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有測驗,才能知道自己讀書的盲點
100
(1 分12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大意)
難度:非常困難
下載 下載收錄
1(C,D).

居住高雄市之甲某日竊取居住同市乙之財物,經乙向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按鈴申告,案經分發至曾與乙訂有婚約之丙檢察官偵辦後向管轄法院提起公訴,經法官戊、庚、辛審理諭知有罪判刑,經書記官丁製作裁判書送達後,甲不服該判決上訴第二審,案經分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二庭,由法官子、丑及已調至高雄高分院之戊法官審理,如書記官丁亦調至該庭,且法官子為甲配偶己妻弟之配偶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官戊不必迴避
(B)法官子不必迴避
(C)檢察官丙不必迴避
(D)書記官丁不必迴避


2(C,D).

檢察官如認司法警察移送之案件調查未完備,不得為如何之處理?
(A)發交調查
(B)退案審查
(C)起訴審查
(D)不起訴處分


3(A,E).

29.司法警察實施偵訊過程取得自白或不利陳述,下列何項情形原則上無證據能力?
(A)犯罪嫌疑人委任律師尚未到場仍予以偵訊
(B)通知到場犯罪嫌疑人未告知緘默權
(C)通知到場犯罪嫌疑人未告知得委任辯護人
(D)逮捕到場犯罪嫌疑人未告知罪名
(E)犯罪嫌疑人未同意夜間偵訊


4(A,C,E).

28.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鑑定人就本案相關專業意見或資料之準備或提出,下列何 者屬於應揭露資訊?
(A)與被告有無合作關係
(B)與被告有無親屬關係
(C)有無受代理人金錢報酬
(D)與辯護人有無親屬關係
(E)與辯護人有無分工關係


5(C,D).

39.甲夥同乙共同傷害丙致使丙臉部受傷、新配的眼鏡也被打破,1 週後甲又持球棒前往丙家搗毀 電器,丙向警察提起甲傷害告訴,警察將該案移送檢察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檢察官得就甲毀損丙電器的部分提起公訴
(B)檢察官就甲傷害丙的部分提起公訴時,法院得就甲毀損丙電器的部分審判之
(C)檢察官得就乙傷害丙的部分提起公訴
(D)檢察官得就甲毀損眼鏡的部分提起公訴
(E)檢察官就甲傷害丙的部分提起公訴時,法院得就乙傷害丙的部分審判之


6(B).

證人之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除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者外,不得為證據,此稱之為:
(A)門山法則
(B)意見法則
(C)傳聞法則
(D)經驗法則


7(B,C,D).

32.關於羈押之期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羈押期間之計算,自簽發押票之日起算。但羈押前之逮捕、拘提期間,以一日折算裁判決 前之羈押日數一日
(B)羈押被告,偵查中每次不得逾二月,審判中每次不得逾四月
(C)審判中之羈押期間,自案件起訴之日起算
(D)延長羈押期間,偵查中每次不得逾二月,以延長羈押二次為限
(E)審判中延長羈押每次不得逾二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 審、第二審以三次為限,第三審以一次為限


8(D,E).

38.有關刑事訴訟法「證據裁判主義」、「自由心證」之基本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官應職權調查被告有利、不利證據
(B)法官就檢察官舉證之證據能力可自由心證
(C)法官職權調查被告自白證據能力
(D)法官就檢察官舉證之證明力可自由心證
(E)法官就被告舉證之證明力可自由心證


9(A,B,C,D,E).

35. 下列刑事訴訟法之規定,何者與比例原則有關?
(A) 執行拘提或逮捕,應注意被告之身體及名譽
(B) 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撤銷羈押,將被告釋放
(C) 搜索婦女之身體,應命婦女行之。但不能由婦女行之者,不在此限
(D) 抗拒搜索者,得用強制力搜索之。但不得逾必要之程度
(E) 管束羈押之被告,應以維持羈押之目的及押所之秩序所必要者為限


10(B,D).

38. 司法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時,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詢問筆錄之製作,原則上應由詢問以外之人為之,但情況急迫不能為之者,不在此限
(B)對於犯罪嫌疑人請求對質,認為顯無必要時,得拒絶之
(C)詢問筆錄未全程錄音時,必然無證據能力
(D)對於夜間拘提或逮捕到場者,為查驗其人別有無錯誤,得以夜間詢問
(E)筆錄內所載之被告陳述與錄音內容不符者,可聲請播放錄音內容核對更正之


11(A,C).

33.下列何種情形,法院得對於審理後發現的全部犯罪事實加以審判?
(A)檢察官以強制猥褻罪起訴 A,經法院審理後,發現 A 係犯強制性交未遂罪
(B)檢察官以 B 涉犯對 X 竊盜而起訴竊盜罪,經法院審理後,發現 B 在不同時間地點分別也對 Y、Z 犯竊盜罪
(C)檢察官以普通強制性交罪起訴 C,經法院審理後,發現 C 係犯加重強制性交罪
(D)涉犯侵入住宅殺人,案經一審法院判刑 20 年,一審檢察官對於法院所判之刑度不滿,但僅就殺人罪部分提起上訴
(E)檢察官以搶奪罪起訴 A,經法院審理後,發現 A 係犯強制猥褻罪


12(E).

