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只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如何操縱帆船,就能運用風向到達目的地
48
(2 分1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8 年 - 新北市立高級中等學校108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教育專業科目 #7604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請問實驗三法興起的實驗教育,最可能出現的教育迷思為何?
(A) 經營混亂
(B) 市場壟斷
(C) 專業式微
(D) 家長受騙


2(A).
X


2. 請問教育領導人運用科層意象驅動教育革新的良好契機為何?
(A) 照章行事
(B) 魅力權威
(C) 技術創新
(D) 權力意志


3(C).
X


3. 請問下列何者為教育組織永續發展的目標命題?
(A) 效率
(B) 效能
(C) 創新
(D) 正當


4(A).
X


4. 請問教育行政專業的核心行動為何?
(A) 實踐
(B) 轉化
(C) 遵循
(D) 標準


5(D).
X


5. 下列何者為教育領導者有效變革的前置條件?
(A) 倫理
(B) 貫徹
(C) 耐心
(D) 合作


6(A).

6. 請問下列何者為教育行政動態回應的危機管理機制?
(A) 自我修正
(B) 迴避
(C) 挑戰
(D) 包容


7(D).

7. 請問下列何者最能完整描述教育政策的意義?
(A) 決策
(B) 規範
(C) 儀式
(D) 論述


8(D).
X


8. 請問倫理領導可以調節那種教育組織的腐化?
(A) 黑腐化
(B) 白腐化
(C) 灰腐化
(D) 以上皆是


9(D).
X


9. 請問下列何者為學校行政結構的病態?
(A) 決策延宕
(B) 絕對權力
(C) 重建困難
(D) 照章行事


10(A).

10. 請問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以專業為主軸要強化的行動為何?
(A) 堅毅挺進
(B) 社會互動
(C) 正義
(D) 關懷


11(A).
X


11. 請問下列何者所指的是教育行政領導人的心流?
(A) 貫徹目標的意志
(B) 挑戰困難的意志
(C) 社群發展的意志
(D) 對話整合的意志


12(D).
X


12. 請問教育領導人以社群隱喻來重建學生學習意象,目的在建立學生的何種目標?
(A) 自我能力
(B) 自我適應
(C) 自我尊嚴
(D) 自我責任 


13(D).
X


13. 請問下列何者在社會正義領導實踐過程中,必要伴隨的領導方式?
(A) 抗拒領導
(B) 僕人領導
(C) 分配領導
(D) 正向領導


14(A).
X


14. 請問教育行政素養展現過程中首要工作為何?
(A) 發展價值
(B) 發展態度
(C) 發展能力
(D) 發展關係


15(C).
X


15. 請問學校願景建立源起於領導人的何種考量?
(A) 個人人格
(B) 長官期許
(C) 潮流回應
(D) 教師聲音


16(D).
X


16. 請問課程發展強調去群眾化的意識型態為下列何項?
(A) 總綱
(B) 學科課程
(C) 跨領域課程
(D) 特色課程


17(C).
X


17. 請問全球脈絡下學校領導人文力量的干擾參數為何?
(A) 複雜系統
(B) 政治中立
(C) 時間過長
(D) 價值激盪


18(B).
X


18. 請問學校領導德行喚起,領導人扮演哪種角色較能驅動良好的公民政治?
(A) 教導人
(B) 激勵者
(C) 管家
(D) 經理人


19(D).

19. 請問教育改革激發政治合流的目的在於促進下列何項?
(A) 利益分配
(B) 衝突控制
(C) 權威審視
(D) 團隊動力


20(C).
X


20. 請問就教育行政研究而言,以學生聲音作為方法論的假定為何?
(A) 學生需要被關懷
(B) 學生有能力
(C) 學生要被尊重
(D) 學生有決策權


21(D).

