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重複學習,方可千錘百鍊。
96
(9 分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1 專技高考_物理治療師: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9630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下列關於雙重任務(dual task)的敘述,何者為最恰當?
(A)從坐(任務1)到站(任務 2)
(B)從坐到站(任務 1),同時將眼睛閉上(任務 2)
(C)將手舉起來(任務 1),接著丟沙包(任務 2)
(D)一邊走路(任務 1),同時扣衣服的鈕扣(任務 2)


2(B).

2.一位上下肢肌力正常,但有嚴重之周邊感覺神經病變的病患,能在閉眼時用慣用手在文件上工整的簽名,但卻 無法在閉眼時用慣用手拿筷子夾菜。此現象用下列那一種動作控制理論解釋最適合?
(A)階層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B)動作程式理論(motor programming theory)
(C)生態理論(ecological theory)
(D)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3(D).

3.下列那一種動作控制理論,最強調動作變異性(variability)的存在是反應有適應能力,不一定表示動作控制能 力不佳?
(A)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
(B)生態理論(ecological theory)
(C)動作程式理論(motor programming theory)
(D)動態系統理論(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4(B).

4.一個人能夠將訊息暫時存入腦中,並且在腦中進行多步驟數學運算,此能力是仰賴何種記憶力?
(A)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B)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C)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
(D)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5(B).

5.右半側偏癱中風患者接受訓練時,先面對鏡子修正上肢拿水杯的動作5次後,再於腦中重複正確動作3次,然後 再執行上述動作5次。這種練習法包含下列那些?
(A)隨機練習、變異練習
(B)觀察練習、心像練習、實際練習
(C)簡化練習、隨機練習
(D)觀察練習、簡化練習、心像練習


6(D).

6.中風病患在治療床上練習翻身到健側再坐起時,於坐起來的初期動作最困難,且需要少量的協助,但在翻身與 坐起來的後半段動作皆可自行完成。此時治療師宜採用那種動作學習方式訓練此病患,使其翻身坐起之動作能 獨立連貫且一氣呵成?
(A)整體學習法(whole learning):持續不斷的練習整個連貫的「翻身-坐起」動作
(B)單純片段學習法(pure-part learning):只強調坐起初期動作之大量練習
(C)漸進式片段學習法(progressive-part learning):練習時強調翻身後再坐起之動作次序
(D)整體-片段學習法(whole-part learning):先練習「翻身-坐起」整體動作,再特別練習坐起初期的動作, 最後再度練習「翻身-坐起」整體動作


7(D).

7.慣用手為右手的中風病患,其急性期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風量表(NIHSS)得分為10分,其中左上肢得分 為3分。MRI發現右腦掌管左手臂與左手指的主要動作與感覺皮質區約有70%受損。發病後病患未積極接受神 經復健,日常生活多只靠慣用手單手來完成,則此病患中風兩個月後腦部最可能的變化為下列何者?
(A)右腦受損區會完全自動修復
(B)右腦掌管左側手臂的主要動作與感覺皮質區會保留原範圍大小
(C)由於手指功能最難恢復,所以只有右腦掌管左側手指的主要動作與感覺皮質區範圍會變小
(D)右腦掌管左側手臂與左側手指的主要動作與感覺皮質區範圍都會縮小


8(C).

8.使用功能獨立自主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來評估一名不需旁人及輔具協助下可獨立上下樓梯 的中風患者。關於此評估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的面向與分數,下列何者正確?
(A)活動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8分
(B)參與侷限(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7分
(C)活動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7分
(D)參與侷限(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8分


9(A).

9.柏格氏平衡量表的項目包含下列那些平衡能力的面向?①靜態(steady-state) ②主動(proactive) ③反應 (reactive)
(A)僅①②
(B)僅②③
(C)僅①③
(D)①②③


10(A).

10.評估一位腦外傷患者時,下列何項評估結果屬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的身體功能評估?
(A)記得受傷後當天晚上與姊姊的談話,但不記得隔天早餐吃什麼
(B)完成計時起走測試的時間為30秒
(C)電腦斷層顯示腦部有血腫
(D)尚無法回到學校上課


11(C).

