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3
(6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模擬教師資格考試_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119682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1.南南國小每年都會舉辦國際週,邀請校內家長分組策劃多元文化學習活動, 讓學生體驗文化多樣性與發展國際觀。此活動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
(A)潛在課程
(B)懸缺課程
(C)內隱課程
(D)外顯課程


2( ).
X


2.依照泰勒(R. Tyler)針對課程發展所提出的目標模式,課程發展過程的首 要步驟為何?
(A)分析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B)訂定課程預計達成的學習結果
(C)選擇課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
(D)組織學生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


3( ).
X


3.在傳統藝術文化的單元中,教科書呈現的是「古厝的窗花」,但學校週遭並沒有這種素材。因應環境的不同,老師可能有不同的課程實施方式,下列哪 一種方式較符合 「相互調適觀」?
(A)帶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廟宇,討論傳統建築藝術的特色
(B)透過課本上古厝窗花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窗花的造型
(C)不用教科書的單元,自創一個新單元取代原有教學目標
(D)以教科書的資料為主,並從網路上補充更多窗花的照片


4( ).
X


4.下列教學活動設計,何者較能引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A)上課時完整播放影片,請學生回家寫一篇以情緒與人際關係為主題的心得
(B)教師買一條蛋糕給學生,請學生探討如何均分成四份,並用數學符號表達
(C)學生實測彈珠在不同斜度軌道的下滑速度,進而思考斜度和速度的關聯性
(D)從氣象預報得知降雨等級與累積雨量的關聯性,進而認識雨量的測量單位


5( ).
X


5.芳芳國小採用「背景-輸入-過程-產出」模式,進行校訂課程評鑑。下列哪位老師的看法,比較符合此一評鑑模式的內涵?
(A)甲師認為背景評鑑要先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鑑
(B)乙師認為輸入評鑑要對必要的課程資訊進行描述
(C)丙師認為過程評鑑要評估學校執行課程評鑑任務的能力
(D)丁師認為產出評鑑要確定課程結果是否符合原先的期待


6( ).
X


6.近年來,教師的教學觀由「教師教什麼」轉變為「學生學什麼」。此一轉變最接近下列何種理念?
(A)教師是教學的決定者,而學生是學習者
(B)教師先確定教學目標,再關心教學內容
(C)教師先了解教學內容,再分析學生學習到什麼
(D)教學的產生是因有學生,才需要教師進行教學


7( ).
X


7.下列何者屬於多元文化「附加取向」的課程設計模式?
(A)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搭配多元文化週活動,讓學生欣賞各種族群服飾
(B)在社會課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族群觀點探討臺灣的開發問題
(C)在婦幼節時,介紹各族群傑出婦女的生平事蹟
(D)引導學生討論報紙對族群報導的偏失,並寫信給報社要求改進


8( ).
X


8.下列何者較合乎素養導向教學的精神?
(A)進行自然領域教學時,請學生完成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再對照科學原理
(B)在環境保育主題單元中,檢驗學生完成教師指定環保任務的比率
(C)在氣候變遷主題單元中,引導學生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分享
(D)在數學領域教導線對稱概念時,說明線對稱的定義,再讓學生核對生活中的實例


9( ).
X


9.下列哪一項學習目標的敘寫方式,最符合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 導向的觀點?
(A)學生練習電腦軟體的操作步驟
(B)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
(C)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並討論結果
(D)學生能解釋文章中的因果關係


10( ).
X


10.有關認知師徒制,下列敘述何者較不適切?
(A)屬於建構取向的教學法
(B)經由實作幫助學習者發展問題解決能力
(C)由教學者帶領學習者,直接指導操作步驟
(D)教學者依學習者學習狀況適時給予指導、示範與回饋


11( ).
X


11.樂樂國小的教師在進行議課時,針對「課堂上有些學生雖然認真回答問題, 但是答案並不完整」的現象,討論應如何回應。依據正向心理學的鼓勵原則,下列哪一種回應方式最適切?
(A)你們的答案不管對不對,老師都很欣慰
(B)大家再想一想,你們應該還能提出更好的答案
(C)我知道大家都很努力,答得不好,不用感到失望
(D)大家答得不好,是因為問題本來就有點難,所以不用灰心


