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100
(2 分49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B).

9.近年來課程設計強調要注重學生取向,下列何種作法最符合此一趨勢?
(A)提供當代最重要的學科知識,以加強其競爭力
(B)提供實際生活經驗,使學生習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C)分析學生未來職業活動的需求,用來訂定課程的目標
(D)分析各種社會活動及社會問題,以協助學生適應未來社會


2(D).

9.某科考試以60分作為及格門檻,每位學生的得分並不需要與他人比較。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
(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3(A).

2. 王老師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時,想要運用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 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下列何者並非該教學策略應有的作法?
(A)要解決的問題應有固定的答案
(B)要解決的問題最好是真實的問題
(C)學習型態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較適宜
(D)教師的角色較偏「催化者」或「引導者」


4(B).

11. 美美國中為了評估該校推動「生命教育」的成效,遂請該校教師針對自行研發的課程進行評鑑。此一評鑑方式具有下列哪一種優點?
(A)評鑑過程較具客觀性
(B)較了解設計者的原意
(C)評鑑結果較具公信力
(D)評鑑人員較具專業性


5(D).

上課時,阿華時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會擅自拿取同學的文具,林老師是他的導師。當阿華表現這類不當行為時,下列何者是林老師最恰當的處理?
(A)以懲罰的方式來消除不當行為
(B)採用消極的態度與做法來面對
(C)與其他的普通學生同等地對待
(D)了解行為成因並尋求解決方法


6(D).

依據現行法令之規定,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其成員可不必包括:
(A)校長
(B)教師代表
(C)家長代表
(D)教育局代表


7(C).

14. 王老師自編一份測驗,以了解學生在人際溝通與參與公眾活動的情況,但施測後,她發現此測驗的效標關聯效度不佳。下列何者最可能造成此測驗的效度係數不佳?
(A)這個測驗的受試者母群體和外在效標相同
(B)所採用的外在效標有效又可靠
(C)施測時 COVID-19 盛行,情境與平常不同
(D)此測驗所編製的試題難度適中


8(B).

多元文化教育的主張,不包括下列何者?
(A)希望降低各文化之間的偏見
(B)文化有強弱,應盡量讓弱文化者認同強文化
(C)增進所有學生的學業成就
(D)讓所有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


9(D).

11.關於後現代課程特質的敘述,以下何者為誤?
(A)重視學生的聲音與故事
(B)課程是師生經歷的未知旅程
(C)課程設計強調經驗重組
(D)重視課程評鑑的標準化過程


10(B).

9.游老師進行班級經營時,學生累積滿十個笑臉章,可選擇兌換第一等級的獎品,或可 選擇不兌換,將十個笑臉章轉換成一張榮譽卡,每累積五張榮譽卡,則可兌換 學生更喜歡的高一級獎品;依此類推。游老師此一學習獎勵的設計,主要希望培養學生哪一種能力?
(A)自我認同(self-identification)
(B)延宕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
(C)場地獨立(field independence)
(D)觀點取替(perspective taking)


11(D).

1.許教授宣稱他具有「社會重建觀」的課程取向,因此他將採取下列何種主張?
(A)課程應提供真理和知識;
(B)課程應提供符合社會期望的知識和技能;
(C)課程內容須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發展;
(D)課程應能啟發學生形成自覺並付諸行動。


12(C).

18.校外的課程專家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針對學校課程的問題,提供定期的回饋與建議,以引導課程持續改進的方向。下列何者最符合上述的做法?
(A)目標本位評鑑
(B)結果本位評鑑
(C)形成性課程評鑑
(D)總結性課程評鑑


13(D).

下列何者是最早出現的客觀式心理測驗?
(A)魏氏智力測量(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Scale)
(B)羅夏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
(C)電腦化適性測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D)比西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


14(D).

14.艾斯納(E. W. Eisner)曾在1969 年針對行為目標的缺點,提出表意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的概念。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屬於表意目標?
(A)能應用組織結構的知識閱讀
(B)能辨認平面圖形上的線對稱關係
(C)能舉例說明影響自我角色扮演的五個因素
(D)檢視與評估「老人與海」一書的重要性


15(B).