11.老張中風一年多了,目前下肢仍然停留在布朗斯壯分期第四期,各動作分數只有2分,下列何種肌貼治療最適 當?
(A)在每一個關節的各動作方向都貼上肌貼來促進肌肉收縮
(B)利用全寬的I型貼布由遠段往近端給予100%張力將近端關節作固定式的貼紮,可以改善近端關節動作控制 表現
(C)利用1/2寬度六個分支的燈籠式貼布不拉張力交叉貼在目標肌群,給予貼紮部位感覺刺激,以改善動作控制
(D)有彈性的肌貼貼布適合用來促進肌肉收縮,不能使用於高張的肌肉群


12(A).

12.陳先生中腦上半部損傷,當治療師牽拉陳先生的患肢發現肢體呈現固定持續的阻力,阻力不會隨牽拉速度的 增加而變大,他的肌張力類型為下列何者?
(A)鉛管式僵直 (lead pipe rigidity)
(B)痙攣(spasticity)
(C)齒輪式僵直(cogwheel rigidity)
(D)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13(B).

13.  65歲的張先生三個月前出血性中風,目前下肢布朗斯壯分期為第二期,只有踝關節有輕微伸直張力。利用本 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來訓練張先生的行走能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了增加下肢跨步的能力,應該先在平躺姿勢下誘發踝關節的動作再做髖關節動作的誘發
(B)利用節律性啟動技巧,側躺姿勢下治療師將張先生的腳被動彎起來,再被動伸直,重複數次後要求張先生主 動協助執行動作來學習跨步的動作
(C)利用節律性固定技巧在趴姿下給予髖關節伸直的阻力維持姿勢,再令其膝關節彎曲維持姿勢,來增加下肢抬 高跨步的能力
(D)為了增加下肢跨步的能力,應該利用D1伸直動作模式


14(B).

14.張女士上週左大腦出血中風,剛完成顱骨切開手術,住在加護病房,評估後發現上肢布朗斯壯分期為第一 期,下肢為第三期,下列那項處置不是根據布朗斯壯治療原則?
(A)在手心給予疼痛刺激來誘發上肢動作
(B)應該注意擺位避免肩關節拉傷即可,等待張力出現才能再做進一步治療
(C)利用疼痛反射來誘發下肢動作
(D)進行下肢關節活動時要求病人抵抗阻力,以誘發協同動作,讓病人動作幅度變大


15(D).

15.誘發坐到站的向前向上動作時,由於此動作是動態、抗重力的,下列那一個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最適 用﹖
(A)快速型擠壓(quick approximation)
(B)慢速型擠壓(slow approximation)
(C)持續型擠壓(maintained approximation)
(D)牽拉法(traction)


16(C).

16.關於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的基本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治療師給予口令的動作時序,能引導患者何時開始動作或矯正動作
(B)利用牽拉反射來誘發肌肉收縮,牽拉後應立即給予阻力以引導動作方向
(C)患者在執行運動時應注意本體感覺的輸入,在動作過程時應避免視覺輸入的代償
(D)可利用關節擠壓(approximation)手法來誘發肌肉共同收縮的動作


17(B).

17.下列何者與玻巴斯學派所提倡的觀念相牴觸?
(A)利用身體部位關鍵點引出翻正反應
(B)應用肢體協同動作誘發功能性動作
(C)利用反射抑制性運動模式減弱不正常張力
(D)採用本體覺與觸覺刺激促進動作功能回復


18(D).

18.玻巴斯學派對於中風偏癱初期擺位的敘述,何者正確?
(A)平躺時儘量維持在半坐臥姿勢
(B)側躺患側在上,肩部維持回縮
(C)側躺患側在下,胸前懷抱枕頭
(D)側躺患側在下,頭部維持墊高


19(B).

19.利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來增加中風病患的關節活動角度,可以使用下列那種治療技巧?①緩慢反轉 (slow reversal) ②收縮-放鬆(contract relax) ③節律穩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④固定-放鬆 (hold relax)
(A)僅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D).

