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和失敗最大的差別在於想法。
75
(1 分56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6. 寫作是重要的語文素養表徵,課綱規畫五個學習階段,逐步發展學生序列 的寫作能力。在段篇寫作的歷程,哪一項是正確的寫作步驟?
(A) 審題—立意—取材—組段—謀篇—修潤
(B) 審題—取材—立意—組段—謀篇—修潤
(C) 審題—立意—取材—組段—修潤—謀篇
(D) 審題—立意—取材—修潤—組段—謀篇


2(A).

※34-36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34-36 題。
 甲、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 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 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乙、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 世云。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 固無可言者。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 不茍合當世,當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 不厭。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 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 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史記.遊俠列傳》)

【題組】35. 關於乙文的主旨及論述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A) 旨在反駁韓非的說法,並提出與之相反的的現象──「而學士多稱於世 云」
(B) 以韓非「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點出儒、俠在價值觀上彼此對 立
(C) 舉韓非「儒以文亂法」作為例證,加強論述力量,批評當今之士以文亂 法
(D) 藉韓非的說法呈現儒、俠之風已今不如昔,亦呈現儒、俠的歷史演變結 果


3(D).

3. 下列選項中,何組用字完全正確?
(A)破斧沉舟/班門弄斧
(B)鑼鼓喧天/握手寒喧
(C)骯髒邋遝/駢肩雜遝
(D)纖纖玉手/穠纖合度。


4(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4-25 題 
        在寶可夢故事和遊戲中不斷出現「演化」或「進化」的設計,是寶可夢發 展歷程上很重要的一環,但也容易造成知識的混淆。這個設計讓寶可夢的形態 有更複雜的變化,同時強化了寶可夢與生俱來的能力,甚至賦予其新技能。然 而這和我們所認知的生物演化(evolution)意涵並不同,絕不能混為一談。舉 例來說,由「綠毛蟲」變為「鐵甲蛹」、再變成「巴大蝶」的過程,不能類比為 演化,而應和昆蟲生活史中的變態(metamorphosis)相對應。由此可見,寶可 夢的「演化」其實更近似於個體發育的過程。 
       另一方面,生物學的演化法則包含了三個要素。第一是個體間的變異,其 次是此變異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再來是這些變異可能會因個體適應力不同而在 族群中被天擇選汰。這三個要素構成了演化天擇理論的基本架構,也解釋了生 物種化和滅絕背後的機制。在寶可夢動畫或遊戲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這三個 要素的作用和影響,但仍可在許多角色的設定上,推敲出其設計概念。 (摘錄自《科學人雜誌》)

【題組】24. 關於文中「演化」的概念,下列說明最適切的是哪一選項?
(A)寶可夢中的進化概念等同於生物的演化。
(B)演化是個體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變異。
(C)變態是屬於生物演化中個體發育的一種歷程。
(D)現實與寶可夢中的演化都是物競天擇的呈現。


5(D).
X


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憫農〉唐‧李紳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上列兩首詩都提及人們辛苦的工作,應當珍惜食物;但寫法不同,主要差異為下列何者?
(A)直接與間接的表達
(B)視覺與味覺的差異
(C)以不同的季節比喻
(D)一則動態一則靜態


6(D).

14.關於說明文的寫作教學,若以「故宮博物院」為題,身為教師的你應會指導幾項說明的寫作方法與技巧,下列何者 較不適合?
(A)介紹陳述法
(B)數字引用法
(C)圖表輔助法
(D)象徵隱喻法


7(D).

36. 關於幾種常見識字教學法之比較,以下敍述何者有誤?
(A)分散識字是依課文內容與情境,逐字進行教學之識字方法
(B)集中識字適用於形近字之教學
(C)分散識字主要缺點是無法大量識字
(D)綜合高效識字是以字音帶動字形、字義(語境)之學習


8(A).

21.下列注音何者是正確的?
(A)「掄」眉豎目:ㄌㄨㄣ
(B)生活拮「据」:ㄐㄩˋ
(C)「掖」在袖裡:ㄧㄝˋ
(D)東扯西「拽」:ㄓㄨㄞˇ。


9(D).
X


25.下列哪個詞的結構與其他詞不同?
(A)倉皇
(B)兄弟
(C)參差
(D)鸚鵡。


10(C).
X


56.下列選項中的年齡別稱詞,加總起來為「84」的是
(A)「幼學之年」、「及笄之年」、「花信之年」
(B)「強仕之年」、「志學之年」、「耳順之年」
(C)「杖朝之年」、「舞勺之年」、「志學之年」
(D)「弱冠之年」、「花信之年」、「不惑之年」。


11(A).