21. 針對 Feuerstein 所提出動態評量的概念,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甲) 評量重點強調未來學習的成果 (乙) 提出「前測-學習中介-後測」的評量歷程 (丙) 概念類似於 Vygotsky 提出搭鷹架的概念 (丁) 可以找出影響個體有效學習或表現阻礙的因素
(A) 甲
(B) 甲乙
(C) 丙丁
(D) 甲丙


22(D).
X


22. 大雄在電視上看到籃球明星林書豪如何投籃的動作,他也跟著模仿其投籃動作。請 問,大雄的模仿行為屬於班杜拉(A. Bandura)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
(A)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B)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C)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D)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23(C).
X


23. 根據 Sternberg 的智力三元論,下列對「實用智慧」(practical intelligence)的描述或舉 例何者正確?
(A) 小明為了專心準備考試,所以刪除所有社群媒體的帳號
(B) 與傳統的智力定義相似,包含訊息處理、語言表達、思考及分析能力
(C) 洞察無明顯相關事情的關聯性,以及有效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D) 具泛文化公平的特性,包括適應環境或必要時改變環境的能力


24(A).
X


24. 吳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發給學生一張上頭只有一個圓形的學習單,希望學 生能盡可能地加以豐富、變化。請問,吳老師訓練的是哪一種創造力?
(A) 想像力
(B) 精緻力
(C) 獨特力
(D) 流暢力


25(B).

25. 小賴要參加桌球比賽,他很擔心若是打輸球會很丟臉。因此,比賽前他故意找各種藉 口讓自己忙碌而缺乏練習。小賴這種行為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種現象?
(A) 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
(B) 自我跛足(self-handicapping)
(C) 自我應驗(self-fulfilling)
(D)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


26(B).

26. 大明觀看老師示範擊球後,在腦海中努力回想並重複老師示範的動作。這是社會學 習理論中觀察學習的哪一個歷程?
(A) 注意
(B) 保留
(C) 動作再生
(D) 動機


27(A).

27. 當代的成就目標理論認為學生在面臨成就情境時,會有不同程度參與的整合信念組 型。例如志明在學校時,總是將學習焦點放在自己能力的展現,此一成就目標比較像 是以下何種?
(A) 表現目標
(B) 逃避目標
(C) 動機目標
(D) 精熟目標


28(D).

28. 社會新聞中犯罪型態經常有模仿的現象,例如恐怖情人或詐騙等。請問,這些模仿行 為屬於 Bandura 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
(A)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B)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C)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D)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29(A).

29. 陳老師在教導新單元時,都會先向學生說明單元的內容綱要,並連結本單元內容與 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陳老師這樣的教學安排,最符合下列哪一個教育心理學的觀 念?
(A) David Ausubel 所提出的「前導組織」
(B) Albert Bandura 所提出的「觀察學習」
(C) Jerome Bruner 所提出的「發現式學習」
(D) Lev Vygotsky 所提出的「鷹架學習」


30(C).

30. 根據訊息處理論的論點,學生在長期記憶中儲存「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 做什麼」的知識,此為何種知識種類?
(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條件性知識
(D) 語意性知識


31(D).

31. 陳老師在上課中警告小明:「上課再使用手機的話,將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使得班 上其他同學也都趕緊將手機收起來的現象,這現象稱之為?
(A) 骨牌效應
(B) 馬太效應
(C) 霍桑效應
(D) 漣漪效應


32(B).

32. 以下對「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甲、它是兒童潛能所能發展的區域 乙、它能靠成人的鷹架作用得到發展 丙、這是新皮亞傑主義學者提出的觀點 丁、可以透過動態評量瞭解學生的可能發展區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乙、丙、丁
(D) 甲、丁


33(C).
X


33. 小陳參加這一次的英文檢定考試沒有通過,他認為這是因為考試題目太難所造成的。 根據 Weiner 的歸因理論中,小陳是作了何種歸因?
(A) 內在、不穩定因素
(B) 外在、穩定因素
(C) 不穩定、不可控制因素
(D) 內在、不可控制因素


34(D).