12( ).
X


12.依據布魯姆(B. Bloom)認知目標層次分類,以下四個學習目標由高至低排序應為下列何者?
甲、能解釋不同情緒的特徵與表現方式
乙、能說出情緒的定義與內涵
丙、能判斷他人的情緒,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丁、能舉例說明情緒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A)丁甲乙丙
(B)丁丙甲乙
(C)丙甲丁乙
(D)丙丁甲乙


13( ).
X


13.下列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敘述,哪一項最適切?
(A)精熟學習的測驗通常採用標準參照
(B)老師給予每位學生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時間
(C)教學策略通常建立在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
(D)老師依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14( ).
X


14.張老師想要培養學生自律的生活習慣。下列有關學生的行為表現,依情意領域目標層次由低至高排列,何者正確?
甲、認同規律作息對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性
乙、能按照老師的指導,規劃作息時間表
丙、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建立節能的生活習慣
丁、當工作與休閒活動衝突時,能依據信念做出合宜的選擇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15( ).
X


15.張老師欲設計「認識兒童權利公約」的探究教學,下列哪些活動較適切?
甲、播放戰爭新聞,引導學生提問並討論「兒童最佳利益」的概念
乙、讓學生朗讀「兒童權利公約」中有關「兒童生存權」之相關內容
丙、讓學生朗讀「兒童權利公約」後,指出「祭止歧視」的相關條文
丁、就學校運動場的設計,從「表意權」引導學生搜集分析資料,提出建議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6( ).
X


16.開學後,班上的秩序不佳,教師想運用比馬龍效應於班級經營中,下列何 者較適切?
(A)老師利用一節課讓學生上臺去講個夠,就不會再吵了
(B)老師調動座位,讓愛講話的與安靜的孩子一起坐,降低吵鬧頻率
(C)老師跟班長說:「把吵鬧的學生名字記在黑版上,再罰他們清掃教室。」
(D)老師跟學生說:「我們班比其他班懂事,秩序一定會一天比一天進步。」


17( ).
X


17.管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應建立行為與結果間的因果關係。下列哪些說法比較適當?
甲、「你弄亂了圖書角的書,要負責排整齊。」
乙、「如果你大聲吵鬧,就要處罰你跑操場兩圈。」
丙、「如果你製造髒亂,下課後就要留下來打掃。」
丁、「如果你持續干擾旁邊的同學寫作業,那就要換座位。」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18( ).
X


18.張老師對於課堂中不專心上課的同學頗感困擾,屢勸不聽,怎麼責罵都無效。隔壁班的黃老師建議他使用預防性策略,以維持班級授課的流暢。下 列何者屬於此種策略的應用?
(A)走到不專心的同學身邊,小聲提醒他上課要專心
(B)將不專心上課的同學座位,調整到離老師較近的地方
(C)在下課時,將不專心的同學留下,私下提醒該生行為
(D)利用聯絡簿,與家長溝通同學上課不專心,希望親師合作


19( ).
X


19.張老師運用概念獲得教學法教導一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下列教學步驟順序,何者正確?
甲、要求學生提出屬性,為長方形下定義
乙、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長方形特徵,並刪除不適當者
丙、拿出長方形圖形,鼓勵學生說出看到的特徵
丁、給予其他圖形請學生判斷是否為長方形,並進行討論
(A)甲丁丙乙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20( ).
X


20.在社會課中,張老師想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下列作法何者較不適切?
(A)事先編寫好劇本且進行排練,以增加上臺的成功經驗
(B)教師宜選用學生熟悉的故事,讓學生較融入故事情境
(C)演出後可簡短討論,且演出者可變化角色以體驗不同感受
(D)演出的時間不用太長,若有不妥的情節,老師應適時引導


21( ).
X


21.有關評量之運用與詮釋,下列何者較屬於「常模參照」取向?
(A)青山國小篩選出五年級需要接受數學科學習扶助的學生
(B)綠水國小針對閱讀書籍量破百的學生頒發閱讀小博士證書
(C)藍天國小選出校內學習檔案比賽前三名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比賽
(D)白雲國小根據評分規準將學生的閱讀檔案區分為 ABCDE 五個等級


