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錯題不打緊,重要是吸取教訓
100
(1 分5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41.下列何者是應用普利馬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的策略?
(A)認真寫作業的同學,給你們榮譽章
(B)打完躲避球以後,你們要認真寫作業
(C)認真寫完作業以後,再讓你們打躲避球
(D)不認真寫作業的同學,留在教室不能打躲避球


2(C).

2. 張生考試時偷看他人答案被發現,卻認為並不是只有他自己會偷看,一定也有別的同學是 作弊才能夠及格。像這樣將自己的缺點轉加諸他人以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即是:
(A) 認同作用
(B) 歪曲作用
(C) 投射作用
(D) 轉移作用


3(D).

2. Gay(1995)從課程內容觀點提出多元文化課程設計的模式,其中強調課程除了應顧及教 育基本的讀、寫、算與思考的能力之外,也應培養學生族群素養、自我反省、做決定及社 會行動的能力。這是下列哪一個模式?
(A) 文化要素模式
(B) 主題模式
(C) 概念模式
(D) 基本能力模式


4(D).

4. 米德(M. Mead)在薩摩亞島上進行性與氣質的人類學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感情上的困 擾,主要來自於下列何種因素?
(A) 演化因素
(B) 心理因素
(C) 生理因素
(D) 文化因素


5(A).

5. 北北村的成年人在暑假期間大多上山採鳳梨,使得該村的許多國民中小學學生在街上遊 蕩。鄰近的華華高中服務性社團睦鄰社社長就號召社員,針對在街上遊蕩的學生設計一系 列活動,以陪伴他們平安的度過暑假。睦鄰社成員主要提供給這些中小學生何種資本?
(A) 社會資本
(B) 經濟資本
(C) 文化資本
(D) 人力資本


6(B).

4. 學者威里斯(P. Willis)所著《學習勞動》(Learning to Labour)一書,主要在提醒我們教 育人員應該注意學校的什麼現象?
(A) 經濟資本
(B) 階級再製
(C) 意識形態
(D) 文化霸權


7(B).

13. 舒爾曼(L. Shulman, 1986)把教師所需的知識分為七大範疇:1.內容知識 2.學科教學知識 3.學習者的知識 4.一般教學法知識 5.課程知識 6.教育脈絡知識 7.目的、價值、哲學和社會 背景知識,其觀點影響深遠,其中最著名的概念是他所提的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這是指哪一種知識呢?
(A) 內容知識
(B) 學科教學知識
(C) 一般教學法知識
(D) 課程知識


8(C).

7. 阿尼亞努力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表現優異並取得代表「讚」的星星,好表現也得到爸爸跟媽媽 誇獎她是個乖小孩。依柯爾柏格(L.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論,阿尼亞此種情況屬於何種發 展階段?
(A)懲罰與服從導向階段。
(B)功利的相對導向階段。
(C)人際關係和諧導向階段。
(D)遵守社會規約導向階段。


9(A).

8. 下列何者不是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教育主張?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長。
(C)學校即社會。
(D)認知即行動。


10(C).

9.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Dewey)於《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提及兩 大特性,為人類受教育的可能性提供基礎,請問包括:
(A)繼續性;順序性。
(B)科學性;倫理性。
(C)依賴性;可塑性。
(D)民主性;預備性。


11(D).

10.數位課程之編製主要是依據編序教學法(programmed instruction)的原理,強調有系統有步驟 的呈現教材、提問、回答、評量、反饋等。這主要是根據下列何種心理學理論?
(A)認知心理學派。
(B)人文主義學派。
(C)精神分析學派。
(D)行為主義學派。


12(C).

12.「文藝復興時期」對於西方教育思想有深刻的影響,以下對於該時期的特色,下列何者有誤?
(A)由義大利發源,並逐漸傳至德、法、英等地。
(B)教育重點應放在人的現實世界的生活。
(C)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專精技藝人才。
(D)教育必須重視古典語文的知識。


13(A).

18.隨著各類資訊網路科技的盛行,對學校教育也構成影響。下列有關「後現代主義」對於科技的 想法,何者有誤?
(A)導致「社會過度整合」現象。
(B)導致「教育商品化」現象。
(C)導致「真實已經死亡」現象。
(D)導致「人性客體化」現象。


14(A).