20.中風病患走路以患側腳單腳承重時會軟腳、膝關節垮下(knee buckling),下列那一種任務取向策略訓練能 最有效解決此問題?
(A)在坐姿下,以沙包訓練患肢膝伸肌肌力
(B)兩腳平行後縮後,練習從坐姿站起
(C)用健側手緊握欄杆,在站姿下練習患腳之單腳站立
(D)用健側手輕扶欄杆,在站姿下練習健側腳向前、側、後跨步


21(D).

21.關於任務取向模式之臨床應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著重於動作型態的評估,不須特別考慮個體的能力
(B)執行動作應以做出正確動作型態為最高原則
(C)將任務作詳細的動作分析後,主要練習分解動作即可
(D)限制誘發動作治療是以此模式為理論基礎的治療方法


22(C).

22.關於應用功能性電刺激來治療神經系統損傷患者,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利用植入式電極進行功能性電刺激,來改善脊髓損傷患者之抓握能力
(B)可用於治療中風患者肩膀之半脫位與疼痛
(C)通常徵召第一類(type I)肌肉纖維,因此容易產生肌肉疲勞
(D)可結合固定式踩車系統,以增加脊髓損傷患者之心肺功能


23(D).

23.關於目前市面上行走復健的外骨骼機器人商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僅能針對單一下肢提供,無法雙下肢同時使用
(B)僅需利用身體慣性,不需外部動力即可操作
(C)僅供室內環境使用,無法延伸至室外
(D)不需外加神經肌肉電刺激也能使用


24(A).

24.下列何者屬於淺層感覺(superficial sensation)的檢查項目?①觸覺(touch) ②壓覺(pressure) ③溫度 覺(temperature) ④震動覺 (vibration)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C).

25.下列何部位腦中風會同時出現右側顏面與左側肢體感覺缺損?
(A)右腦皮質
(B)左腦皮質
(C)右側腦幹
(D)左側腦幹


26(A).

26.老方中風兩個月,已經能獨立行走,但常因患側腳趾卡到門檻而差點跌倒,經評估老方下肢已在布朗斯壯分 期第五期,且膝及踝關節動作滿分,針對老方踝關節的問題,下列何者應優先評估?
(A)本體感覺
(B)背屈肌力
(C)蹠屈肌肉張力
(D)主動關節活動度


27(B).

27.腦中風病患抱怨上肢常出現肩關節內收,以及肘、腕、指關節屈曲的痙攣。下列何者對於改善患者日常功能 的伸取活動會有較好成效?
(A)坐姿下利用空氣護木將肘關節固定於伸直姿勢,並且將上肢支撐於床面牽拉屈肌
(B)站姿下雙手支撐於桌面,治療師協助固定肘關節與手部於伸直姿勢,並且漸進練習肘彎曲及伸直
(C)坐姿下由治療師將上肢帶至肩外展,以及肘、腕、指關節伸直的姿勢進行牽拉,並且冰敷屈肌
(D)站姿下患側上肢外展90度,並將手部支撐於牆面


28(B).

28.中風患者患側上肢有主動動作出現,但仍有協同動作。有關患側動作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手臂高舉過頭時,手肘會完全伸張、肩膀屈曲 90°~180°
(B)上肢置於患側大腿上,可用手去摸患側耳垂
(C)手肘呈90°放在腰旁,前臂可在手肘屈曲的情況下做旋前旋後
(D)在手肘伸直的情況下,將手向旁平舉


29(C).

29.下列何者不是中風後常見的步態缺失?
(A)自選和最大速度降低
(B)雙下肢關節角度彎曲/伸直的程度可能降低
(C)患側腳站立期結束時的髖伸直增加
(D)患側腳足踝推進及拉起時所產生的力量降低


30(A).

30.中風個案要安全地在社區行走,行走速度至少需要達到下列何範圍?
(A)1.1~1.4公尺/秒
(B)1.5~1.7公尺/秒
(C)1.8~2.0公尺/秒
(D)0.6~0.8公尺/秒


31(B).