34. 寶春想要成一位烘焙師傅,他除了觀看許多烘焙師傅的教學影片之外,還報名烘焙 訓練課程請專家指導。上述的學習歷程,依順序包括以下哪些概念?
(A) 記憶學習與精緻化
(B) 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
(C) 發現式學習與精熟學習
(D) 觀察學習與鷹架學習


35(D).
X


35. 教育心理學家 Dansereau 曾提出一個可以增進學生後設認知策略的方式,簡稱為 MURDER 計畫,其中二個 R 分別是指?
(A) 閱讀(read) 和複習(review)
(B) 背誦(recite) 和回憶(recall)
(C) 複習(review) 和回憶(recall)
(D) 複習(review) 和反映(reflect)


36(D).

36. 陳老師是一位國文老師,課堂中他讓學生閱讀了一篇文章,文章後面提供了幾個附 加問題請學生回答。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此一作法是為了
(A) 提供先備知識
(B) 促進內在聯結
(C) 促進外在聯結
(D) 可引導注意力


37(D).
X


37. 認知心理學家主張:閱讀文章、理解內容就是一種「努力追求意義」的歷程,在此歷 程中我們相對比較常使用的知識,下列何者為非?
(A) 內容知識
(B) 策略知識
(C) 程序性知識
(D) 後設認知知識 


38(D).
X


38. 在班上的記憶競賽遊戲中,大雄會採用「長頸鹿脖子掛一串葡萄」、「一隻魚在西瓜裡 面游泳」的策略,來增進他記憶的保留。此方面的技巧稱為何種學習策略?
(A) 精緻化策略
(B) 組織策略
(C) 覆誦策略
(D) 外在聯結策略


39(B).

39. 在 Bransford 和 Johnson 對於「先備知識」與「閱讀理解」之關係的研究中,請大學 生閱讀一篇文章,其中受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閱讀前給標題」、「閱讀後給標題」 與「無標題」。試問這三組在閱讀理解和回憶量的表現結果,應該比較傾向下列何者?
(A) 「無標題」這一組表現最佳
(B) 「閱讀前給標題」這一組表現最佳
(C) 「閱讀前給標題」和「閱讀後給標題」這二組表現最好
(D) 「閱讀後給標題」與「無標題」這二組表現最好


40(D).
X


40. 專家(expert)與生手(novice)差異的研究,是科學教育中的重要議題,我們可以從中瞭 解學生在知識發展的歷程。請問在自然科學方面,以下針對專家和生手差異的描述 何者是正確的?
(A) 專家通常是依問題表面的文字敘述來形成表徵
(B) 專家則會將問題加以歸類,並將知識組成大的單位來解決問題
(C) 專家在解物理問題時是以倒向思考的方式,由未知推向已知來解題
(D) 專家與生手最大差別就是在解決問題的策略


41(D).

41. 下列哪個學派的課程觀特別重視「學科取向」課程設計,主張「課程即科目」的課程 意義?
(A) 進步主義
(B) 社會主義
(C) 建構主義
(D) 精粹主義


42(B).

42. 下列何者為「課程即經驗」的主張?
(A) 重視教科書的發展
(B) 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中心
(C) 課程是一系列目標的組合
(D) 強調須先計畫的觀點


43(C).
X


43. 艾斯納(Eisner, E.W.)認為課程的目標有兩種: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objectives)與表意 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s),例如「檢討並分析老人與海的意義」即為表意目標。請 問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 表意目標除了重視程序,也詳述精確的目標
(B) 表意目標強調以工具性的名詞來界定
(C) 表意目標精確了工作的確定情境,以及精確了所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D) 表意目標不詳述學生將從此情境或問題中學到什麼 


44(C).
X


44. 杜威(Dewey, J.)認為教材的組織有兩種方式:心理的與邏輯的。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A) 邏輯的原則符合學科的知識架構,所以成效一定比心理的原則好
(B) 心理的原則比較費時,形同浪費時間
(C) 邏輯的原則比較客觀,所以應該優於心理的原則
(D) 一般而言,愈低年級愈適合心理的組織原則


45(C).
X


45. 教師教學「專業主義」的課程發展觀點,較強調下列何種課程的意義?
(A) 課程即研究假設
(B) 課程即計畫
(C) 課程即目標
(D) 課程即學科


46(D).