21.李老師設計課程內容時,會考量每個學生的先備知識;於實際教學中,亦會依照學生學習情形, 調整學習內容與作業,並適時引導學生,營造出良善學習環境。請問,李老師的教學理念,最 符合下列哪個教育隱喻?
(A)教育即雕刻。
(B)教育即塑造。
(C)教育即接生。
(D)教育即生長。


15(C).

23.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幹(E.Durkheim)所指出的教育理論主要內涵為何?
(A)強調「政府辦教育」,普及教育以推動教育改革,帶動社會變遷。
(B)教育的真正目的,在為人們未來完美的生活做預備。
(C)強調教育的功能在使人社會化、個性化。
(D)學校可透過「社會化」與「選擇」兩種功能促成社會的統整與發展。


16(B).

24.有關教育社會學各理論學派的教學論述,下列何者正確?
(A)結構功能論認為班級活動過程是複雜多變的歷程。
(B)衝突論認為師生間充滿矛盾對立的衝突關係。
(C)象徵互動論認為師生的關係是社會安排之既定結果。
(D)俗民方法論主張在人為情境中搜集師生互動的相關資料,以建構師生互動理論。


17(C).

25.因應 Covid-19 疫情的爆發,蔡老師適時地於課程中引導學生討論因疫情所帶來之人性矛盾,希 冀從中培養學生關懷與互助之美德。根據哲學觀點,蔡老師正在傳遞何種知識類型?
(A)事實的認知(knowing what)。
(B)技能的認知(knowing how)。
(C)規範的認知(knowing to)。
(D)矛盾的認知(knowing between)。


18(C).

26.下列有關社會階層化概念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功能論者認為,唯有透過革命方式才能打破社會階層化的現象。
(B)衝突論者認為,社會階層化是歷史共業,需透過各階層協商解決。
(C)功能論者認為,社會分工與職業薪級有其合理性,努力就可以競爭共享。
(D)衝突論者認為,透過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篩選,可以突破社會階層的壟斷。


19(B).

29.以下對於批判教育學的敘述,何者有誤?
(A)批判教育學可以被界定為一種運動,以顛覆並改變校園生活中各個被異化、被壓迫的領域。
(B)社會大眾對於社會信念與價值有一種潛在的良性共識,應由教育體系進行傳遞。
(C)批判教育學是以個人被壓迫的經驗為基礎,並期待去改變這些經驗。
(D)教師與學生必須自我省思,才能發現國家霸權用什麼方式建構他們的生活經驗。


20(A).

30.高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習慣讓學生盡量發言,做到「知無不言,言不無盡」,然後加以歸納組合 與比較分析,從中提升學生的創意與潛能。請問,高老師採用了哪個心理學原則?
(A)延緩評斷。
(B)後效強化。
(C)學習遷移。
(D)前導組織。


21(B).

7. 臺灣俗諺:「一犬吠形,百犬吠聲」,這是何種學習的結果?

(A) 刺激反應連結

(B) 觀察學習

(C) 認知學習

(D) 鷹架學習


22(B,D).

11. 小明的爸爸在工廠上班,他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守則就是:「聽老闆的話,努力完成工作」, 而這也影響到小明在學校,其行為的守則就是:「聽老師的話,努力完成作業」。如以布朗 菲布列納(U.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觀點,這是小明受到哪個系統的影響?
(A) 大系統
(B) 外系統
(C) 中系統
(D) 微系統


23(A).

13.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以下何者不在「學校應於五 日內召開校園事件處理會議」之規範之內?
(A) 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
(B) 體罰或霸凌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嚴重侵害
(C) 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
(D) 疑似知悉校園性侵害事件而未通報,致事件再度發生


24(B).

14.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於處理下列哪個事項,不需另行增聘校外學者專家擔任 委員,至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代表人數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為止:
(A) 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解聘之必要
(B) 偽造、變造或湮滅他人所犯校園毒品危害事件之證據,經學校或有關機關查證屬實
(C) 體罰或霸凌學生,造成其身心侵害,有解聘之必要
(D) 經各級社政主管機關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罰,並 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確認,有解聘之必要


25(C).

17. 朱老師在講述校園霸凌事件時,播放影片且講解如何因應霸凌的方法。請問,朱老師在教學裡運用了布魯納(Bruner)提出的哪些表徵?
(A) 動作表徵、影像表徵
(B) 動作表徵、符號表徵
(C) 影像表徵、符號表徵
(D) 影像表徵、理念表徵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RBi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