653.甲與友人整晚飲酒作樂,清晨時,甲已爛醉,卻仍執意開車回家,途中因酒精效力發作,駕駛失控,撞死在路肩打掃的清潔隊員。試問甲成立何罪?
(A)過失致死罪
(B)過失致死與不能安全駕駛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
(C)過失致死與不能安全駕駛數罪併罰
(D)故意殺人罪 
(E)以上皆非


13(C,E).

39.某警局主管甲將尚未達報廢程度之公物,假稱應予報廢而填具財產報廢單,並以其他類似物品 報繳回庫,而將真品留以私用。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甲成立《刑法》第 336 條第 1 項侵占公物罪
(B)甲成立《刑法》第 336 條第 2 項業務侵占罪
(C)甲成立《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侵占公物罪
(D)甲應依《貪污治罪條例》第 7 條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E)甲若於犯罪後自首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14(C,D).

30. 甲17歲,某日向其祖母要錢購買線上遊戲點數被拒,心生不滿,盛怒之下將其祖母勒斃,請問以下何者為甲可能被判處的刑罰?
(A)死刑
(B)無期徒刑
(C)20年有期徒刑
(D)15年有期徒刑
(E)10年有期徒刑


15(B,C,D).

1 關於刑法第 185 條之 4 的「肇事逃逸罪」,依最新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所謂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依據文義,係指「發生交通事故」、「發生車禍」而言,應屬「意 外」之情形
(B)本罪行為人之肇事有否過失,並非所問
(C)行為人對於「致人死傷」有否認識,均不影響本罪故意之成立
(D)本罪為刑法第 294 條第 1 項保護義務者遺棄罪之特別規定


16(A,B,C).

28.被告甲將其犯罪計畫、過程記載於筆記本中,經員警於偵查過程查獲扣押。有關本項筆記本相 關犯罪記載內容,依我國現行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屬供述證據
(B)屬自白證據
(C)屬物的證據
(D)屬傳聞證據
(E)屬傳聞例外


17(A,E).

33.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有關「證據能力」之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證人以實際經驗為基礎之推測之詞,得為證據
(B) 十五歲之證人未經具結的證言,不得為證據
(C) 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事務官所為之陳述,顯有可信之情況者,得為證據
(D)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中到庭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其於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 顯有可信之情況者,得為證據
(E)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不得為證 據,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法院審酌該言詞適當者,得為證據 刑法及刑事訴訟法6


18(B,C,E).

28. 一行為同時符合數構成要件,各構成要件間具有下列何種關係時,只適用最適當的構成要件,而排斥次要的構成要件?
(A)擇一關係
(B)補充關係
(C)吸收關係
(D)累積關係
(E)特別關係


19(A,B).

33. 關於作為訴訟客體之單一案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單一案件之所以不可分是因為國家對於單一案件只有一個刑罰權
(B) 檢察官對於單一案件為一部起訴,法院仍得就該案件之全部加以審理
(C) 檢察官就單一案件起訴之後,如為一部撤回,應視為全部撤回
(D) 法院就單一案件為一部判決,應另以判決就漏判之他部補判
(E) 單一被告之單一犯罪事實固為單一案件,單一被告之數個犯罪事實亦為單一案件


20(A,D,E).

37.關於限制出境之要件,下列何者正確?
(A)被告犯罪嫌疑重大
(B)採取絕對法官保留
(C)被告有逃亡之虞者
(D)有相當理由足認為被告有湮滅證據之虞者
(E)被告無一定之住、居所者


21(A,C).

1482.下列何罪非鄉鎮市之調解委員會所能辦理?
(A) 強盜罪
(B)侵入住宅罪
(C)通姦罪
(D)妨害名譽罪


22(A,C).

8 對於無期徒刑假釋後滿 20 年或在有期徒刑所餘刑期內,未經撤銷假釋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其未執行之刑,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
(B)嗣後如於 5 年以內故意再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不能宣告緩刑
(C)如於 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D)假釋中另受刑之執行者,其期間不算入假釋期內


23(D).
X


33.刑事訴訟法第 268 條規定:「法院不得就未經起訴之犯罪審判。」此即為:
(A) 不告不理原則
(B) 告訴不可分原則
(C) 公訴優先原則
(D) 公訴不可分原則


24(A,B,D).
X


541.下列何者有處罰陰謀犯之規定?
(A)強盜罪
(B)暴動內亂罪
(C)殺人罪
(D)外患罪。


25(A,B,C,E).

27.依實務見解,甲之慫恿行為於下列情形,何者不成立犯罪?
(A)甲幫助乙犯罪後,甲又慫恿乙湮滅該次犯罪之證據,乙聽從之
(B)甲犯罪後,慫恿乙湮滅甲犯罪之證據,乙聽從之
(C)甲犯罪後,慫恿乙藏匿甲,乙聽從之
(D)甲犯罪後,慫恿乙替甲作偽證,乙聽從之
(E)甲犯罪後,慫恿乙替甲頂替,乙聽從之


快捷工具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大意)自由測驗(難度:非常困難)-阿摩線上測驗

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