31.推者症候群(pusher syndrome)的治療,下列考量何者正確?①治療時站在病人患側,提供保護與扶持 ② 盡早開始練習對稱性的承重活動 ③先從練習患側側躺起身(lying to sit up)開始 ④坐在傾斜床上,將健側 床頭搖高20度,訓練重心位移維持平衡 ⑤站立時,健側臀部靠近牆面頂著小球不掉落 ⑥環境中貼膠帶, 提供視覺垂直參考回饋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32(C).

32.初次評估腦中風的病人,由病歷得知為右半腦中風,病人為右撇子。初步懷疑病人可能有下列何種症狀,須 待進一步評估確認?
(A)表達性失語症(expressive aphasia)
(B)觀念性失用症(ideational apraxia)
(C)單側忽略(unilateral neglect)
(D)同側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sia)


33(C).

33.一位在五週前左側大腦中風的患者,右側上肢沒有主動的動作,但是在咳嗽時右側手肘會彎曲;在仰臥將右 膝往胸前彎曲時,膝蓋會往外側偏。該患者上下肢的布朗斯壯分期分別為何?
(A)上肢及下肢皆為第三期
(B)上肢為第二期,下肢為第四期
(C)上肢為第二期,下肢為第三期
(D)上肢為第三期,下肢為第四期


34(B).

34.讓中風患者進行患側手承重、手肘伸直訓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可以從撐住不動漸進到動態穩定訓練
(B)僅能在修正式趴站姿勢(modified plantigrade)下訓練,不宜在坐姿下訓練
(C)訓練的目的包含促進近端的穩定度和克服屈肌張力過高及屈曲協同的問題
(D)訓練時可利用輔具幫忙支撐肘關節


35(B).

35.一位因為栓子(embolus)阻塞中大腦動脈的病患,詢問病史時,需要特別詢問下列那一種疾病之相關病史?
(A)腎臟疾病
(B)心臟疾病
(C)呼吸系統疾病
(D)腦腫瘤


36(B).

36.中風患者於訓練過程中,會抓著治療師的手當作是自己的手執行動作,其主要問題可能為何?
(A)本體覺缺失(proprioception impairment)
(B)體感覺失認(somatoagnosia)
(C)無病識感(anosognosia)
(D)單側忽略(unilateral neglect)


37(A).

37.對於L2完全脊髓損傷的患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站立時膝踝足矯具(KAFO)的膝關節鎖(knee lock)必須解鎖
(B)站立時必須利用腸股韌帶(iliofemoral ligament)協助髖關節的穩定
(C)可以考慮使用交替式步態矯具(reciprocal gait orthosis)
(D)在行走時通常必須同時使用前臂枴(forearm crutch)協助維持平衡


38(B).

38.脊髓損傷患者使用結合功能性電刺激器的踩車系統,下列何者是最不可能出現的效果?
(A)增加心肺適能
(B)增加平均血糖濃度
(C)增加局部肌肉的新陳代謝
(D)降低肌肉痙攣


39(D).

39.30歲張小姐T1脊髓損傷為ASIA A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無法拿湯匙吃飯,需要別人餵食
(B)可以自行使用湯匙進食,碗需要有固定器固定避免翻倒
(C)可以使用湯匙來進食,但無法使用筷子
(D)可以使用湯匙、叉子和筷子獨立進食


40(C).

40.王先生50歲,C5脊髓損傷為ASIA A,受傷前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臥床、日常生活須由他人完全照料
(B)以室內活動為主,儘量不要外出活動
(C)盡可能加裝適當的輔具,學習基本的輪椅操作
(D)進入護理之家比居家照顧安全


41(A).

