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不僅要親眼目睹,還要有備而來
60
(2 分4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1 以外國學歷應我國牙醫師國家考試者,須在主管機關認可之醫療機構完成臨床實作訓練之規定,不涉及下列何項權利?
(A)工作權
(B)平等權
(C)應考試權
(D)受教育權


2(C).
X


12 原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應納稅款及滯納金,應自滯納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加計利息,其中滯納金部分經大法官宣告違憲。其理由為何?
(A)違反租稅法律主義
(B)不符憲法比例原則
(C)不符租稅公平原則
(D)無明確之法律授權


3(A).
X


16 憲法本文關於考試院組織與職權之規定中,下列何者於憲法增修條文中停止適用?
(A)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執業資格,應經考試院依法考選銓定之
(B)有關考試委員人數之規定
(C)考試院關於所掌事項,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D)有關按省區分別規定名額,分區舉行考試之規定


4(B).

17 關於監察院職權之行使,下列何者錯誤?
(A)為行使監察權,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會調閱文件
(B)調查立法、司法、考試三院人員之失職或違法行為
(C)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
(D)監察院就其所掌事項,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5(D).
X


19 依據釋憲實務見解,有關原住民依循其文化傳承而從事狩獵活動,下列何者正確?
(A)原住民之狩獵活動違反憲法有關野生動物保護之基本國策規定,乃憲法所不許之行為
(B)原住民之狩獵活動受憲法基本權利保障,且此一基本權利保障可從憲法有關基本國策之規定導出
(C)原住民之狩獵活動雖不受憲法基本權利保障,但憲法對此亦未明文予以禁止
(D)國家限制原住民之狩獵活動,並無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


6(D).
X


20 依現行規定,有關憲法法庭行使職權,下列何者正確?
(A)暫時處分之裁定,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參與評議及同意
(B)判決宣告法律牴觸憲法時,應有參與評議大法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C)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之評決,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參與評 議,參與評議大法官過半數同意
(D)宣告政黨解散之判決,其評決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


7(A).
X


21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相關規定,有關地方自治團體立法權,下列何者錯誤?
(A)縣(市)規章就違反地方自治事項之行政業務者,得規定處以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鍰,並得規定連續處罰之
(B)直轄市得就其自治事項或依法律及上級法規之授權,於合理範圍內以自治條例規範居民之權利義務
(C)工商輔導及管理之事項,因屬直轄市、縣(市)之自治範圍,於不牴觸中央法規之範圍內,得以自治條例為因地制宜之規範
(D)法律已針對特定營業場所應為一定距離以上之限制規定時,直轄市、縣 (市)不得另以自治條例為應保持更長距離之規範


8(C).

22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有關服兵役義務,下列何者正確?
(A)法律對於後備軍人遷移其居住處所無故不依規定申報者,處以刑罰,係侵害人民之居住及遷徙自由
(B)對於主管機關兵役體位之判定,僅得進行申訴,而不得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係侵害人民服公職之權利
(C)法律限制人民不得因宗教信仰之理由拒服兵役,並未違反宗教信仰自由之保障
(D)人民內在之信仰自由,可能影響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與社會道德,僅受法律相對保障


9(A).
X


24 關於總統基於職位所享有之特權,下列何者錯誤?
(A)所謂總統不受刑事訴究之特權或豁免權,乃針對其職位而設,並非對其個人之保障,故不及於因他人刑事案件而對總統所為之證據調查與證據保全
(B)總統如所犯為內亂或外患罪以外之罪,不能為刑事上訴追,亦完全不適用刑法或相關法律之刑罰規定
(C)刑事偵查及審判機關,於總統任職期間,就總統涉犯內亂或外患罪,仍得以總統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而進行偵查、起訴與審判程序
(D)總統就國家機密事項於刑事訴訟程序應享有拒絕證言權,並於拒絕證言權範圍內,有拒絕提交相關證物之權


10(A).

25 依司法院釋字第 517 號解釋,妨害兵役治罪條例對於後備軍人遷移其居住處所,無故不依規定申報者,處以刑罰,下列何者錯誤?
(A)該規定限制後備軍人之居住遷徙自由
(B)有關人民服兵役、應召集之事項,應由立法機關以法律定之
(C)該規定係為確保國防兵員召集之有效實現,目的正當
(D)違反該規定究應採取行政罰或刑事罰,屬立法裁量範圍


11(A).

