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千點萬點,不如名師指點
100
(2 分39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政治學(概要)難度:(1~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22 依據民國八十三年我國所通過的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自第九任起,總統、副總統改為選民直選,任期改為幾年?
(A)六年
(B)五年
(C)四年
(D)三年


2(D).

7 依據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概念,下列何者最不利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穩定?
(A)愛國心(patriotism)或認同國家(identification with the nation)
(B)人際信任(trust in people)
(C)對政府有信心(confidence in institutions)
(D)政治疏離感(political alienation)


3(D).

對公務人員或官僚之僱用、晉升或開除,應依何為主要考量依據?
(A)根據他(她)們的政黨淵源
(B)基於他(她)們的政治哲學
(C)依據他(她)們的出身背景
(D)依據他(她)們的專業程度


4(A).

10.以下何者為國家的構成要素:
(A)主權
(B)語言
(C)種族
(D)宗教


5(A).

14 當民意調查結果呈現U型曲線時,民眾對此議題的意見為何?
(A)兩極化
(B)有共識
(C)一面倒
(D)漠不關心


6(D).

15 在民主國家中,何種方式提供人民控制政府之正式手段?
(A)抗議
(B)絕食
(C)靜坐
(D)選舉


7(C).

14 國民關心政治、政治功效意識高,這是屬於何種的政治文化類型?
(A)部落型政治文化(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
(B)臣屬型政治文化(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
(C)參與型政治文化(participant political culture)
(D)中央型政治文化(central political culture)


8(C).

10 以下那一種的民意分布型態可能觸發社會兩極化的對立:
(A)鐘型
(B)單峰型
(C)U-型
(D)J-型


9(D).

15 就民主與法治的關係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是民主國家不能接受的原則?
(A)政府一切的作為均有法律的依據
(B)政府執行法律,均依既定的法定程序
(C)社會大眾高度守法且充分支持政府執法的行為
(D)政府官員必要時自認可不依法行政


10(C).

18 我國目前總統的任期為幾年?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六年


11(C).

當一個社會內老百姓的意見呈現兩極化分配時,此時民意測驗結果會呈現什麼樣的分布?
(A) 單峰分配曲線
(B) J 型曲線
(C) U 型曲線
(D) 鐘型曲線


12(B).

7 下列何者不是「政治」一詞所涵攝的概念?
(A)國家
(B)消費
(C)政策
(D)權力


13(C).

14 多數民主國家之國會審議法案採取什麼制度?
(A)一讀制
(B)二讀制
(C)三讀制
(D)四讀制


14(D).

24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人們一般都相信政府領導人的權力來源為:
(A)繼承
(B)遴選
(C)任命
(D)選舉


15(D).

3 我國目前的公職人員中,下列何者不是由公民透過選舉直接產生的?
(A)立法委員
(B)直轄市市長
(C)縣(市)議員
(D)監察委員


16(C).

3.民主政治「多數決原則」是指:當人民彼此間對某項議題持不同意見時,政府應該根據何者的意願行事?
(A)總統或行政院長
(B)在野黨
(C)較大多數人民
(D)少數的專家學者


17(D).

30.行政革新不應包含下列哪一項作為?
(A)主動進取
(B)求新求變
(C)開創新局
(D)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18(D).

31.政務領導的能力之一,是尋求或選擇方案的能力。此類能力不應包含下列哪一項因素?
(A)廣博的知識
(B)目標與決心感
(C)分析事實的能力
(D)專斷獨行的作風


19(C).

37.政府在調整勞保保費勞資負擔比例時,會優先考慮下列哪一利益團體的意見?
(A)環保團體
(B)農民團體
(C)企業團體與勞工團體
(D)公教團體


20(B).

6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境主義(environmentalism)的觀點,逐漸成為重要 的政治主張。下列何者不是環境主義的主張?
(A)關懷生態保育
(B)主張全球自由貿易
(C)發展綠色能源
(D)重視永續發展


21(B).

17 下列何者不是構成國家(state)的要素?
(A)主權
(B)政黨
(C)人民
(D)領土


22(B).

24 當政治制度從威權體制轉變為自由民主體制,此一發展稱為:
(A)世俗化
(B)民主化
(C)平民化
(D)資本化


23(C).

3 假新聞(fake news)是當代政治很重要的一項新興議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假新聞是一種以不實資訊影響大眾認知的做法
(B)隨網路時代崛起,假新聞的散播較以往更為容易
(C)假新聞只會發生在新聞自由的國家,新聞受管制的國家不會有假新聞
(D)假新聞不只發生於政治領域,也可能發生於經濟、社會或教育等領域


24(C).

21 不同種類的行為者傾向採取的政治行動類型不同,下列敘述何者較正確?
(A)異議分子從不參與投票
(B)走公職路線的積極分子從不參與投票
(C)參與政治溝通的人士向政治領袖傳達支持或抗議的訊息
(D)熱衷黨務的積極分子不參與政治活動


25(A).

20有政治評論者預測,未來10年臺灣選舉勝負將取決於環保與能源政策。此話若屬實,我們可推 論選民可能趨向於何種投票模式?
(A)議題投票
(B)階級投票
(C)宗教投票
(D)政黨認同投票


【非選題】
二、民主可分為自由民主與社會民主,請說明兩者的意涵。(25 分)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政治學(概要)難度:(1~25)-阿摩線上測驗

艾薇兒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