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100
(41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27. 下列曲文皆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何句最能表現少女含情脈脈的嬌羞?
(A)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
(B)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宿妝殘,似這般都付奈何天
(C)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D) 雲髻梳罷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2(C).

33. 「我很同情你,對於歷史的動向,任何一方你無以為力,縱使你抱著某種 信念,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別人卻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還懷疑你是間 諜。這樣看起來,你真是一個孤兒。」這是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中的 一段話,透過此段話,可推知他所關切的是哪一個臺灣文學的分期?
(A)1930 年代臺灣文學社團結盟活動
(B)1940 年代皇民化運動的殖民傷痕
(C)二二八事件後的臺灣文學認同議題
(D)1950 年代反共文學的形成與發展


3(B).

37.「天下為家」是「小康之治」的關鍵特色,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可見此「家」為庶民之「家」
(B)「謀用是作,兵由此起」:人各為己私,陰險權謀,征戰便因此而興起
(C)「大人世及以為禮」:有德者世代依照禮制傳家
(D)「貨力為己」:必然導致兄弟分家,是大同轉為小康的主因。 【共 9 頁,第3頁】


4(D).

43.下列關於鍾理和的敘述,何者有誤?
(A)生前曾告誡家人「不得再有從事文學者」
(B)小說中往往帶有濃厚的自傳性色彩
(C)陳火泉稱之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
(D)《故鄉》是生前唯一完成的長篇小說。


5(A).

4、下列詞語解釋,何者正確?
(A)濡沫涸轍:表示微力相助。
(B)腹笥甚廣:形容人才眾多。
(C)斗杓東指:表示天有異相。
(D)交頸頡頏:形容聲音嘹亮。


6(B).

30、下列詞語,何者用法正確?
(A)裁判的槍聲未響,選手們已在起跑線上枕戈待旦了
(B)小金器宇軒昂,頗有乃父之風,果然虎父無犬子
(C)這片土地早已被各大財團圍剿了,哪還輪得到我們插足
(D)公務人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但貪污還害死人,一定死罪難逃


7(A).

35、下列何者是判斷句?
(A)夏天吃西瓜是人生一大享受
(B)那邊的草原多麼美麗
(C)剛愎自用的人很容易自以為是
(D)他的眼神是那麼的恐懼


8(C).

100.烏山頭水庫因其形狀特殊,因而又被稱為什麼?
(A)樹枝潭
(B)虎頭潭
(C)珊瑚潭
(D)日月潭。


9(A).

7. 下列哪一個選項句子中的成語使用最恰當?
(A)你在這項任務的表現雖不完美但「差強人意」,以後還有機會再承接更大的挑戰
(B)這家報社推出的立體報紙大受歡迎,更多立體報紙「呼之欲出」,成為當地報業的新趨勢
(C)抗洪救災形勢嚴峻,各縣市首長都堅守崗位,沒有「久假不歸」現象,確保了民眾的安全
(D)由於太平洋暖流的影響,春節剛過,北海公園就「渙然冰釋」,讓喜歡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10(C).

47. 文學作品中所創造的想像空間是瑰麗而引人入勝的,不具備此一特色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遠山在微雨中朦朦朧朧,虛無縹緲,恰似一幅潑墨山水
(B)那枯樹的樹枝在冷風裡晃盪,像一隻隻瘦骨嶙峋的手伸向天空
(C)黃槐那豔麗耀眼的黃色花朵,在陽光下是一種龐大集團的色彩
(D)風的手指撩撥蘆葦的琴鍵,雨的脣吻撫弄林葉的管絃,吹奏起烏雲片片,也吹奏起繁星點點


11(B).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 72~73 題:
甲、
       所謂的老師,本來,至少如柏拉圖的《米諾》以來所認定,並不是一個知 道怎麼去教未知者的人,而是可以把學生心中的某個問題,重新再創造出來弄 清楚,以此為工作的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的策略是把學生無法用言語說 清楚但是知道的事情,由他來再作確認。他們所專擅的事情是把人們心中壓抑著,阻礙對真知更了解的各種力量,將之破壞。這就是為何老師要比學生問更多問題的理由。
                                                                            (節錄自大江健三郎〈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乙、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 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節錄自韓愈〈師說〉)

【題組】73乙文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乃在強調?
(A)從師的重要性
(B)擇師的標準
(C)成為聖人或愚人的關鍵
(D)撰寫本文的緣起。


12(C).

21.(甲)妙算擬留侯,翊運功勛開一代/分封美誠意,祠堂俎豆享千秋 (乙)偶成漢室千年業,只讀圯橋一卷書 (丙)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流。以上(甲)(乙)(丙)三則所詠的人物依序為:
(A)韓信/張良/歐陽脩
(B)張良/蕭何/蘇軾
(C)劉基/張良/歐陽脩
(D)蘇軾/韓信/劉基。


13(C).

閱讀下文,回答 29-31 題。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爲田,松柏摧爲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題組】30.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主要描述的是何種現象?
(A)時間流轉
(B)今非昔比
(C)人事代謝
(D)滄海桑田


14(B).

54.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在說明文本第二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揭示:「Bc-Ⅱ-2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此條文的學習重點為何?
(A)學習說明方法
(B)學習文本結構
(C)學習文體結構
(D)學習文本類型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fullmoon76930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