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與一群良師益友一起學習,方可成功
88
(1 分41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6.東台國小期末考試數學試題的分析結果中,第五題的鑑別度(D)為.09,難度(P)為.51。有關該分析結果的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切?
(A)大部分的學生都答錯這一題
(B)低分組的學生幾乎都答錯了
(C)多數高分組的學生答對此題
(D)鑑別度太低應重新檢討原因


2(B).

18.陳老師在閱讀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後,依據學習重點以「認識家鄉」為單元主題,設計「學生蒐集家鄉的資料並上台報告與回饋」的活動。上課時,陳老師覺得學生蒐集資料及上台報告耗費太多時間,只好減少回饋時間。從古德拉(J. Goodlad)提出的課程層次中,陳老師面臨哪兩種不同課程層次的差距?
(A)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
(B)知覺課程與運作課程
(C)理念課程與正式課程
(D)正式課程與經驗課程


3(D).

21.下列哪一項敘述較符合「課程即研究假設」的理念?
(A)強調課程學者於課程設計的角色
(B)主張課程內容應以學生經驗為本
(C)課程內容應重視恆久的價值與知識
(D)重視現場教師的課程專業判斷與省思


4(C).

6.陳老師在課堂一開始請學生朗誦國語課文,突然間他想到忘記收考卷,於是 請學生先繳交考卷,之後再繼續開始唸課文。 請問陳老師的做法屬於下列 何者班級教學常見狀況?
(A)同時進行多項活動(overlapping)
(B)突然插入不相關的議題(thrust)
(C)搖擺不定(flip-flop)
(D)全面掌控(withitness)


5(C).

二、綜合題組
 夙仰國小想要發展素養導向的跨領域統整性主題的校訂課程,該校教師社群以真實生活的問 題或學生興趣、需求為課程發展基礎,以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與男友結婚的新聞時事作為 思辨的主題,目的在破除性別迷思,進而扭轉學生 對性別的刻板認知。校訂課程以領域的 知識與技巧為基礎,透過主題建立學科之間的連結,強調跨領域的共同概念與技能連結不同 領域,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探究、體驗與差異化教學,教師扮演引導及激勵者,透過多元、真 實評量評估學生遷移應用的能力,發展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應用的生活技能。

【題組】30.夙仰國小發展的跨領域校訂課程,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統整的型態﹖
(A)多學科統整取向 ( the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B)融合統整取向 ( the fusion approach)
(C)科際間統整取向 (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D)跨學科統整取向 ( the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6(C).
X


三、綜合題,共 20 分
1. 有一天下課時,六年級模範生大華和時常缺交作業的美美玩,突然美美生氣 的說:「大華你怎麼隨便亂摸我!怎麼可以碰我的身體?好噁心!」美美臉色 凝重,深感不悅。旁邊的同學們雖然不知道來龍去脈,但大部分同學都站在 模範生大華這一邊,起鬨說:「美美是男人婆!男人婆!」。接著上音樂課時, 美美心情很差,無法專心聽課,開始摺紙小紙片丟鄰座的同學,音樂老師並 未立即處理,部分學生覺得很有趣,也開始仿效摺紙丟向旁邊的同學,玩了 起來。

【題組】問題二:音樂老師未立即處理學生上課不專心的問題,導致其他學生仿效而 秩序大亂。此屬於下列何種現象?(2 分)
(A)霍桑效應
(B)漣漪效應
(C)蝴蝶效應
(D)月暈效應


7(B).

2. 陳老師針對數學課「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單元進行差異化教學。她先用 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提供高程度學生較高層次的題目並引導其自學, 安排中程度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課內題目,低程度的學生則由老師集中教學。 陳老師對低程度組學生進行分數通分測驗,發現他們對於擴分和約分概念不 夠清楚,重新解說與練習後,才講解新概念。
【題組】問題二: 陳老師對低程度組學生施測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問題,並進行教學輔 導,請問這符合哪一種評量方式?(2 分)
(A)形成性評量
(B)診斷性評量
(C)安置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8(B).

14. 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泰勒(R. Tyler)的目標模式觀點?
(A)課程不須一開始就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而是在課程發展歷程中逐漸形 成目標
(B)課程設計首要是以行為主義觀點來確立明確的行為目標
(C)課程設計應以人本主義觀點為基礎
(D)課程編制不宜過於系統性,應在課程進行中不斷調整與發展


9(C).

2. 陳老師針對數學課「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單元進行差異化教學。她先用 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提供高程度學生較高層次的題目並引導其自學, 安排中程度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課內題目,低程度的學生則由老師集中教學。 陳老師對低程度組學生進行分數通分測驗,發現他們對於擴分和約分概念不 夠清楚,重新解說與練習後,才講解新概念。
【題組】問題一:老師用前測將學生按程度分為三組進行教學習活動安排,請問前測 符合哪一種評量方式?(2 分)
(A)形成性評量
(B)診斷性評量
(C)安置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Semegean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