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88
(1 分4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86. 羅馬時期教育特別重視的是
(A)宗教教育
(B)實用知識
(C)文化陶冶
(D)文學教育 。


2(A).

7.有關課程發展與設計之流程何者較為妥適?
(A)課程目標→課程選擇→課程組織→課程評鑑
(B)課程目標→課程組織→課程選擇→課程評鑑
(C)課程選擇→課程組織→課程目標→課程評鑑
(D)課程選擇→課程目標→課程組織→課程評鑑


3(C).

48.哪一位學者提出智力三元論(triarchictheoryofintelligence),並主張智力行為具有三種成分:情境、經驗和訊息處理技巧?
(A)賽斯通(Thurstone)。
(B)迦納(Gardner)。
(C)史坦伯格(Sternberg)。
(D)基爾福(Guilford)。


4(D).

44.溫納(Weiner)「自我歸因論」(self-attributiontheory)探討個體對成功與失敗之因果關係的看法來說明動機,請問「能力」歸因具備有哪一種歸因事項的特徵?
(A)不穩定、外在、不可控制
(B)不穩定、內在、不可控制
(C)穩定、內在、能控制
(D)穩定、內在、不可控制


5(D).
X


32.梅澤(Mager)所倡導的教學目標撰寫方法頗能協助教師撰寫教案,他認為學習行為目標應包含三要素,下列 何者非也:(
(A)目標應說明教師自編教材的內涵
(B)目標描述學習者在學習後應學習的技能或行為
(C)目標應描述學習者在執行該技能或行為時所必須到達的程度或純熟度
(D)目標應描述評量學習者行為的標準。)


6(D).

艾斯納(W. Eisner)的「空無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概念對課程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是(
(A) 教師應經常反省並注意:未經設計但出現於學生學習經驗的現象
(B) 學校應以其資源,在課程理想下充分發展本位課程,以建立學校特色
(C) 學校課程不應拘泥於教室或計畫安排的各節教學活動,而應擴展至各節之間的下課活動
(D) 課程設計者要從正、反兩面思考問題,同時掌握「需要的課程」以及「所缺乏的課程」)


7(B).
X


小軒平日觀看爸爸下五子棋,有一天學校舉行五子棋比賽,吸引許多小朋友報名參加,小軒也 報名參加,還贏得第一名的大獎。依據班度拉(A. Bandura)的學習理論來看小軒的行為,下列何者 正確?
(A)「五子棋」是一種原級增強物
(B)學校的小朋友都是小軒的觀察楷模
(C)有比賽獎品的增強,才使小軒學會下五子棋
(D)當小軒觀看爸爸如何下五子棋時,已學會下棋


8(C).

40. 要求學生記住一長串項目,結果中間項目最常忘記,下列何種解釋最妥適?(
(A)順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順攝抑制加倒攝抑制
(D)順攝抑制減倒攝抑制)。


9(B).

「第一天上學,小明和班上老師初次見面,對老師外表及說話方式印象深刻。」這種最先引起人知覺反應而影響印象形成的效應稱為何者?
(A)路卡效應
(B)初始效應
(C)接觸效應
(D)基模效應


10(B).

13. 「學生能從一篇短文中找出前後矛盾的說法」,表示學生展現了哪一種認知層次能力?
(A)理解
(B)分析
(C)評鑑
(D)創造。


11(C).

30. 教師若希望學生能以追求「精熟目標」(mastery goals) 或「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s)為主,那麼下述哪一 做法較不恰當?
(A)鼓勵學生接受挑戰
(B)重視學生的 進步情形
(C)評量時依據常模給分
(D)提高教材的趣味 性與實用性


12(A).

13. 「瓦斯熱水器為何放置屋外比較安全?」這個問題的性質較傾向下列哪一種類型?
(A)分析應用性問題
(B)常規管理性問題
(C)認知記憶性問題
(D)評鑑批判性問題


13(D).

6. 顯著障礙學生在 IEP 的年度目標是「增進家事技巧」,而搭配的短期目標是家事類活動,如打掃、倒垃 圾、洗碗等行為,此時要進行的變通性評量,下列何者為非?
(A)真實評量
(B)檔案評量
(C)表現評量
(D)紙筆評量。


14(B).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成兩階段,前者國民教育,後者為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針對上述兩個階段的敘述何者正確?
(A)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採自願且強迫入學
(B)國民教育階段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學區免試入學
(C)國民教育階段共計六年,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
(D)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屬於普及、義務、升學以考試為主的教育階段


15(A).

51. 小如的媽媽在她就讀的學校擔任志工,認識許多老師和家長,小如媽媽在工作之餘,主 動向他們請益教養的方式與未來生涯規劃。小如在下列哪一項資本掌握優勢?
(A)社會資本
(B)文化資本
(C)經濟資本
(D)地位資本


16(A).

79.《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是何人的著作?
(A)康德(I. Kant)
(B)洛克(J. Locke)
(C)尼采(F. Nietzsche)
(D)蘇格拉底(Socrates)


17(B).

32.老師問學生問題時,讓所有學生一起作答,除提高學生高參與度與注意力,也讓反應較慢學生可跟上教學活動的步 調。此種教學行為稱為
(A)校正反應
(B)同聲反應
(C)組織反應
(D)精熟反應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阿摩線上測驗

邱柏馨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