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每一天都是一個新開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浪費或充分加以利用。
5
(1 分2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1 年 - 111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試題:教育專業科#108308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 政府設計高中入學制度時,如採用全國統一錄取標準的聯合考試方式,請問最符合 下列何種「正義」(justice)概念?
(A) 分配性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
(B) 補償性正義(Corrective Justice)
(C) 垂直式正義(Vertical Justice)
(D) 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


2(C).

2. 下列國中的何種措施,最接近傅柯(M. Foucault)所主張的「規訓」(discipline)概念?
(A)在校園設置語言角
(B)校慶舉行慶祝大會
(C)學校訂定每週課表
(D)公開表揚優良學生


3(A).

3. 下列有關教育隱喻(metaphor)與西方教育家的配對,何者正確?
(A) 教育即接生—蘇格拉底(Socrates)
(B) 教師是園丁—柏拉圖(Plato)
(C) 教育即生長—洛克(J. Locke)
(D) 教育即引導—弗萊勒(P. Freire)


4(C).

4. 某校利用彈性學習課程安排學生讀經活動,此作法最接近下列哪位學者的教育哲學 主張?
(A) 杜威(J. Dewey)
(B) 斯賓賽(H. Spencer)
(C) 赫欽斯(R. M. Hutchins)
(D) 克伯屈(H. W. Kilpatrick)


5( ).
X


5. 八年級的王同學因怕被導師記過後會影響免試超額比序分數,故遵守各項規定。請 問他最可能屬於下列郭爾堡(L. Kohlberg)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何階段?
(A) 道德成規前期階段一
(B) 道德成規前期階段二
(C) 道德成規期階段三
(D) 道德成規期階段四


6( ).
X


6. 下列有關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教育哲學主張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有普遍客觀的真理存在
(B) 建立巨型教育理論架構
(C) 強調人的共通性而反對多元文化教育
(D) 學校是透過知識的操控來做社會控制


7( ).
X


7. 《禮記.學記》指出古代學生學習時有四種缺失是教師必須知道的,下列哪一種缺失 今日教師仍值得注意?
(A) 雜亂
(B) 貪多
(C) 太難
(D) 好問


8( ).
X


8. 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教育家與教育主張的配對,何者正確?
(A) 孔子—收其放心
(B) 老子—有教無類
(C) 荀子—人性本善
(D) 朱熹—學以為己


9( ).
X


9. 讓學生學會記憶、推理、思考、判斷等能力後,可用於各種情境,請問這種想法最接 近下列何種心靈論的教育主張?
(A) 心靈實體說
(B) 心理狀態說
(C) 唯物主義心靈論
(D) 試驗主義心靈論


10( ).
X


10. 下列何者屬於教育的外在目的(extrinsic aim)?
(A) 自我實現
(B) 開啟智慧
(C) 服務社會
(D) 適性揚才


11( ).
X


11.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中強調學習者「應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 判的系統思考之素養,並能透過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與生命問題」。 顯而易見,「批判思考」能力係為自主行動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批判思考」卻也 有其爭議問題,有關批判思考之問題敍述,下列何者為非?
(A) 批判思考的功能只是除錯、分離看待事物,過於消極
(B) 批判思考不具普遍性,仍會受到特定學科脈絡的局限
(C) 批判思考是人類思維唯一形式,能確保問題有效解決
(D) 批判思考強調理性與自主,仍然不免帶性別上的偏見


12( ).
X


12. 有關「教育即對話」之隱喻解釋,下列何者為非?
(A) 對話的目的在於成就主體的知識學習與心靈成長
(B) 真正的對話必須體現「主體—主體」的平等關係
(C) 教師必須採取囤積式教學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提升
(D) 教師與學生必須共同參與並能容忍新奇與差異


13( ).
X


13. 一群老師在討論教師的角色與工作,甲老師說:「時代真的變了,我很兢兢業業地埋首工作,對於學生學習以及生活常規都十分要求,但家長卻覺得我太嚴格,沒有彈性!」乙老師則說:「現在面對教學工作,教師好像不能只局限在教書,而是要能學會用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更要透過好奇心與想像力的激發,讓教與學能找回有意義的快樂感!」請問乙老師的看法可以用何種教育隱喻來描述?
(A)陌生人
(B)塑造
(C)雕刻
(D)生長