10、下列選項標點用法,何者正確?
(A)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B)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C)〈論語.衛靈公篇〉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12(D).

91.臺南科學園區發展的重點,不包含哪一項?
(A)農業生物技術
(B)半導體
(C)微電子精密機械
(D)運輸倉儲。


13(B).
X


44. 《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下列複句結構形式與此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除吾死外,當無見期(袁枚.祭妹文)
(B)臣以險釁,夙遭閔凶(李密.陳情表)
(C)寧我薄人,無人薄我(左傳.宣12年)
(D)舉世混濁,而我獨清(史記.屈原列傳)


14(B).

45. 下列各組四個詞的詞彙結構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干戈、裁縫、衣裳、提高
(B)疫情、水貨、問卷、熱線
(C)提議、造謠、聊天、澄清
(D)耳鳴、心悸、胃痛、足癬


15(A).

51下列柬帖中的詞語,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合卺」:是指結婚
(B)桃觴:元旦酒筵
(C)「晬敬」則是賀人子女滿月送禮的用語
(D)餞行:宴請遠歸之人。


16(B).

▲請閱讀下列甲、乙兩文後,回答 74~75 題:
甲、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 此!」王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 更為之慟。
                                                                                         (節錄自《世說新語.傷逝》)
乙、
       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是從面對了生命中的變動開始的,這變動不是天 光雲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 我輩中人,是首先浮起的意象。我們這些「中年」人;夾在上一代與下一 代「中間」的人;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人。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 們走過怎樣的路?又將往哪裡走去呢?……  
       我輩中人邁入人生下半場時,最該做的是對自己的清算與和解。靈魂中那些幽暗的、破碎的部分,也許是因為傷害而造成,無以言宣的痛苦已經承載了幾十年,直到中年才明白,並沒有什麼人會替我們取下枷鎖,帶來救贖。我們苦苦等待的,釋放我們於深淵的那股力量,原來在我們自己身上。 (節錄自張曼娟
                                                                                                            《我輩中人.自序》)

【題組】74關於甲、乙二文中的「我輩」,說明正確的是?
(A)甲文用「我輩」指王戎這種無法忘懷傷痛的人;乙文用「我 輩」專指邁入中年、隨波逐流的人
(B)甲文用「我輩」指會為憎惡愛欲所擾的常人;乙文用「我輩」 概括常碰上生命課題的中年人
(C)二文中的「我輩」內涵相同,都是指在塵世中歷經滄桑的人
(D)甲文的「我輩」較乙文的「我輩」來得消極棄世。


17(A).
X


24. 教師設計「故事體」文本的閱讀測驗,完成十道題目後,若依閱讀理解歷程的遞進,其題目安排的順序邏輯,以下 哪一個原則最為適宜?
(A)逐段細節→目的與寫法→全文大意
(B)逐段細節→全文大意→目的與寫法
(C)全文大意→逐段細節→目的與寫法
(D)全文大意→目的與寫法→逐段細節


18(D).

16. 朗讀與其他表達方式的區別,下列何者錯誤?
(A)朗讀忠於文稿意旨,細心揣摩;演說表達個人見解,以說服為目的
(B)朗讀因作者個性而有不同聲情變化;說故事運用摹聲、扮演來強化
(C)朗誦多以抒情或敘事詩歌為題材;朗讀多是第一人稱言志論理之作
(D)朗讀應配合對方角色而調整情緒;報告則依內容主題展現個人風采


19(C).

58. 詩人何梅斯說:「人生重要的並非我們站在何處,而是我們正往哪個方向出發。」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文句,與上述的文義最接近?
(A)任其事必圖其效,欲責其效必盡其方。
(B)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C)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D)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0(D).

3. 在現代國語中,下列各組選項「」中,何者應讀為前半上?
(A)耳「朵」
(B)海「島」
(C)「永」久
(D)「首」都


快捷工具

近期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Sabinna Li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