46. 下列哪一種課程統整模式,已超越若干學科的概念,不從學科開始而是從「真實的生 活情境」出發,強調學習者個人的成長以及發展學習者社會責任?
(A) 融合(Fusion)
(B) 多學科統整(Multidisciplinary)
(C) 跨學科統整(Interdisciplinary)
(D) 超學科統整(Transdisciplinary)


47(B).
X


47. 史克北(Skilbeck, M.)倡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其課程的意義較強調下列何者?
(A) 教學科目
(B) 教育目標
(C) 學習經驗
(D) 理性批判


48(D).

48.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是屬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哪一面向的 核心素養?
(A) 溝通互動
(B) 自主行動
(C) 民主學習
(D) 社會參與


49(D).

49. 學校應該教導「民主素養」,但是學校卻沒有教到,這種內容屬於哪一種課程?
(A) 正式課程
(B) 活動課程
(C) 潛在課程
(D) 懸缺課程


50(B).

50. 下述哪一課程方案強調教師參與課程發展的必要性,教師須在教室情境扮演研究者 的角色,將「課程」視為有待教師於教室情境中加以考驗的「研究假設」?
(A) 「八年研究」( Eight-Year Study)
(B) 「人文課程方案」(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
(C) 「人的研究」(Man: A Course of Study)
(D) 「國定課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


51(A).

51. 泰勒(Tyler, R. W.)的課程設計模式中,首重目標的建立。但可欲的目標有很多,所以 要經過篩選。下列哪一選項是泰勒模式的兩道過濾網?
(A) 教育哲學與學習心理學
(B) 哲學與社會學
(C) 心理學與知識社會學
(D) 經濟學與課程社會學 


52(C).

52. 下列敘述中,哪一項是「目標模式」課程發展所強調的主張?
(A) 主張依據評鑑結果,配合學生興趣,再依此發展教材
(B) 強調委請教師、學生家長與學生等共同主導評鑑
(C) 強調對預期學習結果的分析,訂定具體而明確的課程目標
(D) 主張實施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


53(A).

53. 請問「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是屬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哪一面 向核心素養?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D) 社會適應


54(A).

54.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其中「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核心素 養項目,屬於下列哪一面向?
(A) 溝通互動
(B) 自主行動
(C) 終身學習
(D) 社會參與


55(B).

55. 依照課程學者古德拉(Goodlad, 1979)的界定,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詮釋之後, 所體會與認定的課程內容,是屬於下列哪一類課程?
(A) 理想課程
(B) 知覺課程
(C) 運作課程
(D) 經驗課程


56(C).

56. 建立明確的教育歷程原理與教學程序原則的「歷程模式」課程設計強調的是?
(A) 預先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
(B) 硬性規定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
(C) 希望透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索具有價值的教育領域
(D) 要達成某些預定目標或指定的學習效果


57(A).