41.50多歲的陳先生無特殊疾病史,某日開車時突然感到背部一陣劇痛,送至醫院檢查時意識清楚,無顱神經和 本體感覺異常,雙下肢無力且溫覺與痛覺均喪失。陳先生有可能罹患下列何種脊髓損傷症候群?
(A)前髓症候群
(B)中髓症候群
(C)後髓症候群
(D)布朗斯夸症候群


42(D).
X


42.有關不完全脊髓損傷病患的行走訓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下肢肌力是影響行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B)在實證中,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可以利用懸吊系統在跑步機上訓練,以練習連續跨步行走
(C)利用懸吊系統在跑步機進行訓練,可以有效加強周邊神經系統的再塑性
(D)功能性電刺激可運用於不完全脊髓損傷病患的行走訓練


43(B).

43.針對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功能程度量表(LOCF)第IV級的腦傷患者,下列治療模式何者較不恰當?
(A)儘量維持患者面對人事物的一致性
(B)以高亢熱情的聲調引起患者的注意力
(C)期待患者以自我為中心
(D)每回治療時間儘量不要太長


44(A).

44.一位腦傷患者的葛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為E1M2V2,他的運動反應及昏迷程度為何?
(A)肢體異常伸直,重度昏迷
(B)肢體異常彎曲,中度昏迷
(C)退縮反應,重度昏迷
(D)局部反應,中度昏迷


45(A).

45.王太太一年前發生車禍造成輕度創傷性腦傷,肢體沒有大礙,但常感到視力模糊與眩暈而影響正常生活,下 列何者為可能的介入方式?
(A)卡松-庫克西運動
(B)限制誘發動作治療
(C)福田踏步運動
(D)法朗克氏運動


46(D).

46.創傷性腦傷患者原本會暴躁的把鼻胃管和尿袋扯掉,也不認得媽媽;現在可以自己刷牙,看到媽媽來還掉下 了眼淚。下列何者為患者在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功能程度量表(LOCF)的評分?
(A)從I進步到III
(B)從II進步到IV
(C)從III進步到V
(D)從IV進步到VI


47(A).

47.18歲的林小弟因腦創傷住院,目前處於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功能程度量表(LOCF)的第四級,針對此個案 之照護下列何者較不適當?
(A)訓練時儘量提供具結構化及程序性的訓練活動,使個案較易遵從
(B)訓練活動設計可依據個案興趣多元設計
(C)運用各類圖片、音樂等形式融入活動中以協助學習
(D)應建立規律的作息,以降低行為混亂不可控的狀況


48(C).

48.阿牛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病,目前有雙側症狀,翻正反應(righting reaction)受損,輕度姿勢不穩定,且日常 生活已有一些限制,但尚不需他人協助。當治療師教導動作技巧時,應強調何種策略?
(A)儘量在不服藥的情況下進行運動訓練,使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B)重複給予痛覺刺激,增加對於疼痛的敏感度,以降低意外受傷的風險
(C)教導於轉彎時,在心中默想跨大步及繞大圈轉,以改善動作執行
(D)利用懸吊式跑步機訓練行走,並同時給予算術任務,使步態回到正常


49(D).
X


49.下列何症狀較不會出現在原發性巴金森氏病的早期?
(A)嗅覺功能缺損
(B)觸覺功能缺損
(C)便祕
(D)睡眠障礙


50(A).

50.有關年輕型與老年型巴金森氏病的臨床症狀,下列何者正確?
(A)年輕型以動作遲緩及肌肉僵硬為主;老年型則以震顫及行走困難為主
(B)相對於老年型,年輕型發生精神相關的併發症機率較大
(C)年輕型發病年齡主要介於40至60歲之間;老年型年齡主要介於60歲以上
(D)相對於年輕型,老年型疾病進展較慢,較少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51(A).

51.下列何者不是失智症的治療原則?
(A)治療環境需複雜化與多元化,以增加感覺刺激
(B)重複相同訓練,包含伸展操、平衡、有氧、肌力等
(C)維持簡單規律的運動
(D)配合音樂來安撫情緒


52(C).