14( ).
X


14. J. Dewey的哲學觀點常被用來做為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改革的註腳,有關Dewey 哲學的解釋下列何者有誤?
(A) 學習發生於個人與外在環境的施與受作用
(B) 學習是一種經驗改造過程意指將經驗生成變化視為課程美學
(C) 學習的意義來自經驗的合理安排並以此引導經驗的循序開展
(D) 學習的深度決定於是否提供主動探究與問題解決的學習任務


15( ).
X


15. 為配合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變革,A老師認為應多給學生能動手做的機會,教師儘量不介入,期能符合學習者中心之精神。因此,在自然科學課堂中嘗試只給學生概要的實驗變項說明,教學不再隨著僵化的實驗步驟進行,而是讓學生透過探究與討論等方式找出變項關聯並實驗設計,並應鼓勵對結果保持開放性,強調任何的結果都有可能性。若從教育規準的角度來檢視A老師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想法可能造成的問題會是?
(A)價值性問題
(B)認知性問題
(C)自願性問題
(D)規範性問題


16( ).
X


16. 面對Covid-19疫情,陳老師要求全班同學每日到校前都要量體溫、戴好口罩,並勤洗手。某日有位同學未量體溫,也未戴口罩來學校。陳老師訓斥該名學生要他明白不要因為一個人缺失而造成全班同學困擾。最後,陳老師處罰他當天要坐在教室最後面,並和全班保持距離。請問陳老師班級經營的處理反映何種教學倫理立場?
(A)義務論
(B)效益論
(C)德行論
(D)規範論


17( ).
X


17. 幾個老師在共備社群中討論對「主動學習」的理解,甲老師說:「可以提供不同例子或經驗,讓學生學會歸納和分析」;乙老師建議:「應該引導學生思考與比較,讓他們能掌握事理的根本內涵」;丙老師則說:「應該安排問題導向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經驗能不斷改造與擴大」。請問甲、乙、丙三位老師的觀點分別是?
(A)理性論-經驗論-工具論
(B)工具論-理性論-經驗論
(C)經驗論-工具論-理性論
(D)經驗論-理性論-工具論


18( ).
X


18. 強調教育應該是一種靈性提升的作為,而不是以紀律要求強加學習者身上的理性計算,其與傳統教育的最大差異即在於認定教育應能激勵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並能以探索、對話和創造力來參與他們所身處的世界。請問這種教育觀點即為:
(A)啟發教育
(B)全人教育
(C)思辨教育
(D)人文教育


19( ).
X


19. 相較於「我思故我在」或「眼見為憑」等傳統哲學觀點,受到數位科技發展之影響, 社群媒體散播大量真假難辨的訊息,更營造出「雄辯勝於事實」或「感覺超越理智」等狀況,而這更被學者稱之為「後真相」(post-truth)狀況。請問下列何種哲學隱喻可以協助反省當前的「後真相」困境?
(A)洞穴寓言
(B)種族偶像
(C)刺蝟與狐狸
(D)引領入門


20( ).
X


20. 主張「人的存在本質應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不應將人視為獨立存在的個體」,此種「關係先於存在」論點最重視之核心能力應為下列何者?
(A)推知
(B)關懷
(C)類比
(D)演繹


21( ).
X


21. 社會領域教師在撰寫下學年課程計畫,查閱課程綱要的「學習重點」時,不會找到下 列哪一項資料?
(A) 學習策略
(B) 學習表現
(C) 學習內容
(D) 學習內容說明


22( ).
X


22. 新北國中課程發展委員會根據七年一班學生的提案及不少家長的大力支持,請學務處協助成立學生的腳踏車社團並聘請指導教師。此一做法屬於下列哪一課程轉化現象?
(A)由知覺課程轉化為經驗課程
(B)由經驗課程轉化為正式課程
(C)由經驗課程轉化為運作課程
(D)由理念課程轉化為非正式課程


