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成功的唯一之路,堅持、堅持、再堅持
100
(1 分58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0 年 - 100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單選題)#1025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二二八事件之後,國民政府派國防部長來臺處理善後事宜,宣布多項措施以挽回民心,下列何者為其重要措施之一?
(A)為儘早回歸政治常態,將長官公署制改為省政府制
(B)為消弭民怨,取消菸酒專賣制度,民間可自由買賣
(C)實施民主,縣市長改為民選,並隨即舉行地方選舉
(D)為落實言論自由,准許民眾組黨及創辦報刊、雜誌


2(A).

1950年,一位美國總統在國會報告最新的東亞情勢說:「共產主義者在韓國所作所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樣。我敢肯定,假如讓南韓淪陷,共產黨的領袖便會變本加厲,進而攻擊我們鄰近的國家。」這位總統在演講之後隨即採取了哪一種亞洲政策?
(A)視共產中國為大國而採取強硬的圍堵政策
(B)不待聯合國的安理會表決即斷然出兵南韓
(C)援助並借重臺灣國民黨軍隊協助南韓反攻
(D)為避免骨牌效應而開始軍援南越對抗共黨


3(D).

兩漢期間山東的鄒、魯兩地流行一句俗諺:「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這裡的「經」指的是哪一類圖書文獻?
(A)醫卜曆算  
(B)讖緯圖籙  
(C)諸子百家  
(D)詩書易禮


4(D).

某位詩人感嘆:「奴隸生涯抱恨多,橫暴蠻威奈若何」,希望同胞不要做「賤民」,想號召「六百萬民齊崛起,誓將熱血為義死」,以期「同心來復舊山河」。這位詩人感嘆的背景為何?
(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漢人對荷蘭苛政不滿
(B)鄭成功欲將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C)康熙時因政府高壓手段而引發朱一貴事件
(D)日本治臺時期,臺人不滿日本的差別待遇


5(C).

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是最早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地方,當地的印地安人也首先成為被奴役殘殺的對象,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有些拉丁美洲國家已能擺脫西班牙統治而獲得獨立,其主要原因為何?
(A)中南美洲的國家推行工業化之後國力隨之大增
(B)西班牙與英國因海戰失利無暇顧及海外殖民地
(C)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後歐洲國家不再聲援西班牙
(D)美西戰爭瓦解了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勢力


6(C).

某地,地主將耕地劃分為三大區塊,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為了恢復地力,休耕的土地種植豆科植物等綠肥。農家使用地主提供的農具與牲口,共同耕作。村莊另有許多共同的設施,如馬廄、作坊、烤坊、牧場、林地及宗教場所。這種生活方式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四世紀的埃及  
(B)七世紀的希臘  
(C)十三世紀法蘭西  
(D)十五世紀的華北


7(B).

一本新出版的書介紹當時歐洲各國的政治與體制,書中指出:俄羅斯、法蘭西、普魯士等國盛行君主專制;荷蘭及西班牙已無法維持海上霸權;而英國因開風氣之先,實施君主立憲制度,君主與國會共治,國勢蒸蒸日上。這本書出版於何時?
(A)十六世紀初  
(B)十八世紀末  
(C)十九世紀末  
(D)二十世紀初


8(A).

韓愈的〈師說〉一文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強調學習過程中老師扮演重要角色。但文中也反映了唐代以來,學子學習過程中不重師道的現象。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唐行科舉,以文取士,強調創作,不再依賴經師傳授
(B)隋唐帝國雜染胡人風俗,不重視學術,師道因之不彰
(C)佛學傳入中國,主張眾生平等,學生因而不重視師道
(D)唐代經濟繁榮,人們多追逐利益,師道尊嚴因而不顯


9(D).

1840年代末期,荷蘭某學院圖書館發現了《福爾摩沙語彙》(Woordenlijst der Formosaansche taal)一書。這是十七世紀荷蘭來臺傳教士使用的語言用書,他們用這種語言來從事教育、宣道和主持禮拜。此「福爾摩沙語」是指:
(A)古荷蘭語  
(B)閩南方言  
(C)北京官話  
(D)西拉雅語


10(D).

十八世紀末漳州人林某欲前往臺灣謀生時,四處打聽臺灣情況,但說法不一,下列何種說法較符合當時實情?
(A)荷蘭商人在鹿港設立許多商行,經營鹿皮生意,需要人工,就業容易
(B)臺南安平一帶有許多西方傳教士及外商,商業活絡,但民教衝突頻傳
(C)朝廷正式在臺北設府,計畫開發 公圳,農業前景可期,有發展潛力
(D)漳州人吳沙召募大量同鄉,前往噶瑪蘭地區開墾荒地,較有謀生機會


11(B).