52.患有脊髓小腦運動失調(spinocerebellar ataxia)的56歲女性,在進行站立平衡訓練時,雙腳會不自主晃動, 下列何者可改善此問題?
(A)先在坐姿下,利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練習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穩定度後,再於仰躺的姿勢下練習抬臀 橋式運動,增加骨盆的穩定度
(B)在站立時,兩側腳踝各綁上1公斤的沙包,目的是增加阻力以提升肌力,當雙腳晃動程度較小時,即把沙包 移除
(C)先練習站立動態平衡,在地上標示不同間距橫線,練習來回精準的踩踏在橫線上
(D)閉眼站立,專注於維持靜態平衡,當晃動的程度減少後,再張開眼睛站在海綿墊上


53(D).

53.法朗克氏運動(Frenkel exercise),對下列那一項動作功能問題的訓練會有最佳成效?
(A)腳踝扭傷患者的踝關節動作角度
(B)中風患者的靜止站立平衡
(C)失智症患者的上下肢肌力
(D)小腦損傷患者的運動失調


54(D).
X


54.腦梗塞患者在T2WI核磁共振影像中發現如箭頭指出的白色陰影,患者最有可能會有下列那一種臨床症狀?
601907c5b3c1b.jpg
(A)左側肢體運動失調
(B)右側肢體運動失調
(C)左側肌肉痙攣
(D)右側肌肉痙攣



55(D).

55.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的運動訓練,下列何者錯誤?
(A)避免肌肉產生失用性萎縮
(B)避免過度使用所造成的肌肉傷害
(C)避免高荷重離心式肌力訓練
(D)避免對任何肌群進行阻力型肌力訓練


56(C).

56.27歲的王小姐,兩年來第四次因為多發性硬化症發作住院,之前每次發作後身體狀況就比之前更差一些,此 次發病前在家屬扶持下勉強可以短距離行走,目前雙下肢的輕觸覺及體感覺異常,雙下肢肌力近端三分、遠 端四分,無人扶持可維持10秒坐姿,跟雙親及姊姊住在沒有電梯的三層樓透天厝,她的房間在二樓。下列關 於王小姐的治療建議何者適當?
(A)繼續留在醫院住院每天接受運動治療,直到可以上下樓梯進出房間
(B)加強肌力訓練,目標放在可以獨立坐姿站起並且不需輔具及他人協助短距離行走
(C)考慮將她的房間換到一樓,或設置電梯等無障礙設施,方便她未來利用輪椅活動
(D)衛教家屬運動後的疲乏是正常現象,可以增加肌力改善體能,應該鼓勵王小姐更加努力運動


57(B).

57.下列何者僅侵犯下運動神經元?
(A)進行性延髓麻痺(progressive bulbar palsy)
(B)進行性肌肉萎縮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C)原發性側索硬化症(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D)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58(D).

58.有關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輔具選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步行期第1級即可以選配使用輪椅
(B)輪椅的椅背應優先考慮使用低背型
(C)輪椅的輪圈可加上凸把(peg bar),以方便患者推動輪椅
(D)在步行期第2級可考慮使用矯具,以協助患者行走


59(C).

59.羅小姐35歲時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至今5年了,中間重複發作不下10次,目前雙眼視力模糊,四肢肌力只 有2~3分,全身感覺異常,日常生活由外籍看護完全協助。一週前轉位到輪椅時感覺腰部劇烈疼痛,就診後 發現胸椎第12節及腰椎第2節(T12, L2)壓迫性骨折,醫師建議穿著泰勒式背架保護,避免症狀惡化,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腰椎骨折不適合久坐,建議羅小姐多起來練習站立,也可以增加肌力
(B)因為羅小姐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高背輪椅裏,所以其實不穿背架也無影響
(C)壓迫性骨折有可能是骨質疏鬆造成的,執行被動關節活動時應溫和輕柔,避免突然的剪力造成其他地方骨折
(D)熱敷有助於舒緩背部的疼痛,可讓羅小姐以側臥的姿勢進行熱敷


60(A).

60.下列那個腦區受到腫瘤壓迫,可能出現性格上的改變,例如:克制力變差、無法判斷或易怒等情形?
(A)額葉
(B)頂葉
(C)顳葉
(D)枕葉


61(A).