23( ).
X


23. 新北國中腳踏車社團指導教師所撰寫的課程計畫,不但注重熟練各種路況騎腳踏車的技能領域學習目標,也強調有關的認知領域及情意領域學習目標,並且將各條學習目標對應校訂核心能力或相關領域的學習重點;各單元的學習活動,安排充分的時間,以提供學生習得各條學習目標的機會;運用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量,並根據事先訂定的評量標準,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判定學生在各種路況的熟練程度;此外,設計個別指導的備案,以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進行學習。教師的做法,對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及學習評量等三個面向間,可提升其下列哪一項特性?
(A)精熟學習
(B)課程聯結
(C)計畫的統整性
(D)組織的邏輯性


24( ).
X


24. 新北國中在校訂課程實施一年後,進行總結性課程評鑑時,較不適合採取下列哪一 項做法?
(A) 調查家長對其子女學習的意見
(B) 分析學生達成校本指標的程度
(C) 訪談教師實施該課程時的想法
(D) 評估評鑑人員公正判斷的程度


25( ).
X


25. 根據課程綱要的規範,下列哪一類人員,不是新北國中課程發展委員會應包括的成員?
(A)學生組織代表
(B)教師組織代表
(C)學校行政人員
(D)家長委員會代表


26( ).
X


26-30為題組。請在閱讀下文後,回答26-30題。 
       新北國中的自然領域教學研究會後,八年級的周老師和高老師繼續討論學生的學 習狀況。
       周老師:「最近的空氣時好時壞,我教的幾個班級,大多數學生會應用上學期在我 們所設計特色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採取相對應的防護措施;我擔任導師的班級, 也有不少學生在家庭聯絡簿,寫出他們提醒家人保護自己的方式和家人的反應。我們 所花的心血沒有白費,實施一個學期的『拒絕污染你我他』課程,學生學得很好。」 
高老師:「我那幾個班級的學生也是一樣。」
 周老師:「看來,八年級各班的學習成效都很好。」 
高老師:「還有學生告訴我,這學期英文老師補充不少課本沒有的各種污染源和垃 圾;國文老師要他們自己挑選一種魚,想像並寫出生活在逐漸暖化海水中的感受;美 術老師教他們怎麼運用水彩,畫出從學校看出去的遠山因空氣污染而矇矓的景像。很 有趣吧!這三位老師上學期都沒有參與我們所設計和實施的課程,他們彼此間也沒有 討論,但卻各自增加和污染有關的學習內涵。      
我打算找時間詢問他們是否有興趣一起參與『拒絕污染你我他』課程的修訂工作; 或者,另外找些他們和學生都有興趣的主題,共同發展新的課程。意下如何?」

【題組】 26. 周老師對學生表現行為的觀察與評斷,較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評鑑?
(A) 準量化的評鑑
(B) 依據目標的評鑑
(C) 外在標準的評鑑
(D) 學習過程的評鑑


27( ).
X


【題組】27. 八年級學生應用所學的行為,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
(A) 理念課程
(B) 知覺課程
(C) 經驗課程
(D) 運作課程


28( ).
X


【題組】28. 根據高老師所述,英文、國文及美術三位教師,在任教學科所增加有關污染的內涵, 整體而言,較符合下列哪一種課程組織的形式?
(A) 廣域課程
(B) 融合課程
(C) 相關課程
(D) 分科課程


29( ).
X


【題組】29. 如果任教八年級的英文、國文及美術教師接受邀請,與周老師及高老師根據各自領域或學科的學習重點及特性,並考量學校教育願景及校訂核心能力,共同修改「拒絕污染你我他」的課程架構及課程內涵,則這群教師所修訂的課程,較符合課程組織的哪一項規準?
(A)聯結性
(B)繼續性
(C)程序性
(D)統整性


30( ).
X


【題組】30. 該新修訂的課程如要提供下學期全體八年級學生學習,依據課程綱要的規範,新北國中應如何處理其審查事宜?
(A)無須審查直接提供教師使用

(B)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C)函送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審查
(D)由原設計者及修訂人員共同審查


31( ).
X


31. 過去 20 年來臺灣中小學課程改革中,以下何者為教改強調的課程屬性?
(A) 以學校本位課程取代教科書學習
(B) 以經驗為主軸,降低各領域的原有知識特性
(C) 課程目標排除行為目標的敘寫方式
(D) 強化學習的整合理解