22( ).
X


22.某縣市教育局舉辦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基本能力檢定考試(原始總分0~100, 分數分配呈常態分配)。下列有關測驗結果的解釋,何者最不適切?
(A)小明 T 分數 60,表示小明的成績相當於 Z 分數是 1
(B)小英 PR 值 55,表示她的表現高過全縣 55%學生的表現
(C)甲班平均 PR 值 40,表示甲班學生整體表現低於全縣學生的中間值
(D)乙班平均 T 分數 50,表示乙班學生整體表現相當於全縣學生的平均分數


23( ).
X


23.張老師針對數學課「生活中的大單位」單元進行差異化教學。他先用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高程度者給予較高層次的題目並引導其自學,中程度者分組討論課內題目進行自學,低程度者由老師集中教學。張老師對低程度組學生施測單位換算測驗,發現他們對於小數點位移概念不夠清楚, 重新解說與練習後,才講解新概念。在每一堂課快結束時,張老師根據課堂內容設計兩個問題,以確認全班是否學會。上述教學中並未使用到哪一 種評量?
(A)總結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診斷性評量
(D)安置性評量


24( ).
X


24.下面哪一個做法不是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最好策略?
(A)座位調整兩人一組
(B)座位調整三人一組
(C)座位調整四人一組
(D)座位調整五人一組


25( ).
X


25.有關學習評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適性評量就是真實評量,強調評量情境的擬真
(B)師資生在半年教育實習中進行教學演示,屬於實作評量
(C)動態評量是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作為基礎,重視實際操作
(D)教師資格考試力求公正減少誤差,以測得真實能力,屬於真實評量


26( ).
X


三、綜合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 題
      分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型態,是指兩個以上的人,透過彼此的互動和互助, 以及責任分擔,達成共同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或 小組練習的機會,讓教學不侷限於老師的直接教學。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小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幫助同組的成員學習。
      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有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拼圖法、配對學習、六六 討論、相互教學、共同學習法、團體探究法、Kagan 結構式合作學習等策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的學習。
     合作學習看似簡單,但在實際的運作中,還是會出現有下述的情形發生:
 1.有人獨佔小白板寫出答案,不管其他同學的想法;
 2.能力好的同學熱烈交流討論,不管其它成員是否有可以參與的機會;
 3.有人總是敷衍不認真或不努力完成任務;
 4.自己最認真參與且完成大部分小組作業,但成績確要小組成員共享。

【題組】 1.有關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合作學習的敘述,下列何者較適切(2分)?
(A)由學生自主選擇分組成員
(B)競賽分數以各組成員總分計算
(C)教師可以先講述教材內容再進行分組討論
(D)測驗時能力高的同學需要協助能力低的同學


27( ).
X


【題組】2.張老師本學期想嘗試運用分組合作學習法進行閱讀教學。下列步驟順序何者最適切(2分)?
甲、針對閱讀文章進行全班的測驗
乙、依上學期語文成績,將學生做異質分組
丙、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並進行閱讀策略教學
丁、學生分組討論,摘要寫出文章的主旨與大意
(A)甲丙丁乙
(B)乙丙丁甲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28( ).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有關課程實施取向被引用最多的是 Snyder 等人在 1992 年所發表的文獻,共分為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和課程締造取向三種。
       忠實取向和課程締造取向可以視為課程實施的兩端,前者重視教師應將課程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後者則強調師生互動與教材的決定才是先決條件。至於相互調適取向,則會顧及教師因應教室情境,會進行必要的課程與教學調整。
       張老師服務於一所小學(非都市學校),其教授的四年級社會教科書的第二單元則是介紹家鄉的風貌,如都市的住宅、廟宇、捷運和高鐵,但因課本的設計是適用於全國任何一所國小,課本所介紹的內容並無法符應鄉村學校或海邊學校,以及山地原住民學校的需求,這對現場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

【題組】4.張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教科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便與同儕設計出不含潛在課程負面影響內涵的新方案和進行教學。張老師的做法,較屬於下列哪一課程實施的取向(2分)?
(A)忠實取向
(B)相互調適取向
(C)課程締造取向
(D)情境取向


29( ).
X


【題組】5.張老師想行銷學校與社區合作的校本特色課程,結合該地特產設計了一套產銷課程,學生透過此課程了解地方特產的現況、問題及新的產銷趨勢與方法。 此屬於下列何種課程實施取向(2分)?
(A)忠實取向
(B)相互調適取向
(C)課程締造取向
(D)情境取向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模擬教師資格考試_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119682-阿摩線上測驗

Tyn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