9.下列有關評量之敘述何者正確?
(A)動態評量主要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
(B)檔案評量可用來檢視學生的學習進步情形
(C)常模參照評量的通過標準通常是事先設定的
(D)效標參照評量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


16(C).

18.有位研究者想了解在推動十二年國教後學習者的感受,請問該研究者重視的哪一種課程?   
(A)理想課程  
(B)知覺課程  
(C)經驗課程  
(D)運作課程


17(A).

6.我國學生參與國際學生成就評量方案(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可從中得知學生在科學、數學和閱讀等方面素養的表現成果。這屬於 下列何種類型的課程評鑑?
(A)總結性
(B)形成性
(C)統整性
(D)診斷性


18(C).

29.周老師利用「社會計量法」評估班上同學的人際關係。下列哪一項作法有待商榷?
(A)周老師在指導語中限定每位學生最多只能選五人
(B)周老師向學生保證,他對填答的結果會予以保密
(C)為避免洩漏學生的選擇,周老師不會根據學生的作答進行分組
(D)周老師使用真實情境的問題,例如:班遊中,你最希望與誰同組?最不希望與誰 同組?


19(A).

13.在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過程中,評鑑人員將課程試用結果提供給課程設計人員,作為 課程改進的參考。此種做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鑑?
(A)交流評鑑(transaction evaluation)
(B)真實評鑑(authentic evaluation)
(C)目標評鑑(goal-based evaluation)
(D)外貌評鑑(countenance evaluation)


20(A).

36.有學者將團體發展分為五個階段,依次是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運轉期與結束期。我們一般 常用的「大風吹」活動應該最適合在下列哪一個階段實施?
(A)形成期
(B)風暴期
(C)規範期
(D)運轉期


21(D).

23.假如一群學生數學科測驗分數成常態分配,平均數為60分,標準差為5分,則該科得分介於 50~70分者,佔所有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A)68.26%
(B)78.74%
(C)85.44%
(D)95.44%


22(C).

11.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網」的核心意養,下列何者不屬於「溝通互動」面向 的內涵?
(A)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D)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23(B).

10.由於評量分數可能有誤差,解釋測驗結果宜採下列何種方式?
(A)精確分數
(B)信賴區間
(C)標準分數
(D)百分等級


24(C).

【題組二】:
幾位藝術與人文領域老師共同備課時,分享了自己如何教導學生的藝街的美感賞析方式。
*范老師以為:我習慣在學期初就先把整學期會參考到的名畫用多媒體一次展示,並逐一簡介每一幅畫作的創作理念。
*秦老師:我還是比較習慣一個一個作品來,每次就一個派別的代表性創作來探討藝術家的理念、動機與技巧,雖然沒法上到多個藝術家但至少每一大師都能量完整地介紹到。
*黃老師,很慚愧!可能我藝街史沒念好,比較少說明作者理念,我都是直接就教技法與結構,例如展示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盡作時,先分析查中局部的藝街形式,再介紹全景。
*教音樂的陳老師則說,我也是啊!每次上新的曲子時,我會先演奏比較耳熟能詳的片段給學生聽,引起學生興趣後,再演奏完整取目讓學生比較能靜下來欣賞。

【題組】7. 黃老師與陳老師的教學法則是:(2 分)
(A) 比較型欣賞
(B) 分析型欣賞
(C) 結構性欣賞
(D) 簡介性欣賞


25(D).

24-25題為題組
 國中會考評量寫作能力的方式分為間接評量與直接評量兩種。間接評量採用選擇題,而直接評量則求考生完成作文。

【題組】25. 寫作能力的直接、間接評量方式各有優缺點,以下兩種評量方式效度的敘述,何者有誤?
(A)直接評量能更精準地測量出考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效度比間接評量高。
(B)直接評量具備評量思考、統整、問題解決與表達等高層次能力的優點。
(C)間接評量以選出正確的文法或修辭間接測量寫作能力,測驗效度較低。
(D)間接評量試題最具結構性,具有省時省力、測驗結果相對主觀的優點。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許英輝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