32( ).
X


32. 回應式評鑑常被運用於判斷學校課程優缺的途徑,以下何者為回應式評鑑的特點?
(A) 以外在評鑑人員者為主
(B) 評鑑結果作為政策決定
(C) 常以個案方式進行
(D) 強調評鑑的客觀性


33( ).
X


33. 學者 Schwab 認為課程瀕臨死亡,提出課程實踐的概念,以下何者為其論述要旨?
(A) 重視課程原理原則建立的嚴謹性
(B) 強調經驗課程的重要性
(C) 主張課程的折衷藝術
(D) 課程發展以學校人員取代專家地位


34( ).
X


34. 以下描述何者反映出臺灣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特點?
(A) 課程評鑑的過程為行動研究的歷程
(B) 旨在找尋新的課程或方案取代既有的學校課程
(C) CIPP 模式廣為運用於學校課程評鑑中
(D) 評鑑以內部人員的觀點取代外部評鑑專家的意見


35( ).
X


35. 陳老師任教於學生人數少於 50 名的偏鄉學校,有不少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學生,老師 運用其藝術專長爭取資源組成全校學生參與的藝文表演,並利用假日進行社區親子 互動活動,提供學生表現的機會。以下何者描繪出陳老師的角色?
(A) 老師為技藝傳承者
(B) 老師為文化工作者
(C) 老師為學習解惑者
(D) 以上皆是


36( ).
X


36. 李老師上歷史課,常藉由影片欣賞,提供學生表達多元的經驗和判斷。依課程目標設 計而言,李老師著重哪一類目標?
(A) 偏向行為目標
(B) 偏向問題解決目標
(C) 偏向表意目標
(D) 偏向認知目標


37( ).
X


37. Foucault 提出課程隱含規訓權力,它也是一種發展性的權力,讓個人的願景融入組織 願景中,同時達成個人及組織目標,此為課程領導藝術的極致,看似無為,卻是有 治。此描述以下何種概念?
(A) 課程美學
(B) 課程慎思
(C) 課程統整
(D) 課程治理


38( ).
X


38. 課程改革強調體驗課程的重要性,學校設計不少體驗活動,但也常被譏為「快樂學習 安樂死」。以合認知、合自願二向度的教育規準作為判斷,以下何者為體驗學習追求 的理念?
(A) 輕認知輕自願
(B) 輕認知重自願
(C) 重認知輕自願
(D) 重認知重自願


39( ).
X


39. 臺灣近 20 年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呼籲課程統整的概念,以下何者非課程統整 訴求的重點?
(A) 強調核心概念的學習
(B) 活化學生學習經驗
(C) 以領域取代分科科目
(D) 減輕教師授課負擔


40( ).
X


40. 教育改革強調適性揚才,因應差異化教學的思維,以下何者是常見的課程設計?
(A) 體驗式課程
(B) 階層式課程
(C) 主題式課程
(D) 跨領域課程


41( ).
X


41.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成員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是團體迷思的表現形式之一
(B) 行政學者 Simon 認為領導是行政的核心
(C) 評鑑主管教育事務是縣(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所負責的事宜之一
(D) 團體決定的品質必然優於個人決定


42( ).
X


42. 依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國民中學之設置以不超過六十班為原則
(B) 校長交議事項屬法定校務重大事項
(C) 國民中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教師,輔導主任及輔導教師可為專任或兼任
(D) 國民中學教師應為專任,依法不得聘請兼任教師


43( ).
X


43. 甲校學務主任利用午休時間,召集各班班長至學務處前廣場,說明 30 週年校慶籌辦 相關事項,直到下午第一節課上課 15 分鐘後,才讓學生回教室,有好幾位導師向教 務處反應該事件。教務主任當下與學務主任聯絡,告知不應耽誤學生上課,學務主任 語帶不悅回應,為公事忙到無暇吃午飯,還得聽你訓,導致雙方不歡而散,進而影響 後續兩個處室的業務溝通與協調。請問這是屬於何種類型的衝突?
(A) 結構性
(B) 關係性
(C) 策略性
(D) 利益性


