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一群良師益友一起學習,方可成功
100
(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34-36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34-36 題。
 甲、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 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 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乙、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 世云。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 固無可言者。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 不茍合當世,當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 不厭。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 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 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史記.遊俠列傳》)

【題組】35. 關於乙文的主旨及論述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A) 旨在反駁韓非的說法,並提出與之相反的的現象──「而學士多稱於世 云」
(B) 以韓非「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點出儒、俠在價值觀上彼此對 立
(C) 舉韓非「儒以文亂法」作為例證,加強論述力量,批評當今之士以文亂 法
(D) 藉韓非的說法呈現儒、俠之風已今不如昔,亦呈現儒、俠的歷史演變結 果


2(D).

25. 成語:「枉尺直尋」,意指:
(A)己身不正,卻要去糾正他人。
(B)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
(C)因材施教
(D)小有所損,而大有所獲。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fullmoon76930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