61.對於細菌性腦膜炎患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患者如果較晚接受抗生素治療,可能會有比較多的神經後遺症
(B)認知功能影響較為嚴重,感覺系統較不受影響
(C)呼吸功能應在疾病後期評估
(D)一般而言,患者的意識狀況皆為正常


62(A).

62.有關顱內腫瘤發生區域及臨床症狀,下列配對何者錯誤?
(A)頂葉-同側感覺缺損
(B)顳葉-接收型失語症
(C)枕葉-同側偏盲
(D)額葉-表達型失語症


63(D).

63.關於後小兒麻痺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之主要症狀,下列何者最不適當?
(A)關節疼痛
(B)發病前沒有影響到的肌肉出現無力現象
(C)睡眠障礙
(D)對熱的耐受度降低


64(B).

64.關於後小兒麻痺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造成的疲勞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最容易出現在傍晚的時候,整天皆感到疲勞較罕見
(B)僅會影響動作表現,並不會影響注意力或認知層面
(C)較年長的患者其疲勞症狀會比較年輕的患者明顯
(D)發生時,患者常會感到能量耗盡或有流行性感冒般的疼痛感


65(C).

65.有關對周邊神經病變患者進行衛教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以乳液按摩乾燥的皮膚
(B)上肢損傷者,平時最好能穿戴保護性的手套
(C)下肢損傷病患如需久站,不宜常變換重心位置,以免跌倒
(D)須規律檢查皮膚狀況,確認是否有傷口


66(B).

66.王先生現年63歲,年輕時患有小兒麻痺症,造成嚴重的下肢無力,過去他一直穿戴踝足部裝具與使用雙側前 臂枴輔助走路。近期被診斷為後小兒麻痺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則最佳的治療方式為何?
(A)下肢伸展運動
(B)教導能量保存技巧
(C)固定式腳踏車訓練,每次60分鐘、每週五次,以達到80%最大心跳率的運動處方
(D)水中有氧運動,每次60分鐘、每週一次,以達到自覺運動指數15分為目標


67(D).

67.進行平衡訓練時,下列那種方式最能挑戰到患者的前庭功能?
(A)張眼、站在穩定的平面上
(B)張眼、站在不穩定的平面上
(C)閉眼、站在穩定的平面上
(D)閉眼、站在不穩定的平面上


68(C).

68.下列那一項檢查是用來測試水平半規管(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的耳道結石(canalithiasis)?
(A)豪派-狄克手法(Hallpike-Dix maneuver)
(B)動態視覺敏銳度檢查(Dynamic Visual Acuity)
(C)滾動測試(Roll test)
(D)頭部猛推測試(Head thrust test)


69(A).

69.良性偶發性姿勢性眩暈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前庭系統問題。為抱怨有眩暈的病患進行確診的評估流程中, 首先需要進行的評估為何?
(A)排除前庭系統以外的問題
(B)豪派-狄克測試
(C)動作敏感商數測試
(D)兩側溫差測驗


70(C).

70.關於前庭功能評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旋轉椅檢查(rotary chair test)利用頭部旋轉誘發前庭眼球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以檢測前半規管是 否受損
(B)兩側溫差測驗(caloric test)利用溫差引起內淋巴液流動,以檢測後半規管功能
(C)可利用動態步態指數量表(dynamic gait index)評估前庭病變患者的步態穩定度
(D)頭暈殘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不適用於前庭病變患者


71(C).

71.有關基蘭-巴瑞氏症候群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會有急性肌肉無力、感覺異常症狀
(B)為急性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之多發性神經病變
(C)此病症主要侵犯神經,使深腱反射增加
(D)常見肢體疼痛,且大多由遠端進展到近端


72(A).

72.訓練處於恢復期的基蘭-巴瑞氏症候群患者,進行主動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運動,重複數次後,發現該患者 已無法再完成任何一次的動作時,應採取下列何種作法?
(A)立即停止相關肌群的運動訓練
(B)利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誘發動作
(C)在肢體遠端加上沙包增加穩定度後,以主動輔助的方式繼續訓練
(D)配合規律的呼吸,吸氣時做關節屈曲、吐氣時做關節伸直,繼續訓練


73(C).