44( ).
X


44. 以下有關費德勒「權變理論」(Fiedler’s Contingency Theory)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領導需納入情境考量,因此沒有最佳的領導模式 乙:領導者與成員的關係會影響領導情境 丙:關係取向的領導者會利用組織運作技巧,有效達成組織目標 丁:透過「最不想共事同仁量表」(The Least Preferred Coworker scale, LPC)能判 斷領導者的領導取向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乙丙丁
(D) 甲丙丁


45( ).
X


45. 就教育行政溝通網路之圓狀(circle)、鍊狀(chain)、輪狀(wheel)與星狀(star) 等四種型式而言,哪種溝通網路型式的士氣(morale)最高?
(A) 圓狀
(B) 鍊狀
(C) 輪狀
(D) 星狀


46( ).
X


46. 請問下列何者屬於法律授權由教育部發布之命令?
(A)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B)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
(C) 高級中等教育法
(D) 性別平等教育法


47( ).
X


47. 學校教育人員處理業務時需依法行政。請問依法行政除應遵守「法律優位原則」之 外,還包括下列何者?
(A) 行政裁量原則
(B) 法律保留原則
(C) 自由心證原則
(D) 專業判斷原則


48( ).
X


48. 學校行政人員應下情上達善盡專業建言之責,但向上溝通並非易事,諸多因素會使 下屬為之卻步。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影響向上溝通的因素?
(A) 次級組織凝聚力的強弱
(B) 組織開放的程度
(C) 參與決定程度的高低
(D) 個人人際關係的好壞


49( ).
X


49. 依據《國民教育法》有關規定,國民中學教科圖書係由學校下列何種會議訂定辦法公 開選用之?
(A) 教師評審委員會會議
(B) 校務會議
(C) 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
(D) 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會議


50( ).
X


50. 國民中學為正式組織,有其組織氣氛與文化,亦有推動組織發展與變革的可能與必 要,如配合政策推動本位課程或進行方案實驗等。請問下列有關正式組織的敘述,何 者正確? 
甲:所有的創新都會帶來變革,但並非所有的變革都會涉及創新
乙:組織規模愈大,開放程度愈高 
丙:組織氣氛的變異性大於組織文化
 丁:組織再造(Reengineering)是組織發展常用的技術之一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51( ).
X


51. 根據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獲得社會尊重」的需求是哪一個層次的需求?
(A) 自我實現需求
(B) 尊榮感需求
(C) 社會互動需求
(D) 安全感需求


52( ).
X


52. 國內學者戮力研究本土領導特性,發現家長式領導為華人社會所盛行,下列何者為 家長式領導的三大核心之一?
(A) 服務
(B) 慈愛
(C) 永續
(D) 轉型


53( ).
X


53. 轉型領導理念主要是領導者將組織成員的工作動機由「交易式」轉化到哪一種層次?
(A) 自我實現
(B) 社會互動
(C) 參與互助
(D) 升官加爵


54( ).
X


54. 自 1990 年代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推動以學校為本位的「PLC」,所謂 PLC 是指 下列何者?
(A) 哲學提升內涵(philosophy lift concept)
(B) 原則導向溝通(principle leading communication)
(C) 校長領導夥伴(principal leadership company)
(D) 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55( ).
X


55. 行政程序中的信賴保護原則認為法令與行政行為應有何種特性,才能使人民預先知 所遵循?
(A) 安定性
(B) 創新性
(C) 進步性
(D) 強制性


56( ).
X


56. 下列何者屬於賀滋柏(Herzberg)雙因子理論中的激勵因子?
(A) 工作環境
(B) 薪資
(C) 福利
(D) 責任感


57( ).
X


57. 組織衝突的原因中,下列哪一個屬於深層原因?
(A) 賞酬不公
(B) 利益衝突
(C) 工作互依
(D) 資源有限


58( ).
X


58. 歐文斯(Owens)認為學校為一雙重系統組織,是由哪兩種次級系統組成?
(A) 生態系統+專業系統
(B) 教學系統+輔導系統
(C) 專業系統+行政系統
(D) 行政系統+社區系統


