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成功不僅要親眼目睹,還要有備而來
67
(1 分3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二年制技術系入學考試_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11420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有關《警察法》第 9 條警察職權規定之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包括行政警察行為與司法警察行為
(B)有關警察業務事項,不以警察組織法令規定之職掌為限
(C)協助偵查犯罪事項,警察執行機關應編列警察事業費預算
(D)所稱依法行使職權之警察,為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之總稱


2(C).

2. 有關警察機關之組織與職掌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依據《警察法》規定之警察官規,意指警察機關之組織法規
(B)地方警察局,係內政部警政署之派出機關,掌理各該管區之警察行政及業務
(C)專業警察機關得由各該事業主管機關就其主管業務指揮監督
(D)現行各地方警察機關組織規程係依據《警察法》授權中央統一訂定之


3(B).

3. 《集會遊行法》關於負責人之資格、義務與責任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未成年不得為室外集會、遊行之負責人
(B)曾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不得為室外集會、遊行之負責人
(C)集會處所、遊行路線於使用後遺有廢棄物或污染者,負責人應負責清理
(D)負責人宣布結束,但參加人未解散者,負責人應負疏導勸離之責


4(B).

4. 依據民國 111 年修正之《警械使用條例》規定,下列何者非屬內政部之權責?
(A)定明警械之種類
(B)進行調查並提供警察人員涉訟輔助及諮商輔導
(C)提供司法警察機關使用警械之教育訓練及倫理促進等建議事項
(D)訂定補償辦法


5(B).

5.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4 條通知到場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通知對象為有犯罪之虞者
(B)得以口頭通知到場
(C)該通知為具有法規制效力之下令處分
(D)被通知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場者,得強制為之


6(C).

6. 下列何種資料蒐集措施,限由警察為之?
(A)設置固定監視錄影器
(B)以行車紀錄器錄製道路車況
(C)查訪治安顧慮人口
(D)蒐集個人識別資料 


7(C).

7. 下列何者係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授權訂定之?
(A)拘留所設置基準
(B)警察機關辦理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應注意事項
(C)特種工商業範圍表
(D)地方法院與警察機關處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聯繫辦法


8(A).

8. 有關警察機關提供嚴重影響社會治安、涉營色情、賭博或妨害青少年身心發展之營業場所,就 違規部分臨檢紀錄表影本送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如該利用與警察機關原蒐集之特定目的並未相符,一律禁止提供
(B)警察機關提供臨檢紀錄表係為協助相關公務機關辦理各該主管業務,尚符合「增進公共利 益」規定
(C)警察機關依法須判斷是否符合原蒐集之特定目的
(D)警察機關將臨檢紀錄表提供予相關公務機關,應先判斷是否基於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


9(D).

9. 下列有關《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29 條「表示異議」規定之敘述,何者錯誤?
(A)當場表示異議,其目的在保障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表示意見之權利,強化警察即時反省及 反應能力
(B)如經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將其異議之理由作成紀錄交付之
(C)其係基於警察行使職權具有即時性,特別明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 當場陳述理由,表示異議
(D)警察行使職權時,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當場如無異議之事實,亦應製作異議紀錄表


10(B).

10.警察對人實施「管束」措施,其法律性質為何?
(A)直接強制
(B)即時強制
(C)一般處分
(D)刑罰措施


11(A).

11.理論上有關集會遊行之規範中,其事前不必申請亦無須報備,但活動中有違法情形,得為下令、 禁止、解散或懲罰。稱為:
(A)追懲制
(B)許可制
(C)報備制
(D)登記制


12(C).

12.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因「不可抗力」之行為,不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其即指任何人縱加以最嚴密之注意,亦不能避免者而言
(B)所謂「不可抗力」,依司法實務見解,係指人力所不能抗拒之事由
(C)個人年老臥病亦屬不可抗力之情形
(D)舉凡天災、地變等非人力所能抗拒之因素均屬之


13(B).

