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成功和失敗最大的差別在於想法。
28
(1 分41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例如韓愈在月夜裡聽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建議「敲」字為佳。這段文字因緣傳為美談,於今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關鍵在於哪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改寫自朱光潛《談文學》)
王夫之《薑齋詩話》云:「『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對詩人而言,不可「預擬」,初無定景,初非想得,否則,「只是措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或者「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了」。佳句乃當時情景,即詩人「即景會心」、「因景因情」時所拾得,「何勞擬議哉」?(改寫自蕭馳《聖道與詩心》)

【題組】2.乙文中,王夫之認為「或推或敲,必居其一」的原因是:
(A)若韓愈有近似的 經 驗 ,就 無 須揣 摩 賈 島的 實 際狀 況 ,可 直 接 選 出 推或 敲
(B)若 韓 愈能 從 全詩 調 和 的情 境 來考 慮 , 就能 知 道用 推或敲, 何 者 意 境較 佳
(C)若 賈 島能 從 傳統 佳 作 中鍛 鍊 用字 技 巧 ,就 能 輕易 選 定推 或 敲 , 不必 詢 問他 人
(D)若 賈 島能 依 據真 實 經 驗, 寫 出當 時 景 物及 內 在情 感 ,就 能 清 楚 應 選擇 推 或敲


2(B).
X


【題組】3.依據甲、乙二文,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王夫之、朱光潛均認為推敲文字首重全 詩情 調 一致 , 才能 臻 至 自 然靈 妙
(B)王 夫之 認 為在 文字 上 沉吟 推 敲, 即 使 最終 文 辭巧 妙 ,仍 非 出 自 真 實情 感
(C)朱 光潛 懷 疑僧 敲月 下 門未 必 比僧 推 月 下門 更 好, 王 夫之 則 未 做 高 下評 判
(D)朱 光潛 強 調文 字上 的 斟酌 與 推敲 , 其 實更 動 後表 現 的是 不 同 的 思 想情 感


3(B).

閱讀下文後,回答6-10題
       《論語》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 育,以熟讀背誦為主。故所讀的書,無論懂與不懂,都深深地印入腦中。《論語》 既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抗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雖 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我也能不以為苦。因為當面臨 這些情境時,《論語》中「_______」等語句立即湧現,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 以不復介意。且經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 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悟,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詩歌教學 中,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 想到《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被孔子讚美是「可與言詩」的人。孔 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因此,我日後教授詩詞,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 而這種感發,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我平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 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可以提昇人精神的力量。正是從這一點來說,《論語》是 對我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改寫自葉嘉瑩《論語百則・前言》)

【題組】6.依據文意,最適合填入上文______處的文句是:
(A)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B)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D)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4(D).
X


【題組】7.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體會或想法的是:
(A)熟誦經典可將文章的深意烙印腦中,是對當代學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B)《論語》與《詩經》、「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
(C)孔門教學注重興發,子貢因以修養之道闡明詩句涵義而受孔子讚賞
(D)讀書之樂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進而連結經典以形成興感的力量


5(B).
X


【題組】10.文中說“在詩歌教學中,這種聯想作用極其可貴”,這裡的“這種聯想作 用”指的是什麼?
(A)從詩歌中關聯到生活經驗
(B)從生活經驗關聯到詩歌
(C)從《論語》中關聯到《詩經》
(D)從《四書》中關聯到其他語句


6(B).
X


閱讀下文後,回答11-15題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 竟成者也。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 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 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 鳩拙云爾!(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茲就詞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脫閨人 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尤貴格律 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豔擅長,男 子且然,況於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呂碧城(1883 ~1943),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題組】11.依據甲文,關於作者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心態,最不可能的是:
(A)無法預先了解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也就不在意任何評論
(B)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只能利用相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故自婉言技巧尚拙
(D)以率意塗抹謙稱自己的畫作,凸顯想要創作的欲望非常強烈


7(B).

【題組】14.下列詩詞與乙文所提及的柔豔風格,最相近的是:
(A)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B)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託微波
(C)灞橋雪。茫茫萬徑人蹤滅。人蹤滅。此時方見,乾坤空闊
(D)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竚。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


8(A).