有位外交官參加一次國際和會,原本期望大會能對戰費、領土等議題作出公正明智的處置,但會中的決議卻令他失望。他表示:許多代表運用詭辯來掩飾他們的報復行為;強索巨額賠款;又屈從於強權,不能公正處理領土問題。這位外交官批評的是:
(A)維也納會議中,戰勝國對拿破崙的安排
(B)凡爾賽和約中,協約國對同盟國的處置
(C)慕尼黑會議期間,希特勒對捷克的脅迫
(D)九一八事變後,國際聯盟對事件的處理


12(A).

近代以前,一國政府為打擊敵人,往往發給船主特許狀,鼓勵本國商船掠奪敵方船隻,攻擊敵方港口。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便曾經同意英格蘭海船掠奪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敵方報復,發生激戰。英格蘭船隻攻擊的主要對象是哪個國家?
(A)西班牙  
(B)法蘭西  
(C)俄羅斯  
(D)荷蘭


13(B).

清代中期,臺灣漢人為獲得某種經濟利益,必須深入山區,經常引發與原住民的衝突。此種經濟利益主要是指:
(A)煤礦,漢人採煤經常破壞風水,侵擾原住民的祖靈
(B)樟腦,漢人入山砍伐樟木,破壞原住民的居住環境
(C)茶葉,種植茶樹的緯度愈來愈高,引起原住民不滿
(D)稻米,水稻需大量用水,漢人入山引水,引發衝突


14(C).

民國16年(1927),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並主持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胡漢民曾說:「倘若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沒有在南京行使職權,從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產黨的支配,可以說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連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兩湖以往所受的赤禍了。」胡漢民所說的「行使職權」是指什麼?
(A)搜查俄國使館,驅逐俄國顧問
(B)發動剿共戰爭,迫使共黨逃亡
(C)揭發共黨陰謀,進行清黨運動
(D)繼續二次北伐,完成全國統一


15(C).

一位皇帝登基後,立志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先派軍征服北非,再回師進攻義大利,經過長久的戰爭,幾乎收復西南歐地區。但因軍費支出龐大,難以維持,所以這位皇帝去世後,新征服的土地又落入日耳曼人之手。這位皇帝是:
(A)屋大維   
(B)查理曼
(C)查士丁尼  
(D)墨索里尼


16(C).

資料一:「文獻記載中國官方與臺灣住民的接觸,可以追溯到三國或隋代,臺灣與大陸有     著極其密切的歷史關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是     祖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 資料二:「在歷史時代,文獻記載中國官方與臺灣住民的接觸,最早的可能可追溯到三國     時代,或在隋代。假設文獻記載的島嶼的確指臺灣,這類的接觸也是偶發的、不     連續的,數百年難得發生一次,在本質上不是隸屬的關係。我們甚且可以說,正     由於有這類的記載,我們可以確定臺灣不是『自古即為中國領土』。」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兩段文字?
(A)資料一為歷史事實,資料二則是歷史解釋
(B)資料一為歷史解釋,資料二則是歷史事實
(C)學者引用相同史料,可能獲得不同的結論
(D)兩者引用相同史料,結論不同,當有一誤


17(A).

一位住在上海的西方傳教士寫信給教廷,報告在華工作內容。他提到:最近中國與日本發生衝突,戰事發生之前,上海的外文報紙都認為中國一定能夠打敗日本,沒想到日軍卻打了勝仗。這場戰爭是:
(A)甲午戰爭  
(B)瀋陽事變
(C)湘滬之役  
(D)七七事變


18(B).

法、俄兩國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主張不同,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甚至入侵俄國。到了十九世紀末,兩國卻締結了同盟。他們合作的原因為何?
(A)工業革命後,英國勢力擴張,法俄聯合抵制
(B)德意志統一,破壞原有均勢,法俄合作抗衡
(C)義大利統一,影響法俄兩國在地中海的利益
(D)土耳其復興,危及法俄兩國在巴爾幹的優勢


19(A).

學校牆上掛著一幅書法作品,寫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師說:這幾句話的內容反映了宋代學者的抱負。老師判斷的依據最主要是:
(A)為天地立心,說明宋代學者以人為主體解釋天理
(B)為生民立命,說明宋代庶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視
(C)為往聖繼絕學,說明宋代印刷術發達,書籍流通
(D)為萬世開太平,說明澶淵之盟後,宋遼關係穩定


20(C).

