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暫停服務時間】06/08(六)-06/10(一),影響:阿摩粉絲團、系統回報、信箱、鑽石兌換商城出貨事宜。
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12
(1 分2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9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案件進入司法系統的開端呈現數量多的現象,但由於政策或人為處理的 影響,導致數量愈到司法系統的後端,呈現逐漸減少的現象,稱為:
(A)配裝線模式(assembly line model)
(B)結婚蛋糕模式(wedding cake model)
(C)輸送帶模式(transmission belt model)
(D)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


2(D).

3 葛魯克夫婦(The Gluecks)對美國麻州感化院500名少年犯及1,000名正常少年的研究,係採取下 列何種研究方法?
(A)橫斷型研究法
(B)實驗研究法
(C)觀察研究法
(D)縱貫型研究法


3(B).

2 有關犯罪被害調查之缺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被害調查之犯罪類型有限
(B)可以針對無被害者犯罪加以調查
(C)被害者會有短報或多報的現象
(D)被害者會有記憶錯誤的現象


4( ).
X


13 了解犯罪現況需透過統計、分析來找出各種因素並制定政策,而為了能夠獲得正確的犯罪統計資 料,犯罪學會使用許多犯罪統計方法,下列何者非犯罪統計常用的方法?
(A)被害調查
(B)官方犯罪統計
(C)自陳報告調查
(D)街頭訪問民調


5( ).
X


20 Matza 和 Sykes 的中立化技術理論,強調青少年學習到一些技巧來中立化一些傳統價值觀,漂浮 在合法與非法行為之間,下列何者不是中立化技術理論的主要命題概念?
(A)否定自己效忠的團體,認為幫派或團體反而是造成他們涉入犯罪的關鍵因素
(B)認為自己是環境的受害者,行為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否認需對其行為負責
(C)否定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不認為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損害
(D)不檢討自己的行為,反而責難那些責備他們的人,都是他們造成現在的後果


6( ).
X


9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認為偏差(犯罪)是社會運作呈現無規範(Anomie)的 結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人類個體一直在追求無法滿足的目標,且慾望是貪得無厭的
(B)缺乏規範引導約束的社會生活即是一種無規範
(C)犯罪在人類社會當中不是社會的常態
(D)規範(Regul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是決定社會穩定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


7( ).
X


14 犯 罪 被 害 理 論 中 , 有 關 生 活 方 式 暴 露 理 論 模 式 ( 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該理論係由辛德廉(M. J. Hindelang)等人於1978年所創
(B)個體被害可能性與其暴露在公共場所時間成正比
(C)被害事件常發生於生活方式相同之群體中
(D)與家人相處時間越長,個體的被害機會也越多


8( ).
X


16 幫派屬於組織犯罪的一種,其滲入的方式可分為兩方面,一個為迎合社會大眾的非法需求,第二 則是針對合法行業的滲透與把持,下列何者不是我國不良幫派的組織型態?
(A)吆喝群聚而成的散沙型
(B)根據共同利益而組成的聚合型
(C)以某一特定地區為地盤的角頭型
(D)有固定入幫儀式、幫規、堂口結構的組織型


9( ).
X


5 有關犯罪古典學派的論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主張從法律的觀點探討犯罪之定義
(B)古典學派認為人能自由選擇守法或違法行為
(C)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考量行為人的個別差異
(D)古典學派認為,刑期應與所犯之罪成比例,主張採定期刑制度


10( ).
X


18 作惡多端的黑幫老大黑龍,在與心愛的白雪結婚後,擁有美滿的婚姻,他漸漸地厭倦於黑社會那種 在刀口上舔血的生活,於是他決定脫離黑道金盆洗手。請問此種情形可用下列那種理論解釋之?
(A)差別機會理論
(B)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
(C)社會控制理論
(D)自我控制理論


11( ).
X


15 2017 年我國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下列何者並非策略之重點?
(A)阻絕境外,強化檢驗
(B)研議設置毒品法庭
(C)緝毒掃蕩
(D)零毒品校園


12( ).
X


8 赫胥(Hirschi)在 1969 年提出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亦稱「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 theory),是犯罪學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下列有關此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理論的重心在於探討人為何犯罪的原因
(B)赫胥認為人是道德的或是會捨己為人的動物
(C)社會鍵的要素有四:依附(attachment)、奉獻(commitment)、參與(involvement)及命運(fate)
(D)赫胥認為人類要是不受外在法律的控制、環境的陶冶教養,便會自然傾向犯罪


13( ).
X


2 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對於犯罪學、刑罰學及刑事政策均有深遠的影響,但兩個學派在許多基本 理念上,有很大的歧異。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實證學派的興起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而古典學派則受到自然科學發達的影響
(B)犯罪的原因,古典學派主張原因決定論(determinism),而實證學派則主張自由意志論
(C)古典學派主張採定期刑制(determined sentencing system),而實證學派則主張採不定期刑制 (indetermined sentencing system)
(D)古典學派主張矯治犯罪人是刑事司法的主要目的,而實證學派則主張懲罰是刑事司法的主要目的


14( ).
X


5 社會學家安格紐(Robert Agnew)於 1992 年提出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其嘗試解釋遭遇到緊張及壓力的個人容易觸犯犯罪行為,而安格紐認為壓力有四種來源,下列何者錯誤?
(A)負面刺激之移除
(B)期望與成就之差距
(C)正向價值刺激之移除
(D)未達正向價值之目標