57.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說明,下列何種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規 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A) 部定課程
(B) 校定課程
(C) 校訂課程
(D) 部訂課程


58(A).
X


58. 在西洋的聖誕節前,新北高中教師們共同規劃的課程,由英文課介紹聖誕節的來源, 國文課閱讀聖誕節的小說,藝術課構想聖誕節的禮物包裝。請問此為何種類型的課 程設計?
(A) 核心課程
(B) 社會批判課程
(C) 學生中心課程
(D) 主題統整課程


59(C).
X


59. 美國教育心理學者布魯納(Bruner , J.)領銜的「人的研究」(Man: A Course of Study) 是下列何種課程設計模式的典範?
(A) 本土模式
(B) 歷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目標模式 


60(C).
X


60. 課程學者史點豪思(L. Stenhouse)倡導的課程設計模式,是哪一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A) 目標模式
(B) 歷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學術模式


61(D).
X


61.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自然科學領域》中提出科學教育必須鼓勵學生「發現 問題」: 引導學生基於好奇、求知或需要,觀察生活周遭和外在世界的現象,察覺可 探究的問題,進而蒐集整理所需的資訊,釐清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預 測可能的結果,提出想法、假說或模型。 請問這樣的觀點較接近哪一種教育哲學立 場?
(A) 理想主義
(B) 實在主義
(C) 工具主義
(D) 後現代主義


62(D).

62. 下列那一種教育隱喻(metaphor)較能呼應「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圖像?
(A) 教育即雕刻
(B) 教育即鑄劍
(C) 教育即塑造
(D) 教育即生長


63(C).
X


63. 下列哪一種說法並非「全人教育」的觀點?
(A) 透過博雅教育以涵育學生成為有教養的人
(B) 提供技能訓練以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C) 引導學生應用理性自我約束以妥善規劃個人生活
(D) 提供學生各種學習經驗以其促進自我實現


64(A).

64. 根據「進步主義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所倡導的學習觀點,下列描述何者有誤?
(A) 教室教學應該提供豐富的學科知識
(B) 學生的學習應該注重其主動性
(C) 學校是社會縮影
(D) 教室氛圍應該注重民主與合作關係


65(D).
X


65. 有教育工作者曾說:「教育的手要伸得夠長!不是把學生都帶進學校就夠了,也不是 把書給學生就會提升閱讀能力,而是要給學生能夠真正自主選擇並付諸實踐的可能 性」。請問下列哪一種哲學立場可以貼切地詮釋此一主張?
(A) 能力取向(capability approach)
(B) 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
(C)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D) 實用主義(pragmatism)


66(B).
X


66. 面對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學者比較了「素養」(competence)導向與「能 力」(capability)取向的差異,並主張素養教育必須要有能力觀點的補充才能真正落實。 請問有關「素養」與「能力」的比較何者有誤?
(A) 兩者同樣重視個人理性、情感和社會等面向
(B) 兩者都認同教育必須超越實用性、經濟和功能的局限
(C) 素養觀思維形式具有工具性或目的性
(D) 能力取向重視到人權、永續或民主等普世價值 


67(A).

67. 主張一個行為若是對的,它必定與幸福的結果有關,或者是把不幸的程度降低,請問 這種倫理學觀點應該是?
(A) 效益論
(B) 義務論
(C) 德行論
(D) 實用論


68(B).

68. 若資深教師在面對教學現場問題會比新進教師更具「實踐智慧」(practical wisdom)。 以下有關「實踐智慧」的描述何者為非?
(A)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實踐智慧意指面向實踐活動的推理
(B) 實踐智慧因其具理智德行的成份而與理論智慧不同
(C) 教師實踐智慧和品格德行不可分的,故能引導教師追求教育的合理性
(D) 教師實踐智慧是指教師對當下教育情景的感知、掌握與頓悟以及對德行的彰顯


69(A).

69. 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期待學生能夠成為「自發主動的學習者」而 言,想像力與批判思考能力的培育扮演著重要關鍵,特別更有許多哲學關注想像力 的涵育,以下何者有誤?
(A) 柏拉圖主義將想像力區分為「決斷判斷」與「自由遊戲」
(B) 新亞里斯多德主義主張透過想像力涵育實踐智慧
(C) 存在主義認為釋放想像力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D) 新實用主義將想像力視為「再描述」的自由反諷


70(D).

