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錯題不打緊,重要是吸取教訓
100
(1 分41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青少年發展與輔導)2024~2015難度:(101~11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1.關於青少年道德發展的特徵,下列哪一項較不適當?
(A)逐漸採用二分法
(B)會開始作假設性的思考
(C)會質疑成人提供的答案
(D)不再依賴權威人物的看法


2(B).

15.根據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下列哪一項不是青少年在形式運思期的思考 特徵?
(A)能理解「白馬非馬」的邏輯詭論
(B)認為水從方瓶倒進圓桶時,體積及重量也隨之改變
(C)可以想像數線上任意兩點間,可無限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D)知道當「若 A 則 B」成立,可以推論出「若非 B 則非 A」


3(C).

25-2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5-26 題。 曉晴進入青春期後,初經來潮,胸部與身形變得豐滿。她覺得每個人都在注意她的 身材,而感到十分困擾,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穿著外套。
【題組】 25.曉晴的生理變化,主要與下列哪一種腺體分泌有關?
(A)松果體
(B)腎上腺
(C)腦下垂體
(D)副甲狀腺


4(A).

3.大明能夠說明如何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式(如:)的題目。根據皮亞傑 (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大明的認知發展到達哪一階段?
(A)形式運思期
(B)具體運思期
(C)感覺動作期
(D)前運思期


5(C).

8.九年級的小宣在導師推薦下參加提升學習成效的成長團體。下列哪一項經驗敘述最接近「利他性」?
(A)小宣很佩服某位成員,也參考他的讀書方法
(B)小宣覺得團體中老師的指導和建議對他很有幫助
(C)小宣認為團體成員可互相支持,他也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意見
(D)小宣有「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的感受,有困擾的不是只有自己


6(C).

11.柏翰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兒子在進入高中以後,在學習及課業出現一些改變,下列哪一種最不可能發生?
(A)開始訂定學習計畫
(B)喜歡假設並加以驗證
(C)用表徵物輔助加減演算
(D)數學基本運算速度比較快


7(A).

15.大華升上高中後,更清楚該使用何種方法來學習與準備考試。根據訊息處理取向,這是下列哪一個層面的提升?
(A)後設認知
(B)認知資源
(C)批判性思考
(D)選擇性注意


8(C).

17.八年級的筱筱告訴導師:「我的段考考砸了,爸媽一定會抓狂,我不想回家。」下列哪一種說法較具同理心?
(A)你的哪一科考得比較差?
(B)你爸媽抓狂的時候會做什麼?
(C)聽起來你比較擔心爸媽的反應,而不是考得怎樣?
(D)萬一你父母一直抓狂,難道你可以永遠不回家嗎?


9(A).

19.當學校發生校園自殺事件,輔導教師進行班級輔導時,下列哪一項做法較不適當?
(A)引導學生轉移注意力
(B)協助學生覺察並紓解情緒
(C)示範並增進學生因應壓力的技巧
(D)評估班上是否有需要個別輔導的學生


10(A).

6~9 題為題組
 閱讀以下有關輔導工作的真實案例,回答 6~9 題。
        15 歲的國三(九年級)少女小芳自國一開始就經常悶悶不樂,在教室中無法專注、無故緊張, 坐立不安,甚至有突恐慌發作的狀況,常到保健室休息,接受輔導老師輔導。升上國三面臨升 學、同交往不順等壓力,小芳開始出現不想上課、功課愈來愈無法負荷、成績也退步的狀況。 小芳的家長管教較嚴,對她期待甚高,不能理解小芳的憂鬱情緒,因此對其退縮狀態常加以指 責,直到有一天割腕,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學校輔導老師開始有了列作為:
 輔導老師:有鑑於類似像小芳割腕一樣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頻傳,學校的輔導教師針對小 芳進行晤談,以及家庭訪談。並為一些與小芳相同具有生活困擾的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團體輔導活動。 
王老師:身為導師的王老師認為,每一個老師都是學生的輔導老師。因此,王老師配合學校將 心理衛生宣導融入到班上的活動。 
輔導室:進行小芳自傷行為之輔導、轉介、矯治與追蹤。請求校外團體支援,並於意外事件發 生後進行班上同學的心理復健及團體輔導。
7. 有關王老師所進行的此一層級輔導工作的敘述,正確的畫〇,錯誤的畫X。(4 分)

【題組】(2)可關照到最多數的學生。
(A)O
(B)X


【非選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7-8 題。 
       八年級的巧巧原是個活潑開朗的學生,因爸媽工作因素而轉學。巧巧覺得新同學都已經有熟悉的好朋友,下課沒有人可以一起聊天,且新學校的老師很嚴厲、講話速度太快,上課常常聽不懂也不敢舉手發問。巧巧開始擔心因為考不好而被老師或父母責罵,甚至被同學嘲笑。 
       上週三巧巧得了重感冒在家休息。病好了之後,爸爸媽媽發現接連二天巧巧上學出門前就會拉肚子、抱著肚子喊疼,但醫生檢查一切正常。爸媽跟學校請假後,巧巧的症狀就不藥而癒。追問之下巧巧也承認自己就是不想上學,於是爸媽到學校和老師討論巧巧的狀況。

【題組】7.依據行為學派的原理,分析巧巧不想上學的二個主要原因。(4 分)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青少年發展與輔導)2024~2015難度:(101~110)-阿摩線上測驗

廖如萍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