分配,在此測驗,小明得分的 z 分數為 2,小武得分的 T 分 數為 65,小如得分的百分等級為 5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小明的表現最好
(B)小武的表現最好
(C)小如的表現最好
(D)小明和小武的表現相同


60( ).
X


12.下列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敘述,哪一項最適切?
(A)精熟學習的測驗通常採用標準參照
(B)老師給予每位學生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時間
(C)教學策略通常建立在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
(D)老師依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61( ).
X


5. 依據安德森(L. Anderson)等人對認知領域在知識層面分類架構中的主張, 小華知道看地圖比閱讀文字更容易辨認方位,此表示他具備了下列哪一種知識?
(A)事實知識
(B)概念知識
(C)過程技能知識
(D)後設認知知識


62( ).
X


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有關國小課程架構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整體課程分為「部定課程」、「校定課程」和「彈性學習課程」三 大類
(B)國民小學階段「領域學習課程」包括語文、社會、數學、科技領域、藝 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七大領域課程,自然科學則以議題形式融入 教學。
(C)「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鼓勵適性發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
(D)國民小學階段每節上課時間為 40 分鐘,學校得視課程實施及學生學習進 度需求,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但不得 調整或重組領域學習節數。


63( ).
X


11.下列何者屬於常模參照評量?甲、對全校新生進行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以了解學生的智力 程度,乙、依據定期評量的成績,班上表現較佳的前三名可上台接受頒獎,丙、為挑選國語 文競賽選手,舉行全校性比賽,凡答對率 90%以上即入選,丁、校慶運動會舉行大隊接力、 趣味競賽,再根據成績加總頒發總錦標獎。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丙丁


64( ).
X


21. 如果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集中在低分方面,這屬於下列何者?
(A) 正偏
(B) 負偏
(C) 偏準誤
(D) T分數


65( ).
X


18. 將老師在教學時發現學生數學柱體體積的概念不清、教學效果有限,為提升自我教學問題,他較適合採取何種研究來解決問題?
(A) 訪談研究
(B) 問卷調查
(C) 觀察研究
(D) 行動研究


66( ).
X


22.在傳統藝術文化的單元中,教科書呈現的是「古厝的窗花」,但學校週遭並沒有這種 素材。因應環境的不同,老師可能有不同的課程實施方式,下列哪一種方式較符合 「相互調適觀」?
(A)透過課本上古厝窗花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窗花的造型
(B)帶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廟宇,討論傳統建築藝術的特色
(C)不用教科書的單元,自創一個新單元取代原有教學目標
(D)以教科書的資料為主,並從網路上補充更多窗花的照片


67( ).
X


2.下列敘述何者較不屬於泰勒(R. Tyler)的目標模式觀點?
(A)教育需求可來自學生的需要
(B)主張在課程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目標
(C)學習經驗係指學生與外在環境的交互作用
(D)目標的選擇需經教育哲學與學習心理學過濾


68( ).
X


12. 下列對於難度值( P )與鑑別度值( D )的描述,何者是錯誤的?
(A)P 的最大值為 1
(B)P 的最小值為 0
(C)D 的最大值為 1
(D)D 的最小值為 0


69( ).
X


25.某國小從 107 學年起持續與美國姐妹校辦理交流互訪活動,請問根據《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的精神,此交流活動較不適合規劃為哪 一類校訂課程?
(A)其他類:服務學習
(B)其他類:自主學習
(C)社團活動
(D)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


70( ).
X


2. 有關教科書評鑑的規準,下列哪一個屬於物理屬性的評鑑規準?
(A) 教具多樣化
(B) 目標陳述清楚
(C) 內容包含多元文化點
(D) 排版美編清晰


71( ).
X


10.下列有關課程評鑑的敘述,何者正確?
(A)質性評鑑較能充分描述教育現象
(B)課程的優劣主要依據課程目標判斷
(C)進行課程評鑑時不宜做價值判斷
(D)「過程評鑑」又稱「暗箱式評鑑」


72( ).
X


1.趙老師先讓學生觀看「蒼蠅王」電影,再討論「人性是什麼?人性如何發展?」等議題,最後 讓學生分享課程的感受與收穫。此種課程設計屬於何種模式?
(A)目標模式
(B)自然模式
(C)歷程模式
(D)情境模式


73( ).
X


25.「學生能精確、迅速完成籃球三步上籃的動作」,此表現較符合動作技能領域目標的 哪一層次?
(A)知覺
(B)創新
(C)機械化
(D)複雜反應


74( ).
X


10.吳老師在偏遠山地學校任教,準備國語領域課程時,發現課本文章中描述的內容,如捷運或海洋探究,都是任教學校社區所缺乏的。因此,吳老師使用網路資源輔助學生了解課本的內 容。吳老師的課程實施觀點為下列何者?
(A)忠實觀
(B)調適觀
(C)締造觀
(D)實踐觀