59( ).
X


59. 下列何者為集權制的優點?
(A) 組織各部分較能均衡發展
(B) 適合規模大的組織
(C) 遇到重大環境變化較易反應
(D) 充分發揮多數人才的影響力


60( ).
X


60. 在組織裡成員不思表現,在團體中的表現不如個人獨自表現,此現象稱為?
(A) 社會閒散
(B) 集體弱智
(C) 團體迷思
(D) 邊際效應


61( ).
X


61. 下列敘述當中,哪一項最適合歸入維高斯基(L. Vygotsky)關於認知發展的社會文化 理論之主要觀點?
(A) 社會應保護弱勢族群的文化發展
(B) 教育應尊重不同文化族群的多樣性
(C) 異質文化的交融能提升兒童的創造力
(D) 語言發展能幫助兒童將複雜概念內化


62( ).
X


62. 陳生讀小學二年級,在學校時會不自主地眨眼、仰頭、清喉嚨、擠眉弄眼或發出怪 聲,有些聲音聽起來甚至好像是罵髒話,這些不規則的動作或聲音通常很短暫但會 持續重複,有些教師或同學認為陳生作怪而討厭他,陳生很有壓力,但反而使他那些 行為更嚴重!張老師推測陳生很可能是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擬建議家長陪伴陳生尋 求專業鑑定,然後整合醫學觀點與教育觀點,提供陳生更友善的協助。整合陳生上述 徵狀來判斷,他最可能是屬於哪一種特殊需求類型的孩子?
(A) 癲癇症(Epileptic Seizure)
(B)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C)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
(D) 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


63( ).
X


63. Weiner 等人的「歸因理論」可被簡化表達成下列概念結構:  
根據上述理論及其後續學者的研究,教育情境下鼓勵學生採取哪一種歸因最能幫助 其後續努力的動機?
(A) A
(B) B
(C) C
(D) D



64( ).
X


64. 林老師能因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能因應不同班級氛圍 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態度。從認知心理學(特別是訊息處理模式)的觀點來看:林老師 是因為在教育心理學或教學原理的領域擁有極佳的哪一種知識,所以才能表現出她 的彈性?
(A) 情節性知識(episodic knowledge)
(B) 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C)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D) 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 


65( ).
X


65. 小傑與大雄在國一時發生嚴重衝突,當時圍觀的同學很多,趙老師得訊後立刻介入, 他邀請雙方敘述事實經過,做成文字記錄,並請旁觀同學確認描述的正確性。事隔二 年多,已屆國三畢業前夕,小傑與大雄變成好朋友,兩人笑著回憶當年的衝突經過, 趙老師在旁,聽到他們的描述,驚訝地發現:他們描述的「事實」與當年的情況似乎 頗有出入。趙老師回去查詢記錄,發現果然有出入,他們現在的描述已經扭曲了當年 的「事實」,重新解釋了當時事件的因果關係,增加了許多善意的解釋,甚至創造了 一些當時不存在的「事實」。請問:下列哪一種概念或理論最適合解釋小傑與大雄的 記憶變化?
(A) 記憶的建構論(constructivism)
(B) 記憶的連結論(connectionism)
(C) 記憶的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s)
(D) 記憶的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s)


66( ).
X


66. 當泰國潑水節熱鬧慶祝的時候,有人在網路上問朋友:「秦國的首都在哪裡?」,竟然 大部分人都回答「曼谷」,但答案是「咸陽」,原來大部分人都把「秦國」誤讀為「泰 國」。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個誤讀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最有根據且最為正確?
(A) 認知發展階段越高的人,越不會犯此錯誤
(B) 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很適合解釋此一現象
(C) 腦中語言獲得機制(LAD)越強的人,越不會犯此錯誤
(D) 在訊息處理過程中,這個現象是由下而上處理(bottom-up processing)的結果


67( ).
X


67. 心理學家 M. Csikszentmihalyi 提出的「心流」(flow)概念,近年來在臺灣頗受重視, 請問:「心流」的意義所指為何?
(A) 在靜坐或冥想歷程當中,一種意識流動的狀態,個體經過修鍊得以後設認知的層 次觀察自己的心流,宛如觀看一部意識流電影
(B) 在創意思維歷程當中,一種評量創造力高低的指標,心流越強代表單位時間內創 意數量越多、點子越流暢、擴散思考速度越快
(C) 在問題解決歷程當中,一種運用流體智力的思維方式,這種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 不同,它比較受基因遺傳與大腦神經成熟度的影響
(D) 在學習或工作歷程當中,一種高度專注投入、忘記時間、行動與意識合一、不憂 慮成敗的心理經驗,且這種經驗本身會自我催化