13.下列有關互相鬥毆違序行為之敘述,何者錯誤?
(A)本行為法定罰處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
(B)互毆還擊之一方,在客觀上若非單純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為必要排除之反擊行為,屬主張 防衛權之範圍
(C)如非單純對於現在不法侵害為必要排除之反擊行為,自無防衛權可言
(D)所謂「正當防衛」,必須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始得為之


14(C).

14.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罰之執行,由警察機關為之。罰鍰逾期未完納者,其處理方 式為何?
(A)由警察機關依法聲請易處拘留
(B)由警察機關依法聲請易服勞役
(C)由警察機關依法移送行政執行
(D)由警察機關依法移送民事強制執行


15(A).
X


15.有關地方警察機關之經費,依據《警察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並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307 號解釋意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地方警察機關預算標準,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核定施行
(B)直轄市警察機關經費不足時,得報由內政部轉請行政院核定補助
(C)縣(市)警察機關經費不足時,得報由內政部警政署轉請內政部核定補助
(D)地方對於此項補助,不得變更其用途,且地方議會無監督執行之權 


16(A).

16.關於集會遊行之管理法制,依據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718 號解釋之意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內政部發布「偶發性及緊急性集會遊行處理原則」,係源自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718 號解釋 之授權命令
(B)緊急性集會遊行,實難期待俟取得許可後舉行
(C)偶發性集會遊行,無法事先申請許可或報備
(D)《集會遊行法》得採行事前許可或報備程序,使主管機關能取得執法必要資訊,並妥為因應


17(B).
X


17.依據民國 111 年《警械使用條例》修正警察人員合法使用警械之補償規定,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致第三人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失時,第三人得請求補償
(B)補償所需經費,由各級政府依預算法令編列預算
(C)有可歸責該第三人之事由時,得減輕或免除補償金額
(D)補償辦法明定協議之方式與程序


18(B).

18.「警察人員使用防護型應勤裝備注意要點」,其法律性質為何?
(A)法規命令
(B)行政規則
(C)自治規則
(D)行政計畫


19(B).

19.下列有關警察協助偵查犯罪之敘述,何者錯誤?
(A)《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警察行使職權,不得逾越所欲達成執行目的之必 要限度
(B)檢、警在犯罪偵查架構中不具有從屬性
(C)司法警察為偵查輔助機關
(D)刑事訴訟現制以檢察官為偵查主體


20(A).

20.下列有關「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之敘述,何者錯誤?
(A)該攜帶係無正當理由,無須有危害於行為人攜帶所處時空之安全,即足當之
(B)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是否具有正當理由,應綜合全案事證,於法律、道義乃至於習慣所應 許可之範圍,客觀認定判斷
(C)須審酌該攜帶行為是否係無正當理由
(D)判定被移送人有無違反該行為,首須被移送人有攜帶行為


21(B,C).

21.有關《警察法》第 10 條所稱之警察行政救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不服警察不予許可集會遊行之處分,應先經申復程序救濟
(B)不服警察拒絕警械使用補償處分,請求權人應先經異議程序
(C)不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警察處分,被處分人得提起抗告
(D)不服警察行使職權之方法,利害關係人得當場表示異議
(E)不服警察分局依據《集會遊行法》所為之罰鍰處分,被處分人得提起訴願


22(A,B).
X


22.有關《警察法》第 11 條之警察人事制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警察人事事項,屬中央立法權
(B)警察官、職分立,官受保障,職得調任
(C)警察官等分為警監、警正、警佐,各官等分為特、一、二、三、四階
(D)擬任警察官前,其擬任機關、學校應實施人事查核
(E)任用警察官後,發現其於任用時有不得任用情事之一者,應予以免職


23(A,C,D).
X


23.警察機關對於應經許可卻未經許可之聚眾活動,依現行《集會遊行法》規定,得採取哪些職權措施?
(A)制止
(B)處以罰鍰
(C)警告
(D)命令解散
(E)強制驅散 


24(A,B,D,E).