15( ).
X


4 下列何者提出「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A)龍布羅梭 (Cesare Lombroso)
(B)費利( Enrico Ferri)
(C)加洛法洛( Roffaella Garofalo)
(D)史密斯( Edward Smith)


16( ).
X


20 犯罪不需要解釋,反而不犯罪才需要解釋。這個人為何不犯罪的提問命題,比較可能出自於那一 個犯罪學理論觀點?
(A)赫胥(Hirschi)的控制理論
(B)康尼斯與克拉克(Cornish & Clarke)的理性選擇理論
(C)衝突激進理論(Radical Conflict Theory)
(D)米勒(Miller)的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Theory of Lower Class Culture Conflict)


17( ).
X


22 犯罪學家傑佛利(Jeffery)對於犯罪學理論之建構,貢獻卓著。有關傑佛利所提出的犯罪學理論, 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 1960 年代,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在該理論中提出三種疏離型態, 導致青少年朋友容易陷於犯罪:個人疏離、團體疏離與法律疏離
(B) 1970 年代,提出生物社會學習理論(Bio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一個大型之整合型理論, 認為犯罪是多元觀念,強調人類行為包含犯罪行為,都是大腦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研究犯罪問題,生物與遺傳因素不能偏廢
(C) 1930 年代,提出文化衝突理論(Cultural Conflict Theory),認為犯罪的產生,都是衝突的結 果,特別是對於少數族裔和低下階層少年而言,他們的行為準則與規範會和主流文化衝突,以 犯罪來調適自己。因此,社會上並沒有犯罪問題,只是有一群人遵守與主流社會不同的準則或 規範而已
(D) 1970 年代,提出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主張立即的環境對於犯罪行為的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犯罪預防工作,必 須從立即的周遭環境著手


18( ).
X


14 克拉克(Ronald Clarke)及埃克(John Eck)於 2003 年根據五項主要原則歸納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下列那一項非屬之: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風險
(C)增加犯罪阻力
(D)減少犯罪誘因


19( ).
X


10 「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是當代對於警務工作影響甚鉅的犯罪學理論。有關 「環境犯罪學」所衍生的副作用,下列何者錯誤?
(A)犯罪轉移(Crime Displacement)
(B)犯罪不滅(Crime Non-Extinction)
(C)效應滅失(Effect Extinction)
(D)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20( ).
X


3 下列對於解釋犯罪原因之論述,何者錯誤?
(A)18 世紀中葉古典學派提出人基於自由意志而理性選擇了犯罪
(B)19 世紀初葉受到自然科學的影響而提出實證學派強調受到環境素質影響而犯罪
(C)1960 年代末期至 1980 年代初期提出以反對傳統實證研究的批判學派認為犯罪是衝突的結果
(D)1980 年代以後犯罪學者努力於「個別化理論」的工作以便更能完整的解釋犯罪原因


21( ).
X


16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的「結婚蛋糕運作模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模式主要描述刑事司法系統的運作是個相當主觀的政治實體,部分的案件受到特別重視與處理,而大部分案件卻是被忽視的
(B)此模式將刑事司法的運作分成三層的結婚蛋糕
(C)第三層蛋糕的人數最多,主要是行為不檢、酒醉、打架等偏差行為
(D)第一層蛋糕的案件多屬強盜、搶奪、強姦、殺人等傳統重罪,多數會受到法律迅速與嚴厲的制裁


22( ).
X


9 根據學者 Bartollas(1985)的觀點,認為犯罪矯正有三大主流哲學,下列何者不是其所提及的模式?
(A)理性選擇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
(B)矯治模式(Rehabilitation Model)
(C)懲罰模式(Punishment Model)
(D)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


23( ).
X


5 有關犯罪學衝突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大量使用被害調查的研究結果
(B)衝突理論的發展受到標籤理論的影響
(C)1970年代初期的電子工業革命的影響
(D)對當時社會各階層呈現平等發展的回應


24( ).
X


10 下列根據自由意志與理性選擇理論而提出的犯罪預防應用,何者是針對尚未犯罪者而提出來的 策略?
(A)情境犯罪預防
(B)一般嚇阻策略
(C)特殊嚇阻策略
(D)長期監禁策略


25( ).
X


7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中,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根據時間的切入點進行觀察犯罪人犯罪行為 之研究,可以區分為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與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對於縱 貫研究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最早採行縱貫研究者,首推哈佛大學 E. Glueck and S. Glueck(1937)在紐約州少年輔育院針對 1,000 名少年犯所進行長達 10 至 18 年之久的追蹤調查
(B)最負盛名的縱貫研究,當屬 M. Wolfgang 與其同僚(1972)針對 1945 年賓州費城出生的小孩, 進行 18 年之追蹤至 1963 年為止,並運用此一追蹤調查資料,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一詞
(C)縱貫研究可以區分為世代(cohort)、定群(panel)與趨勢(trend)三種,其中 M. Wolfgang 等 人的「同生群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即屬於世代研究
(D)全美所實施的「全國犯罪被害調查研究」(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可以 說是一種定群研究的代表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警察特考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