75( ).
X


17.楊老師運用概念獲得教學法教導一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下列教學步驟順序,何者正確?
甲、要求學生提出屬性,為長方形下定義
乙、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長方形特徵,並刪除不適當者
丙、拿出長方形圖形,鼓勵學生說出看到的特徵
丁、給予其他圖形請學生判斷是否為長方形,並進行討論
(A)甲丁丙乙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76( ).
X


20.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將國民小學教育階段區分為三個學習階段, 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五、六年級為第 三學習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訂定各學習階段的重點,下列何者 並非第一階段的重點?
(A)協助學生在生活與實作中主動學習
(B)協助學生透過體驗與實踐,適切處理生活問題
(C)培養學生生活習慣與品德
(D)奠定學生語言與符號運用的基礎


77( ).
X


8.下列何者不是史貝克 Skilbeck 情境分析模式中所提及的課程設計重點?
(A)擬定目標
(B)詮釋實施
(C)文化選擇
(D)評估評鑑


78( ).
X


16.在考試範圍、題目品質相同的情形下,下列哪一個測驗的信度較高?
(A)20 題選擇題
(B)20 題填充題
(C)30 題選擇題
(D)30 題填充題


79( ).
X


15. 陳老師在鄉下地區的學習任教,社會領域課程教學時,發現課本中所舉的實例,如電子票卡,都是社區所缺乏的。因此,陳老師使用實務票卡輔助學生了解課本的實例。陳老師的課程實施觀點為下列何者?
(A) 忠實觀
(B) 調適觀
(C) 締造觀
(D) 實踐觀 .


80( ).
X


21.蘇老師自編了一份數學測驗,發現信度不高。下列哪一種作法可以提升測驗 的信度?
(A)刪除與總分正相關較低的題目
(B)刪除答對率為 0.5 的試題
(C)刪除與總分負相關的全部題目
(D)刪除難度係數為 1 的題目


81( ).
X


26.老師教導學生應試技巧,在時間不夠且沒有倒扣的情況下,作答選擇題時,要對所有 未寫完的題目猜同一個答案「C」。如果學生皆採此種作法將對測驗結果的信效度 有何影響?
(A)提高信度、提高效度
(B)提高信度、降低效度
(C)降低信度、提高效度
(D)降低信度、降低效度


82( ).
X


5.關於古德拉(J. Goodlad)的課程運作層次主張,下列何者說法較為正確?
(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屬於「運作課程」
(B)教師對於各科教科書的解讀屬於「運作課程」
(C)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屬於「經驗課程」
(D)教師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屬於「正式課程」


83( ).
X


16.在編制測驗題目時往往都會考量到該份測驗的信效度,請問若要提高某份測驗的信度,可以採用下列何種方式?
(A)增加同質性受試者
(B)採主觀的測驗題型
(C)增加測驗異質性題數
(D)選擇難易適中的題目


84( ).
X


15.依據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 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 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此一敘述,符合佐藤學(Manabu Sato)所倡議 「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的哪一項理念?
(A)差異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卓越性


85( ).
X


10.有關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之敘述,何者有誤?
(A)強調循序漸進的教學
(B)以操作制約的原理為據
(C)編序教材不易編製
(D)受到認知理論的影響


86( ).
X


27. 數學定期評量成績結果出來了,林老師想比較班上男女學生成績在統計上是否具有顯著的差異,他應採何種統計分析?
(A) 共變數分析
(B) 效度分析
(C) 變異數分析
(D) 項目分析


87( ).
X


3.謝老師認為課程是師生彼此互動中共同創造的,而林老師卻認為課程是教學 者與設計者協商過後到結果,請問兩位老師對於課程實施的觀點何者正確?
(A)謝老師屬於相互調適觀
(B)謝老師屬於締造觀
(C)林老師屬於忠實觀
(D)林老師屬於行動落實觀


88( ).
X


11.老師上課後,設計一項具挑戰性的數學習題讓學生回家思考和練習作答,請問這是以下的哪一項課程選擇的原則?
(A)能力原則
(B)繼續原則
(C)指導原則
(D)效果原則


89( ).
X


3.晴天國小的校訂課程是發展STEM 融入跨領域統整主題課程。下列哪些教學活動較符合課程 的設計理念?甲、參觀當地老街並繪製導覽地圖,乙、閱讀閱讀網路文學作品並寫出評述, 丙、撰寫程式計算發票中獎的機率,丁、以電腦動畫製作校園迷宮遊戲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90( ).
X


18.王老師為了要幫助學生深層理解,採用觀察-思考-發問法(O-T-Q)。在單元教 學活動時,王老師請學生觀察某地區年雨量統計圖,第三組報告其觀察的結 果為夏季是雨量最豐沛的月份。此時,王老師首先應以下列哪項問題引導學 生?
(A)你們的分析是基於什麼觀點?
(B)你們的說法有什麼事實根據?
(C)你們認為這現象和什麼有關?
(D)你們認為這現象是如何形成?


