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一群良師益友一起學習,方可成功
88
(5 分45 秒)
1(C).

20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下列何者屬得減輕處罰之人?
(A)未滿 14 歲人
(B)教唆他人為違序行為之人
(C)滿 70 歲人
(D)為避免緊急危難出於不得已行為之人


2(C).

16 關於警察行政救濟法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集會遊行法之申復,相當於訴願程序
(B)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聲明異議,屬訴願之先行程序
(C)交通裁決事件之救濟,免除訴願程序
(D)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表示異議後,不得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3(C).

1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認有足以排除執行之權利時,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依法向:
(A)原處分機關聲明異議
(B)行政執行處聲明異議
(C)管轄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D)管轄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4(A).

3 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下列何者屬行政執行處得對負有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人核發禁止命令要 件之一?
(A)已發現之財產不足清償其所負義務
(B)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故意不履行
(C)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情事
(D)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


5(D).

4 有關集會、遊行,經該管主管機關命令解散而不解散,仍繼續舉行經制止而不遵從,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負責人或其代理人或主持人處新臺幣 3 萬元以上 15 萬元以下罰金
(B)在場助勢之人處 6 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金
(C)參加人未解散者處 3 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 1 萬 2 千元以下罰鍰
(D)首謀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6(B).

5 下列何種違反行為,於社會秩序維護法分則中,並無明文規範須以故意為構成要件?
(A)向公務員謊報災害
(B)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
(C)窺視他人浴室,足以妨害其隱私
(D)踐踏他人之田園或縱入牲畜


7(B).

6 有關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之相關處罰及其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依其經濟狀況不能即時完納罰鍰者,得於執行通知單送達之翌日起 10 日內,向警察機關申請 分期繳納
(B)裁定停止營業確定之案件,警察機關應以執行通知單,命被處罰人於通知送達之翌日起,停止 其營業
(C)經依本法處罰之行為人,於裁處確定之翌日起 3 個月內,再有違反本法行為者,得加重處罰
(D)申誡之執行,被處罰人未在場者,應由警察機關於 10 日內,將其處分書或裁定書送達之


8(C).

7 有關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沒入,與其他處罰併宣告之。但違反本法行為所生、所得之物或查禁物,得單獨宣告之
(B)本法分則各章條文中所稱再次違反,並不以前後兩次行為均違反本法同條款之規定為限
(C)行為人或嫌疑人違反本法之行為,經警察人員當場發現者,其書面報告得作為證據之用
(D)警察機關處理違反本法之案件,有關文書送達之相關程序,準用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辦理


9(A).
X


13 下列有關警察法規基本概念之敘述,何者正確?
(A)乃一切有關警察行政法規之概括名稱,非專一之法典名稱;屬行政法一部分,故對違反之法律 效果均以行政罰規範
(B)乃關於警察行政組織、行政作用及行政救濟等法規之總稱;部分警察法規於其他非警察機關或 人員仍有適用或準用
(C)規範警察官制、官規等事項,屬於警察行政作用法範疇;規範警察職務事項及其公權力,則屬 警察行政組織法範疇
(D)警察勤務條例、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警械使用條例、警察教育條例及警察服制條例皆明定其法 源依據為警察法


10(A).

14 依集會遊行法規定,下列何種情事,可作為警察機關不予許可室外遊行申請案件之理由?
(A)申請書載有遊行之路線,惟未檢具詳細路線圖
(B)申請遊行之目的,有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
(C)同一時間、路線已有他人申請,惟該申請尚未經許可
(D)於外國駐華使領館週邊範圍外 100 公尺處舉行


11(A).

15 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下列有關代履行及怠金之敘述,何者正確?
(A)本於法令之行政處分負有行為義務而不為,其行為能由他人代履行者,不得以處怠金方式促其履行
(B)第 29 條規定執行機關得委託指定人員代履行,所稱「指定人員」,原則上包含執行機關內之人員
(C)經依法處以怠金仍不履行者,執行機關得連續處以怠金;連續處以怠金前,得不再以書面限期履行
(D)依法令負有不行為義務而為之者,其不行為能由他人代為履行者,執行機關得委託第三人代履行之


12(B).

16 一般性室外集會、遊行申請之許可或不許可,主管機關應於多久期限內以書面通知負責人?
(A)收受申請書之翌日起 3 日內
(B)收受申請書之日起 3 日內
(C)收受申請書之日起 2 日內
(D)收受申請書之日起 6 日內


13(A).
X


18 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機關調查事實與證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採職權調查主義,不受當事人意思之拘束
(B)證人得向機關請求法定之日費及旅費
(C)需兼顧對當事人有利不利事項
(D)機關要求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應支付費用


14(C).