24.下列何者屬於使用警械應遵守之原則?
(A)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
(B)應注意勿傷及其他之人
(C)使用警械之原因行將消滅時,應立即停止使用
(D)如非情況急迫,應注意勿傷及其人致命之部位
(E)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25(A,D).

25.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警察返還扣留之物應遵守之規定,包含下列何者?
(A)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應負擔扣留及保管費用
(B)扣留物經變賣者,應返還全部價金
(C)扣留物保管照料有困難時,應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D)扣留之物返還時,得收取扣留及保管費用
(E)應返還之人不明時,逕繳交各該級政府之公庫


26(C,D).
X


26.下列哪些措施須經相對人民之請求,警察始須為之?
(A)出示證件表明身分,告知事由
(B)因致相對人受傷,施予必要之救助或送醫救護
(C)依法行使職權造成人民損失之補償
(D)交付人民異議理由紀錄書
(E)違法行使職權造成人民損害之賠償


27(B,C,E).

27.關於《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處罰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未滿 14 歲人違法者,依該行為之法定罰,處罰其法定代理人
(B)行為未被發覺以前自首而受裁處者,減輕或免除其處罰
(C)罰鍰:遇有依法加重時,合計不得逾新臺幣六萬元
(D)一行為而發生二以上之結果者,加重處罰
(E)供違反本法行為所用之物,以行為人所有者為限,得沒入之


28(A,B).
X


28.關於《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之執行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罰鍰,被處罰人如逾期不繳納時,由警察機關聲請地方法院裁定拘提
(B)罰鍰,自裁處確定之日起,由警察機關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執行之
(C)罰鍰,處罰後逾三個月未移送行政執行者,免予執行
(D)勒令歇業,自裁處確定之日起,逾六個月未執行者,免予執行
(E)停止營業,自裁處確定之日起,逾三個月未執行者,免予執行


29(A,C,E).

29.依據《集會遊行法》規定,下列何種室外集會、遊行,無需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A)宗教、民俗活動
(B)勞團往勞動部表達修法集會
(C)學術、藝文之活動
(D)抗議工廠污染之活動
(E)依法令規定舉行者


30(B,E).
X


30.有關警察職權行使涉及「無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行為或生活情形」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同一事件活動,對於身處同一公共場域之人而言,並不具隱私合理期待,但對非同在現場 之第三者而言,即應具有隱私合理期待
(B)他人之私密領域及個人資料自主,在公共場域亦有可能受到干擾,而超出可容忍之範圍,該 干擾行為亦有加以限制之必要
(C)個人之私人生活及社會活動,如隨時受他人持續注視、監看、監聽或公開揭露,其言行舉止 及人際互動即難自由從事,但此並不致影響其人格之自由發展
(D)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 12 條所保障
(E)在公共場域中,人民仍應有得合理期待不受侵擾之隱私權保障及個人資料自主權,但此期 待以須依社會通念認為合理者為前提


31(B,E).
X


31.下列有關《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之敘述,何者正確?
(A)教唆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依其所教唆之行為加重處罰
(B)因不可抗力之行為,不罰
(C)因避免自己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
(D)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他人權利之行為,得減輕處罰
(E)依法令之行為,不罰


32(C,D,E).
X


32.有關警察對於交通工具之攔停,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等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駕駛人未有明顯違規行為,但駕駛人有明顯酒味,經客觀、合理判斷可能發生危害者,亦不 得攔檢實施交通稽查
(B)警察能在有客觀事實足認駕駛人有酒後駕車之可能性,對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駕駛人實施 酒測
(C)「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係指危害尚未發生,但評估具體個案之現場狀況,認有可能發 生危害者即屬之
(D)警察對於已發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駕 駛人有依法配合酒測之義務
(E)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乃警察之任務


33(A,C,D).
X


33.有關《警械使用條例》第 11 條第 3 項所稱第三人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該第三人包括休假中,但見義勇為之警察人員
(B)與犯罪嫌疑人同車之人,如係單純之駕駛與乘客關係,犯罪嫌疑人衝撞警察,導致警察人員 開槍致乘客受有槍傷,該乘客並非該第三人
(C)該第三人包括路過之民眾、遭歹徒挾持之人
(D)該第三人不包括執行職務之警察人員
(E)該第三人不包括警察人員依據《警械使用條例》規定使用警械之相對人


34(A,B,D,E).