68( ).
X


68. 靜香很喜歡讀推理小說,會使用三段論法去猜測作案兇手。老師給靜香四瓶透明無 色、外觀味道相同的液體和一張白色試紙,告訴靜香說:「請幫我找出來,用這四種 液體如何使這張試紙變紅色!」靜香會一一嘗試使用這四種液體的所有排列組合, 並發現其中有兩種組合可以使試紙變紅色。請問:從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來看, 靜香處於哪一個認知階段?
(A) 前運思期
(B) 感覺動作期
(C) 形式運思期
(D) 具體運思期


69( ).
X


69. 有關效標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與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這兩種評分系統 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 素養導向評量方式之一是建置評分基準表(rubrics)來判斷學生的表現品質水準, 這種評分方式屬於常模參照
(B) 將全班成績設定為五等級,每一個等級限定人數為 20%,這種評分方式屬於效 標參照
(C) 效標參照評分系統比較重視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而非區辨學生的個別差異
(D) 常模參照評分系統比較不容易引發同儕競爭


70( ).
X


70. 根據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論,下列哪一種教學方法最不符合該理論的期 待?
(A) 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
(B) 交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C) 定錨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
(D) 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71( ).
X


71. 當老師詢問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擴散性問題時,志明總是能想出其他同學想不到的 新奇點子,請問志明具備擴散性思考中的哪一種能力?
(A) 流暢力
(B) 變通力
(C) 獨創力
(D) 精進力


72( ).
X


72. 下列何種教學策略不是源自於維高斯基(L. Vygotsky)的理論?
(A) 應配合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鷹架
(B) 給予學生足夠的獎賞與處罰
(C) 透過對話與小組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D) 讓學習立基於學生的文化知識


73( ).
X


73. 依據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國中學生會面臨何種發展的危機?
(A) 自主對羞愧
(B) 勤奮對自卑
(C) 自我認同對角色混淆
(D) 親密對孤獨


74( ).
X


74. 下列何種能力可以使學生能夠瞭解及推論他人的想法、感覺、信念、意圖?
(A) 心智理論
(B) 社會認同
(C) 社會化
(D) 系統思考


75( ).
X


75. 大雄雖然考試成績並不出色,但他有很好的社會技巧並能審時度勢,適應陌生的環 境,請問他最有可能具備下列何種智力?
(A) 分析智力
(B) 創造智力
(C) 實用智力
(D) 結晶智力


76( ).
X


76. 當老師鼓勵學生將失敗歸因於下列哪些因素時,學生會有最佳的學習動機?
(A) 外在的、變動的、暫時的
(B) 內在的、穩定的、持久的
(C) 外在的、穩定的、暫時的
(D) 內在的、變動的、持久的


77( ).
X


77. 請問下列哪一種增強時制可以獲得最持久的學習效果?
(A) 固定時距增強時制
(B) 固定比率增強時制
(C) 變動比率增強時制
(D) 變動時距增強時制


78( ).
X


78. 下列關於形塑(shaping)的描述,何者最正確?
(A) 適用於建立簡單的行為或技能
(B) 是逐次漸進的改變行為歷程
(C) 可以快速的建立新行為或技能
(D) 屬於古典制約學習的應用


79( ).
X


79. 下列何者不屬於組織與記憶的學習策略?
(A) 建立心智圖及流程圖
(B) 使用心像記憶術
(C) 使用類比來分類
(D) 訂定目標與時間表


80( ).
X


80. 大雄的學習目標是不要成為班上最後一名。請問大雄是屬於下列哪一種目標取向?
(A) 趨向精熟
(B) 趨向表現
(C) 逃避精熟
(D) 逃避表現


試卷測驗 - 111 年 - 111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試題:教育專業科#108308-阿摩線上測驗

1000060385430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