70. 有關「我思,故我在」與「我在,故我思」的比較何者正確?
(A) 「我思,故我在」強調非理性的「懷疑」
(B) 「我在,故我思」認為唯有用理性領會的知識才是更真實的
(C) 「我思,故我在」其所強調之人的存在必須以身體的存在為前提
(D) 「我在,故我思」主張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但必須為行為負責


71(A).
X


71. 有別於一般理性的論證取向,特別強調文學、藝術、戲劇對於培養學生想像力與同理 性的功能,更可以此做為培養富有同情心之公民教育(education of compassionate citizenry)的教學基礎。請問這種觀點是指下列何者?
(A) 關懷倫理學
(B) 能力取向理論
(C) 批判理論主義
(D) 後現代多元主義


72(A).

72. M. Nussbaum 重視人的情感能力可以開展出「公共情感」的德育功能、更主張應以此 為「幸福人性」架起聯結的橋樑,更能以此對 J. Rawls 的正義理論提出批判性修正。 請問 Nussbaum 的觀點係指何者?
(A) 創發性正義(poetic justice)
(B) 差異政治學
(C) 以培養 Kant 的「道德人」為目標
(D) 重視道德直覺並否定理性約制 


73(A).
X


73. 根據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系統圖像的分析,將教育視為能夠協助個人抗拒或逾越被 給定主體框架,而開創出一種可能性的世界,這係指何者?
(A) 自發
(B) 互動
(C) 共好
(D) 多元


74(D).
X


74. 東方哲學大體都贊同「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相信「現象的多」與「本體的一」乃是 無法二分,並隱含著某種曖昧性或神祕性。請問,這樣的世界觀與十二年國教何種系 統圖像較為相關?
(A) 自發
(B) 互動
(C) 共好
(D) 多元


75(D).
X


75. 主張教師教學必須重視潛藏於語言與文化的深層隱喻,例如「時間就是金錢」或「將 森林視為人類的『花園』」,這些說法都是未曾批判便將工業化的消費主義或人類中 心論直接教給學生。請問,強調教師必須具備覺察文化深層隱喻的敏感性係指何者?
(A) 教師應是「中介者」
(B) 教師應是「陌生人」
(C) 教師應是「園丁」
(D) 教師應是「對話者」


76(A).
X


76. 強調「教育愛」係為「教師對學生無條件的付出」,請問「教育愛」主要為下列何種 哲學之主張?
(A) 存在哲學
(B) 文化學派
(C) 詮釋現象學
(D) 社會建構論


77(A).
X


77. 哲學通常具有「主觀思辨」與「客觀批判」兩種基本性質或層次。同樣,道德哲學的 研究方法,也可以粗分為兩大類型:即「主觀玄思」與「客觀分析」。下列說明何者 正確?
(A) 效益論強調行為的快樂或痛苦結果,故為非認知倫理
(B) 孟子的良知良能與康德的道德直覺論想法相近
(C) 康德強調道德判斷必須以感受他人不幸的情緒共感為基礎
(D) 強調「這是善的,意謂我贊成這樣;也如此去做」與義務論相近


78(C).

78. 下列哪一種正義觀強調歷程性與變動性,並拒絶任何具體價值立場的選擇?
(A) 正義即公平
(B) 差異即正義
(C) 解構即正義
(D) 解放即正義


79(B).

79. N. Noddings 主張關懷取向的倫理關係包括四個層面,下列何者並未包括在內?
(A) 以身做則
(B) 道德思辨
(C) 道德對話
(D) 相互肯定


80(A).
X


80. 所謂「標準作業程序」(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在教學場域是一種普遍現 象,認為給清楚的操作技術便可以提升教育成效,這樣立場被視為「技術導向的教 育」。有關教育活動的「技術化」批評係為何種哲學的核心主張?
(A) 理性主義
(B) 實在主義
(C) 批判理論
(D) 存在主義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8 年 - 新北市立高級中等學校108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教育專業科目 #76040-阿摩線上測驗

Salmo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