73.依下列評估結果,何者可能屬於高跌倒風險族群?
(A)賈伯伯以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評估,完成秒數為9.4秒
(B)吳阿姨以功能性伸取測試(functional reach test)評估,前伸距離為17.8公分
(C)伍奶奶以柏格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評估,得分為39分
(D)蔣爺爺以四方格踏步測試(four-square step test)評估,完成秒數為11.1秒


74(B).

74.治療師到社區指導肌少症高齡者進行阻力運動訓練,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指導建議,下列那一項阻力 運動訓練計畫最能有效增進下肢肌肉力量?
(A)膝關節伸直運動,訓練強度100% 1 RM,每回1下,訓練3回,每週2次
(B)腿部推舉(leg press)運動,訓練強度70% 1RM,每回10下,訓練2回,每週3次
(C)坐姿腿彎曲(seated leg curl)運動,訓練強度70% 1RM,每回10下,訓練2回,每週5次
(D)髖關節伸直運動,訓練強度30% 1RM,每回12下,訓練3回,每週5次


75(A).

75.下列何者不是SOF(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的衰弱評估量表之初步篩選項目?
(A)睡眠品質
(B)體重減輕
(C)精力降低
(D)下肢功能


76(B).

76.為改善患有慢性病的社區高齡者之體適能和身體功能,下列那一項運動指導原則較為合適?
(A)運動強度須達到高強度的激烈運動,才能有效促進體適能和身體功能
(B)若體力太差,可以在一天中將運動分成多次執行,也可達到訓練效果
(C)運動訓練應以單一運動為主,使能更熟悉運動訓練模式,有效達到訓練效果
(D)因運動安全考量,應避免使用超載原則(overload),需在自覺可達成的範圍內訓練


77(B).

77.近期柯伯伯走路有點搖晃,經評估後發現柯伯伯無法單腳站立。經3個月訓練後,柯伯伯走路較不搖晃,但仍 無法單腳站立。訓練成效無法顯現的最可能原因為何?
(A)天花板效益(ceiling effect)
(B)地板效益(floor effect)
(C)霍桑效益(Hawthorne effect)
(D)生存者偏誤(survival bias)


78(D).

78.有關輔具的分類,下列何者錯誤?
(A)電動升降洗手台屬於生活輔具
(B)治療球屬於醫療復健輔具
(C)餵食器屬於生活輔具
(D)可升降式輪椅屬於醫療復健輔具


79(C).

79.四肢癱瘓完全性脊髓損傷之年輕患者,沒有其他健康問題,其徒手肌力測試結果如下表。若依照美國脊髓損 傷協會(ASIA)分類系統,個案之運動機能部位(motor levels)為下列何者?
601907ecad45b.jpg
(A)左C6、右C7
(B)左C6、右C6
(C)左C7、右C6
(D)左C8、右C7



80(B).

79.四肢癱瘓完全性脊髓損傷之年輕患者,沒有其他健康問題,其徒手肌力測試結果如下表。若依照美國脊髓損 傷協會(ASIA)分類系統,個案之運動機能部位(motor levels)為下列何者?
601907f701329.jpg
(A)左C6、右C7
(B)左C6、右C6
(C)左C7、右C6
(D)左C8、右C7


【題組】

80.承上題,這位個案全身的關節活動度與肌肉柔軟度除下表所列之外都屬正常範圍。對此個案而言,若希望能 在不需輔具或他人協助下、獨立從床上坐起來,採取下列何種策略最合適?
6019080909ae4.jpg
(A)採平躺肘撐(supine on elbow)方式由躺而坐
(B)採手肘移行(walking on elbow)方式由俯臥到坐姿
(C)翻轉甩臂(rolling and throwing the arms)方式由俯臥到坐姿
(D)憑藉軀幹與下肢力量先側躺再撐起手肘坐起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1 專技高考_物理治療師: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96304-阿摩線上測驗

敏棻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