圖(一)是臺灣某一事項統計的變遷示意圖,這個統計的內容應當是:

(A)軍費,單位臺幣

(B)外匯,單位美元

(C)人口,單位為人

(D)電話,單位為具


21(C).

圖(二)是近代中國某一經濟作物的生產統計示意圖,該經濟作物是指
下列哪一項?

(A)菸草  
(B)甘蔗  
(C)罌粟  
(D)棉花


22(A).

司馬談嘗論諸子百家,認為諸子百家學說雖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其所謂「一致」、「同歸」,所指為何?
(A)治國安邦方案  
(B)天人合一思想
(C)追求國富兵強  
(D)具大一統觀念


23(A).

表(一)是臺灣1960至1970年間,各項產業占國內生產淨值的比重表,表中的數字變化,說明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項事實?

(A)朝野運用外資發展加工出口業已明顯見效

(B)十大建設已成功扮演了工業發展的火車頭

(C)經濟自由化制度化和國際化的政策已奏效

(D)發展小而美的高科技產業已發揮相當效果


24(D).

圖(三)是中國大陸一幅描述人民經濟生活的漫畫,圖中的文字是「歡迎選購」,這是哪一個時代的經濟生活?

(A) 1950年代中  
(B) 1960年代末

(C) 1970年代初  
(D) 1980年代初


25(A).

相較於基督教與佛教,儒家在中國既無教堂也無廟宇,但兩千年來,其學說不僅居中國學術思想的正統地位,而且深入基層,成為維繫世道人心的社會規範,其主要原因為何?
(A)儒家的經典,是歷代教育及選任人才的重要依據
(B)全國各地普設孔廟,並由官方定期舉辦祭孔典禮
(C)儒家思想集諸子百家大成,深獲帝王愛好與提倡
(D)通俗戲劇小說,將儒家忠孝節義觀念普及於庶民


26(C).

二十世紀「六○」年代是個激情和叛逆的年代,其時間大約是指1963至1973年之間。這與我們通常將1961年到1970這十年視為「六○年代」的作法不同,我們如何正確理解這種分期方法?
(A)世界各國有關歷史的分期都有公認的標準,不可任意調整
(B)各國分期方法不同,雖求同存異而年代終始計算仍有歧異
(C)史家因主題而設定分期標準,故各種分期都有其學理根據
(D)二十世紀各國曆法尚未統一,史家採用不同計年而出現差異


27(A).

一位近代地理學家在綜論四川人口地理結構時說:「雖然清代以前的本地人後裔還能在西南及西部少數地方找到,但相對來說數量很少。四川東部、西部和南部以湖廣籍為主,河南、安徽和江蘇籍,主要在南部各縣,相當多的陝西、甘肅籍在北部和西部某些縣分,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籍則主要住在成都和重慶等大城市。」這種人口地理結構的形成,主要的因素是:
(A)從順治到道光年間,各省過剩人口不斷移入四川
(B)太平天國之亂時,江南各省難民紛紛避亂到四川
(C)國軍剿共期間,各地的農民隨紅軍長征播遷四川
(D)八年抗戰期間,淪陷區的各省軍民大量湧入四川


28(B).

唐初佛教宗派林立,教義殊方,受中國影響的韓國、日本亦同。其後中國與日本、韓國的佛教各宗派漸至消沉,應時而興的是禪宗和淨土宗。這種現象反映了東亞佛教信仰變遷的哪一種特徵?
(A)佛教思想漸統於一尊  
(B)由形而上走向世俗化
(C)儒釋道三教漸趨融合  
(D)統一政權的思想控制


29(D).

曾國荃曾奏稱:「近年以來,印度、日本產茶日旺,售價較輕,西商皆爭購洋茶,以致華商連連折損。據皖南茶商估計,光緒十一、十二兩年,虧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十三年虧損尤甚,統計虧銀將及百萬兩,不獨商販受累,即皖南山戶茶農亦因之交困。」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為何?
(A)外商在中國口岸設加工廠  
(B)中國未納入世界經濟體系
(C)外人長期掌控海關稅務司  
(D)列強商業資本主義的擴張


30(D).

某學者讚揚歷史上的一項技術,認為該技術的出現,推動了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等歷史發展,稱得上是重大的「革命」。這位學者讚揚的是哪一項技術?
(A)煉金術  
(B)觀星術  
(C)航海技術  
(D)活字版印刷


31(B).

表(二)是1500~1800年間四個地區的一項統計,這個統計的項目最可能是:

(A)紡織品生產總值

(B)白銀的貯存總量

(C)罌粟的產量統計

(D)穀類作物生產量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0 年 - 100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單選題)#10254-阿摩線上測驗

侯伃倢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