27 下列關於各犯罪類型之敘述,何者正確?
(A)基於某些行為的高危險性,僅以實行特定行為為成罪要件,此即抽象危險犯
(B)行為人故意犯較輕之罪後,因意外導致後續不能預見其發生的加重結果時,仍成立加重結果犯
(C)將兩個故意犯罪合併構成的結合犯,如強盜殺人,其法定刑通常較分別論罪為輕
(D)刑法上的所有犯罪都分別處罰既遂犯與未遂犯、故意犯與過失犯


12(A).
X


28 有關賄賂罪,下列何者正確?
(A)公務員就其職務上之行為收受金錢,只要該職務本為公務員應為之職務 行為,即不該當賄賂罪
(B)公務員收受他人年節饋贈,一律屬於社交禮儀,並非賄賂
(C)以性交作為職務行為之對價,一律不成立賄賂罪
(D)於尚未為公務員時,預以職務上之行為要求賄賂,只要於成為公務員後不履行該約定,即不該當公務員要求賄賂相關之犯罪


13(C).

29 依據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股份有限公司少數股東於行使股東提案權時, 董事會不得以下列何種情況,拒絕提案?
(A)該議案非股東會所得決議
(B)提案股東於公司依公司法第 165 條第 2 項或第 3 項停止股票過戶時,持 股未達百分之一
(C)提案股東持股期間未滿 6 個月
(D)股東提案超過 1 項


14(D).

33 主管機關依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 17 條規定,要求業者必須於營業場 所入口明顯處,標示營業級別及入場年齡限制。該規定涉及下列何種基本 權利之限制?
(A)隱私權
(B)行動自由
(C)生存權
(D)消極不表意之自由


15(D).
X


35 下列關於民法行為能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A)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思表示,無效,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 並代受意思表示
(B)人之行為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C)行為能力,得自願拋棄
(D)民法第 7 條規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 視為既已出生。」用以保障胎兒之行為能力


16(D).

36 甲將自己的 A 車,借給好友乙,乙將 A 車交由其僱用的工人丙駕駛及保管。下列何者正確?
(A)甲已非占有人
(B)乙為間接占有人
(C)丙為直接占有人
(D)甲、乙皆是占有人


17(C).

37 雇主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有關性別或性傾向歧視之規定時,有關主管機關之處置,下列何者錯誤?
(A)主管機關得處以罰鍰
(B)主管機關應公布違反者之名稱、負責人姓名
(C)必須有當事人申訴,主管機關始得裁罰
(D)主管機關應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


18(D).

38 關於法理,下列何者正確?
(A)依據民法第 1 條,法理不能牴觸法律,但優先於習慣法而適用
(B)法理係指法官個人的主觀法情感,從而可成為法律解釋之依據
(C)因我國屬於成文法國家,法理不能成為解釋或適用法律之依據
(D)法理可以補充法律之不足,當無習慣法存在時,更可補充法律


19(B).

4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在民法的施行適用上,相對於其他政權轉換時期,來得相對順利,其原因為何?
(A)戰後臺灣人很努力適應制度
(B)戰前戰後臺灣所施行的民法均繼受自近代德國民法,法典內容及用語十 分相近
(C)戰前臺灣未曾有民法
(D)戰前戰後臺灣所施行的民法均是傳統中國法


20(B).

41 關於戰後臺灣民法發展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中華民國民法是在 1930 年代在中國南京所制定,當時並沒有想到會施 行於臺灣
(B)中華民國民法在 1949 年隨中央政府遷臺而施行於臺灣
(C)戰後民法歷經多次修正是反映臺灣社會之需求
(D)戰後民法中,以親屬繼承編修正次數最多


21(C).
X


42 A 股份有限公司擬向律師請教股東會召集權相關問題,下列何者非股東會 之召集權人?
(A)董事會
(B)持股 2 個月,擁有過半數股份之股東
(C)為公司利益,認為有召開股東會必要之監察人
(D)重整裁定確定後之重整人


22(A).

45 民法第 41 條規定:「清算之程序,除本通則有規定外,準用股份有限公 司清算之規定。」此條規定之準用,是指下列那種法律解釋或補充方法?
(A)類推適用
(B)文義解釋
(C)目的解釋
(D)反面推論


23(C).

46 稱法律行為者,謂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獨立發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之行為。下列何者並非法律行為?
(A)甲出賣 A 地予乙
(B)甲將 A 地設定抵押權予乙
(C)甲發現鄰居乙的房子失火而奮勇救火
(D)甲捐助財產設立財團法人


24(C).

47 民法關於結婚之要件,下列何者不屬之?
(A)男女雙方皆須年滿 18 歲
(B)應以書面為之,有 2 人以上證人之簽名
(C)雙方當事人應向地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
(D)直系姻親不得結婚


25(D).
X


49 關於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下列何者錯誤?
(A)消費資訊之充實為消費者採取正確合理之消費行為、維護其安全與權益之主要方式,也是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的主要核心觀念
(B)提供警示為消費者保護常用之具體步驟;亦即,當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 急處理危險之方法
(C)企業經營者主張其商品於流通進入市場,或其服務於提供時,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者,應由原告就此主張之事實負舉 證責任
(D)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如欠缺相關標示,致生損害於 消費者或第三人時,企業經營者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阿摩線上測驗

❤️虧?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