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組】21.下列哪一個語詞與「魏闕」所代稱的詞義相同?
(A)祠堂
(B)宗廟
(C)廟堂
(D)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