【題組】15.從全文來看,兩位作者對女性從事藝術創作最認同的一點是什麼?
(A)不應囿於傳統模式,需推陳出新
(B)應關注情感體驗的抒發,不束縛形式
(C)重在自身修養提升,超越性別界限
(D)必須遵守規範,不能各自馳騁


9(A).
X


閱讀下文後,回答16-20題
周處生時或死後沒有多久,便有關於他的軼聞流傳。 
如孔約《志怪》云:「義興有邪足虎,溪渚長橋有蒼蛟,並大啖人,並郭西周, 時謂郡中三害。周即處也。」又如祖台之《志怪》所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 蒼蛟吞啖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 創,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句浦乃死。」 
兩書均成於東晉時期,時間相近。同一件事,何以在記述上各有其偏重之處?
《世說新語》則結合「三害」與「斬蛟」,並增加「殺虎」情節,使傳說更為完 整: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 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 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 改意……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固定了「義興三害→周處射虎斬蛟→周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情節單元,成為後世「周處除三害」傳說的「基型」。(改寫自羅景文〈周處傳說探究〉)

【題組】17.關於文中引述的三則周處傳說,說明不適當的是:
(A)孔約提及義興時有三害,周處為其一,而未述及周處的改過自新
(B)祖台之未提到義興三害,聚焦於周處斬蛟,敘述較孔約《志怪》生動
(C)《世說新語》增加里人相慶、周處聞知情節,以突出周處悔悟自新的轉 折
(D)《世說新語》渲染周處殺虎以見其兇彊,呈現與志怪相異的志人特質


10(C).
X


【題組】19.下列哪一個選項最能符合文中所描述的「周處除三害」傳說的核心情節?
(A)義興三害→週處射虎斬蛟→週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
(B)週處年少英勇絕倫→義興卻遭遇三大禍害→週處除其二
(C)週處就是鄉裡所患→義興有虎蛟作祟→週處殺之而後改過
(D)義興墮水患→週處力戰數日擊退蒼蛟→鄉人謂之英雄


11(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21-25題
陸游粥品私房筆記6639805a19909.jpg陸游是一位高壽的詩人,注重養生。他主張「若偶食一物多,則當減一物以乘除之,如湯餅稍多,則減飯」,又認為「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提倡「食淡百味足」。不過,陸游的體質並不好,他曾提到自己「不堪酒渴兼消渴」。
古人所說的消渴,即今日所稱的糖尿病。陸游的牙齒也不好,有〈齲齒〉等 一百多首與牙病相關的詩。其實,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不但容易蛀牙,也會增 加牙周破壞的程度,陸游晚年詩句「一齒屢搖猶決肉」、「欲墮不墮齒更危」, 顯示他可能深為牙周病所苦。或許正因如此,陸游特別喜歡吃粥。他在〈薄粥〉詩力讚食粥能讓「饑腸且免轉車輪」,又於〈食粥〉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晤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宛丘」即蘇 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過一篇〈粥記贈潘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據 說陸游晚年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熬粥,熬好後喝一碗,再睡個回籠覺,「粥 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改寫自譚健鍬《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6639809e32cba.jpg

【題組】21.依據資料甲,關於陸游的煮粥祕訣,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煮粥時間長 短, 依 序 為地 黃 粥> 烏 豆 粥> 枸 杞粥
(B)以 烏 豆、 枸 杞煮 粥 , 烏豆 和 枸杞 均 須 預先 處 理備 用
(C)以 地 黃、 枸 杞煮 粥 , 均須 在 起鍋 後 另 加以 蜜 炒製 的 配料
(D)烏 豆 當於 冷 水時 與 米 同煮 , 地黃 則 須 待水 沸 後方 與 米入 鍋


12(A).
X


【題組】23.若陸游想控制血糖,則依據資料丙,對➀、➁兩項調整方式,最適當的判斷是:➀每餐多吃一碗白飯,少 吃 一碗塊狀肉 類 。 ➁每 餐 少 吃一 碗 清粥 , 多 吃一 碗 高纖蔬菜。
(A) ➀、➁皆 正確
(B) ➀無 法 判斷 ➁正確
(C) ➀ 錯誤,➁ 正 確
(D) ➀ 錯誤,➁無法判 斷


13(B).
X


【題組】24.文中提到陸遊“極度酒渴兼消渴”,可推知其:
(A)酒醉問題
(B)極度貪杯
(C)有糖尿病
(D)體質虛弱


14(D).

【題組】25.綜合三份資料,陸遊的最佳評價是:
(A)不夠自律、標新立異
(B)護身自重、契合時代
(C)前賢不足、欠缺創見
(D)飲食有道、注重養生


快捷工具

近期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綺綺(邀請碼180332)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