5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之處罰,於裁處確定後執行。下列有關裁處確定之敘述,何者錯誤?
(A)經警察機關處分之案件,受處分人未依法聲明異議者,其處分自處分書送達之翌日起,至第 5 日期滿時確定
(B)地方法院或其分院簡易庭關於聲明異議案件之裁定,於裁定宣示或送達時確定
(C)地方法院或其分院簡易庭關於抗告案件之裁定,於裁定宣示或送達時確定
(D)撤回聲明異議或抗告之案件,其裁處於撤回書狀到達受理機關或原裁處機關時確定


15(D).

16 下列有關警察機關之說明,何者正確?
(A)地方警察機關預算標準,由內政部核定施行
(B)派駐於地方之保安警察,受當地警察機關指揮監督
(C)警察法所稱依法行使職權之警察,係指警察人員
(D)勤務督導與獎懲屬於各級警察機關權責範圍


16(A).

18 有關全國性警察業務之說明,何者為非?
(A)派往地方協助治安之警察,受警政署指揮
(B)執行海運進口貨櫃走私物品查緝
(C)可巡邏核二電廠、中部科學園區
(D)為執行國土保護業務,得查緝濫盜採砂石之行為


17(D).

19 有關警察以科技工具蒐集掌握有事實足認有組織性犯罪之某黑道幫派幹部,駕車外出活動的敘 述,何者正確?
(A)如出於防止犯罪之虞者,合法
(B)經主管同意,合法
(C)蒐集之資料如傳遞於其他機關,違法
(D)蒐集之期間至多兩年


18(C).

20 有關員警為偵辦違反刑事法律案件而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相關資料之敘述,何者正確?
(A)該管警察分局長無核准權
(B)遴選之第三人志願與警察合作,視為義警,並得支給實際需要工作費用
(C)蒐集之資料得依機密檔案管理辦法銷毀
(D)蒐集資料期間至少兩年


19(A).

23 有關社會秩序維護事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社會秩序維護法有程序法和救濟法之性質
(B)地方警察就航空站航廈內違反社會秩序事件有管轄權
(C)樓上鄰居持續拖拉家具製造噪音應屬環保局所管
(D)社區管委會為催收管理費,持續按門鈴長達五分鐘滋擾住戶,逕由警察機關裁處


20(D).

24 如負責人縱容少年深夜聚集於其公共遊樂場所,而不即時報告警察機關者,下列有關裁處與其救 濟敘述何者正確?
(A)過失違反者,得准許分期完納罰鍰
(B)經裁處後執行
(C)負責人以便簽表示冤枉,警察機關應予駁回
(D)受處罰人聲明異議經裁定駁回,警察機關不可撤銷原處分


21(B).

25 就室外遊行之申請,對主管機關許可通知書附帶許可限制事項不服,遊行負責人得請求之救濟以 何者為正確?
(A)向原處分上級機關提出
(B)不服申復者,不可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C)由原處分主管機關受理並決定之
(D)因申復程序進行,原核定許可之限制事項暫時停止效力


22(A).
X


2 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之規定,有關警察人員之任官,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初任警佐警察官,其年齡不得超過 40 歲
(B)現年 52 歲之警正警察官,於升官等訓練合格後,可陞任警監警察官
(C)於任警察官後發現其於任用時,曾經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開除學籍者,應撤銷其任用
(D)職務等階最高列警正四階以上之警察官,應經警察大學或警官學校畢業或訓練合格始得任用


23(C).

11 行政機關訂定、廢止行政規則,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訂定有關機關內部之人事管理規定,應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
(B)廢止有關統一解釋法令之解釋性規定,應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
(C)訂定有關機關內部之業務處理方式規定,除應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外,亦應由該機關首長簽署, 並登載於政府公報發布之
(D)廢止有關協助下級機關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裁量基準,除應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外,亦應由該 機關首長簽署,並登載於政府公報發布之


24(D).

22 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發現新證據,且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 益之處分者,如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非因重大過失而未能在行政程序或救濟程序中主張其事由, 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行政機關申請撤銷、廢止或變更之。本條所稱「新證據」,係:
(A)專指處分作成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之證據
(B)專指處分作成前已存在或成立且曾調查斟酌之證據
(C)專指處分作成後始存在或成立之證據
(D)兼指處分作成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處分作成後始存在或成立之證據


25(C).

23 關於行政處分之附款,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裁量處分得為附款。羈束處分以法律有明文規定或為確保行政處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該要件 為附款內容者為限,始得為之
(B)附款不得違背行政處分之目的,並應與該處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
(C)保留行政處分之撤銷權是行政程序法 5 種附款類型之一
(D)行政處分之附款,原則上不排除以締結行政契約之方式代替之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警察◆警察法規-阿摩線上測驗

Xu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