34.有關集會遊行活動如發生失序或脫法行為時,賦予警察採取強制措施權限,此時警察考量之敘 述,下列何者正確?
(A)實施強制措施手段與目的間應有合理關聯
(B)須有實施強制措施之確實必要
(C)發動強制的不確定法律要件應從寬解釋
(D)強制措施手段最後原則
(E)非有法律依據不得實施強制措施


35(A,C,D).

35.下列有關警察與其他行政機關間管轄競合及補充性原則等之敘述,何者正確?
(A)為維持行政一體之體現,並填補人民權益保障之闕漏,由警察適時補充介入執行,有其必 要
(B)警察權介入,以第一次的處理機關無法適時適切地處理該危險或障害,此即所謂的「警察公 共原則」
(C)原則上警察權不得立即、直接介入其他行政機關所主管之危險或障害事項
(D)隨著脫警察化趨勢,政府將處理危險或障害之第一次的權限,歸屬於具有專門知識的其他 行政機關
(E)國家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有其任務與職掌,各行政機關主管業務,有其專業性,同時警察 亦有隨時介入他機關之權責


36(A,B,C).

36.警察人員依法令執行取締、盤查等勤務時,相關職權措施之實施要件,依《警械使用條例》之 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A)如有必要得命相對人停止舉動或高舉雙手
(B)如有必要得檢查是否持有兇器
(C)如遭抗拒,且相對人拔出刀械攻擊,將危及警察人員生命時,得使用槍械逕行射擊
(D)如遭相對人當場異議,得使用警棍制止
(E)如相對人不服稽查而逃逸,得使用槍械制止


37(A,B,D).
X


37.依據《警械使用條例》規定,警察人員得使用槍械逕行射擊之要件包括:
(A)相對人為犯罪嫌疑人或行為人
(B)警察人員須於執行職務時遭遇法定之情境
(C)該情境須達危害警察人員或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程度,且情況急迫
(D)情境之一種,係相對人以致命性武器、危險物品或交通工具等攻擊、傷害、挾持、脅迫警察 人員或他人時
(E)情境之一種,係相對人奪取警察人員蒐證之裝備機具並意圖毀滅犯罪證據時


38(A,B,C,D,E).
X


38.下列何者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得處勒令歇業?
(A)限制級營業場所縱容少年聚集其內,而不報告警察機關
(B)修配業,發現來歷不明之物品,不迅即報告警察機關,再次違反者
(C)公共遊樂場所縱容少年於深夜聚集其內,而不即時報告警察機關,情節重大
(D)戲院表演妨害善良風俗之技藝,情節重大者
(E)公司之員工,因執行業務而犯《刑法》妨害秘密罪,經判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


39(B,D,E).

39.警察人員執行職務時,所接觸之目標對象,遇有下列何種情形,得使用拋射式電擊器?
(A)發生違序事件且持續進行時
(B)警察人員或他人有遭受暴力攻擊、傷害、挾持或脅迫之虞時
(C)發生依法得管束情況,且持續進行時
(D)發生群眾鬥毆、叫囂或意圖包圍警察人員,情勢混亂時
(E)發生暴力犯罪且持續進行時


40(A).
X


40.下列有關《集會遊行法》之規定敘述,何者錯誤?
(A)對於合法舉行之集會、遊行,不得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方法予以妨害
(B)集會遊行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
(C)《集會遊行法》所稱主管機關,係指集會、遊行所在地之警察派出所
(D)所稱集會,係指於市街、道路、巷弄或其他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之集體行進
(E)集會、遊行應有負責人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二年制技術系入學考試_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114205-阿摩線上測驗

嘉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