91( ).
X


24.下面哪一個做法不是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最好策略?
(A)座位調整兩人一組
(B)座位調整三人一組
(C)座位調整四人一組
(D)座位調整五人一組


92( ).
X


13.小山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選擇該領域的教科書時,非常關 注教科書的內容能否採取多元的標準, 將不同的現象呈現出來,此種作 法較趨於下列哪種課程選擇的規準?
(A)彈性
(B)重要性
(C)正確性
(D) 實用性


93( ).
X


18.屏東縣地磨兒小學多數學生為排灣族原住民,許老師為符合該校學生的需求,採用班克斯 (J. Banks)的多元文化觀點來設計藝術課程,請問她在藝術領域課程中,介紹排灣族重要的慶典音樂屬於多元文化觀點的何種取向?
(A)社會活動取向
(B)貢獻取向
(C)轉型取向
(D)附加取向


94( ).
X


6.李老師在進行價值觀教學時,問學生:「如果你有 500 元零用錢,你是要買自己想看的書, 還是捐給家扶中心去幫助有需要的清寒孩童?」。依克拉斯霍爾(D. Krathwohl)的情意目標分 類,這屬於以下哪一層次的問題?
(A)價值接受
(B)價值反應
(C)價值判斷
(D)價值組織


95( ).
X


6.陳老師在課堂一開始請學生朗誦國語課文,突然間他想到忘記收考卷,於是 請學生先繳交考卷,之後再繼續開始唸課文。 請問陳老師的做法屬於下列 何者班級教學常見狀況?
(A)同時進行多項活動(overlapping)
(B)突然插入不相關的議題(thrust)
(C)搖擺不定(flip-flop)
(D)全面掌控(withitness)


96( ).
X


題組一(選擇題25-26及問答題一)
柳老師參與研習之後,認為課程實施是師生在教室中藉由實踐的歷程,發展出彼 此教和學的經驗。於是嘗試在新學期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大概念及核心 問題,透過師生對話互動闡釋文章主旨並連結生活中應用。然而,曾老師認為國 文課本每一課的生字詞、文本理解及句型修辭才是授課重點,教師若側重提問討 論,將不利學生的學習。

【題組】26.柳老師與曾老師對於課程實施的觀點顯然不同,你認為二人分屬何種觀點?
(A)柳老師-締造觀;曾老師-調適觀
(B)柳老師-締造觀;曾老師-忠實觀
(C)柳老師-調適觀;曾老師-締造觀
(D)柳老師-忠實觀;曾老師-調適觀


97( ).
X


29-3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 針對新聞常報導「PM2.5」,錢老師想設計一份「我們的環境」課程,帶領學生透過 發現環境污染問題、選擇與界定問題、建立假設、蒐集及分析資料並提出解決策略等 歷程,引導學生學習。
【題組】29.錢老師的教學設計較屬於下列何者?
(A)解釋教學
(B)探究教學
(C)創造思考教學
(D)文化回應教學


98( ).
X


【題組】30.下列何者不適合做為錢老師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
(A)如何為 PM2.5 下定義?
(B)PM2.5 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
(C)如何改善 PM2.5 的空氣污染?
(D)空氣中的 PM2.5 是如何產生的?


99( ).
X


2. 陳老師針對數學課「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單元進行差異化教學。她先用 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提供高程度學生較高層次的題目並引導其自學, 安排中程度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課內題目,低程度的學生則由老師集中教學。 陳老師對低程度組學生進行分數通分測驗,發現他們對於擴分和約分概念不 夠清楚,重新解說與練習後,才講解新概念。
【題組】問題一:老師用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進行教學習活動安排,請問前測 符合哪一種評量方式?(2 分)
(A)形成性評量
(B)診斷性評量
(C)安置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100( ).
X


三、綜合題,共 20 分
1. 有一天下課時,六年級模範生大華和時常缺交作業的美美玩,突然美美生氣 的說:「大華你怎麼隨便亂摸我!怎麼可以碰我的身體?好噁心!」美美臉色 凝重,深感不悅。旁邊的同學們雖然不知道來龍去脈,但大部分同學都站在 模範生大華這一邊,起鬨說:「美美是男人婆!男人婆!」。接著上音樂課時, 美美心情很差,無法專心聽課,開始摺紙小紙片丟鄰座的同學,音樂老師並 未立即處理,部分學生覺得很有趣,也開始仿效摺紙丟向旁邊的同學,玩了 起來。

【題組】問題一:旁邊的同學們雖然不知道來龍去脈,但大部分同學都站在模範生大 華這一邊,這種現象最可能是何種效應?(2 分)
(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比馬龍效應
(D)天花板效應


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zi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